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96 毫秒
1.
目的 探讨早期腰大池持续引流治疗外伤性蛛网膜下腔出血(tSAH)的疗效.结果 将106例单纯外伤性蛛网膜下腔出血患者分成治疗组和对照组,对照组采用反复腰椎穿刺放血性脑脊液,治疗组采用腰大池持续引流放血性脑脊液.结果治疗组头痛缓解率和恶心、呕吐缓解率明显高于对照组,远期脑积水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结论 早期行腰大池持续引流有利于缓解外伤性蛛网膜下腔出血患者头痛和恶心、呕吐症状,降低远期脑积水的发生率.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颅内压控制下持续腰大池引流对蛛网膜下腔出血的治疗效果。方法19例外伤性蛛网膜下腔出血(traumatic subarachnoid hemorrhage,t—SAH)患者作为治疗组,实行颅内压控制下持续腰大池引流置换脑脊液,同时对16例患者采用腰穿引流脑脊液作为对照组,通过观察蛛网膜下腔积血的清除时间及脑脊液生化检测蛋白变化情况,头痛缓解时间、再出血、脑积水等并发症的例数及治疗结果判断两者之间的差别。结果蛛网膜下腔积血清除时间治疗组比对照组快(P〈0.05);脑脊液蛋白正常时间治疗组比对照组快(P〈0.05);头痛缓解时间治疗组比对照组快(P〈0.05);并发症的发生率及患者的治疗结果两组无明显区别(P〉0.05)。结论采用颅内压控制下持续腰大池引流脑脊液治疗外伤性蛛网膜下腔出血疗效优于腰穿脑脊液置换术。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腰大池置管持续外引流联合法舒地尔治疗蛛网膜下腔出血(SAH)的临床疗效。方法:按入院先后顺序将38例蛛网膜下腔出血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采用隔天行腰椎穿刺脑脊液置换治疗,治疗组采用早期腰大池置管持续外引流联合法舒地尔治疗。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较对照组高(P<0.05);头痛缓解时间缩短(P<0.05);脑脊液恢复正常时间缩短(P<0.05);脑血管痉挛和脑积水的并发症发生率减少(P<0.05);再出血的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早期腰大池置管持续外引流结合法舒地尔较传统方法治疗蛛网膜下腔出血,在预防脑血管痉挛、缓解头痛、防止脑积水等方面取得良好临床疗效。  相似文献   

4.
腰大池微创持续脑脊液引流治疗蛛网膜下腔出血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腰大池持续脑脊液引流对蛛网膜下腔出血患者的治疗作用。方法:将蛛网膜下腔出血患者60例分为两组,治疗组30例早期行腰大池持续脑脊液引流,对照组30例采用传统治疗方法.对两组治疗后病情恢复、并发症的发生率进行比较。结果:治疗组头痛减轻程度、意识障碍恢复明显优于对照组,脑血管痉挛及脑积水等并发症的发生率明显降低。结论:腰大池微创持续脑脊液引流能降低并发症的发生,改善患者的预后,是一种安全、有效的治疗措施。  相似文献   

5.
目的传统治疗外伤性蛛网膜下腔出血的方法给患者带来极大的副作用,因此本文对外伤性蛛网膜下腔出血的患者行持续腰大池引流进行探讨,研究该方法的先进性。方法对26例外伤性蛛网膜下腔出血的患者行持续腰大池引流脑脊液。结果通过该方法治疗后发现患者头痛,呕吐等症状有所缓解,未发现患者出现再出血与颅内感染的现象。结论持续腰大池引流减少了患者脑积水与血管痉挛现象的发生,对患者康复产生积极作用。  相似文献   

6.
持续脑脊液引流治疗外伤性蛛网膜下腔出血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观察外伤性蛛网膜下腔出血患者早期行腰大池置管持续脑脊液外引流的治疗效果。外伤性蛛网膜下腔出血患者42例随机分为两组,治疗组22例早期行腰大池脑脊液持续外引流,对照组20例每天行腰穿术放脑脊液。对两组治疗后病情恢复进行比较观察。腰大池持续脑脊液外引流后患者的意识恢复、颅内高压控制、脑脊液转清、头痛缓解均比对照组明显;治疗时间缩短,减少了脑积水等并发症。腰大池持续脑脊液外引流对外伤性蛛网膜下腔出血的治疗,具有疗效满意、操作简单、易于推广的特点。  相似文献   

7.
早期腰大池脑脊液持续外引流治疗外伤性蛛网膜下腔出血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探讨早期腰大池脑脊持续外引流对外伤性蛛网膜下腔出血患者的治疗作用。方法:将外伤性蛛网膜下腔出血患者40例随机分为两组,治疗组22例早期行腰大池脑脊液持续外引流,对照组18例采用每天腰穿术放脑脊液,对两组治疗后病情恢复进行比较观察,结果:腰大池脑脊液持续外引流后患者的意识恢复,颅内高压下降,脑脊液转清,头痛缓解均比对照组明显,治疗时间缩短,减少了脑积水的并发症。结论:腰大池脑脊液持续外引流对外伤性蛛网膜下腔出血的治疗,具有疗效满意,操作简单,易于推广的特点。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早期腰大池脑脊液持续外引流对外伤性蛛网膜下腔出血的治疗效果。方法本组患者l14例,随机分为2组,治疗组69例,早期行腰大池脑脊液持续外引流;对照组45例,采用每天腰穿术放脑脊液。通过比较2组脑血管痉挛及脑积水的发生率评定疗效。结果脑血管痉挛发生率及慢性脑积水发生率治疗组分别为27.5%和10.1%,均明显低于对照组的68.8%和26.6%,2组急性脑积水分别为7.2%和11.1%,无明显差异。结论早期腰大池持续外引流能够有效地降低蛛网膜下腔出血后脑血管痉挛、慢性脑积水等严重并发症的发生率,是外伤性蛛网膜下腔出血有效的治疗措施。  相似文献   

9.
腰池置管脑脊液持续外引流术治疗重症蛛网膜下腔出血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冯建容  余炳坚 《广东医学》2002,23(6):625-626
目的:探讨腰池置管脑脊液持续外引流术治疗重症蛛网膜下腔出血(SAH)的临床疗效。方法:将38例SAH患者随机分成两组:观察组18例应用腰池置管脑脊液持续外引流术;对照组20例应用腰穿脑脊液置换术。结果:蛛网膜下腔积血清除时间观察组较对照组短(P<0.01);头痛缓解时间观察组较对照组快(P<0.01);明显降低再出血、脑血管痉挛、脑积水三大并发症的发生率。结论:采用腰池置管脑脊液持续外引流技术治疗重症蛛网膜下腔出血疗效优于腰穿脑脊液置换术。  相似文献   

10.
[目的]研究犬症状性蛛网膜下腔出血模型腰大池持续引流脑脊液氧合血红蛋白变化及其与脑血管痉挛的关系。[方法]采用犬蛛网膜下腔出血模型,测定其蛛网膜下腔出血行腰大池持续引流后不同时期,脑脊液氧合血红蛋白浓度,并观察其动态变化,同时应用TCCD检查蛛网膜下腔出血模型不同时期基底动脉流速。[结果]蛛网膜下腔出血后引流组脑脊液中氧合血红蛋白浓度下降明显,腰穿组和对照组脑脊液中氧合血红蛋白浓度轻微下降,引流组和腰穿组及对照组相比,具有显著性差异(P相似文献   

11.
闫海成  窦长武 《河北医学》2012,18(9):1221-1223
目的:对采用持续腰大池脑脊液外引流技术对神经外科患者进行治疗的临床效果进行研究分析.方法:抽取180例蛛网膜下腔出血确诊患者病例,将其分为A、B两组,平均每组90例.分别采用腰穿术放脑脊液的方法和持续腰大池脑脊液外引流技术进行治疗.结果:B组患者在治疗后的相关症状改善时间明显短于A组患者;该组患者在治疗后出现并发症和不良反应现象的人数明显少于A组患者;该组患者的治疗的转归情况明显优于A组患者.结论:采用持续腰大池脑脊液外引流技术对神经外科患者进行治疗的临床效果非常明显.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腰大池脑脊液持续外引流治疗蛛网膜下腔出血(SAH)的疗效。方法:对116例蛛网膜下腔出血患者随机为试验组和对照组,对照组采用每天性腰椎穿刺术放脑脊液,试验组常规治疗外,应用18G硬膜外导管早期持续腰大池引流脑脊液置换疗法,对两组治疗方法的治疗效果进行比较作统计学分数。结果:试验组在意识障碍恢复时间,血性脑脊液转清时间,颅内压下降至正常的时间、减少并发症方面有显著差异。结论:早期腰大池持续外引流较常规腰椎穿刺术方法疗效好。  相似文献   

13.
蛛网膜下腔出血后脑脊液引流与脑血管痉挛的关系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目的:研究实验性蛛网膜下腔出血(SAH)后脑脊液中积血量的变化与脑血管痉挛(CVS)的关系。方法:经皮枕大池二次注血法建立犬SAH动物模型,设立早期引流组、晚期引流组和对照组,测定脑脊液中积血量的变化,脑血管造影确定血管痉挛程度(proportion reduction of basilar artery diamiter,%RBAD)。结果:早期引流组脑脊液中积血的清除最明显,晚期引流组其次,脑血管痉挛早期引流组例数最少,程度最轻;晚期引流组其次。结论:SAH后脑脊液中积血越多,持续时间越长,脑血管痉挛发生率越高,程度越高。SAH后腰池持续引流有预防和治疗CVS的作用,早期引流可以取得更好的效果。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索PICC管持续腰大池引流联合尼莫地平鞘内注射治疗动脉瘤性蛛网膜下腔出血的疗效影响。方法:选择动脉瘤性蛛网膜下腔出血患者80例,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各40例。对照组:发病72 h内行颅内动脉瘤夹闭术或介入栓塞动脉瘤,并予吸氧、镇静、控制血压、降低颅内压、抗纤溶及防治脑血管痉挛(尼莫地平30 mg/d,2~4 ml/h,微量泵静脉泵入)等常规治疗。观察组:发病72 h内行颅内动脉瘤夹闭术或介入栓塞动脉瘤,予吸氧、镇静、控制血压、降低颅内压、抗纤溶等常规治疗的基础上,同时应用PICC管持续腰大池引流联合尼莫地平鞘内注射治疗(尼莫地平30 mg/d)。治疗1个月后,观察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并比较两组患者Glasgow预后评分及脑血管痉挛发生率。结果:治疗1个月后,观察组患者临床疗效的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Glasgow预后评分明显高于对照组,且脑血管痉挛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PICC管持续腰大池引流联合尼莫地平鞘内注射有效地治疗动脉瘤性蛛网膜下腔出血,值得临床进一步推广。  相似文献   

15.
对60例蛛网膜下腔出血(SAH)患者进行腰大池脑脊液持续外引流,并对治疗前后病情恢复进行观察。结果:腰大池脑脊液持续外引流后患者较对照组头痛缓解快,无脑积水、脑梗塞等并发症发生,治疗时间缩短。表明腰大池脑脊液(CSF)持续外引流是治疗SAH的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持续腰大池应用输液调节器控制引流治疗开颅术后颅内感染及切口愈合不良脑脊液漏的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08年10月-2013年10月经持续腰大池加输液调节器控制脑脊液引流治疗的50例术后颅内感染及脑脊液漏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50例患者中颅脑外伤开颅去骨瓣减压术后切口愈合不良脑脊液漏20例,高血压脑出血去骨瓣减压术后皮瓣下积液伴脑脊液漏20例,所有患者均痊愈出院。结论颅内感染及脑脊液漏应用持续腰大池加输液调节器控制引流脑脊液,配合全身应用敏感抗生素是治疗术后手术切口愈合不良脑脊液漏及颅内感染的一种安全、良好的方法。  相似文献   

17.
纪列伟  黄旭 《河北医学》2009,15(1):77-78
目的:探讨蛛网膜下腔出血(SAH)并发脑血管痉挛(CVS)的防治方法。方法:对45例SAH并发CVS的病例进行临床分析。给予常规治疗,钙离子拮抗剂止血脱水等,同时采用持续腰穿外引流对其防治。结果:45例患者均有良好效果。结论:对SAH并发CVS要采取综合治疗,以降低死亡率。  相似文献   

18.
缪春明 《中国热带医学》2005,5(9):1889-1889,1876
目的探讨持续腰池引流治疗外伤性蛛网膜下腔出血(tSAH)的疗效。方法对38例tSAH患者在止血、解痉、脱水等治疗基础上,应用腰池置管持续脑脊液引流术。结果本组38例症状均得到缓解,无一例死亡.无一例发生脑梗塞、脑积水等严重并发症,生活均能自理。结论在传统的治疗基础上加用持续腰池外引流以治疗tSAH患者,不良预后发生率低,且操作简单,便于推广。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经腰穿释放脑脊液治疗新生儿重度脑室合并蛛网膜下腔出血的疗效。方法:对5例上述病例在止惊、止血、降低颅内压及维持循环稳定等对症治疗的基础上,在生命体征稳定、临床无颅内高压体征时,尽早进行腰穿释放脑脊液治疗。第一次腰穿生后4 d~7 d,(1~2)d一次,每次释放脑脊液量2 m l~7 m l,平均3.8 m l,共4次~10次不等,平均7.4次。结果:5例中CT正常者3例,1例脑室轻度扩张,但保持稳定,1例有正常颅压性脑积水。随访0.5 a~3 a,1例正常颅压性脑积水者有智能障碍及运动发育落后,其余发育正常。结论:经腰穿释放脑脊液治疗新生儿重度脑室合并蛛网膜下腔出血疗效好,且安全可靠,实用性强,易于推广。  相似文献   

20.
腰池持续引流治疗创伤性蛛网膜下腔出血的临床效果分析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目的探讨腰池持续引流治疗创伤性蛛网膜下腔出血的疗效。方法111例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于伤后第2d起每天腰穿放液,生理盐水置换脑脊液(CSF),鞘内注入氧气;治疗组于伤后第2d行腰池持续引流,观察两组患者的清醒时间和住院时间、并发症和预后情况。结果对照组清醒时间和住院时间明显长于治疗组(P<0.05~P<0.01);治疗组脑积水、脑梗塞及再出血的发生率较对照组明显减少(P<0.01);治疗组在死亡病例、重残率、中残率及恢复的良好率等方面均显著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腰池持续引流是治疗创伤性蛛网膜下腔出血的较好方法,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