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目的探讨伏格列波糖联合胰岛素治疗肥胖型2型糖尿病的临床效果。方法入选的32例肥胖型2型糖尿病患者均为在我院就诊治疗的病例,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两组患者均给予饮食指导和运动指导,观察组和对照组患者均给予精蛋白生物合成胰岛素30 R,每天两次进行皮下注射,根据测定患者血糖水平对所用剂量进行调整。观察组患者同时给予伏格列波糖治疗,每次0.2 mg,每天服用3次,连续应用8周。测定两组患者治疗前后血糖指标。结果观察组治疗后的FPG、2h PG、Hb A1c分别和本组治疗前的FPG、2h PG、Hb A1c水平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治疗后的FPG、2h PG、Hb A1c分别和本组治疗前的FPG、2h PG、Hb A1c水平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治疗后的FPG、2h PG、Hb A1c分别和对照组治疗后的FPG、2h PG、Hb A1c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均未出现严重不良反应而影响疗程,均顺利完成疗程。结论伏格列波糖联合胰岛素治疗肥胖型2型糖尿病疗效显著,能够更好的控制血糖水平,值得借鉴。  相似文献   

2.
目的:系统评价伏格列波糖与安慰剂比较对2型糖尿病病人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检索Medline、Pubmed、Embase、Cochrane图书馆、中文科技期刊数据库(维普,VIP)、中国知网(CNKI)及万方数据-数字化期刊群,纳入随机对照试验,用Review Manager 5.0软件进行荟萃分析。结果:共有9项研究2357例病人纳入系统评价,伏格列波糖单药治疗降低HbA1c水平的疗效优于对照组[均数差(MD)=-0.28,95%CI(-0.42,-0.13),P=0.000 2]。两组在控制体重方面效果相似[MD=0.10,95%CI(-0.12,0.33),P=0.37],不良反应发生率无显著性差异[相对风险度(RR)=1.40,95%CI(0.97,2.02),P=0.07]。联合其他口服降糖药或胰岛素治疗时,伏格列波糖降低HbA1c水平的疗效优于对照组[MD=-1.50,95%CI(-1.98,-1.02),P<0.000 01],对于体重的控制优于对照组[MD=-0.89,95%CI(-1.58,-0.20),P=0.01],两组不良反应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RR=1.80,95%CI(0.95,3.43),P=0.07]。结论:伏格列波糖可以改善2型糖尿病病人的餐后血糖,且安全性良好。  相似文献   

3.
伏格列波糖分散片治疗2型糖尿病的疗效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观察伏格列波糖分散片治疗2型糖尿病的疗效及副作用。方法给予40例符合WHO诊断标准的2型糖尿病患者,服用伏格列波波糖分散片共10周,血糖及学清胰岛素变化情况。结果服药后血糖,血脂均明显下降。结论应用伏格列波糖分散片,治疗2型糖尿病疗效好,副反应少,风险低。  相似文献   

4.
目的对比伏格列波糖片与阿卡波糖片对2型糖尿病的临床疗效。方法随机选择2012年1月至2013年12月来我院进行2型DM治疗的患者68例,分为伏格列波糖组与阿卡波糖组各34例。两组患者予以对症治疗,嘱患者控制饮食,适量运动。伏格列波糖组给予伏格列波糖片0.2 mg,日3次口服。用量随病情变化调整,可增至0.3毫克/次。阿卡波糖组给予阿卡波糖片50 mg,日3次,餐前即刻口服。根据患者病情酌情增加用量,最多不超过0.2 g,日3次。观察两组患者8周后的临床疗效以及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两组患者经过8周治疗,空腹血糖与餐后血糖均比治疗前降低,且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但是两组患者治疗后的血糖值无组间差异(P>0.05)。两组患者服药后均有腹胀、肠鸣音亢进、排气增多、一过性低血糖等不良反应出现,但是伏格列波糖组患者的不良反应比阿卡波糖组少,具有组间差异(P<0.05)。结论伏格列波糖片与阿卡波糖片对糖尿病的临床疗效无明显差异,但是伏格列波糖片所引起的不良反应要少于阿卡波糖片。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伏格列波糖片治疗2型糖尿病的临床疗效及不良反应。方法选择我院2011年1月至2012年2月住院治疗的2型糖尿病患者76例分为观察组(n=38)与对照组(n=38),观察组采用伏格列波糖片治疗,对照组采用阿卡波糖片治疗。观察比较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及不良反应。结果两组患者治疗后空腹血糖(FPG)、餐后2h血糖、糖化血红蛋白(HbA1c)均低于治疗前,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FPG、餐后2h血糖、HbA1c降低优于对照组,但两组治疗后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不良反应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均未见其他严重不良反应发生。结论伏格列波糖片治疗2型糖尿病不良反应少,并发症风险能有效降低,临床效果较好,是临床治疗2型糖尿病的首选。  相似文献   

6.
目的观察甘精胰岛素联合伏格列波糖治疗2型糖尿病的疗效。方法将40例2型糖尿病患者随机分为甘精胰岛素组和预混胰岛素组,每组各20例。甘精胰岛素组早餐前注射胰岛素,每餐加服伏格列波糖;预混胰岛素组早、晚餐前注射胰岛素,并早晚同餐服用二甲双胍。在不发生低血糖的前提下,以FPG<6.1mmol/L、2hPG<8.0mmol/L及HbA1C<6.5%为目标,调整胰岛素剂量。结果治疗后两组空腹及餐后血糖均有明显下降,甘精胰岛素组达标率更高,胰岛素用量少,且低血糖事件明显少于预混胰岛素组,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甘精胰岛素联合伏格列波糖可以更好地控制血糖,且低血糖发生率低,胰岛素用量少。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优泌乐25联合伏格列波糖治疗2型糖尿病的临床疗效。方法76例2型糖尿病患者随机将其分为对照组(36例)和观察组(40例),对照组患者采取优泌乐25治疗,观察组患者给予优泌乐25联合伏格列波糖治疗,对两组治疗前后血糖水平及不良反应情况进行比较。结果观察组治疗后空腹血糖、餐后2 h血糖及糖化血红蛋白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优泌乐25联合伏格列波糖治疗能安全有效控制总体血糖,值得在2型糖尿病治疗中深入研究利用。  相似文献   

8.
目的:评价伏格列波糖胶囊治疗2型糖尿病的有效性和安全性。方法:采用多中心、随机、双盲双模拟、平行对照的试验设计,在5个中心共入选239例2型糖尿病患者,随机分为试验组和对照组,分别在餐前即刻口服伏格列波糖胶囊和伏格列波糖片0.2mg,每日3次,疗程12周。结果:试验组和对照组治疗后空腹血糖(毛细血管和静脉)、餐后1h血糖(毛细血管和静脉)、餐后2h血糖(毛细血管和静脉)和糖化血红蛋白与治疗前相比较均显著下降(P<0.001),而两组间比较均没有统计学差异(P>0.05)。两组糖化血红蛋白下降值的差值的95%可信区间为(-0.3574,0.2864)。试验组和对照组的不良反应发生率分别为8.47%和5.88%,两组不良反应发生率无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伏格列波糖胶囊能够有效地降低2型糖尿病患者的空腹血糖、餐后高血糖和糖化血红蛋白水平,其疗效和安全性与伏格列波糖片相当。  相似文献   

9.
目的 探讨分析伏格列波糖联合二甲双胍治疗2型糖年病的临床疗效.方法 选取我院内分泌科住院部2015年6月~2016年6月期间收治的新诊断2型糖尿病患者78例,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39例,观察组给予伏格列波糖联合二甲双胍的治疗,对照组只给予二甲双胍治疗,比较两组患者血糖情况及不良反应发生率.结果 观察组患者治疗后血糖指标(FPG、2hPG、HbAlc)的改善均优于对照组患者,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不良反应发生率无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 伏格列波糖联合二甲双胍可显著改善2型糖尿病患者的血糖水平,且安全性高,值得在临床上进一步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0.
目的观察伏格列波糖联合利拉鲁肽治疗2型糖尿病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无棣县人民医院2015年10月—2016年9月接诊的2型糖尿病患者106例,随机分为对照组和治疗组,每组各53例。对照组皮下注射利拉鲁肽注射液,起始剂量为0.6 mg/d,1周后增至1.2 mg/d,1次/d;治疗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口服伏格列波糖片,0.2 mg/次,3次/d。两组患者均治疗12周。比较治疗前后两组患者临床疗效、血糖和血脂指标水平改善情况。结果治疗后,对照组临床总有效率为81.13%,显著低于治疗组的94.34%,两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患者空腹血糖(FPG)、早餐后2 h血糖(2 h PG)和糖化血红蛋白等血糖指标,以及三酰甘油(TG)、胆固醇(CHO)和低密度脂蛋白(LDL-C)等血脂指标水平均显著下降,同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治疗组患者血糖、血脂指标明显低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伏格列波糖联合利拉鲁肽治疗2型糖尿病临床疗效显著,可明显改善化验指标,且不良反应较少,具有一定的临床推广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11.
目的 观察二甲双胍对新诊断2型糖尿病合并非酒精性脂肪肝的临未疗效.方法 本院内分泌科住院新诊断2型糖尿病合并非酒精性脂肪患者72例,随机分为两组,A组(二甲双胍联合来得时治疗3月)38例和B组(单此来得时治疗3月)34例,测定FPG,PPG,体质指数(BMI),TC,TG,LT,AST,GGT,AKP,HbA1C.结果...  相似文献   

12.
目的观察利拉鲁肽对初诊肥胖2型糖尿病患者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初诊肥胖的2型糖尿病患者经口服二甲双胍治疗后血糖仍未达标者40例,在继续口服二甲双胍的基础上联合利拉鲁肽治疗12周,观察治疗前后空腹血糖(FPG)、空腹C肽(FC-P)、餐后2 h血糖(2 h PG)、糖化血红蛋白(Hb A1c)、腰围及体质量指数(BMI)的变化,记录不良反应。结果治疗后患者的FPG、2 h PG、Hb A1c、腰围、BMI均较治疗前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FC-P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部分患者有恶心、腹泻等症状,但均可耐受,无低血糖发生。结论对于初诊肥胖的2型糖尿病患者,在口服二甲双胍后血糖未达标,加用利拉鲁肽治疗可有效降低患者的血糖,减轻体重,改善胰岛功能。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初诊2型糖尿病(T2DM)患者胰岛素强化治疗前后血清炎性细胞因子的表达。方法用ELISA和放射免疫法检测46例初诊T2DM患者(A组)胰岛素强化治疗前、治疗两周和3个月时的血清白细胞介素(IL)17I、L-23I、L-6和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水平。结果与30例正常人(C组)比较。结果 A组患者IL-17和TNF-α水平高于C组[(5.97±0.87)pg/ml vs.(4.48±1.63)pg/ml和(31.4±22.3)pg/ml vs.(26.5±18.6)pg/ml](P<0.05)。TNF-α水平治疗后3个月(25.6±20.6)较治疗前(31.4±22.3)pg/ml和治疗2周(32.3±22.2)pg/ml降低(P<0.05)。强化治疗2周时,IL-23与IL-6的水平呈正相关(P<0.05)。结论初诊T2DM患者血清IL-17表达增高,在T2DM发生、发展中可能发挥了一定作用。  相似文献   

14.
唐平  李红辉  覃国珍 《中国药师》2008,11(6):699-700
目的探讨门诊首次诊断2型糖尿病人应用胰岛素治疗的方法.方法42例初发2型糖尿病患者分别应用甘精胰岛素联合阿卡波糖和门冬胰岛素治疗12个月,比较两组治疗前后空腹血糖、餐后血糖、糖化血红蛋白(HbA1c)、低血糖发生率.结果两组血糖和HbA1c均下降,两组间比较无统计学差异,但甘精胰岛素组低血糖发生较少.结论对于门诊初发2型糖尿病人,应用甘精胰岛素联合阿卡波糖能良好控制血糖,且低血糖发生率较低.  相似文献   

15.
目的 探究初诊2型糖尿病患者应用利格列汀联合二甲双胍治疗的临床效果.方法 80例初诊2型糖尿病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40例.对照组患者应用二甲双胍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联合利格列汀治疗.对比两组患者血糖水平及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 治疗后,观察组空腹血糖(6.5±0.7)mmol/L和餐后2 h血糖(8....  相似文献   

16.
甘精胰岛素对初次诊断的2型糖尿病的疗效观察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陈利强  王川 《中国医药》2006,1(3):161-162
目的观察短期甘精胰岛素用于初次诊断的2型糖尿病(T2DM)患者的降糖效果及胰岛B细胞功能和胰岛素敏感性的改变。方法28例初次诊断的T2DM并高血糖(空腹血糖≥11mmol/L)患者,给予2周甘精胰岛素强化治疗(三餐配合使用速效胰岛素);停药随诊观察。结果2周甘精胰岛素强化治疗显示稳定、快速降糖效果,治疗后口服糖耐量试验出现明显增加的C肽曲线下面积;胰岛素分泌指数明显增加;胰岛素抵抗指数显著改善。复诊患者中最长的已经半年不用药物,仅靠控制饮食和运动就能很好地控制血糖。结论对伴明显高血糖的初次诊断的T2DM,短期甘精胰岛素强化治疗可以快速、稳定控制血糖,显著改善胰岛B细胞功能和胰岛素敏感性。  相似文献   

17.
目的观察瑞格列奈治疗2型糖尿病的临床疗效。方法选择52例糖尿病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瑞格列奈单独用药组)22例,对照组(瑞格列奈与二甲双胍联合用药组)30例。治疗组给予瑞格列奈1.5mg/d,对照在治疗组的基础上再给予二甲双胍7.5mg/d,连续治疗12周,比较两组治疗前后的空腹血糖,餐后2h血糖和糖化血红蛋白等变化,并记录药物的不良反应。结果两组治疗后FBG、2hPBG、HbAlc等较治疗前均有下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未观察到药物有明显的不良反应。结论瑞格列奈无论单独应用还是联合用药,治疗糖尿病临床疗效好且安全性高,效果理想。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初诊2型糖尿病(T2DM)患者血γ-谷氨酰转肽酶(GGT)与颈动脉粥样硬化的关系。方法 244例初诊T2DM患者根据GGT水平分为四组:A组60例(GGT 8-19U/L),B组62例(GGT 20-27U/L),C组63例(GGT 28-37U/L),D组59例(GGT 38-163U/L)。B超检查测定颈动脉内膜中层厚度(IMT)。结果颈动脉粥样硬化的检出率从A组到D组逐渐增高(P<0.05)。与A组比较,D组IMT明显增厚[(1.08±0.36)mm vs.(0.81±0.37)mm](P<0.05)。多元线性逐步回归分析显示,ITM与GGT、收缩压、体重指数及甘油三酯呈正相关(P<0.05)。结论 T2DM患者血GGT水平的升高与IMT关系密切,可能作为预测动脉粥样硬化的独立危险因子。  相似文献   

19.
潘花 《中国当代医药》2014,(24):137-139
目的:分析不同剂量瑞格列奈对2型糖尿病患者治疗效果的影响。方法资料随机选自2013年2月~2014年2月在本院确诊为2型糖尿病且接受瑞格列奈治疗患者96例,依据每日瑞格列奈服用剂量随机分成3组,每组32例,对照组剂量为1.0 mg/d,研究A组为1.5 mg/d,研究B组为2.0 mg/d,比较3组患者的血糖指标、临床疗效与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3组患者治疗后的FINS、HOMA-β与HOMA-IR水平、血糖达标时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B组的低血糖发生率(21.88%)高于对照组的0(P〈0.05);对照组治疗后的FBG与2 h PG高于研究A、B组(P〈0.05)。结论2型糖尿病患者瑞格列奈每日服用最佳剂量为1.0 mg,能够有效控制血糖且降低低血糖发生风险。  相似文献   

20.
胰岛素泵强化治疗对新诊断2型糖尿病的疗效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观察短期胰岛素泵强化治疗对新诊断2型糖尿病患者血糖达标时间及3个月后复查糖基化血红蛋白的控制情况,从而改变糖尿病的临床进程。方法66例新诊断2型糖尿病患者随机分成两组,治疗组34例,给予2周时间胰岛素强化治疗后,改口服降糖药治疗;对照组32例给予直接口服药治疗,分别观察2组患者血糖达标时间及3个月后糖基化血红蛋白的控制情况。结果治疗组血糖达标达标时间为(2.5±0.8)d,对照组血糖达标时间为(7.5±1.6)d,2组数据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3个月后糖基化血红蛋白情况,治疗组为(5.4±1.5)%,对照组为(6.3±1.8)%,2组数据对照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新诊断2型糖尿病患者,经短期胰岛素泵强化治疗,能缩短血糖达标时间并维持长时间血糖的良好控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