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15 毫秒
1.
张淑云  杨玉琴 《护理研究》2006,20(3):687-688
随着抗精神病药物副反应研究的不断深入,精神病病人体重增加已成为精神科关注的热门话题。抗精神病药物致体重增加总发生率超过50%。体重增加不仅影响病人的外观形象,导致代谢性疾病的发生率升高,也影响病人服药的依从性。为了有效控制精神病病人的体重增加,对我院2003年1月-2003年8月首次发病住院的精神分裂症病人84例进行调查,并对导致体重增加的相关因素进行分析,提出相应护理措施。  相似文献   

2.
精神病病人伴发急腹症在临床上并非少见。由于病人思维、行为处在幻觉、妄想之中,加之服用抗精神病药,有明显药物副反应及镇静作用,各种感觉不敏感;另外由于患者缺乏自知力不能主动说明躯体不适,所以细心地护理观察是早期发现急腹症,防止延误治疗的关键所在。  相似文献   

3.
目的 研究便秘与抗精神病药物的相关性及应采取的护理对策。方法 回顾我院2005年1月~2006年1月住院精神患者200例,对服用抗精神病药物是否引起便秘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各类抗精神病药物均能引起便秘,最高达61.5%,最低达20%。结论 便秘与抗精神病药物具有明显的相关性,是抗精神病药物的常见副作用。  相似文献   

4.
药物性皮炎是由药物引起的过敏反应所致,严重者发展为剥脱性皮炎。我院于2003年5月收治1例精神病患者,在应用抗精神病药物卡马西平治疗过程中出现药物不良反应致剥脱性皮炎,经35d的对症治疗及护理后痊愈出院,现将护理体会介绍如下。  相似文献   

5.
目的 调查我院住院精神疾病患者的诊断和药物使用情况,提高医院临床合理用药水平.方法 于2019年10月6日对我院住院的218例精神疾病患者的临床诊断及用药情况进行统计分析.统计入组患者疾病诊断与分类情况,抗精神病药物联合使用情况,单一抗精神病药物使用情况,药物使用频率及剂量,缓解药物副反应用药情况.结果 入组患者中,精...  相似文献   

6.
80例晚发性精神分裂症患者,符合ICD-10精神分裂症诊断标准,随机分为舒血宁联合组和单用组,于治疗后1、2、4、8周末分别通过简明精神病量表、临床总体印象量表、药物副反应量表进行评定。联用组和单用组在疗效上无差异,但联用组其治疗显著高于单用组,药物副反应方面少于单用组。舒血宁联用利培酮治疗晚发性精神分裂症能增强抗精神病药物的疗效,减轻抗精神病药物副反应的作用。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住院精神病患者药物治疗结合脑循环系统治疗的临床效果。方法将60例精神病患者随机分成试验组30例和对照组30例,2组均接受传统的药物治疗,试验组在药物治疗的基础上结合脑循环系统治疗。采用护理观察量表评分及抗精神病药物副反应监测记录单评价并比较2组患者的临床效果及服药副反应。结果在脑循环系统治疗后第1周、第2周、第3周、第4周,试验组患者疗效改善情况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药物副反应出现率试验组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精神病患者配合脑循环系统治疗可以减少或减轻其副作用的出现,改善精神病患者的临床症状。  相似文献   

8.
《现代诊断与治疗》2016,(8):1454-1456
选取2013年我院收治的100例60岁以上的精神病患者的电子病例及其处方,统计针对这些老年精神病患者治疗中抗精神病药物的使用情况,并对应用的抗精神药物的使用情况进行客观的调查分析。结果 100例老年精神病患者中有71例患者在应用抗精神病药物进行治疗,在这些患者中,又包含着52例应用单独的一种抗精神病药物进行治疗的精神病患者以及19例联合应用两种抗精神病药物进行治疗精神病患者。经过分析,在应用抗精神病药物的用药日剂量上将情感性精神障碍、精神分裂症与慢性乙醇中毒所致精神障碍、阿尔茨海默病、躯体疾病所致精神障碍、脑血管病所致精神障碍进行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但将情感性精神障碍与精神分裂症二者进行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老年精神病患者的用药剂量在精神病患者性别上进行比较,女性精神病患者在应用抗精神病药物的平均日剂量为7.11±5.71mg,男性精神病患者在应用抗精神病药物的平均日剂量为6.70±7.38mg,二者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应用抗精神病药物治疗老年精神病时应格外注意,并且做到定时定期的调查研究老年精神病患者的抗精神病药物的使用情况。  相似文献   

9.
传统抗精神病药物主要通过作用于脑内多巴胺(DA)受体,使精神症状得以缓解,但由于在使用过程中出现较重的锥体外系副反应(EPS)、心血管副反应、内分泌异常以及迟发性运动障碍(TD)等不良反应而影响患者的服药依从性;此外传统抗精神病药物往往只针对精神病性阳性症状治疗有效,而对阴性症状疗效较差,甚至因影响认知功能而加重精神症状。面对传统抗精神病药物的种种弊端,近年来,应运而生了一批机制不同的新型抗精神病药物,它们不仅作用于DA受体,  相似文献   

10.
目的 了解我院老年精神病患者精神药物使用情况。方法 采用回顾性调查方法,对2002年住院超过4w的90例老年精神病患者使用抗精神病药物情况进行调查。结果单一用药84例,联合使用2种药物6例。按单一药物使用频度排列前5位的是:麦普替林、利培酮、曲唑酮、氟西汀、氟哌啶醇。联合使用抗胆碱能药物16例,出现药物不良反应28例。结论 我院住院老年精神病患者抗精神病药物使用合理,无明显滥用现象。建议对老年精神病患者进行治疗时应选用副作用小的抗精神病药物。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马斯洛需要层次理论在精神病患者护理中的应用效果。方法将130例患者随机分为实验组68例和对照组62例。实验组在服用抗精神病药物及进行常规护理管理的同时,应用马斯洛需要层次理论对患者进行评估分析,并制定针对性的的护理计划。对照组患者服用抗精神病药物及进行常规的护理管理。结果实验组住院日,发病频率及社会功能恢复明显优于对照组,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马斯洛需要层次理论应用于住院的精神病患者可使其病程缩短,降低发病频率,有助于患者的治疗和康复。  相似文献   

12.
金婕  何红霞 《护理与康复》2007,6(11):746-747
总结31例老年精神病患者人工髋关节置换术的围手术期护理.做好术前准备,心理护理及用药护理;术后注意患肢体位护理,观察创口渗血、渗液情况,指导早期功能锻炼,加强抗精神病药物副反应观察及安全护理,做好出院指导,是确保手术成功的基础.术后平均随访2年,29例髋关节功能状况良好,1例假体松动,1例失访.  相似文献   

13.
心脏瓣膜置换术后,患者需终身抗凝,抗凝效果如何,对其术后生活质量、生存时间均有直接影响。而抗凝过度可引起出血,抗凝不足可引起栓塞危及生命。精神病患者往往在各种精神症状的支配下而抗服药,或在抑郁状态的支配下一次大量服药企图自杀。2003年我院收治1例心脏瓣膜置换术伴精神病患者,由于自责自罪及抑郁状态的支配而拒绝服用药物,经心理护理、配合抗精神病药物的治疗及取得家属的支持配合,精神症状得以缓解。住院期间,凝血酶原时间测定一直保持在正常范围内。  相似文献   

14.
抗精神病药物引起药源性恶性症状群的观察与护理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药源性恶性症状群是精神药物所致的一种危及生命的严重副反应 ,我院发生 15例抗精神病药物引起药源性恶性症状群 ,现将护理体会报告如下。1 临床资料1 1 一般资料 本组男 9例 ,女 6例 ,最大者 5 6岁 ,最小者 19岁 ,平均37 5 6± 13 7岁 ,大于 4 5岁者 7例(4 6 6 % )。1 2  相似文献   

15.
目的:了解精神疾病患者过量服用抗精神病药物的原因,探讨相应的预防及护理措施.方法:回顾性调查服用抗精神病药物过量中毒住院患者的临床资料,并对相关数据进行统计分析.结果:我院2005年1月-2011年12月共有57例精神疾病患者过量服用抗精神病药物,女性疾病患者多于男性.药物以氯丙嗪、氯氮平为主.疾病以抑郁症、精神分裂症为主.过量服药原因主要为精神病症状发作及情绪控制不良.结论:对精神疾病患者给予积极有效的治疗,对其监护人进行相关护理知识宣教,加强家庭对药物的有效管理,呼吁全社会关心爱护精神病患者,是防止精神病患者过量服药的积极措施.  相似文献   

16.
抗精神病药物引起精神病患者直立时血压下降 ,严重导致心脑缺血症状 ,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和药物治疗依从性。这不仅关系到临床医生的药物选择 ,还波及护理工作者的整体护理效应。因此 ,对精神病患者服用抗精神病药物导致血压的变化、严重程度调查应是精神科护理工作的重要内容之一。为此 ,我们对此进行研究 ,现报告如下。1 资料与方法1.1 一般资料。为 1999年 1月~ 2 0 0 0年 1月住我院的首发精神分裂症和分裂样精神病患者。入组标准 :(1)符合CCMD - 2 -R中精神分裂症和分裂样精神病的诊断标准 ;(2 )入院前未服用抗精神病药物及影响血…  相似文献   

17.
便秘为服用抗精神病药物所致常见副反应之一,不但给患者带来很大痛苦,且可降低患者服药的依从性而使病情加重,相关临床观察与护理报道较少,我们采用耳穴贴压按摩加开塞露治疗抗精神病药物所致便秘取得较好效果,现将其观察与护理体会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8.
舒必利心血管副反应54例临床分析湖南省精神病医院李晓玲,郭田生舒必利是一种苯酰胺类抗精神病药,其疗效好、锥体外系副反应少,临床应用较多。为探讨其对心血管的影响,本文总结我院1988年1月至1992年5月单用舒必利治疗的401例精神病患者,其中有心血管...  相似文献   

19.
徐巧英 《护理研究》2008,22(22):2033-2034
吞咽困难是抗精神病药物治疗中常见的副反应之一,导致咳呛或噎食,是危及病人生命安全的原因之一[1].为此,作者对61例服抗精神病药物导致吞咽困难和61例服抗精神病药物无吞咽困难的住院精神分裂症病人的临床资料进行分析和比较.现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20.
正麻痹性肠梗阻或肠麻痹是抗精神病药物引起的严重不良反应之一,但精神障碍患者并发的麻痹性肠梗阻不易被发现和重视,确诊较晚。现就我院抗精神病药物治疗中发生麻痹性肠梗阻24例的临床表现和X线表现作回顾性分析,报告如下。病例资料2006年3月~2012年5月期间我院住院精神疾病患者中发生肠梗阻24例,其中男性20例,女性4例;平均年龄35岁,病期4~21年,1例死亡。24例肠梗阻均经腹部X线平片及腹部超声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