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白内障摘出后植入人工晶体在美国已日益广泛。对植有人工晶体的病人同样能成功地进行视网膜手术。气体注入玻璃体腔有助于封闭某些视网膜裂口。但是,注空气于人工晶体之后,容易使前房变浅,发生人工晶体与角膜内皮接触。作者报告2例植有人工晶体因玻璃体混浊和视网膜脱离而进行手术。一例玻璃体切割及冷凝和环扎术后玻璃体腔注入气体,出现了人工晶体与角膜内皮接触而表现角膜代谢障碍致角膜基质增厚、上皮水肿和角膜缘的新生血管。另一例玻璃体切割及巩膜环扎术后先在前房内注入气体,然  相似文献   

2.
视网膜玻璃体手术后眼内气体存在的情况下 ,我院用广角眼底镜观察眼底 ,及时发现未封闭裂孔以及术后出现的新裂孔 ,并光凝封闭 ,取得了较好的效果 ,现报道如下。1 资料和方法1998年 2月~ 1999年 5月间行视网膜玻璃体手术结合眼内C3F8填充 ,术后在气体填充范围内有未封闭裂孔而行光凝的病例 2 5例 2 5只眼 ,男 16例 ,女 9例 ,年龄 14~ 71岁。原发性视网膜脱离 2 3只眼 ,增生性玻璃体视网膜病变 (proliferativevitreo retinopathy ,PVR)B级 2只眼 ,C级 5只眼 ,D级 16只眼。其中巨大裂孔 3只眼。增生…  相似文献   

3.
整合素是细胞粘附分子家族的重要组成成员,介导细胞与细胞外基质、细胞与细胞间的粘附作用。近年来,整合素在肿瘤中的作用引起人们广泛的兴趣,对其在肿瘤发生发展中的跨膜信号转导机制等进行了广泛深入的研究。本就整合素在眼内肿瘤形成发展中的作用及其在肿瘤治疗中的应用前景作一综述。  相似文献   

4.
正常人眼内压昼夜变化可达9mmHg,超过 10mmHg者罕见。影响眼内压的生理因素有房水流入量、房水流出阻力、静脉特别是上巩膜静脉的压力、脉络膜血流量等。体位变化,由于影响到上述因素,故由直立位到坐位时眼内压升高;仰卧位眼内压会进一步升高;如呈垂头仰卧位(Trendelenburg氏体位)或倒立,则眼内压升得更高。此外,体育活动,气候与温度,也可影响眼内压。本文着重介绍体位改变对眼内压的影响及有  相似文献   

5.
眼外伤是致盲的重要原因之一,而眼内异物对眼的危害更大,因异物的机械作用和化学反应会加重眼组织的损伤。此外,玻璃体积血,化脓性眼内炎和视网膜脱离等并发症的发生率皆比单纯穿孔伤多一倍以上。我院资料中单纯穿孔伤的致盲率为36%,而眼内异物致盲率为50.3%。比中山医学院  相似文献   

6.
细胞因子与眼内炎症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相似文献   

7.
整合素是细胞粘附分子家族的重要组成成员,介导细胞与细胞外基质、细胞与细胞间的粘附作用。近年来,整合素在肿瘤中的作用引起人们广泛的兴趣,对其在肿瘤发生发展中的跨膜信号转导机制等进行了广泛深入的研究。本文就整合素在眼内肿瘤形成发展中的作用及其在肿瘤治疗中的应用前景作一综述。  相似文献   

8.
细胞因子与眼内炎症   总被引:3,自引:2,他引:1  
细胞因子(cytokine)是一组10~45kD的小分子蛋白,是细胞之间发生交互作用的重要介质,在体液内的浓度多为皮克范围。细胞因子大多在产生后即被分泌,然后通过特异性膜受体与分泌细胞自身、周围细胞、或通过淋巴系统或血液运输到远处的细胞发生结合而发挥生理效应。许多细胞因子的交互作用构成细胞因子网络,其特征为其多效性和交叠性。多效性是指一种细胞因子可能具有许多不同的功能,而交叠性是指某些细胞因子具有共同的活性。细胞因子可分为不同的家族,主要包括白细胞介素(interleukin,IL)、干扰素(interferon,IFN)、集落刺激因子、趋化因…  相似文献   

9.
本文提出感染性眼内炎系统性眼内处理并分析其在26例培养证实病例的应用。病人分为两组。A组为感染开始72小时以内,为手术损伤,超声波有弥散的未机化的玻璃体混浊。B组包括至少下列之一项:感染开始72小时以后才诊断,非手术外伤,超声波有机化的玻璃体混浊,或A组治疗36小时后失败者。 A组:用眼外及玻璃体内抗菌素治疗。在适当麻醉下抽取玻璃体约0.2 ml。做细菌培养、涂片做Giemsa和Gram染色。抽取玻璃体后注入庆大霉素硫酸盐300μg和新青霉素Ⅰ(methicillin sodium)2mg。若不怀疑真菌,另加地塞米松400μg。若怀疑真菌,给予二性霉素B 5μg。避免因太用力的注射所致直接视网膜中毒,抗菌素以缓慢点滴样注入前中央玻  相似文献   

10.
应用庆大霉素眼内注射治疗白色葡萄球菌实验性眼内炎,开始治疗时间在72小时仍有效;但对毒力强的金黄色葡萄球菌实验性眼内炎,如超过36小时则大部失败。临床6例眼内炎应用眼内注射庆大霉素的方法,使3例恢复了部分视力,失败的病例可能由于开始治疗时间过长、球内及全身用药不足,或原发病对眼损伤的结果。  相似文献   

11.
眼内新生血管是很多眼病致盲的重要原因,例如糖尿病视网膜病变、年龄相关性黄斑变性、早产儿视网膜病变、视网膜中央或分支静脉阻塞、角膜炎和眼外伤等.生长因子中的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ascular endothelial growth factor,VEGF)家族是眼内血管新生的关键因素.在一些眼病中,它通过调控病理性血管发生和增加血管通透性而起作用.本文我们主要阐述眼内新生血管的形成机制和治疗方面的新进展,对VEGF 家族的结构、理化特性、VEGF及受体在眼内血管新生中的作用以及针对血管新生的防治措施进行综述.  相似文献   

12.
眼内新生血管与细胞因子   总被引:3,自引:3,他引:3  
新生血管性眼病是眼科的难治性疾病和重要的致盲原因。新生血管的形成是许多细胞因子参与并相互作用的一个复杂过程,大量的研究表明新生血管形成与血管生成因子和血管生成抑制因子之间的失衡有关,促血管生成因子如生长因子、炎性细胞因子、瘦素等水平的提高和/或血管生成抑制因子如色素上皮细胞衍生因子、生长抑素等的减少将导致眼内新生血管的形成、发展,但其分子机制尚待阐明。  相似文献   

13.
巩膜扣带眼内气体填充治疗赤道部大裂孔视网膜脱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评价巩膜扣带眼内气体填充治疗赤道部大裂孔视网膜脱离的疗效。方法 对20只眼赤道部大裂孔视网膜脱离、PVRB-C1者施行环扎、硅海绵与硅胶缝合体外加压、充分放液、轻度冷凝术后辅以氪激光光凝,出院观察6个月,随访其视力、视网膜复位、PVR变化及术后并发症。结果 巩膜扣带、眼内气体填充对赤道部大裂孔视网膜脱离PVRB—C1者疗效、视力有明显提高。未发生1例继发青光眼、并发白内障(玻体璃切割2只眼除外),及前部缺血、眼外肌麻痹、硅胶海绵外露。结论 巩膜环扎、硅海绵缝合体外加压、充分放液、眼内气体填充、轻度视网膜冷凝,缓解玻璃体牵拉、封闭裂孔,减轻或扭转眼PVR进程,减少了术后复发,避免了视网膜玻璃体手术后发生一些并发症,是一种经济安全的方法。  相似文献   

14.
例1男,15岁,右眼视力下降4年于1997年7月24日入院。全身检查无异常。眼部检查:右眼视力光感,光定位存在。晶状体后囊下混浊,视网膜全脱离,固定皱褶达四个象限,前段接近晶状体。眼压15.9mmHg(1mmHg=0.133kPa)。B型超声检查眼轴...  相似文献   

15.
目的观察眼内C3F8气体填充状态下视网膜裂孔激光治疗的疗效。方法30例(30眼)视网膜玻璃体手术C3F8填充眼,术后观察封闭不良的原裂孔及新裂孔进行裂隙灯显微镜下激光光凝,术后1周内进行光凝者9例,2~3周后进行光凝者21例。激光参数:氪黄/氪绿,光斑100~200μm,时间0.2~0.3s,功率200~400mW,光凝裂孔3~4排,达到灰白色光凝斑。光凝1次者20例,2次者6例,3次者4例,光凝后随访4~20周,观察光斑色素、裂孔封闭及视网膜复位情况。结果本组30例中有25例裂孔封闭且气体消退后视网膜复位,占83.33%。3例因裂孔处有牵拉裂孔不能闭合、2例因眼内增生性病变引起非裂孔处视网膜脱离,该5例再次玻切手术并注硅油,4例视网膜复位。并发症主要为光凝过度引起的网膜出血2例,均自行吸收。结论眼内C3F8气体填充状态下视网膜裂孔的早期激光治疗能取得良好效果。  相似文献   

16.
本文分析 1999年 10月~ 2 0 0 0年 10月来本院就诊的 19例眼内异物伴感染的患者的预后和治疗。1.对象 :1999年 10月~ 2 0 0 0年 10月来中国医科大学一院眼科就诊收入病房的 19例眼内异物伴眼内炎的患者 ,其中男14例 14眼 ,女 5例 5眼 ,均为单眼发病 ,右眼 10例 ,左眼 9例。年龄最小 2 0岁 ,最大 5 8岁 ,平均 34.9岁。玻璃体异物 7例 ,视网膜异物 12例。磁性异物 16例 ,非磁性异物 3例。 19眼均伴发外伤性白内障。7例有外路异物试吸失败的病史。受伤月份 ,1~3月 2例、4~ 6月 4例、7~ 9月 11例、10~ 12月 2例 ,术前视力 :光感 定位不确…  相似文献   

17.
眼内淋巴瘤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眼内淋巴瘤是指发生于葡萄膜、视网膜及玻璃体的淋巴瘤,与中枢神经系统淋巴瘤密切相关。该病临床表现呈多样性,诊断较为困难,常易误诊为葡萄膜炎、视网膜血管炎等而延误诊治,最终因并发中枢神经系统病变而造成不幸转归。因此,提高对眼内淋巴瘤的认识,对减少误诊漏诊、早期诊治、延长患者生存期具有较大意义。现将该病临床表现、诊断、治疗及预后进行综述。  相似文献   

18.
19.
眼内炎     
眼内炎可以分为感染性(或细菌性)及无菌性两种。眼内感染既可因身体其它处病灶经血流转移引起,又是内眼手术及穿孔性眼外伤最严重的并发症。近年来,因激素使用的增加及人工晶体植入术的开展,感染性眼内炎在临床上并不少见。本病一旦发生,患眼不但可能失去视力,而且还有丧失眼球的危险。本文着重综述由眼内手术及穿孔性眼外伤所引起的感染性眼内炎(以下简称眼内炎)的研究近况。一、临床上眼内炎发生的概况(一)白内障手术后的感染发生率  相似文献   

20.
眼内骨化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对因内眼疾病而摘除的1 083只眼球病理切片进行复习,发现眼内骨化30例,占2.77%。与骨化有关的眼部病变包括眼外伤、眼内炎、恶性肿瘤、血管瘤、Coats病和先天性小眼球。病程最长49年,最短34天。骨化部位有晶体、睫状膜、玻璃体、视网膜及脉络膜。在萎缩的眼球内,病程越长,发生骨化的可能性越大。眼内骨化应与眼内钙化及脉络膜骨瘤相区别。 (中华眼底病杂志,1995,11:4-6)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