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目的:研究人肝细胞癌(hepatocellular carcinoma, HCC)组织中G1ypican-3及胰岛素样生长因子Ⅱ (IGF-Ⅱ)的表达,并探讨其与肿瘤发生发展的关系.方法:采用免疫组化法检测80例肝癌组织及癌旁肝组织中Glypican-3和IGF-Ⅱ的表达情况.结果:Glypican-3、IGF-Ⅱ在癌组织中的阳性率分别为73.75%和76.25%,而在癌旁组织中的阳性率分别为53.75%和48.75%,癌组织与癌旁组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Glypican-3在人肝癌组织中的表达与肿瘤分化程度、肝外转移及肿瘤大小相关(P<0.05),而与临床分期、门静脉癌栓、肿瘤个数、血清AFP水平及术后复发无明显关系(P>0.05).IGF-Ⅱ在人肝癌组织中的表达与肿瘤分化程度、肝外转移及肿瘤大小相关(P<0.05),而与临床分期、门静脉癌栓、肿瘤个数、血清AFP水平及术后复发无明显关系(P>0.05).在癌组织中Glypican-3与IGF-Ⅱ的表达呈正相关(γ=0.6253,P<0.01).结论:肝癌组织中Glypican-3及IGF-Ⅱ高表达,可能可促使肝癌细胞增殖,与肝癌的发生发展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2.
肝癌组织IGF-Ⅱ启动子甲基化状态及病理学特征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分析人肝细胞癌(HCC)组织中胰岛素样生长因子Ⅱ(IGF-Ⅱ)基因启动子甲基化状态及其临床病理学特征。方法:以甲基化特异性聚合酶链反应(MSP)分析人HCC癌灶、癌旁及正常肝脏组织IGF-Ⅱ基因P3甲基化状态及其病理学特征。结果:人癌灶、癌旁以及正常肝组织P3甲基化率分别为0%、47.5%和100%,各组之间的甲基化状态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癌旁组织P3甲基化率在低分化组显著低于高中分化组(P=0.000);HBsAg阳性组显著低于HBsAg阴性组(P=0.040),但与性别、年龄、肿瘤大小及AFP之间差异未见显著统计学意义。结论:IGF-Ⅱ基因启动子甲基化程度降低在HCC形成过程中起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3.
目的:检测IGF-Ⅰ、IGF-ⅠR在结直肠癌及癌旁正常组织中蛋白水平的表达,分析其与临床病理学因素的关系,探讨其与结直肠癌的发生、浸润、分化、转移及预后的相关性,以便用于结直肠癌的早期诊断,预后判断及靶向治疗。方法:应用组织芯片及免疫组化技术,检测IGF-Ⅰ、IGF-ⅠR在结直肠癌组织、癌旁正常组织中蛋白水平的表达。结果:在结直肠癌组织中,IGF-I、IGF-ⅠR的蛋白水平阳性表达率分别为64.58%、58.33%,均显著高于癌旁正常组织中的16.67%、22.9%(P均为<0.05)。IGF-ⅠR表达水平与肿瘤的浸润程度、淋巴结转移、Dukes分期有关(P均为<0.05),而与其他病理因素无关(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IGF-Ⅰ、IGF-ⅠR与结直肠癌的发生、发展中有关。IGF-ⅠR蛋白水平过表达与结直肠癌的浸润深度、Dukes分期有关(P<0.05),IGF-ⅠR对结直肠癌的早期诊断、预后判断及靶向治疗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4.
IGF-Ⅱ和IGF-Ⅱ-mRNA异常表达对肝癌诊断的价值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探讨胰岛素样生长因子(IGF)-Ⅱ及IGF-Ⅱ-mRNA在肝癌组织中的表达特点及游离IGF-Ⅱ的临床价值。方法:以免疫组化法分析肝癌癌灶、癌周和远癌组织中IGF-Ⅱ的表达与胞内定位。从肝组织中制备总RNA,经随机引物和逆转录酶合成IGF-Ⅱ-cDNA,巢式聚合酶链反应扩增及DNA测序证实,分析IGF-Ⅱ-mR-NA的表达,并分析血清游离IGF-II水平。结果:肝癌组织IGF-Ⅱ表达呈强阳性,明显高于癌旁和远癌肝组织,分布呈胞浆包涵体样、全胞浆和核内三种形态。癌灶总RNA水平显著低于癌周与远癌组织;其IGF-Ⅱ灵敏度为2ng/L,扩增基因片段为170bp,癌灶和癌周组织中IGF-Ⅱ基因检出率,分别为100%和53.2%,远癌组织未见扩增片段。肝癌患者血游离IGF-II水平明显高于肝硬化和慢性肝炎患者。结论:IGF-Ⅱ及IGF-Ⅱ-mRNA的过度表达与肝癌形成有关,并有助于肝癌早期诊断。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胰岛素样生长因子-Ⅰ(IGF-Ⅰ)及其受体(IGF-Ⅰ R)在喉鳞状细胞癌发病机制中的作用.方*河南省医学高新技术发展扶持项目 20060011;河南省教育厅自然科学基金资助项目 2007320076法: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方法检测57例喉鳞状细胞癌组织和16例正常喉黏膜组织中IGF-Ⅰ与IGF-ⅠR的表达,并与临床病理资料结合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喉鳞状细胞癌组织中IGF-Ⅰ及IGF-ⅠR的阳性表达率(70.18%和75.44%)明显高于正常喉黏膜上皮组织(37.50%和25.00%,P<0.05);喉鳞癌组织中IGF-Ⅰ和IGF-ⅠR的表达与淋巴结转移及临床分期有关(P<0.05);喉鳞癌组织中IGF-Ⅰ与IGF-ⅠR的表达呈正相关.结论:IGF-Ⅰ及IGF-ⅠR的高表达与喉鳞癌的发生发展及浸润转移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6.
目的 观察IGF-Ⅰ、IGF-ⅠR、P-Akt和survivin在结肠癌中的表达,探讨其生物学意义及其相关性.方法 应用免疫组化SP 法检测IGF-Ⅰ、IGF-ⅠR、P-Akt和survivin在30例正常结肠黏膜组织、70例结肠癌组织中的表达,并分析它们与肿瘤分化程度、Dukes分期、肿瘤深度、转移之间的关系.结果 IGF-Ⅰ、IGF-ⅠR、P-Akt和survivin在结肠癌组织高表达,与正常结肠黏膜组相比差异有显著性(P<0.05);IGF-Ⅰ、IGF-ⅠR表达阳性率与肿瘤的分化程度、Dukes分期、肿瘤深度、转移有关(P<0.005);P-Akt表达阳性率与肿瘤的分化程度、Dukes分期、转移有关(P<0.05),但与肿瘤深度无关(P>0.05);survivin表达阳性率与Dukes分期、转移有关(P<0.05),与肿瘤深度、肿瘤的分化程度无关(P>0.05);IGF-Ⅰ蛋白在结肠癌中表达与IGF-ⅠR、P-Akt和survivin呈正相关(分别rs =0.382,P<0.005;rs=0.413,P<0.01;rs=0.452,P<0.05);P-Akt和survivin蛋白表达呈正相关(rs=0.476,P<0.05).结论 IGF-Ⅰ、IGF-ⅠR、P-Akt和survivin基因蛋白的高表达能促进结肠癌的生长与发展,对判断结肠癌预后及转移有重要参考价值.另外在结肠癌组织中IGF-Ⅰ 与IGF-ⅠR、P-Akt、survivin 的表达密切相关,说明IGF-Ⅰ/IGF-ⅠR通过PI-3K/Akt通路诱导survivin的表达在结肠癌发生发展中起重要的协调作用.  相似文献   

7.
目的:观察IGF-Ⅱ,IGF-ⅠR在结肠腺瘤中的表达,探讨其生物学意义。方法:免疫组化方法分别检测IGF-Ⅱ,IGF-ⅠR,PCNA在正常结肠黏膜组(A组n=20)、低级别上皮内瘤变组(B组n=50)、高级别上皮内瘤变组(C组n=50)和结肠癌组(D组n=20)中的表达,TUNEL法检测细胞凋亡。结果:IGF-Ⅱ,IGF-ⅠR,PCNA在结肠癌组和高级别上皮内瘤变组中呈高表达,两者之间无显著差异(P>0.05),分别与低级别上皮内瘤变组、正常大肠黏膜组相比表达有显著差异(P<0.01);低级别上皮内瘤变组、高级别上皮内瘤变组、结肠癌组的凋亡指数(apoptotic index,AI)逐渐降低,且两两比较有显著差异(P<0.01)。IGF-Ⅱ,IGF-ⅠR的表达与增殖指数(proliferative index,PI)成正相关、与AI成负相关;PI,AI在低级别上皮内瘤变组IGF-Ⅱ,IGF-ⅠR阴性和阳性中无显著差异(P>0.05),在高级别上皮内瘤变组则有显著差异(P<0.01)。结论:IGF-Ⅱ,IGF-ⅠR的异常表达与结肠腺瘤癌变密切相关;IGF-Ⅱ,IGF-ⅠR促进细胞异常增殖,抑制肿瘤细胞凋亡,在结肠腺瘤癌变过程中起了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8.
《新乡医学院学报》2015,(7):626-628
目的探讨原发性肝癌中谷胱甘肽转移酶(GST-π)及拓扑异构酶Ⅱ(Topo-Ⅱ)的表达与临床病理指标的相关性及其临床意义。方法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法检测GST-π及Topo-Ⅱ在原发性肝癌患者病理组织中的表达情况,分析GST-π及Topo-Ⅱ阳性表达与临床病理指标之间的关系,评价其临床意义。结果原发性肝癌患者肝癌组织中GST-π的阳性表达与术前甲胎蛋白水平、肿瘤直径、有无癌栓及肿瘤包膜是否完整相关(P<0.05),与患者年龄、肿瘤淋巴结转移(TNM)分期及病灶个数无关(P>0.05);Topo-Ⅱ的阳性表达与患者术前甲胎蛋白水平、肿瘤直径、TNM分期、有无癌栓及肿瘤包膜是否完整相关(P<0.05),与患者年龄及病灶个数无关(P>0.05)。结论 GST-π及Topo-Ⅱ阳性表达与肝癌患者临床病理指标密切相关,可作为判断肝癌患者预后的客观评价指标。  相似文献   

9.
目的:研究Fas相关磷酸酯酶-1(FAP-1)在肝细胞肝癌组织中的表达及其在肿瘤细胞增殖和凋亡中的作用.方法:采用免疫组化SP法检测40例肝细胞肝癌、15例癌旁肝硬化和10例正常肝组织标本中FAP-1蛋白的表达水平并进行分析.结果:FAP-1在肝细胞肝癌组织中的阳性表达率为70%,而存癌旁肝硬化和正常肝组织中均未见表达.肝细胞肝癌组织中FAP-1的表达与患者性别、年龄、肿瘤大小无明显差异(P>0.05);但与分化程度、转移有关,肿瘤分化越低,阳性率越高(P<0.05),转移组的阳性率高于无转移组(P>0.05).结论:FAP-1在肝细胞肝癌组织中广泛表达,且在临床有转移和病理分化低的组织中表达增高;表明FAP-1是凋亡抑制因子,并且可能促进了癌细胞异常增殖.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转化生长因子β1(TGF-β1)和转化生长因子βRⅡ(TGFβRⅡ)的表达与肝癌临床病理因素的关系,了解TGF-β1和TGFβRⅡ在肝癌浸润、转移中的作用.方法:用免疫组化方法(S-P法)检测原发性肝细胞肝癌和癌旁组织57例中TGF-β1和TGFβRⅡ的表达水平.结果:TGF-β1在肝癌组织中的阳性表达47例(82.46%)显著高于癌旁组织38例(66.67%)(P<0.05);TGFβRⅡ在肝癌组织中的阳性表达20例(35.09%),显著低于癌旁组织48例(84.21%)(P<0.05).TGF-β1在有转移的患者中的表达率为(92.31%)明显高于无转移的患者(74.19%)(P<0.05),而TGFβRⅡ在有包膜浸润、转移、组织分化Ⅲ-Ⅳ的患者中染色较浅且阳性表达率明显下降,分别为19.52%、19.23%和7.14%,明显低于相对应组50.00%、49.39%和62.07%的阳性表达率(P<0.01).结论:TGF-β1过度表达和TGFβRⅡ表达下降可能增强了肝癌细胞的浸润、转移.  相似文献   

11.
IGF-2、IGF-1R在早期宫颈癌中的表达及临床意义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张岚  张轶清 《安徽医学》2007,28(3):180-183
目的检测胰岛素样生长因子-2(IGF-2)及其受体IGF-1R在早期宫颈癌组织中的表达,评价IGF-2和IGF-1R的临床意义。方法应用免疫组织化学方法检测15例正常宫颈组织及50例Ⅰb-Ⅱa期宫颈癌患者宫颈组织中IGF-2、IGF-1R的表达,同时对IGF-2和IGF-1R表达与宫颈癌各临床病理参数之间的关系进行分析。结果宫颈癌组织中IGF-2和IGF-1R阳性率分别为74%、76%,均显著高于正常宫颈组织的13.33%、26.67%(p<0.001)。宫颈癌组织中IGF-2、IGF-1R两者表达密切相关(P<0.05)。IGF-2的表达在不同肿瘤分期中差异有显著性(P<0.05),IGF-2与IGF-1R的表达在有淋巴结转移组和无淋巴结转移组中差异有显著性(P<0.05)。结论IGF-2与IGF-1R的高表达与宫颈癌的发生、发展及侵袭转移有关  相似文献   

12.
目的:检测肝癌组织中富含脯氨酸的酪氨酸蛋白激酶2(proline-rich tyrosine kinase-2,Pyk2)、Twist和基质金属蛋白酶-7(MMP-7)的表达,并分析它们相互之间的关系及其临床意义。方法:应用免疫组织化学法检测80例肝癌组织及癌旁肝组织中Pyk2、Twist及MMP-7蛋白的表达情况,分析其与临床病理因素的关系。结果:Pyk2在肝癌组织及癌旁肝组织中的阳性表达率分别为71.3%、12.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Twist在肝癌组织及癌旁肝组织中的阳性表达率分别为66.3%、6.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MMP-7在肝癌组织及癌旁肝组织中的阳性表达率分别为68.8%、8.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Pyk2阳性表达与肝癌病理分级、分化程度、血管侵犯及TNM分期明显相关(P0.05),Twist阳性表达与肝癌病理分级、分化程度、血管侵犯及TNM分期明显相关(P0.05),MMP-7阳性表达与肝癌病理分级、分化程度、血管侵犯及TNM分期明显相关(P0.05)。肝癌组织中,Pyk2与Twist表达呈正相关(P0.05),Pyk2和MMP-7表达亦呈正相关(P0.05),Twist和MMP-7表达亦呈正相关(P0.05)。结论:Pyk2、Twist和MMP-7蛋白的表达水平在肝癌组织中与肿瘤组织的分化程度、病理分级、血管侵犯及临床TNM分期等均有关。因此,临床联合检测Pyk2、Twist和MMP-7对肝癌患者的预后判断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3.
目的 研究子宫内膜腺癌组织中胰岛素样生长因子1受体(IGF-1R)的分布、表达及D2-40标记的淋巴管密度(lymphatic vessel density,LVD),探讨子宫内膜腺癌组织中IGF-1R与淋巴结转移之间的关系.方法 采用免疫组化S-P法检测14例正常子宫内膜组织、30例子宫内膜增生症组织、40例子宫内膜腺癌组织中IGF-1R和D2-40标记的淋巴管密度表达情况.结果 在子宫内膜增生症(单纯型增生、复杂型增生、不典型增生)、子宫内膜腺癌中的阳性表达率及过度表达率相比较差异均无显著性(P>0.05),正常子宫内膜中IGF-1R阳性表达率与子宫内膜腺癌比较差异无显著性,而过度表达率差异有显著性(P<0.05).IGF-1R的阳性表达及过度表达在子宫内膜腺癌高分化与中、低分化之间差异有显著性(P<0.05),而在临床分期各组间差异均无显著性(P>0.05).淋巴结转移阳性组和阴性组IGF-1R过度表达率差异有显著性 (P<0.05),而阳性表达率则差异无显著性(P>0.05),淋巴结转移阳性组及IGF-1R表达阳性组LVD明显高于阴性组(P<0.05).结论 IGF-1R在子宫内膜癌中的表达与其组织学分级呈负相关,其表达越高分化越低;IGF-1R可能与淋巴结转移相关,通过对IGF-1R表达的检测可能对于预测子宫内膜腺癌的预后同时对临床治疗有一定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Smad7和IL-6在原发性肝细胞癌中的表达及临床意义。方法收集56例肝细胞癌患者术后肝癌组织及癌旁肝硬化组织,采用荧光定量PCR检测Smad7转录情况,免疫组化方法检测Smad7蛋白的表达水平,对比Smad7表达与患者一般临床病理特征如年龄、性别、肿瘤大小、肿瘤计数、组织病理分化、TNM分期、是否存在包膜、门静脉系统侵犯、血清甲胎蛋白(AFP)浓度以及血清HBs Ag阳性率的关系。术前采用ELISA法检测肝癌患者血清中IL-6表达水平,与36位健康体检者血清IL-6水平对比。结果肝癌组织中Smad7转录水平低于对应癌旁肝硬化组织,肝癌组织中Smad7蛋白阳性表达率均低于癌旁肝硬化组织(P<0.05)。肝癌组织Smad7阳性表达组与阴性表达组在肿瘤大小、组织病理分化、TNM分期、门静脉系统侵犯方面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肝癌组血清中IL-6水平高于健康组(P<0.05)。结论原发性肝细胞癌中存在Smad7和IL-6的异常表达,Smad7和IL-6可能是评估患者病情新的生物标志物。  相似文献   

15.
胃腺癌中IGFⅠR的表达及与抑癌基因PTEN相关性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研究胰岛素样生长因子Ⅰ受体(IGFⅠR)与抑癌基因PTEN在胃腺癌组织中的表达,探讨IGFⅠR与PTEN的相关性及其与胃癌临床病理学特征的关系。方法:采用免疫组织化学SP法检测60例胃腺癌患者肿瘤组织和60例癌旁正常组织中IGFⅠR和PTEN的表达水平。结果:60例胃腺癌组织中IGFⅠR蛋白表达阳性率为70%(42/60),癌旁正常胃组织中的阳性表达率为35%(21/60),二者比较有显著差异(P=0.000);PTEN蛋白在胃腺癌中的阳性表达率为41.7%(25/60),在癌旁正常组织中的表达率为71.7%(43/60),两者比较有显著差异(P=0.001);IGFⅠR的表达水平与病人的年龄、性别无显著相关性(P>0.05),IGFⅠR在低分化腺癌表达要高于中高分化腺癌(P=0.002),有淋巴结转移者要高于无淋巴结转移者(P=0.003),并与肿瘤的临床分期(P=0.003)、浸润深度(P=0.006)有关;在胃腺癌组织中IGFⅠR和PTEN蛋白表达之间呈明显负相关(rs=-0.469,P<0.001)。结论:IGFⅠR的表达与胃癌的生物学行为密切相关,其高表达可能有助于肿瘤的生长和转移,IGFⅠR有可能成为一个很好的分子治疗靶点;抑癌基因PTEN的失活与胃癌的发生发展密切相关;PTEN可能对IGFⅠR的表达有着调控作用。  相似文献   

16.
目的研究肝细胞癌EGF和c-myc表达及其临床意义。方法利用组织芯片技术结合免疫组化法检测60例肝癌组织、15例正常肝组织中EGF和c-myc的表达。结果肝细胞癌组织中EGF和c-myc阳性表达率明显高于正常肝组织(P<0.05,P<0.01);EGF在肝癌中的表达强度与肿瘤大小及分化程度有关(P<0.05);c-myc在肝癌中的表达强度与肿瘤组织分化、大小及转移有关(P<0.05);EdmondsonⅡ和Ⅲ级肝癌组织EGF、c-myc阳性表达率明显高于Edmondson I级(均P<0.05);EGF与c-myc在肝癌组织中表达强度呈正相关性(r=0.391,P<0.01)。结论 EGF通过上调c-myc表达共同促进肝癌发生。  相似文献   

17.
目的 探讨原发性肝细胞癌(HCC)临床各期中肿瘤抑制素(OSM)、肿瘤抑制素受体(OSMR)表达及其在HCC的发生发展中的作用机制.方法 用固相夹心酶联免疫吸附法(ELISA)检测30例HCC(临床I期15例、Ⅱ期10例、Ⅲ期5例),5例正常肝和6例肝血管瘤组织(对照组)中OSM、OSMR的表达水平.结果 30例HCC组织中OSM、OSMR表达水平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HCC组织中临床Ⅲ期OSM表达低于I、Ⅱ期(P<0.05);OSMR临床I、Ⅱ、Ⅲ期无显著差异(P>0.05).在低、中分化组HCC组织中OSM表达明显低于高分化组(P<0.05),低分化与中分化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HCC组织中OSMR表达3组之间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OSM、OSMR的表达和HCC临床分期及肿瘤的分化程度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18.
人肝癌及癌周肝内C-myc基因蛋白表达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探讨C-myc基因蛋白在肝癌及癌周肝内的表达与肝癌术后复发的关系。方法:应用免疫组化方法,在58例肝癌存档石蜡切片上标记和观察C-myc基因蛋白的表达。结果:C-myc基因蛋白在肝癌组织及其癌周肝组织中的阳性率分别为68.97%(40/58)及65.52%(38/58),表抗阳性的肝癌及癌周阳性表达分别为70.27%(26/37)、67.57%(25/37),伴有肝硬化的肝癌及癌周肝组织中分别为86.49%(32/37)、81.08%(30/37),伴有肝细胞不典型增生的肝癌及癌周肝组织中阳性率分别为90.91%(20/22)、90.91(20/22,),有包膜的癌内和癌周阳性率分别为60.47%(26/43)、55.81%(24/43),术后复发组的癌内及癌周阳性率分别为79.49%(31/39)、79.49%(31/39)。结论:C-myc基因蛋白表达的增加与HBsAg阳性、肝硬化、肝细胞不典型增生、癌周肝内转移及肿瘤有无包膜密切相关,与肿瘤复发有密切关系。  相似文献   

19.
目的 探讨子宫内膜癌组织中胰岛素样生长因子-1(IGF-1)及其受体(IGF-1R)表达及其临床意义.方法 采用免疫组织化学SP法检测20例正常子宫内膜组织(对照组)及46例子宫内膜癌组织中IGF-1、IGF-1R的表达.结果 IGF-1在对照组和子宫内膜癌组阳性表达率分别为60.00%和60.87%,两者差异无显著性(X2=0.004,P>0.05);过度阳性表达率分别为0和23.91%,差异有显著性(X2=4.147,P<0.01);子宫内膜癌组织中IGF-1阳性表达及过度表达与手术病理分期无关(X2=5.434、4.328,P>0.05),而过度表达在不同病理分级之间的差异有显著性(X2=7.163,P<0.05).IGF-1R在两种组织中的阳性表达率分别为70.00% 和60.87%,差异无显著性(X2=0.511,P>0.05);过度表达率分别为0和36.96%,差异有显著性(X2=8.117,P<0.01);子宫内膜癌组织中IGF-1R阳性表达及过度表达与手术病理分期无关(X2=5.550、4.369,P>0.05),而在高分化与中、低分化内膜癌组织之间差异有显著性(X2=8.859、8.584,P<0.05).结论 IGF-1、IGF-1R表达与子宫内膜癌发病有关,并可作为子宫内膜癌预后预测的一个指标.  相似文献   

20.
肾癌IGF-ⅠmRNA表达及与浸润转移的关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IGF-Ⅰ在肾癌组织中的表达状况.方法采用RTPCR方法检测25例肾癌及其癌周组织IGF-ⅠmRNA的表达.结果25例肾癌组织中,IGF-ⅠmRNA无表达2例,低表达13例,中等表达10例;癌旁组织无表达8例,低表达13例,中等表达4例.癌组织表达强度明显高于癌周组织(P<0.05).16例Ⅰ、Ⅱ期癌,IGF-ⅠmRNA无表达2例,低表达11例,中等表达3例;9例Ⅲ、Ⅳ期癌,低表达2例,中等表达7例.Ⅲ、Ⅳ期癌表达强度明显高于Ⅰ、Ⅱ期癌(P<0.05).结论IGF-Ⅰ能够促进肾癌细胞的转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