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不随意运动型脑瘫临床特点分析   总被引:1,自引:2,他引:1  
目的探讨不随意运动型脑瘫的症状学分类、危险因素、神经影像学异常特征及其相互关系。方法回顾性研究我中心住院治疗的136例不随意运动型脑瘫患儿的临床特点。根据锥体外系损伤的神经病学机制,将不随意运动型脑瘫分为:张力障碍型、舞蹈-徐动型、徐动伴痉挛3种不同类型,以母亲调查问卷及会晤方式详细记录围产期脑损伤高危因素,由专科医师进行全面的神经科体格检查,Gesell发育评分法评价神经发育水平。结果124例(91.18%)存在明确的高危因素,其中窒息35例(25.74%)、病理性黄疸70例(51.47%)、窒息+病理性黄疸11例(8.09%)、其他病因8例(5.88%);舞蹈-徐动型脑瘫60例(44.12%),张力障碍型26例(19.12%),徐动-痉挛型50例(36.76%),窒息组徐动-痉挛型的比例明显高于舞蹈-徐动型和张力障碍型(X^2=46.3714,P〈0.05);黄疸组主要类型为舞蹈-徐动型,其次是张力障碍型,徐动-痉挛型的比例最少(X^2=26.56,P〈0.001);其他病因或病因不明组各亚类型之间无明显差异(X^2=2.7097,P〉0.05);MRI异常率52.9%,窒息组异常率明显高于黄疸组(X^2=14.2331,P〈0.01),早产儿组异常率明显高于足月儿组(X^2=13.7185,P〈0.01);脑室周围白质软化(PVL)28例(38.8%)、弥漫性脑萎缩20例(27.8%)、基底节区异常与颞叶萎缩18例(24.0%)。结论不随意运动型脑瘫的主要危险因素是病理性黄疸与窒息;临床症状表现与危险因素以及出生胎龄有关;MRI异常率低于其他脑瘫类型;主要影像学异常以PVL和弥漫型脑损伤为主,孤立的基底节区损害少见;对该类型脑瘫应合理选择检查方法,正确评价病因、临床症状特点和病理变化。  相似文献   

2.
脑性瘫痪高危因素与临床类型的关系探讨   总被引:9,自引:1,他引:9  
目的:分析住院接受康复治疗的脑性瘫痪患儿高危因素和临床类型构成比及二者之间的关系。方法:对1997—2003年住院的615例随访患儿的高危因素与临床类型用卡方检验方法进行统计分析。结果:615例患儿中未成熟、窒息、黄疸分别占高危因素的33.9%、26.4%、25.7%。未成熟是痉挛型双瘫主要高危因素,占77.3%:黄胆病史患儿中,主要脑瘫类型为手足徐动型,占75.3%。窒息是四肢瘫、偏瘫、双瘫加徐动型脑瘫的主要高危因素,分别占各型患儿总数的64%、42.2%、47%。结论:脑瘫患儿的高危因素与临床类型明显相关,第一位高危因素是未成熟,第二位是窒息,黄疸是值得重视的高危因素之一。  相似文献   

3.
363例脑瘫患儿Gesell发育量表测试结果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分析脑瘫患儿智力发育与临床类型及高危因素的相关性。方法对363例脑瘫患儿进行Gesell发育量表测查,分析智力发育迟缓与临床类型及高危因素的相关性。结果窒息和病理性黄疸与脑瘫患儿智力发育迟缓关系密切,手足徐动型和混合型脑瘫伴随智力发育迟缓的发生率高于痉挛型脑瘫(P<0.01)。结论窒息、病理性黄疸是引起脑瘫患儿合并智力发育迟缓的危险因素,脑瘫临床类型亦与是否发生智力发育迟缓有相关性。  相似文献   

4.
小儿脑性瘫痪合并视神经萎缩的临床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调查脑瘫合并视神经萎缩的发生率,及其与性别、年龄、脑瘫分型、脑瘫高危因素的关系。方法回顾性调查872例脑瘫患儿临床资料,并进行相关的统计学分析。结果脑瘫中合并视神经萎缩的占17.1%,脑瘫合并视神经萎缩发生率在性别、年龄、脑瘫分型间无显著性差异(P〉0.05);窒息(OR=1.787)、早产(OR=2.074)是脑瘫合并视神经萎缩发生的高度危险因素。结论视神经萎缩发生率较高,窒息、早产是脑瘫合并视神经萎缩发生的高度危险因素,对脑瘫患儿常规进行眼底检查很有必要。  相似文献   

5.
小儿脑瘫智能评定研究   总被引:20,自引:5,他引:15  
目的 改进脑瘫患儿合并智能障碍的评定,充分发挥患儿的智力水平,防止造成患儿2次精神心理障碍。方法 对107例脑瘫患儿进行康复前后的智力测定,作出智障诊断并采用综合手段全面康复治疗1个疗程(3个月)。结果 220例脑瘫患儿中合并智力障碍164例,占74.5%;重度脑瘫儿合并智障者高达90%,康复显效患儿合并智障的比例低。结论 影响脑瘫患儿智力评定的因素很多,应综合判断分析,寻求更合理的评定方法。  相似文献   

6.
脑性瘫痪合并癫痫43例病因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脑性瘫痪(以下简称脑瘫)是小儿时期常见致残原因,癫痫是脑瘫常见并发症。脑瘫合并癫痫有可能使患儿运动障碍加重,同时给康复治疗带来一定困难。为减少发生率对458例脑瘫患儿中合并癫痫的43例进行病因分析从脑瘫合并癫痫的发生率及所引起脑瘫高危因素和脑瘫类型的关系3方面入手,结果表明458例脑瘫患儿中合并癫痫的发生率是9.4%,合并癫痫患儿以痉挛型和混合型为主,单纯手足徐动型及共济失调型未见合并癫痫。合并癫痫的43例患儿有明确高危因素占77%(33/43),其中以窒息、早产、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多见,同时进行头颅CT或/和MRI检查28例异常24例,其中18例有高危因素,这说明做好周产期保健工作是十分重要。  相似文献   

7.
有和无高危因素与脑瘫发生率的关系调查分析   总被引:2,自引:3,他引:2  
杨玉瑶  张萍 《中国康复》2006,21(5):331-331
目的:探讨有和无高危因素与脑瘫发生率的关系,为防止和预防脑瘫发生提供参考。方法:对350例确诊为脑瘫患儿的发病因素进行相关的回顾性分析。结果:350例患儿中无高危因素25.7%;CT或MRI显示有明显脑损伤20.8%;引起脑瘫的高危因素主要与窒息、早产、核黄疸有关,先兆流产也是主要因素。结论:重视致病因素和采取有效预防措施;对高危婴儿进行早期筛查的同时不能忽视无高危因素的婴儿运动功能的监测。  相似文献   

8.
脑性瘫痪(以下简称脑瘫)是小儿时期常见致残原因,癫痫是脑瘫常见并发症。脑瘫合并癫痫有可能使患儿运动障碍加重,同时给康复治疗带来一定困难。为减少发生率对458例脑瘫患儿中合并癫痫的43例进行病因分析从脑瘫合并癫痫的发生率及所引起脑瘫高危因素和脑瘫类型的关系3方面入手,结果表明458例脑瘫患儿中合并癫痫的发生率是9.4%,合并癫痫患儿以痉挛型和混合型为主,单纯手足徐动型及共济失调型未见合并癫痫。合并癫痫的43例患儿有明确高危因素者占77%(33/43),其中以窒息、早产、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多见,同时进行头颅CT或/和MRI检查28例异常者24例,其中18例有高危因素,这说明做好周产期保健工作是十分重要。  相似文献   

9.
340例脑瘫患儿脑电图分析   总被引:5,自引:2,他引:5  
目的:探讨脑瘫患儿脑电图与脑瘫型别、合并损伤及高危因素的关系。方法:采用国际10/20导系统电极放置法对340例脑瘫患儿行脑电图检查和分析。结果:340例患儿中脑电图异常率为81.5%,伴有智力低下和癫痫发作患儿脑电图异常率明显增高,分别为82.4%(P〈0.05)和96.6%(P〈0.05);高危因素中颅内出血、早产、出生低体重、颅内感染与脑电图异常发生有密切关系,但各高危因素对脑电图异常发生的影响均没达到显著差异。结论:脑瘫患儿脑电图异常率高,且脑功能障碍越明显,脑电图异常率越高。  相似文献   

10.
目的对脑瘫患儿早期(4个月以前)的异常表现进行追踪总结,以便早期诊断,把握最佳康复机会,尽早治疗,对降低残疾发生率,减轻家庭和社会负担具有重要意义。方法对在甘肃省康复中心诊治的200例脑瘫患儿追问其在4个月以前,尤其是新生儿期的表现进行总结分析。结果早产、窒息、黄疸、颅内出血等高危因素的患儿有192例具有早期异常表现,8例未发现异常,越早干预治疗,效果越好。结论脑瘫高危儿观察早期的异常表现,对早期诊断、早期治疗,降低残疾的发生率是非常重要的。  相似文献   

11.
脑室周围白质软化症在脑性瘫痪发病中的意义   总被引:3,自引:1,他引:3  
目的:探讨脑室周围白质软化(PVL)与脑瘫的临床关系。方法:回顾性分析了头颅MRI表现为脑室周围白质软化的62例脑瘫患儿的病因、临床分型及并发症。结果:62例脑瘫患儿中早产38例(53.2%),足月23例(37.1%),过期产1例f1.6%),引起PVL原因除了早产和低出生体重外,围产期缺氧窒息为主要原因,尤其是足月儿(占78.3%)。临床分型以痉挛型双瘫(占53.2%)和四肢瘫(占24.5%)为主。视力障碍、听力障碍、智力低下、小头畸形及癫痫发生率分别为50%、9.7%、83.7%、3.5%和12.9%。结论:PVL脑瘫患儿并发症的发生率较高,除视力障碍外,早产儿和足月儿上述并发症的发生率差异无显著性意义。  相似文献   

12.
早产儿脑瘫的临床特征   总被引:3,自引:1,他引:3  
目的探讨早产儿脑瘫的临床特征 ,确定脑损伤的病因与时间 ,为早期病因预防提供依据。方法回顾性分析 1999年10月— 2 0 0 2年 10月在青岛市残疾儿童医疗康复中心住院治疗、出生胎龄不满 3 7周的 2 81例脑瘫患儿的围产期脑损伤高危因素、神经发育学评定、脑瘫类型及脑CT或MRI检查所见。结果早产儿脑瘫占同期脑瘫患儿的 47.0 2 % ,有复合高危因素者占64 .67% ,其中以产时和新生儿因素为主 ,主要病因顺位依次为窒息、黄疸和双胎 ;主要的脑瘫类型为痉挛型双瘫 ,占 70 .81% ,其次为徐动型、痉挛与徐动混合型 ;影像学特征性改变为脑室周围白质软化症 (PVL)。结论早产是脑瘫的重要病因 ,损伤时间以产时和产后为主 ,特征性表现为痉挛型双瘫 ,PVL是早产儿脑瘫的主要病理类型。  相似文献   

13.
早产和足月儿脑性瘫痪临床与影像学特点探讨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目的探讨早产和足月儿脑性瘫痪(cerebralpalsy,CP)的临床、脑CT或MRI的表现及其与出生胎龄和脑瘫类型的关系。方法以医院为基础回顾性分析294例脑瘫患儿的病史、临床、CT和MRI表现。结果294例患儿中早产儿132例(占44.9%),包括痉挛型双瘫8l例,四肢瘫7例,偏瘫4例,徐动型24例,失调型l例,混合型15例;足月儿162例(占55.1%),包括痉挛型双瘫35例,四肢瘫30例,偏瘫36例,徐动型32例,失调型ll例,混合型18例。23l例(占78.6%)存在一种或一种以上高危因素,涉及出生前、产时和出生后。明确的高危因素顺次为:窒息102例(34.7%),黄疸75例(25.5%),双胎26例(8.8%),颅内出血23例(7.8%)。总的MRI异常率84.6%,CT异常率71.9%。202例影像学异常患者中,主要的脑部影像学异常改变依次为:脑室周围白质软化(PVL)8l例(占40.1%),弥漫性脑萎缩29例(占14.4%),皮层与皮层下萎缩或多发囊性软化28例(占13.9%),一侧大脑半球萎缩或软化灶27例(13.4%),先天脑发育畸形18例(8.9%),基底节区异常13例(6.4%),其他异常6例(2.9%)。早产儿脑瘫集中表现为PVL,而足月儿脑瘫影像学异常分布范围较广。不同类型脑瘫的MRI异常表现各有特点,双瘫儿以PVL为主,徐动型则表现为基底节病变或PVL,失调型绝大部分存在先天性小脑发育不全,偏瘫型突出表现为单侧脑损伤。结论MRI有助于研究各型脑瘫的病理特点及其与出生胎龄和病因的关系。  相似文献   

14.
963例脑瘫合并听神经通路损伤患儿临床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了解脑瘫患儿听神经通路损伤发生率,以及与性别、脑瘫分型及脑瘫高危因素的关系。方法回顾性调查963例脑瘫患儿的临床资料,了解脑瘫合并听神经通路损伤的发生率,以及与性别、脑瘫分型及脑瘫高危因素的关系。结果963例脑瘫患儿听神经通路损伤发生率为24.5%(236/963),发生率无性别差异(P〉0.05),不同脑瘫分型之间有显著性差异(P〈0.05),手足徐动型与混合型脑瘫发生率最高(P〈0.01),病理性黄疸是造成脑瘫合并听神经通路损伤的高危因素(OR=2.029,95%CI:1.483~2.774)。结论脑瘫患儿多合并听神经通路损伤,其发生率与性别无关,与脑瘫分型有关,手足徐动型与混合型脑瘫发生率最高,病理性黄疸是高危因素。  相似文献   

15.
近年来脑性瘫痪(脑瘫)发病率呈上升趋势,给家庭、社会带来了负担。所以对脑瘫儿童的早期综合康复治疗是极为重要的。1对象与方法52例脑瘫患儿符合脑瘫诊断标准,男30例,女22例,年龄2~12岁。诱发因素:缺血、缺氧性脑病10例,早产低体重5例,出生后窒息14例,新生儿期感染6例,核黄疸2例,多种原因引起的缺氧15例。分型:痉挛型40例,手足徐动型2例,混合型10例。康复治疗训练时间在1.6~2.6年。方法:康复方法,综合康复方法。(1)运动疗法:①头部控制功能训练,脑瘫儿童由于紧张性迷路反射影响,出…  相似文献   

16.
目的 探讨脑瘫患儿的围生期高危因素。方法 对118例脑瘫患儿的围生期高危因素进行回顾性分析,并对脑瘫的诊断年龄、头颅CT及MRI进行分析。结果 118例脑瘫患儿中96例存在围生期高危因素。常见的高危因素依次为:围生期窒息、早产、低出生体重等。76.4%脑瘫患儿存在两种或两种以上围生期高危因素。其中52.5%的脑瘫患儿在6月龄前确诊,15.3%在3月龄前确诊。77.1%的脑瘫患儿头颅CT和/或MRI异常。常见的改变包括脑发育不良(37.3%)、脑积水(18.6%)、脑萎缩(13.6%)。结论 脑性瘫痪的发生与围生期高危因素密切相关,多数脑瘫可在6月前确诊,脑瘫患儿头颅CT或MRI异常率较高,对脑瘫的早期诊断、预后判断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7.
导致小儿脑性瘫痪危险因素的探讨   总被引:13,自引:3,他引:13  
目的了解导致小儿脑瘫的危险因素 ,以便尽早诊断和治疗脑瘫 ,降低致残率。方法分析 14 6例脑瘫患儿的发生、脑瘫类型及脑瘫并发症与患儿的性别、出生体重、是否早产、双胎、有否新生儿窒息、新生儿感染、核黄疸、母亲分娩时年龄、怀孕期间有否病毒感染史、有否先兆流产史、有否家族史等因素的关系。结果本组 14 6例脑瘫患儿的男女之比为 1.47∶1,导致脑瘫发生的危险因素为低体重 (占 79.45 % ) ,早产 (占 64 .3 8% ) ,新生儿窒息史 (占 41.78% ) ,母亲怀孕期间有先兆流产 (占 3 2 .89% ) ,双胎 (占3 1.5 1% ) ,新生儿感染 (占 12 .3 3 % ) ,核黄疸 (占 6.16% ) ,高龄产妇 (占 3 .42 % ) ,母亲孕期有感染史 (占 2 .74% ) ,有家族史 (占0 .68% )。脑瘫的类型及并发症与危险因素也有关。结论低体重儿、早产、新生儿窒息、双胎、母亲怀孕期间有先兆流产史是导致脑瘫发生的高危因素 ,加强对这些高危因素的宣教 ,使广大群众及医务工作者给予足够的重视 ,尽量避免危险因素的发生 ,对于已具有危险因素的小儿经常检查 ,及时发现脑瘫的症状和合并症 ,及早对其诊断、治疗 ,对降低脑瘫的致残率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早产脑瘫患儿延误诊断的原因及防治措施。方法:回顾性分析39例早产脑瘫患儿的临床资料。结果:发现超过6个月确诊的患儿13例,占33.3%.超过1岁确诊的患儿20例,占53.1%,在6个月内确诊的6例,仅占15.3%。确诊前只有5位家长带婴儿到妇幼保健机构定期健康检查,曾初诊为其它疾病进行治疗的19例。其中佝偻病12例,一过性运动发育落后5例,营养不良2例。提示家长儿童保健意识不强,对婴儿的运动发育落后重视不够。医生对早产脑瘫认识不足,在诊断和鉴别诊断中缺乏综合分析能力。以及对患儿的运动发育落后未跟踪随访等原因是导致早产脑瘫患儿延误诊断的常见原因。结论:建立高危儿监测网络,定期进行早产儿脑损伤筛查,是早期发现早产脑瘫儿的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19.
目的分析脑瘫康复病房患儿呼吸道感染影响因素,探讨预防措施。方法回顾性调查分析1731例住院患儿资料,医院感染诊断标准调查内容包括年龄、体重等7个变量。结果脑瘫患儿发生医院感染病例占45.3%,其中呼吸道感染病例占82.2%,回归分析示年龄、体重、住院天数、合并贫血与医院感染密切相关。结论提供良好的治疗环境,控制呼吸道感染,合理安排治疗,加强健康宣教,提供人性化的服务措施等能有效控制脑瘫患儿医院感染。  相似文献   

20.
选择性脊神经后根切断术是近年新开展的一种治疗痉挛性脑瘫的手术方法 ,主要适用于以双下肢痉挛为主的脑瘫。表现为走路困难 ,呈剪刀步态及尖足步态。多数患儿伴有不同程度的智力低下 ,语言不清。1 临床资料1 1 一般资料 济南市儿童医院自1991年以来共收治痉挛性脑瘫患儿 5 4例 ,其中 3~ 4岁 30例 ,5~ 6岁 19例 ,7~ 8岁 5例 ,平均 4 5岁 ,轻度智力低下 2 2例 ,语言不清 5例。1 2 脑瘫的病因及分型 形成脑瘫的主要原因有早产、窒息、黄疸等。脑瘫可分为痉挛型、共济失调型、弛张型、手足徐动型、混合型等 ,痉挛型占 6 0 %左右。只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