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2.
粒细胞集落刺激因子(granulocyte colony-stimulating factor,G-CSF)被广泛应用于治疗肿瘤放、化疗所致的白细胞减少.研究发现,多种实体肿瘤中有G-CSF及粒细胞集落刺激因子受体(G-CSF receptor, G-CSFR)的表达,且G-CSF可通过G-CSF/G-CSFR的自分泌/旁分泌通路与环氧化酶通路等影响肿瘤细胞增殖、凋亡和微血管形成,但其确切机制尚需要进一步研究.本文就G-CSF 及G-CSFR在肺癌中的表达及其作用机制的研究进展作综述.  相似文献   

3.
粒细胞集落刺激因子的临床应用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前在国内市场上销售的粒细胞集落刺激因子(G-CSF)出自三家公司(见表1)。 从表1可以看出同样是G-CSF,商品名称不同,结构上也稍有差异,但具有同等的生物学活性,即能刺激骨髓组织产生嗜中性粒细胞,可有效地治疗一切伴有造血细胞障碍或衰竭的疾病。是肿瘤辅助治疗的有效药物之一。目前已在临床上广泛应用。  相似文献   

4.
重组人粒细胞集落刺激因子 (rhG CSF)对肿瘤患者接受放、化疗所引起的白细胞减少有良好的预防和治疗作用 ,是近几年来肿瘤放、化疗的重要辅助治疗药物。但因价格昂贵限制了其使用范围。我院 2 0 0 0年 9月~ 2 0 0 1年 2月 ,对山东齐鲁制药厂生产的瑞白 (rhG CSF)治疗非小细胞肺癌化疗后白细胞减少的临床疗效及不良反应进行观察 ,结果总结报告如下。1 临床资料1.1 观察对象经病理确诊的非小细胞肺癌 32例 ,男性 2 2例 ,女性 10例 ,年龄 38~ 71岁 ,平均年龄 5 6岁。病理类型 :鳞癌 15例 ,腺癌 17例。TNM分期 :ⅢA期 18例 …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DNA修复酶O6-甲基鸟嘌呤-DNA甲基转移酶(MGMT)在非小细胞肺癌(NSCLC)组织中的表达及其与肺癌发生、发展的关系.方法:免疫组化SABC法检测120例NSCLC及癌旁组织中和30例肺炎MGMT的表达.结果:120例NSCLC组织中,MGMT蛋白的阳性表达率(33%,40/120)显著低于癌旁正常组织(63%,76/120),χ2=21.624,P<0.05;亦显著低于30例肺炎症组织(60%,18/30),χ2=7.196,P<0.05;MGMT蛋白的阳性表达与患者吸烟史、分化程度和淋巴结转移相关,P(0.05.结论:MGMT蛋白的表达与NSCLC的发生、发展相关,监测MG-MT蛋白可能对肺癌的辅助诊断有一定意义.  相似文献   

6.
集落刺激因子在小细胞肺癌化疗中的辅助作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骨髓抑制是小细胞肺癌(SCLC)化疗的主要毒副作用。集落刺激因子(CSF)对促进中性粒细胞恢复、防治粒细胞缺乏症和增加剂量敏感性都具有良好作用。本文综述CSF治疗SCLC的理论基础和临床应用新进展。  相似文献   

7.
陈源  马薇  罗殿中 《肿瘤学杂志》2012,18(9):692-695
[目的]探讨非小细胞肺癌(NSCLC)中巨噬细胞集落刺激因子(M-CSF)的表达及CD163+巨噬细胞浸润与患者预后的关系.[方法]收集经病理证实的NSCLC 石蜡包埋组织43例.用免疫组化方法分别检测NSCLC组织中M-CSF的表达及癌巢、癌内间质、癌与正常肺交界区的CD163+巨噬细胞浸润情况,并分析其与临床病理参数、预后的关系.[结果]①M-CSF在癌组织的表达明显高于周围肺组织(0.027±0.024 vs 0.006±0.004,P<0.05).②癌与正常交界区CD163+ TIMs密度(67.95±42.56)高于癌内间质(57.40±34.68)、癌巢(46.28±29.41)及肿瘤周边肺(11.02±8.54),P<0.05.③肿瘤内M-CSF密度与癌巢、癌内间质及交界区CD163+ TIMs密度正相关,P<0.05.④肿瘤内M-CSF高密度与肿瘤高分化相关(P<0.05),交界区CD163+ TIMs密度与临床分期及淋巴结是否受累有关(P<0.05).⑤交界区CD163+ TIMs高密度患者平均生存时间(704d)明显少于低密度患者(1309d,P<0.05).[结论]交界区CD163+巨噬细胞浸润可以作为NSCLC患者预后的独立预测指标.  相似文献   

8.
人血清粒细胞集落刺激因子与肺癌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相似文献   

9.
刺激造血细胞形成粒细胞集落的CSF称作粒细胞集落刺激因子 (granulocytecolonystimulatingfactro ,G -CSF)。 1986年G-CSF被成功克隆 ,而近年来才开展了血清G -CSF的检测。本文就这方面的研究进展予以综述。1 G -CSF的结构和特征G -CSF是一种 19 6KD(SDS -PAGE)或 3 2KD(凝胶电泳 )的疏水糖蛋白 ,PI5 5~ 6 1。成熟的G -CSF有两种异构体 :177个氨基酸 (a型 )和 174个氨基酸 (b型 )。天然的 177肽G -CSF活性较 174肽要低 10倍。两型的区别在于前者在Le…  相似文献   

10.
非小细胞肺癌组织VEGF-A和Survivin表达临床意义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非小细胞肺癌(NSCLC)组织中血管内皮生长因子A(VEGF-A)和Survivin的表达情况及临床意义.方法:采用免疫组织化学SP法对48例术后NSCLC碏块进行免疫组织化学染色,检测VEGF-A、Survivin的表达水平,并分析NSCLC组织中VEGF-A、Survivin的表达水平与NSCLC的组织分型、淋巴结转移、临床病理分期的关系.结果:VEGF-A在NSCLC组织中的阳性表达率(68.75%)明显高于正常肺组织(6.25%),并与淋巴结转移有关(x2=11.95,P<0.05).Survivin在NSCLC组织中的阳性表达率明显增加(54.17%),并且与有无淋巴结转移(x2=8.08,P<0.05)及TNM分期(x2=5.19,P<0.05)有关.两者在不同病理类型NSCLC组织中的表达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VEGF-A、Survivin的表达可作为临床评估NSCLC的进展、转移、预后及治疗的重要检测指标.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ERCC1在非小细胞肺癌(NSCLC)组织中的表达及其预后的意义。方法:采用SP法检测129例手术切除NSCLC组织和10例癌旁正常肺组织中ERCC1表达情况,并进行预后随访。结果:在NSCLC组织中ERCC1表达阳性率为48.1%。ERCC1表达与年龄、性别、期别、病理类型均未见相关性,P均>0.05。ERCC1低、高表达者中位生存期为60、29个月,P=0.0001。分层分析发现Ⅰ期ER-CC1阳性表达的预后明显好于ER-CC1阴性表达,中位生存期分别为72和60个月,P=0.0165。而Ⅱ和ⅢA期ERCC1阴性表达较ERCC1阳性预后为好,Ⅱ期中位生存期分别为60和23个月,P=0.0000;ⅢA期中位生存期分别为46和15个月,P=0.0110。结论:NSCLC组织中存在ERCC1表达;ERCC1表达与患者的临床病理特征无明显相关性;ERCC1表达对Ⅰ期和Ⅱ~ⅢA期NSCLC术后生存具有双重效应;ERCC1表达状态是NSCLC患者独立预后因素之一。  相似文献   

12.
目的观察在中国人群中非小细胞肺癌(NSCLC)患者血清及肿瘤组织的棘皮动物微管相关蛋白样4-间变性淋巴瘤激酶(EMIA-ALK)融合基因突变表达率,及血清与肿瘤组织中突变的一致性,探讨临床应用实时荧光定量PCR(FQ—PCR)技术进行实时、动态检测EML4-ALK融合基因指导临床治疗的可行性。方法采用FQ—PCR检测123例NSCLC血清和98例NSCLC组织EML4-ALK融合基因突变,其中77例血清和肿瘤组织进行配对检测,并研究分析接受ALK抑制剂(克唑替尼)治疗患者的临床疗效。结果123例血清中EMIA—ALK融合基因突变13例(10.6%),98例肿瘤组织中EMIA.ALK融合基因突变11例(11.2%),EMIA-ALK融合基因突变主要存在于腺癌(χ2=4.083,P=0.036)、非吸烟患者(χ2=5.326,P=0.019)。以组织标本基因突变为标准,血清与组织突变一致性达到66.7%(6/9,κ=0.779)。EMIA-ALK融合基因突变的患者接受间变性淋巴瘤激酶(ALK)抑制剂(克唑替尼)治疗取得显著获益。结论NSCLC肿瘤组织和血清EML4-ALK融合基因突变主要存在于腺癌、非吸烟人群。在无法获取肿瘤组织标本时可以采用FQ-PCR检测血清EMIA—ALK融合基因突变代替组织基因检测,筛选出适合克唑替尼治疗的NSCLC患者。  相似文献   

13.
目的:检测胰岛素样生长因子结合蛋白3(IGFBP3)在非小细胞肺癌(NSCLC)组织中的表达,探讨其与肺癌临床病理学特征和生存时间的关系。方法:采用免疫组织化学和免疫印迹技术检测IGFBP3在34例肺鳞癌和25例肺腺癌(共21例含癌旁肺组织)及15例良性肺病变组织中的表达。结果:IGFBP3在良性肺组织中表达定位于细胞质;而在肺癌组织中表达定位于细胞质和细胞核(分别称为IGFBP3质表达和核表达),后二者阳性率为44%(26/59)和29%(17/59)。IGFBP3使表达在肺癌和良性肺组织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在伴有局部淋巴结转移肺癌组织中IGFBP3核表达显著低于无淋巴结转移肺癌组织,P=0.0029;在低分化肺癌组织中IGFBP3核表达显著低于中或高分化肺癌,P=0.0292。IGFBP3质表达与胰岛素样生长因子1(IGF1)在肺癌组织中的表达显著相关,P=0.0007。IGFBP3质表达阳性者预后差,而IGFBP3核表达阳性者预后优于阴性表达者。结论:在NSCLC组织中,IGFBP3质表达可能与调节IGF作用有关,而核表达则可能与抑制肿瘤生长有关,IGFBP3质或核表达具有一定的预后意义。  相似文献   

14.
目的:应用逆转录多聚酶链反应(RT-PCR)法检测肺癌外周血中的表达情况,并探讨其表达的临床意义。方法:用RT-PCR法检测98例肺癌患者外周血CK19 mRNA表达。结果:NSCLC组患者外周血CK19 mRNA的阳性率为77.55%(76/98),显著高于良性病变组的3.57%(1/28)和健康对照组的0,χ2=73.68,P<0.05;Ⅱ期〔87.50%(35/40)〕和Ⅲ期〔88.89%(24/27)〕NSCLC患者的阳性率显著高于Ⅰ期〔54.84%(17/31)〕患者的阳性率,χ2=13.453,P<0.05;淋巴结转移阳性和阴性患者的外周血中CK19 mRNA阳性率分别为89.55%(60/67)和51.61%(16/3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17.523,P<0.05;而不同病理类型NSCLC患者外周血CK19mRNA阳性率之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0.414,P>0.05。结论:肺癌患者外周血中CK19 mRNA表达较高可能与肺癌转移有关,检测CK19 mRNA对于早期判断患者转移和复发有一定的临床意义。  相似文献   

15.
  目的  检测膜联蛋白A1(annexin A1,ANXA1)在人非小细胞肺癌组织中的表达情况,并探讨其临床意义。  方法  通过实时荧光定量PCR、蛋白免疫印迹和免疫组织化学技术检测非小细胞肺癌患者肺癌组织和癌旁组织(距肿瘤边缘>5 cm)中膜联蛋白A1的表达水平,并分析其与临床病理参数之间的关系。  结果  实时荧光定量PCR显示,膜联蛋白A1 mRNA在肺癌组织中的表达水平(0.574±1.403)高于癌旁组织(0.240±0.893),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t=2.060,P=0.045)。肺癌组织中膜联蛋白A1的表达与其分化程度、淋巴结转移、TNM分期相关(P < 0.05);与性别、年龄、吸烟史、肿瘤直径、组织学类型无关(P > 0.05)。蛋白免疫印迹和免疫组织化学结果均显示,膜联蛋白A1蛋白在肺癌组织中的表达高于癌旁组织。  结论  ANXA1在非小细胞肺癌患者肺癌组织中呈高表达,可能与其发生发展和侵袭转移有一定关系。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碳酸酐酶Ⅸ(carbonic anhydrases Ⅸ,CAⅨ)和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ascular endothelial growth factor,VEGF)在非小细胞肺癌(NSCLC)组织中的表达及与临床病理参数的关系。方法:应用免疫组化方法检测84例NSCLC和20例正常肺组织中CAⅨ和VEGF的表达。结果:NSCLC组织中CAⅨ和VEGF阳性表达率分别为71.4%(60/84)和66.7%(56/84),均显著高于正常肺组织(0),χ2=9.33,χ2=7.29,P<0.01。CAⅨ的表达与病理组织类型、肿瘤大小、临床分期及淋巴结转移相关。鳞癌患者的CAⅨ阳性率明显高于腺癌患者,χ2=8.36,P<0.05;且随临床分期Ⅰ~Ⅳ期的顺序明显上升,P<0.05。有淋巴结转移组CAⅨ阳性表达率明显高于无淋巴结转移组,P<0.01。VEGF的表达与肿瘤的大小、淋巴结转移及临床分期相关,有淋巴结转移组VEGF阳性表达率[80.8%(42/52)]显著高于无淋巴结转移组[43.8%(14/32)],χ2=10.75,P<0.01;Ⅰ~Ⅱ期VEGF阳性表达率[55.8%(24/43)]明显低于Ⅲ~Ⅳ期[78.0%(32/41)],χ2=9.00,P<0.05。CAⅨ和VEGF的表达呈正相关,r=0.405,P<0.01。结论:CAⅨ和VEGF高表达均与NSCLC的发生、发展和浸润转移有关,两者可能起协同作用。  相似文献   

17.
目的:研究RECK在肺癌组织和非癌组织中的表达,探讨其在肺癌浸润和转移中的作用。方法:临床及病理资料完整的非小细胞肺癌组织50例,及20例非癌肺组织,采用免疫组化SP法检测RECK的表达情况。结果:RECK在肺癌组织中的表达阳性率(20%)明显低于其在非癌组织中的表达阳性率(90%),两者相比有明显的统计学差异(P〈0.001);在肺癌组织中,RECK的表达与患者的年龄、性别、是否吸烟及吸烟量、病理类型、分化程度无明显关系,与是否有淋巴结转移(P=0.001)及TNM分期有关(P=0.034)。与有淋巴结转移和TNM分期晚期(Ⅲ、Ⅳ期)的患者相比,无淋巴结转移和TNM分期早期(Ⅰ、Ⅱ期)的患者RECK的表达水平明显高。结论:RECK在肺癌组织中低表达,与肺癌的侵袭和转移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18.
目的:检测非小细胞肺癌(NSCLC)组织中闭合蛋白(Occludin)的表达水平及其临床意义。方法:应用免疫组织化学方法检测73例NSCLC组织及其配对正常肺组织中Occludin蛋白表达水平,分析Occludin蛋白的表达差异及其与临床病理参数的相关性。结果:Occludin蛋白在肿瘤组织中的阳性表达率显著低于配对正常肺组织(P<0.05)。Occludin蛋白的表达水平与患者性别、肿瘤大小、淋巴结转移、组织学类型、Ki-67表达水平显著相关。结论:Occludin蛋白表达下调与NSCLC细胞的增殖、转移能力相关,在肿瘤进展中发挥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9.
目的 探讨端粒酶逆转录酶、P5 3、PCNA在非小细胞肺癌组织及癌旁正常组织中的表达及其关系。方法 取自手术切除及肺穿刺经病理证实为肺癌组织标本 6 0例 ,采用免疫组化法检测人端粒酶逆录酶、P5 3、PCNA的表达 ,并取癌旁肺组织 10例作对照。结果 肺癌组织中端粒酶逆转录酶、P5 3、阳性率分别为78 3% ( 4 7/6 0 )和 5 3 3% ( 32 /6 0 ) ,PCNA的指数为 5 8 6 3± 10 6 1。癌旁组织依次为 0 % ( 0 /10 ) ,10 % ( 1/10 )和30 3± 7 3,(P <0 0 1) ;在鳞癌中的表达依次为 72 7% ,5 1 5 % ,5 7 78± 10 6 8;在腺癌中的表达依次为88 2 % ,5 2 9% ,5 9 18± 11 4 7;在腺鳞癌中依次为 80 % ,6 0 % ,6 1 2± 10 6 7,(P >0 0 5 )。临床分期的关系为 :Ⅰ期依次为 71% ,35 5 % ,5 5 74± 10 71;Ⅱ期为 87 5 % ,70 8% ,5 9 79± 9 14 ;Ⅲ期为 80 4 % ,80 1% ,71 6±7 31 (P <0 0 1)。在淋巴结转移阳性病例中表达为 89 7% ,6 0 9% ,6 1 72± 9 74 ;在淋巴结转移阴性病例中为 6 7 7% ,38 7% ,5 5 74± 10 71,(P =0 0 2 8) ;病理分化较高组织中的表达为 70 4 % ,2 9 6 % ,5 5 6 3± 9 72 ,分化中等的为 84 2 % ,6 8 4 % ,5 8 2 6± 10 2 6 ,分化较低的组织中为 85 7% ,78 6 % ,6 4 93± 10 7  相似文献   

20.
PTEN蛋白阳性在非小细胞肺癌的临床意义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目的:研究FTEN蛋白阳性对非小细胞肺癌临床意义。方法:应用免疫组化SP法检测10例正常肺组织和56例非细胞肺癌中PFEN基因的表达。结果:非小细胞肺癌中PTEN蛋白阳性率为59%,而正常组织均阳性。PTEN蛋白阳性与肿瘤组织分化程度、临床分期以及有无淋巴结转移相关。PTEN蛋白阴性者预后较差,结论:从蛋白水平揭示PTEN基因与非小细胞肺癌发展有关.PTEN蛋白的检测有望成为判断非小细胞肺癌预后的参考指标之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