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目的:探讨旋转牵引对椎动脉型颈椎病(CSA)家兔模型的疗效及作用机理。方法:采用单纯牵引组与旋转牵引组做对比,通过经颅多普勒(TCD)观察旋转牵引对家兔CSA模型椎基底动脉血流速度的影响。结果:各牵引组BA、LVA、RVA流速与模型组比较均有显著性差异(P<0.05),旋转牵引各组与单纯牵引各组相应体位BA、LVA、RVA流速相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5),旋转牵引组内后伸位对于BA、LVA、RVA流速的增快较中立位、前屈位更快,具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旋转牵引是通过调整颈椎生物力学平衡、改善椎动脉系血流动力,来促进椎-基底动脉系统血液循环的,在对家兔椎基底动脉血流速度的改善方面优于单纯牵引,旋转牵引组以后伸10°~15°位牵引疗效最佳。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角度牵引对神经根型颈椎病家兔模型的疗效及作用机理。方法:采用前屈、中立、后伸三种角度牵引体位做对比,通过β-内腓肽(β-EP)抗体试剂盒检测观察角度牵引对家兔神经根型颈椎病模型β-EP值的影响和C反应蛋白(CRP)试剂盒检测观察角度牵引对家兔神经根型颈椎病模型CRP值的影响。结果:角度牵引各组家兔β-EP值和CRP值与模型组比较均有显著性差异(P<0.05),角度牵引组前屈15°位与后伸15°位和中立位相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5),中立位与后伸15°位尚不能认为有差异(P>0.05),角度牵引组内前屈位对于β-EP值的升高较中立位、后伸位更快,具有显著性差异(P<0.05),角度牵引组内前屈位对于CRP值的降低较中立位、后伸位更快,具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前屈15°位角度牵引对颈椎病家兔模型血清β-EP、CRP含量的改善最为显著,是临床治疗下颈段神经根型颈椎病的最佳角度。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角度牵引对神经根型颈椎病家兔模型的疗效及作用机理。方法:采用前屈、中立、后伸三种角度牵引体位做对比,通过JD-4型肌电图机观察角度牵引对家兔神经根型颈椎病模型F波传导速度的影响。结果:角度牵引各组家兔患侧肢体上肢尺神经及正中神经肌电图F波传导速度与模型组比较均有显著性差异(P<0.05),角度牵引组前屈15°位与后伸15°位和中立位相比较均有显著性差异(P<0.05),中立位与后伸15°位比较尚不能认为有差异(P>.05),角度牵引前屈位对F波传导速度的增快较中立位、后伸位更为显著。结论:角度牵引是通过减轻病理因素的刺激、调整颈椎动静力平衡来改善对神经根、颈交感神经和节、窦椎神经的压迫与刺激,角度牵引以前屈15°位牵引疗效最佳。  相似文献   

4.
杨开洋  席莉  刘智斌 《陕西中医》2012,(10):1425-1427
目的:证明角度牵引能够使家兔颈椎的椎间隙增宽,椎间孔增大,椎管容积增大,减轻神经根的刺激和压迫,使神经根的无菌性炎症加速消散,并具有抑制颈椎的退变,使颈椎发生蠕变,使颈椎小关节的刚度及应力下降等作用。使神经根与颈椎的固有平衡得到恢复,以此消除CSN的发病基础,达到减缓症状以及治愈疾病的目的,并探讨疗法对改善眩晕症状、神经压迫症状的作用机制。结果:空白组与模型组肌电图F波传导速度有极显著差异(P<0.01),模型组与角度牵引各组肌电图F波传导速度有显著差异(P<0.05),角度牵引组中立位与后伸15°位尚不能认为有差异(P>0.05),前屈15°位与后伸15°位和中立位相比较有差异(P<0.05)。结论:①应用强制应力低头位45°每天5h可成功建立神经根型颈椎病的动物模型。②角度牵引治疗神经根型颈椎病效果显著。③肌电图F波传导速度敏感,F波传导速度是检测神经根型颈椎病的灵敏指标。④角度牵引组中前屈15°位牵引疗效最佳。  相似文献   

5.
角度牵引治疗颈椎病临床研究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目的:观察角度牵引治疗颈椎病前屈位和后伸位时颈肩部不适的疗效。方法:200例患者中前屈位牵引100例(分为治疗组52例,对照组48例),后伸位牵引100例(分为治疗组51例,对照组49例),2个疗程后,采用日本田中靖久的评定法及简化MCGill疼痛询问量表,进行量化评定及2组治疗前后的疗效和治疗前后疼痛积分比较。结果:前屈位治疗组治愈33例,总有效率96.1%,对照组治愈15例,总有效率为81.2%;后伸位治疗组治愈30例,总有效率96.0%,对照组治愈14例,总有效率为69.4%;前屈位与后伸位治疗前后比较均有显著性差异(P0.05);前屈位与后伸位治疗前后疼痛积分改善情况比较,治疗组均明显优于对照组,有显著性差异(P0.01);各组治疗前后,生理曲度有所改善,椎间隙狭窄稍有改善,在改善椎体骨质增生方面无明显作用。结论:角度牵引治疗前屈位和后伸位颈肩部不适的颈椎病疗效优于垂直牵引,是一种安全、合理、疗效显著的治疗方法。  相似文献   

6.
推拿配合角度牵引综合治疗神经根型颈椎病77例临床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观察推拿配合角度牵引治疗神经根型颈椎病的临床疗效。方法:将符合纳入标准的226例神经根型颈椎病患者,随机分为3组:治疗组77例,给予角度牵引与推拿综合治疗;推拿组74例,给予推拿治疗;牵引组75例,给予角度牵引治疗。各组均每日治疗1次,l0次为1个疗程,休息2d后,进行下一个疗程。3个疗程后,评估疗效。结果:治疗组、推拿组与牵引组总有效率分别为97.4%、87.8%和77.3%,治疗组与推拿组及牵引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5,P<0.01)。3组患者治疗前后中医症状积分比较,治疗组有非常显著性改善(P<0.01),推拿组与牵引组则有显著性改善(P<0.05);在治疗前后中医症状积分差上,综合治疗组与推拿组及牵引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5,P<0.01)。提示综合治疗疗效优于单纯推拿或牵引治疗。结论:推拿配合角度牵引综合治疗神经根型颈椎病疗效确切,值得在临床中推广。  相似文献   

7.
目的:观察平衡刮痧疗法治疗椎动脉型颈椎病患者血流动力学的临床疗效。方法:应用平衡刮痧疗法治疗椎动脉型颈椎病(CSA),并且予口服西药颈椎牵引作对照,经治疗1、2个疗程后观察患者血流动力学改善情况。结果:两组椎-基底动脉流速减慢者,治疗组与对照组血流速度均有不同程度上升,与治疗前相比,有显著性差异(P<0.05),但两组上升幅度经统计学检验,无显著性差异(P>0.05);两组椎-基底动脉流速增快者,治疗组与对照组血流速度均有不同程度下降,与治疗前相比,治疗组有极显著性差异(P<0.01),对照组有显著性差异(P<0.05),但两组下降幅度无统计学性差异(P>0.05)。结论:平衡刮痧疗法对椎动脉型颈椎病患者血流动力学改善有肯定临床疗效。  相似文献   

8.
目的:观察止眩颗粒对家兔椎动脉型颈椎病(CSA)模型的干预作用。方法:将瘀血9ml注入家兔左侧颈夹肌及头夹肌内复制CSA模型,用眼震电图(ENG)、激光多谱勒及小脑浦肯野氏凋亡细胞、颈部组织病理变化等观察药物对模型的干预作用。结果:止眩颗粒组、西比灵组在四柱秋千振幅10°、20°时,ENG次数显著高于模型组2W、4W,在振幅30°时,ENG次数显著高于模型组4W,对前庭血流(VBF)中有明显的改善作用。止眩颗粒组小脑浦肯野氏凋亡细胞较模型组2、4周明显减少。结论:止眩颗粒对CSA模型具有扩张血管、解除血管痉挛、改善前庭器官和脑干神经元缺血损害,减少小脑浦肯野氏凋亡细胞,控制颈部无菌性炎症,显著降低颈部肌张力,调节力学平衡等治疗作用。  相似文献   

9.
俯卧位单下肢后伸外展牵法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临床观察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 观察俯卧位单下肢后伸外展牵法结合传统推拿法治疗单侧型腰椎间盘突出症的临床疗效.方法 将100例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各50例.观察组采用俯卧位单下肢后伸外展牵法结合传统推拿法治疗;对照组采用骨盆牵引法配合传统推拿治疗.观察比较两组临床疗效、JOA评分、首次牵引即刻NRS评分减分值和疗程后腰痛存在率.结果 两组比较,总有效率无显著性差异(P>0.05);治疗后JOA评分无显著性差异(P>0.05);首次牵引即刻NRS评分减分值有显著性差异(P<0.05),观察组优于对照组;疗程后腰痛存在率有显著性差异(P<0.05),观察组优于对照组.结论 俯卧位单下肢后伸外展牵法与机械骨盆牵引法在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上等效,且即刻疼痛消除快,腰痛副作用小.  相似文献   

10.
颈椎牵引配合推拿治疗椎动脉型颈椎病30例疗效观察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观察颈椎牵引配合推拿治疗椎动脉型颈椎病的临床疗效。方法:将58例椎动脉型颈椎病患者随机分为2组。治疗组30例,采用颈椎牵引配合推拿治疗;对照组28例,采用颈椎牵引配合针刺治疗。观察临床疗效及治疗前后颈性眩晕症状、功能评分及颈椎失稳等变化。结果:与治疗前比较,2组颈性眩晕症状与功能评分均有明显改善,差异均有非常显著性意义(P<0.01);与对照组治疗后比较,治疗组颈性眩晕症状与功能评分改善明显,差异也均有非常显著性意义(P<0.01);2组治疗半年后颈性眩晕症状与功能评分比较,治疗组优于对照组,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5)。2组治疗前后颈椎失稳情况(包括颈椎曲度变直、颈椎曲度反向、颈椎旋转移位)比较,除颈椎旋转移位外,差异均有非常显著性意义(P<0.01),治疗组改善均优于对照组。结论:颈椎牵引配合推拿治疗椎动脉型颈椎病疗效优于颈椎牵引配合针刺疗法。  相似文献   

11.
房纬  赵雪圆  刘世珑  周翔  刘胜 《光明中医》2008,23(7):973-974
目的:观察单下肢后伸持续机械牵引配合推拿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临床疗效。方法:将80例患者随机分为2组各40例。观察组采用单下肢后伸持续机械牵引配合推拿治疗;对照组采用骨盆牵引法配合推拿治疗。观察比较2组临床疗效和JOA评分。结果:总有效率观察组为97.50%,对照组为85.00%。两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5),JOA评分两组治疗后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5),观察组疗效优于对照组。结论:持续单下肢后伸机械牵引在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疗效上优于传统的骨盆牵引法。  相似文献   

12.
目的:观察牵引下旋转手法治疗神经根型颈椎病的临床疗效,探讨手法治疗颈椎病的机理和方法.方法:将100例神经根型颈椎病的患者随机分为2组,每组各50例.治疗组予颈椎牵引下作旋转手法治疗;对照组采用常规颈椎牵引治疗.两组均采用简化McGill疼痛量表测评,结合临床症状、体征进行疗效分析.结果:(1)两组治疗后用<中医病症诊断疗效标准>评定疗效,治疗组总有效率为:94%;对照组为:78%,疗效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McGill简化量表检测表明,治疗组治疗前后疼痛评分经统计学处理有显著性差异(P<0.05);与对照组比较,治疗组治疗后疼痛评分经统计学处理有显著性差异(*P<0.05),或有非常显著性差异(**P<0.01),表明治疗组疗效优于对照组.结论:研究结果表明在手法治疗神经根型颈椎病中,牵引下旋转手法治疗神经根型颈椎病疗效确切,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13.
秦合伟  李彦杰  郭宁 《新中医》2021,53(18):135-138
目的:观察督灸联合牵引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80例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40例。对照组采用牵引治疗,观察组采用督灸联合牵引治疗,2组均治疗6周。比较2组临床疗效;比较2组治疗前后视觉模拟评分法(VAS)评分、日本骨科协会评估治疗分数(JOA评分)、腰背伸肌群表面肌电信号[积分肌电值(IEMG)、平均功率频率(MPF)]和炎性因子水平。结果:治疗后,2组VAS评分均较治疗前降低(P<0.05),观察组VAS评分低于对照组(P<0.05);2组JOA评分均较治疗前升高(P<0.05),观察组JOA评分高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2组腰背伸肌群MPF、IEMG均较治疗前增大(P<0.05),观察组腰背伸肌群MPF、IEMG均大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2组血清白细胞介素-1β(IL-1β)、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血栓素B2(TXB2)水平均较治疗前降低(P<0.05),观察组血清IL-1β、TNF-α、TXB2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益阳活血方对病窦综合征心阳虚血瘀证的疗效。方法:60只大耳白兔随机分为正常组、模型组、阿托品组及益阳活血高、中、低剂量组,正常组不造模,余各组用醛加压注射渗透法建立兔病窦综合征心阳虚血瘀模型,连续灌胃,分别于给药前后观测各组兔体温、呼吸频率、心率、6min游泳速率等指标,并于给药后心脏取血,测定各组家兔血液流变学不同切变率下全血黏度、血浆黏度、红细胞聚集指数等指标。结果:与模型组比较,益阳活血方治疗组给药后肛温回升、呼吸频率减慢、心率增快、游泳速率增加、血液流变学全血低切黏度、血浆黏度、红细胞聚集指数较模型组降低(P<0.01,P<0.05);且高剂量组疗效优于中、低剂量组(P<0.01,P<0.05);而阿托品组除呼吸频率减慢、心率增快、游泳速率增加、红细胞聚集指数降低(P<0.01,P<0.05)外,余指标与模型组无明显差异。结论:益阳活血方能改善病窦综合征心阳虚血瘀家兔中医证候量化指标及血液流变学指标,且高剂量组疗效更优。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仰卧位拔伸整复手法治疗颈性高血压的疗效。方法:将符合纳入标准的60例颈性高血压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治疗组施以仰卧位拔伸整复手法治疗,对照组予以常规推拿结合颈椎持续牵引手法治疗,观察两组在临床症状和血压方面的改善情况。结果:治疗组在症状、能力、总积分三个项目的改善方面与对照组比较均有显著性差异(P<0.05),在改善血压方面效果更显著(P<0.01)。结论:仰卧位拔伸整复手法治疗颈性高血压疗效明显。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止眩颗粒对家兔椎动脉型颈椎病(CSA)模型TCD的影响及作用机理。方法:采用瘀血阻络的方法在家兔左侧颈夹肌及头夹肌内注入瘀血9ml,造成局部气血运行受阻,椎动脉供血不足,复制CSA模型。胃肠灌注止眩颗粒、西比灵,通过经颅骨多普勒(TCD)观察药物对模型的影响及作用。结果:止眩颗粒组、西比灵组基底动脉(BA)收缩期血液速度(PEAK)较CSA模型组2周明显增快,有显著性差异;与模型组4周比较,有极显著性差异。止眩颗粒组BA的平均血液速度(MEAN)、舒张期血液速度(DIAS)与模型组4周比较,有极显著性差异。止眩颗粒组LVA、RVA的PEAK、DIAS、MEAN较模型组2周、4周明显增快,有显著或极显著性差异。西比灵LVA的PEAK、DIAS与模型组2周比较,RVA的DIAS、MEAN与模型组2周、4周比较,明显增快,有显著性差异。止眩颗粒组BA的MEAN、LVA的PEAK较西比灵组明显增快,有显著性或极显著性差异。结论:止眩颗粒是通过扩张家兔BA、LVA、RVA,解除血管痉挛,增加血流速度,显著改善脑循环来发挥疗效的,在对家兔TCD的改善上优于西比灵。  相似文献   

17.
李佃贵  李晓荟  李瑞东 《陕西中医》2005,26(12):1381-1383
目的:通过解毒软肝汤对免疫性肝纤维化大鼠血清学及组织学影响的研究,确证该方药治疗免疫性肝纤维化的疗效。方法:猪血清法制备大鼠免疫性肝纤维化模型[1]。观察免疫性肝纤维化大鼠血清学及组织病理学的变化。结果:治疗组大鼠肝功能指标较阴性对照组无明显变化(P>0.05),较模型及阳性对照组均有显著性差异(P<0.01)。阴性对照组与模型组、阳性对照组、治疗组之间血清肝纤维化指标两两比较均有显著性差异(P<0.05)。组织病理学方面,阴性对照组同其它组均有显著性差异(P<0.05),模型组同阳性对照组及治疗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5),阳性对照组同治疗组比较亦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血清学及组织病理学指标显示,解毒软肝汤能显著逆转、减轻免疫性肝纤维化程度,减轻肝脏功能损伤,疗效确定。  相似文献   

18.
目的:观察巨刺远端穴结合颈部活动与局部取穴治疗CSA疗效差异性,提倡针灸临床辩证配穴和运用针刺手法。方法:CSA病患者111例按就诊的先后顺序按数字随机表随机分为对照组(54)和治疗组(57),在治疗前后采用CSA症状与功能评分,6个月疗效比较。结果:两种方法治疗CSA的近期疗效没有差异(P>0.05),远期疗效有差异(P<0.05);两组治疗前后VA、BA的Vm比较有差异(P<0.05)。结论:巨刺远端穴结合颈部活动治疗CSA疗效优于局部取穴治疗方法。  相似文献   

19.
角度牵引治疗椎动脉型颈椎病的临床研究   总被引:5,自引:2,他引:3  
刘智斌  王卫刚 《陕西中医》2009,30(2):198-199
目的:研究角度牵引治疗椎动脉型颈椎病的临床疗效;方法:60例椎动脉型颈椎病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分别采用后伸15°和常规0°牵引进行治疗。结果:14d治疗组与对照组总有效率、症状总积分及治疗前后积分差值比较,均有极显著性差异(P<0.01),治疗组疗效优于对照组。结论:后伸15°的角度牵引治疗疗效优于常规0°牵引治疗。  相似文献   

20.
目的评价用定点坐位拔伸整复手法筛选和治疗椎动脉型颈椎病(CSA)的临床价值。方法将100例CSA患者经定点坐位拔伸整复手法筛选,按结果分为阳性组(50例)和阴性组(50例),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将阳性组分为阳性药物组、阳性推拿组,阴性组分为阴性药物组、阴性推拿组,各25例。阳性药物组、阴性药物组予药物治疗;阳性推拿组、阴性推拿组予推拿结合颈部牵引治疗。4组均10 d为1个疗程,1个疗程后统计临床疗效,并观察阳性组、阴性组治疗前后颈性眩晕症状与功能评分、CSA功能评定量表评分。结果治疗后阳性药物组、阴性药物组眩晕(程度、频度、持续时间)、头痛、日常生活及工作评分和总分均较本组治疗前升高(P 0.05),阳性药物组与阴性药物组治疗后颈性眩晕症状与功能各项评分和总分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阳性推拿组与阴性推拿组眩晕(程度、频度、持续时间)、颈肩痛、头痛、日常生活及工作、心理及社会适应评分和总分均较本组治疗前升高(P 0.05),且阳性推拿组眩晕(程度、频度、持续时间)、头痛、心理及社会适应评分和总分均高于阴性推拿组(P 0.05)。治疗后各组CSA功能评定量表评分均降低(P 0.05);阳性药物组治疗后CSA功能评定量表评分与阴性药物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阳性推拿组治疗后CSA功能评定量表评分低于阴性推拿组(P 0.05)。阳性推拿组与阴性推拿组总有效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阳性推拿组临床疗效优于阴性推拿组;阳性药物组与阴性药物组总有效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阳性药物组与阴性药物组临床疗效相当。结论定点坐位拔伸整复手法可用于CSA手法治疗适应证的筛选,并能显著缓解患者的临床症状,改善日常生活和心理社会适应能力,提高临床疗效。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