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7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03 毫秒
1.
目的探讨CD44v6和nm23-H1基因产物表达与大肠癌淋巴结转移的关系.方法应用SP免疫组化染色法,对76例大肠癌标本进行CD44v6和nm23-H1基因产物测定.结果CD44v6基因产物的高表达和nm23-H1基因产物的低表达与大肠癌淋巴结转移有关(P<0.01).大肠癌CD44v6和nm23-H1表达无相关性(P>0.05),但CD44v6阳性表达伴nm23-H1阴性表达的患者发生淋巴结转移的可能性大.结论CD44v6和nm23-H1与大肠癌淋巴结转移密切相关,两者在淋巴结转移中起协同作用,联合检测对判断大肠癌淋巴结转移是一个有用的指标.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CD44v6和nm23-H1在鼻咽癌的表达及其与颈淋巴结转移的关系.方法应用免疫组化SP法检测81例鼻咽癌组织中CD44v6和nm23-H1蛋白产物.结果81例鼻咽癌中CD44v6和nm23-H1阳性表达率分别为72.8%和29.6%.51例颈淋巴结转移阳性组CD44v6蛋白表达率(82.4%)高于30例阴性组(56.7%)(P<0.05),而nm23-H1蛋白表达率(21.6%)低于阴性组(43.3%)(P<0.05).CD44v6阳性表达伴nm23-H1阴性表达的患者发生淋巴结转移可能性大.结论CD44v6和nm23-H1基因在鼻咽癌淋巴结转移过程中起重要作用,检测CD44v6和nm23-H1基因的表达可作为临床预测淋巴结转移和估计预后的重要指标.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肿瘤转移抑制基因nm23-H1、细胞粘附分子变异型CD44v6在食管鳞癌组织中的表达及临床意义。方法采用免疫组化SP法,检测54例食管鳞癌手术标本nm23-H1蛋白、CD44v6蛋白表达,分析其表达与食管鳞癌生物学特性及临床特点之间关系。结果淋巴结转移组与无淋巴结转移组相比,nm23-H1表达降低,CD44v6表达增强;大于3年生存组与小于3年生存组相比,nm23-H1表达增强,CD44v6表达降低;nm23-H1表达与肿瘤浸润深度和临床分期呈负相关;CD44v6表达与肿瘤浸润深度和临床分期呈正相关。结论nm23-H1表达降低、CD44v6表达增强与食管鳞癌浸润转移有一定相关性。  相似文献   

4.
目的 探讨CD44v6和nm2 3-H1基因产物表达与大肠癌淋巴结转移的关系。方法 应用SP免疫组化染色法 ,对 76例大肠癌标本进行CD44v6和nm2 3-H1基因产物测定。结果 CD44v6基因产物的高表达和nm2 3-H1基因产物的低表达与大肠癌淋巴结转移有关 (P <0 .0 1)。大肠癌CD44v6和nm2 3-H1表达无相关性 (P >0 .0 5 ) ,但CD44v6阳性表达伴nm2 3-H1阴性表达的患者发生淋巴结转移的可能性大。结论 CD44v6和nm2 3-H1与大肠癌淋巴结转移密切相关 ,两者在淋巴结转移中起协同作用 ,联合检测对判断大肠癌淋巴结转移是一个有用的指标。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CD 44V 6、E-cadherin和nm 23-H 1蛋白表达与子宫颈癌的发生、发展及转移的关系。方法:采用免疫组化SP法检测50例子宫颈癌组织和10例正常子宫颈组织中CD 44v6、E-cadherin和nm 23-H 1蛋白的表达情况。结果:CD 44v6蛋白在子宫颈癌组织中的阳性率为66%,CD 44v6高表达与宫颈癌的组织学分级、淋巴结转移呈正相关(P<0.05及P<0.01)。E-cadherin和nm 23-H 1蛋白在宫颈癌组织中阳性表达率分别为62%和48%,显著低于正常宫颈组织(100.0%),P<0.05及P<0.01,但E-cadherin和nm 23-H 1阳性表达与宫颈癌的临床分期、组织学分级、间质浸润和淋巴结转移无关(P>0.05)。宫颈癌中CD 44v6表达与E-cadherin和nm 23-H 1表达呈负相关(P<0.01及P<0.05)。结论:在子宫颈癌中CD 44v6蛋白高表达和E-cadherin、nm 23-H 1蛋白低表达是判断宫颈癌的生物学行为的良好指标。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肿瘤转移相关基因CD44和nm23-H1在乳腺原发癌和转移癌中的表达情况。方法:采用病理形态学观察和免疫流式细胞光度术定量对比分析了34例乳腺原发癌和相应淋巴结转移癌细胞CD44v及nm23-H1在蛋白水平上的表达情况。结果:本组乳腺原发癌CD44v和nm23-H1表达的阳性率分别为82.35%和64.71%。乳腺原发癌和相应淋巴结转移癌对比分析揭示,乳腺癌腋窝淋巴结转移癌细胞CD44v和m23-H1表达的阳性率分别略高和略低于其相应原发癌,但23.53%(8/34)病例可见转移癌细胞CD44v的表达低于其相应的原发癌(P<0.05),17.65%(6/34)病例转移癌细胞呈现nm23-H1的高表达(P<0.05)。结论:乳腺原发癌和转移癌细胞CD44v和nm23-H1的表达存在相当程度的差异,在乳腺癌研究中应充分考虑基因表达的异质性。  相似文献   

7.
目的 研究乳腺癌组织中nm23-H1和CD44v基因蛋白表达量与肿瘤腋下淋巴结转移等多个临床病理特征之间的关系。方法 应用流式细胞术对60例乳腺癌组织中的nm23-H1和CD44v基因蛋白表达进行定量研究。结果 nm23-H1基因蛋白在乳腺癌组织中表达阳性率为21.7%(13/60),nm23-H1蛋白表达与肿瘤大小、临床分期和腋淋巴结转移呈负相关。CD44v在乳腺癌组织中表达阳性率为61.7%(37/60),CD44v蛋白表达与组织学分级、肿瘤大小、临床分期和腋淋巴结转移呈正相关性。结论 CD44v和nm23-H1基因在乳腺癌的侵袭和淋巴结转移过程中发挥正、负性调控作用,对判断乳腺癌预后有一定临床意义。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CD44v6、nm23-H1及BRMS1基因在非小细胞肺癌中表达与转移和预后的关系,指导非小细胞肺癌术后辅助治疗。方法选取我院90例行标准肺癌根治性手术的非小细胞肺癌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法检测CD44v6、nm23-H1和BRMS1在肺癌原发灶及清扫淋巴结的表达并对所有患者进行随访观察术后复发转移情况和生存时间。结果本研究中腺癌43例,鳞癌47例,两组的CD44v6、nm23-H1及BRMS1基因阳性表达率相近(P0.05);发生淋巴结转移组的CD44v6阳性率明显高于无转移组,nm23-H1和BRMS1阳性率明显低于无转移组(P0.05);术后复发转移组的CD44v6的阳性表达率高,nm23-H1和BRMS1的阳性表达率低,生存5年组的CD44v6的阳性表达率低,nm23-H1和BRMS1的阳性表达率高(P0.05)。结论 CD44v6、nm23-H1及BRMS1与非小细胞肺癌转移及预后密切相关,联合检测可指导非小细胞肺癌术后辅助治疗。  相似文献   

9.
CD44v6和nm23-H1表达与大肠癌淋巴结转移相关性的研究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目的:探讨CD44v6和nm23H1表达与大肠癌淋巴结转移的关系。方法:应用免疫组化SP法对52例大肠癌标本的CD44v6和nm23H1的表达进行研究。结果:CD44v6的高表达和nm23H1的低表达与大肠癌的浸润程度和淋巴结转移均有关(P<005)。在本组转移淋巴结中CD44v6阳性表达为893%(25/28)。在大肠癌中CD44v6和nm23H1表达呈负相关(P<005)。结论:CD44v6和nm23H1表达在大肠癌进展和淋巴结转移中起作用。同时检测CD44v6和nm23H1表达可作为预测大肠癌进展程度和淋巴结转移的一项比较客观的指标。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CD44v6和nm23H1的mRNA表达与肺癌临床意义及其相关性。方法:应用原位杂交CSA方法,检测65例肺癌组织CD44v6和nm23H1的mRNA表达,结合临床病理指标及随访病例进行研究分析。结果:在肺癌中CD44v6和nm23H1的mRNA表达阳性率分别为66.2%和49.2%。CD-44v6mRNA高表达和nm23H1mRNA低表达均与肺癌PTNM分期、病理分级和淋巴结转移呈正相关,患者>5年存活率越低。肺癌CD44v6mRNA表达与nm23H1mRNA表达呈负相关。结论:肺癌中CD-44v6mRNA表达与nm23H1mRNA表达具有负调节的协同作用,均可作为预测肺癌转移和评估预后的重要生物学指标。  相似文献   

11.
利用免疫组化ABC法,研究甲状腺乳头状腺癌,甲状腺腺瘤和正常甲状腺组织中的肿瘤转移相关基因蛋白CD44v6,EGFR,转移抑制基因nm23-H1和抑癌基因p53蛋白的原位表达。结果发现CD44v6和EGFR表达上调与肿瘤转移密切相关(P<0.05,P<0.01),而nm23-H1的表达与肿瘤转移抑制密切相关(P<0.01)。这提示肿瘤转移相关基因和转移抑制基因之间的表达失衡是甲状腺乳头状腺癌易发生转移的重要原因。  相似文献   

12.
目的 探讨CD44V6和nm23H1在乳腺癌组织中的表达及其与淋巴转移及预后的关系。方法 采用免疫组织化学SP法,检测88例乳腺癌组织中CD44V6和nm23H1的表达,分析其与淋巴结转移及术后生存期的关系。结果 CD44V6蛋白高表达和nm23H1蛋白低表达均与淋巴结转移有关(P〈0.01,P〈0.05)。CD44V6高表达且nm23H1低表达的乳腺癌患者无瘤生存率和总生存率显著降低(P〈0.01)。结论CD44V6和nm23H1的检测对判定乳腺癌淋巴结转移均有一定意义,二者联合检测可作为判断乳腺癌患者预后的指标。  相似文献   

13.
CD15、CD44v6和nm23H1的mRNA在大肠癌中的表达及其意义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目的:探讨CD15、CD44v6、nm23H1的mRNA表达与大肠癌临床病理参数及预后的关系。方法:应用原位杂交技术检测90例大肠癌标本中的CD15、CD44v6、nm23H1的mRNA表达。并结合53例5年以上随访资料进行分析。结果:90例大肠癌中CD15、CD44v6和nm23H1的mRNA阳性表达率分别为84.4%、68.9%和66.7%。CD15和CD44v6的mRNA高表达及nm23H1 mRNA低表达与大肠癌Dukes分期、浆膜浸润、淋巴结转移、肝脏转移均呈正相关。大肠癌中CD15 mRNA表达与CD44v6 mRNA表达呈正相关,与nm23H1 mRNA表达呈相关。结论:在大肠癌的侵袭转移中,CD15、CD44v6、nm23H1的mRNA表达可能具有正、负调节的协同作用。CD15 mRNA可作为预测大肠癌侵袭转移潜能、并客观评估患者预后的生物学指标。  相似文献   

14.
目的研究乳腺癌组织中nm2 3 H1和CD44v基因蛋白表达量与肿瘤腋下淋巴结转移等多个临床病理特征之间的关系。方法应用流式细胞术对 6 0例乳腺癌组织中的nm2 3 H1和CD44v基因蛋白表达进行定量研究。结果nm2 3 H1基因蛋白在乳腺癌组织中表达阳性率为 2 1.7% (13/ 6 0 ) ,nm2 3 H1蛋白表达与肿瘤大小、临床分期和腋淋巴结转移呈负相关。CD44v在乳腺癌组织中表达阳性率为 6 1.7% (37/ 6 0 ) ,CD44v蛋白表达与组织学分级、肿瘤大小、临床分期和腋淋巴结转移呈正相关性。结论CD44v和nm2 3 H1基因在乳腺癌的侵袭和淋巴结转移过程中发挥正、负性调控作用 ,对判断乳腺癌预后有一定临床意义。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nm23基因、CD44v6的表达及微血管密度(microvessel density, MVD)在直肠癌预后中的意义。方法:采用免疫组化法检测70例直肠癌组织中nm23基因和CD44v6的表达以及MVD,并结合随访资料进行生存分析。结果:nm23基因的表达与组织学类型无关,与浸润深度、UICC分期和淋巴结转移相关;CD44v6的表达和MVD与以上各项因素均相关。单因素生存分析显示,UICC分期、淋巴结转移、nm23基因的表达和CD44v6的表达以及MVD都与直肠癌的预后有关。但经多因素分析,只有UICC分期和nm23基因的表达具有独立的预后意义。结论:UICC分期和nm23基因的表达可作为判断直肠癌预后的独立指标。  相似文献   

16.
CD15nRNA,CD44v6mRNA及nm23H1mRNA在乳腺癌组织中的表达及 …   总被引:38,自引:0,他引:38  
Gu H  Ni C  Zhan R 《中华医学杂志》2000,80(11):854-857
目的 探讨CD15mRNA及其蛋白、CD44v6mRNA和nm23H1 mRNA在乳腺癌组织中的表达及与乳腺癌患者预后的关系。方法 应用催化信号放大(CSA)原 杂交和免疫组织化学方法,对94例乳腺癌患者的癌组织进行了CD15 mRNA及其蛋白、CD44v6 mRNA和nm23H1 mRNA低表达均与乳腺癌患者的组织学分级、临床分期、淋巴结转移、复发和预后密切相关。CD15 mRNA和CD44v6  相似文献   

17.
细胞粘附因子CD44v6表达与肺癌转移和预后的关系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 探讨细胞粘附因子CD4 4v6在肺癌组织中的表达及其与肺癌的转移和预后的关系。方法 应用免疫组化SP法检测CD4 4v6在 79例肺癌组织中的表达情况。结果 伴淋巴结转移者CD4 4v6表达阳性率为4 5 .4 5 % ( 2 0 / 4 4 ) ,无淋巴结转移者CD4 4v6表达阳性率为 5 3.33% ( 2 1/ 35 ) ,其差异有显著性 (P <0 .0 5 )。CD4 4v6阳性者生存率与阴性者之间有一定差别 ,但无统计学意义 (P >0 .0 5 )。结论 CD4 4v6表达与肺癌淋巴结转移有一定的关系 ,但其作用有待于进一步探讨 ;CD4 4v6表达与肺癌短期预后无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