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87 毫秒
1.
对我院1995~2006年间手术治疗的各类喉癌伴发肺结核的37例患者进行分析,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临床资料.276例喉癌患者,伴肺结核37例(13.4%),男36例,女1例.年龄39~73岁,平均59岁.全部喉癌病例均经术后病理证实.临床确诊浸润性肺结核15例;亚急性粟粒型肺结核1例;慢性纤维空洞型肺结核2例;胸部X线为纤维条索状或结节状者属非活动性肺结核19例.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喉癌患者行全喉切除术后发生咽瘘的原因,以预防或降低咽瘘的发生率,提高喉癌术后切口的愈合率.方法回顾分析141例喉癌患者行全喉切除术后发生咽瘘的原因.结果141例患者咽瘘发生率为27.66%,与手术时间,拔除胃管时间,术前有无合并感染,以及抗生素的应用有关.结论喉癌术后发生咽瘘的原因有多重性,避免相关因素,能有效降低咽瘘的发生率,提高患者术后生存质量.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喉癌及下咽癌术后合并急性上消化道出血的病因,发病机理,预防和治疗方法。方法 对186例喉癌和下咽癌患者术后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186例喉癌和下咽癌中喉癌112例,下咽癌72 例,术后合并急性上消化道出血34例,发病率为18.3%。91%的出血发生在术后1周之内,平均出血时间为 4.0±2.1d,患者均经非手术治疗治愈。结论采取积极有效的防治措施是减少术后急性上消化道出血的关键。  相似文献   

4.
目的 分析与喉癌远处转移显著相关的因素。方法 回顾 1 990~ 1 995年于中山大学肿瘤防治中心住院治疗的 2 77例喉癌患者 ,对随访中 1 8例出现远处转移的患者进行总结 ,明确喉癌远处转移的发生率、发生部位、时间以及预后情况。同时应用单因素Kaplan Meier和多因素Cox模型分析 2 77例喉癌远处转移的相关因素。结果 喉癌远处转移的发生率为 6 5 % (1 8/ 2 77) ,肺转移占83 3 % (1 5/ 1 8) ,肝转移 1 6 7% (3/ 1 8) ,3例肺转移合并骨转移 (其中椎骨 1例 ,肋骨 1例 ,以及多发性骨转移者 1例 )。 2例初诊入院时即发现远处转移 ,其余患者从初诊入院治疗到发现远处转移的时间间隔为 1~ 1 0 3个月 ,间隔中位时间为 7个月。喉癌远处转移患者的 3年和 5年累计生存率分别为2 3 8%和 1 1 9%。出现远处转移距死亡的间隔时间介于 2~ 77个月 ,间隔中位时间为 4 6个月。喉癌出现肝转移的预后最差 ,最长仅为 4 6个月。对 2 77例喉癌进行单因素Kaplan Meier分析显示病理诊断、鳞状细胞癌病理分化程度、N分期以及临床分期是影响喉癌远处转移的显著因素。多因素Cox模型分析仅有N分期是喉癌远处转移的显著因素 (Wald=7 889,P =0 0 0 5)。结论 喉癌存在一定比率的远处转移 ,主要发生在肺 ,而且预后很差。非鳞状细胞癌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声门下喉癌手术治疗的方法及其疗效.方法对14例1989~1998年间山东医科大学附属医院(现名为山东大学齐鲁医院)耳鼻咽喉科手术治疗的声门下喉癌患者进行分析.按1997年UICC修订案分期,T1-2N0 5例,T3N0-2 3例,T4N0-1 6例.11例行喉部分切除术,3例行喉全切除术.根据病变范围不同,可扩大切除到气管或甲状腺.采用单蒂胸骨舌骨肌肌筋膜瓣、双蒂胸骨舌骨肌肌筋膜瓣、颈阔肌肌皮瓣、胸锁乳突肌骨膜瓣、甲状软骨膜瓣、会厌下移等方法重建喉功能.5例行颈清扫术.结果喉功能保留11例,占全部的78.6%.7例拔除了气管套管,拔管率为63.6%.全部14例患者均恢复吞咽功能,全组患者的3年生存率为78.6%(11/14),5年生存率为63.6%(7/11).结论多数声门下喉癌在彻底切除肿瘤的前提下保留喉功能是可行的.熟练掌握多种修复方法,择优采用,是提高喉功能保留手术水平的重要保证.  相似文献   

6.
目的研究喉癌组织及癌旁组织CD95、CD95L的表达,了解喉癌细胞的生物学特性,指导临床治疗.方法取23例喉癌手术患者的喉癌组织及癌旁组织,用免疫组化法确定CD95、CD95L的分布及强度.结果喉癌组织及癌旁组织的Fas,FasL均有不同程度的表达.Fas的表达在喉癌组织为52.17%,癌旁组织为73.91%(P<0.05).喉癌组织与癌旁组织比较明显地呈低表达.FasL表达在喉癌组织为82.61%,癌旁组织为56.52%(P<0.05),喉癌组织与癌旁组织比较明显地呈高表达.结论Fas,FasL在喉癌的细胞凋亡调节过程中具有重要作用.肿瘤细胞FasL高表达有利于肿瘤细胞逃逸机体的免疫监视.癌旁2mm处的组织有被肿瘤浸润的可能.  相似文献   

7.
目的 探讨山东东部地区女性喉癌患者的临床特点。 方法 对22例女性喉癌患者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其中声门上型8例,声门型13例,声门下型1例;按2002年AJCC标准进行分期:Ⅰ期10例,Ⅱ期2例,Ⅲ期4例,Ⅳ期6例。行喉部分切除术14例,喉全切除术6例,同时行颈清扫术10例,术后放疗10例。单纯放疗2例。生存率采用直接法计算。结果 行手术治疗的20例中,治疗后满3年者11例,失访2例,无瘤生存8例,3年直接生存率72.7%;治疗后满5年者6例,失访1例,无瘤生存5例,5年直接生存率83.3%;行单纯放射治疗的2例分别于治疗后9个月和1年死于复发。结论 女性喉癌发病率较低,声门上型喉癌构成比相对较高,部分女性喉癌患者与吸烟有关,女性喉癌患者的多原发癌值得重视  相似文献   

8.
目的 探讨幽门螺杆菌(Helicobacter pylori,Hp)在喉鳞状细胞癌患者中的感染情况,分析HP感染是否为喉鳞癌的致病因素.方法 采用巢式聚合酶链反应(nested PCR,nPCR)技术和Hp培养、鉴定对30例喉癌患者和15例喉良性疾病(声带息肉和会厌囊肿)患者的喉黏膜进行Hp检测.结果 采用nPCR法检测Hp,喉癌患者肿瘤组织Hp阳性22例(73.3%)高于对照组3例(20.0%),两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11.520,P=0.010).在22例Hp(+)的喉癌患者的44份肿瘤和癌旁组织中,有19份癌旁正常组织检出Hp(86.4%),而10份肿瘤组织检出Hp(45.4%),两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4.697,P=0.030).所有标本Hp培养均为阴性.结论 Hp在喉癌患者中的感染率明显高于实验人群,可能是喉癌的致病因素之一.  相似文献   

9.
目的 研究喉鳞状细胞癌(简称喉癌)线粒体DNA(Imitochondrial DNA,mtDNA)D-loop高变区(hypervariable region,HV)突变情况,及其与临床病理特性的关系.方法 选取40例喉癌、相应癌周组织的石蜡标本及对应患者外周静脉血,分别提取总DNA.取mtDNA的D-loop高变Ⅰ区(HV Ⅰ)和高变Ⅱ区(HVⅡ)为目的 片断,进行PCR扩增、纯化和测序,对比分析HV Ⅰ和HV Ⅱ序列突变情况,并分析突变与临床病理特征的关系.结果①40例喉癌中发现86个多态性改变,52.5%(21/40)患者有癌组织或癌周组织的体细胞突变34例次,在HV Ⅰ和HV Ⅱ区发生突变个数分别28(82.4%)和6个(17.6%),D310区是突变高发位点;②mtDNA突变与喉癌分化程度(P=0.028)及p53突变(P=0.041)关系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喉癌的mtDNA D-loop高变区区是一个具有高频突变率和高度多态性的不稳定区域,突变和多态性可能在喉癌的发生、发展过程中起着一定的作用.  相似文献   

10.
目的 探讨白细胞介素18(interleukin-18,IL-18)在喉癌发生发展中的作用.方法 采用双抗体夹心ELISA法检测22例喉癌患者(喉癌组)和10例健康人(对照组)血清中IL-18的含量;采用RT-PCR法检测22例配对喉癌组织及切缘黏膜组织中IL-18基因的表达.结果 喉癌组血清IL-18含量(68.44±39.42)pg/ml高于对照组(28.44±2.29)pg/ml,差异有显著性(P<0.01);RT-PCR检测IL-18 mRNA,22例喉癌组织均无表达;癌旁黏膜IL-18 mRNA有9例(40.9%)表达.结论 喉癌患者血清IL-18表达增高,提示IL-18与喉癌的发生发展相关;喉癌组织IL-18 mRNA不表达,而癌旁黏膜部分表达,表明IL-18并非肿瘤细胞所分泌,可能来自宿主细胞.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