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06 毫秒
1.
近10年的研究发现紫外线可促进SSA/Ro抗原在角朊细胞膜的表达,这种表达依赖于中波紫外线,并与照射强度有关,雌激素也能产生类似的效应,并能增强紫外线对角朊的细胞的影响作用。另外,紫外线还可以使角朊细胞生成白介素1增多,而白介素1又可参与调节角朊细胞产生核抗原,如ss-DNA。  相似文献   

2.
为了研究芳香维甲酸乙酯(Ro13-6298)对黑素细胞黑素合成的影响,为应用维甲酸治疗色素沉着性皮肤病提供实验依据。体外培养6例人正常黑素细胞,每日分别经100mJ/cm2的中波紫外线(UVB)照射,每次照射后立即加入不同浓度(10-9~10-5mol/L)的Ro13-6298,于第2、4、6天分别用多巴氧化速率法和NaOH溶解法测定细胞酪氨酸酶活性和黑素含量。结果:每日用100mJ/cm2的UVB连续照射培养的黑素细胞,照射4天后细胞酪氨酸酶活性和黑素含量显著高于非照射组(P<0.05~0.01);在每次UVB照射后加入Ro13-6298,细胞酪氨酸酶活性和黑素含量则与非照射组无显著性差异;在非照射组未发现Ro13-6298对细胞黑素合成有明显影响作用。结论:反复小剂量UVB照射能通过提高酪氨酸酶活性来实现对培养黑素细胞黑素合成的诱导作用;Ro13-6298在较低浓度能抑制UVB对黑素细胞黑素合成的诱导作用  相似文献   

3.
目的 探讨表皮角朊细胞对抗中波紫外线(UVB)损伤和致癌的机制。方法 采用LSAB免疫组化方法,测定UVB照射后大鼠正常表皮p53蛋白及p21蛋白表达。结果 UVB单次照射后4小时即能测到p53蛋白表达,第8小时左右达到峰值,72小时后消失;p21蛋白出现时间与p53蛋白相同,但其消退较慢,第72小时仍能被检测到。两者染色主要位于表皮角朊细胞核内。结论 表皮角朊细胞可能是通过野生型p53蛋白和p2  相似文献   

4.
PUVA/UVB治疗银屑病60例疗效观察   总被引:7,自引:2,他引:5  
1993年4月至1995年11月采用德国惠民(Wald-mann)医疗器械公司制造的UVA/UVB治疗机(卫生部华卫医疗器材公司经销)治疗银屑病100例,现将UVA照射总量40J/cm2以上者60例小结如下。一、病例选择我科门诊银屑病患者60例,男3...  相似文献   

5.
据报道 ,根据UVB剂量及培养条件的不同 ,UVB照射可以使培养的人表皮黑素细胞激活或衰退。p5 3、Bcl- 2、Bax是细胞凋亡路径上常见的调控蛋白 ,作者对培养的来源于不同类型皮肤的黑素细胞用生理剂量UVB照射后观察细胞是否凋亡 ,同时检测p5 3、Bcl- 2、Bax的表达及分布情况的变化 ,以期发现UVB照射诱导黑素细胞凋亡的机制。方法 :黑素细胞来源于Ⅲ型和Ⅳ型皮肤的东方男子 ,培养至第二、三代时 ,用不同剂量 (0~ 30mJ/cm2 )UVB(峰值为 310nm~ 315nm)照射后进行以下处理 ,①碘化丙锭 (propidium…  相似文献   

6.
本文观察了环孢菌素对人角朊细胞COLO-16体外增殖及其增殖相关基因表达的影响。结果表明环孢菌素对角朊细胞的增殖及DNA合成具有明显的剂量依赖性抑制作用。RNA杂交实验表明环孢菌素能显著地抑制角朊细胞c-myc基因的表达;相反,对TGF-β的表达则有显著的促进作用。提示环孢菌素抗银屑病的药理机制除了免疫抑制作用外,部分是通过调节角朊细胞的c-myc及TGF-β基因的表达、进而抑制增殖而实现的。  相似文献   

7.
环孢菌素对朊细胞体外增殖及其殖相关基因表达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观察了环孢菌对人角朊细胞COLO-16体外增殖及其增殖相关基因表达的影响。结果表明环孢菌素对角朊细胞的增殖及DNA合成具有明显的剂量依赖性抑制作用。RNA杂实验表明环孢菌素能显著地抑制解朊细胞c-myc基因的表达;相反,对TGF-β的表达则有显著的促进作用。提示环孢菌素抗银屑病的药理机制除了免疫抑制作用外,部分是通过调节角朊细胞的c-myc及TGF-β及TGF-β基因的表达、进而抑制增殖而实现  相似文献   

8.
近10年的研究发现紫外线可促进SSA/Ro抗原在角朊细胞膜的表达,这种表达依赖于中波紫外线,并与照射强度有关。雌激素也能产生类似的效应,并能增强紫外线对角朊细胞的影响作用。另外,紫外线还可以使角朊细胞生成白介素1增多,而白介素1又可参与调节角朊细胞产生核抗原,如ssDNA。  相似文献   

9.
角朊细胞基因表达的转录调控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角朊细胞的增殖和分化是一个受到精细调节的过程,并伴随着一系列形态学和生化改变,最终形成角质细胞,这就必然涉及到许多结构基因的同时活化与灭活,即基因表达的调控,而转录水平的调控尤为重要。现已发现许多转录因子如API、AP2、Sp1、POU结构域及C/EBP等可调节角朊细胞基因的表达。  相似文献   

10.
用体外培养人角朊细胞研究了1.25-双羟维生素D_3(1,25(OH)_2D_3)对角朊细胞增殖,细胞形态及HLA-DR,ICAM-1分子表达的影响,培养液中加入1,25(OH)_2D_3可使细胞增殖明显抑制。用流式细胞仪测定,1,25(OH)_2D_3处理6天后角朊细胞体积较未处理的明显变大。用免疫组化染色显示1,25(OH)_2D_3对经IFN-γ和TNFa刺激的角朊细胞HLA-DR和ICAM-1分子表达无明显影响。  相似文献   

11.
Internet进入国人生活圈或者我们走上因特网不过短短几年时间,其高科技及应用就有了飞跃般的进步,在中国已发展到数百万网民,当中大多数为知识分子。在医疗技术和信息日新月异地发展的今天,作为医务工作者应该充分利用因特网来为医疗事业服务,通过上网查询、浏览、下载来获取最新的医学信息,并在网上开辟专业的性学知识宣传阵地。下面就谈谈如何在因特网上查阅性学信息的方法。1.通过报刊收集相关网址  相似文献   

12.
目的:观察艾灸三阴交、合谷穴对第一产程活跃期宫缩痛的影响。方法:160例初产妇,采用单盲、随机方法分为三阴交组、三阴交加合谷组、非穴组、空白组四组,每组各40例。三阴交组、三阴交加合谷组分别在产妇出现规律性宫缩痛,宫口开大3cm时行三阴交穴、合谷穴联合三阴交穴施灸30min;非穴组在腕横纹桡侧端桡动脉搏动处至肘横纹肱二头肌腱桡侧端连线的中点处施灸30min;空白组不做艾灸干预。分别对产妇第一产程活跃期时间及宫缩痛进行比较。结果:三阴交组、三阴交加合谷组、非穴组、空白组患者产程活跃期时间分别为(116.11±65.89)min、(81.93±53.45)min、(123.03±76.70)min、(138.69±104.01)min,三阴交加合谷组与非穴组、空白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非穴组与空白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四组患者第一产程时间分别为(313.22±141.15)min、(379.50±182.82)min、(393.00±196.50)min、(488.08±236.61)min,三阴交组、三阴交加合谷组与空白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四组患者停艾灸治疗后2h宫颈扩张程度分别为(8.37±2.19)cm、(8.14±2.74)cm、(7.64±2.91)cm、(6.29±3.05)cm,三阴交组、三阴交加合谷组与非穴组、空白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非穴组与空白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停艾灸治疗后优于非穴组、空白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非穴组与空白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艾灸三阴交穴与三阴交穴配伍合谷穴艾灸对产妇产程的影响效果相当,但联合穴位艾灸更能缩短产程活跃期,促进产程进展,降低宫缩痛,是安全的催产方法。  相似文献   

13.
近30年来,随着中医理论尤其是文献整理研究的不断深入,男科学界对传统文献的发掘亦取得了长足的进步.  相似文献   

14.
15.
16.
17.
抗抑郁药治疗尿道炎后综合征(PUS)42例临床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雷兴  尹丽云  侯文海 《中国性科学》2006,15(11):22-23,25
目的:探讨抗抑郁药对尿道炎后综合征(PUS)的疗效。方法:分别对42例经常规治疗无效的PUS患者和20名健康成人进行汉密尔顿抑郁量表(HAMD)、汉密尔顿焦虑量表(HAMA)和症状自评量表(SCL)-90评分以了解其心理状态,并对PUS患者的主要症状(灼热、疼痛和尿频等)进行分级。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予选择性5-羟色胺再摄取抑制剂(SSRI)类抗抑郁药盐酸帕罗西汀治疗,疗程均为12周。疗程结束后1周再进行上述量表评分和主要症状分级。结果:除精神病性因子分外,PUS患者HAMD、HAMA和SCL-90的总分均显著高于健康对照组(P<0·001);接受抗抑郁药治疗12周后,各量表评分均显著低于治疗前(P>0·001)。主要症状分级亦明显降低,按意图治疗(IIT)和方案(PP)分析,治愈率分别为59·5%和76·2%,总有效率分别为89·2%和94·3%。结论:心理因素在PUS的发病中起重要作用。难治性PUS患者普遍存在抑郁、焦虑等情绪障碍,应用抗抑郁药治疗能显著改善PUS患者躯体和精神两方面的症状。  相似文献   

18.
19.
过氧化氢对黑素细胞增殖活性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目的:观察不同浓度的过氧化氢(H2O2)对体外培养的正常人表皮黑素细胞增殖活性的影响。方法:建立正常人表皮黑素细胞体外培养体系,分别以0.05、0.1、0.5、1 mmol/L的H2O2作用于黑素细胞24 h,观察细胞形态学变化,并采用四甲基偶氮唑蓝(MTT)还原法检测细胞活力。结果:正常人表皮黑素细胞经H2O2处理后,细胞存活率降低,且呈浓度依赖性。结论:H2O2有抑制正常人表皮黑素细胞增殖的作用。  相似文献   

20.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