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浙江省2007-2008年急性出血性结膜炎暴发疫情病原学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急性出血性结膜炎(AHC),又称流行性出血性结膜炎,俗称"红眼病".1969年该病首次在加纳暴发流行,此后,在世界各地发生过多次大流行及局部地区暴发[1].引起该病的主要病原体为肠道病毒70型(EV70)和柯萨奇病毒A24变异株(CA24v).2007-2008年浙江省发生AHC流行,为迅速查明病因,及时采取有效的控制措施,本研究对患者的眼拭子样本进行病原学检测.  相似文献   

2.
目的了解2011年-2012年江西省儿童急性出血性结膜炎病原学特征。方法采用PCR和逆转录PCR(RTPCR)检测方法,对2011年-2012年江西省急性出血性结膜炎患儿结膜拭子标本同时进行肠道病毒70型、柯萨奇病毒24型变异株和腺病毒3种病毒核酸检测。结果 2011年-2012年江西省儿童流行性出血性结膜炎各月份均有发病,均为年初开始发病,且呈逐月增多,于5月-7月最高。2011年结膜拭子标本病毒核酸阳性率为77.78%。其中,腺病毒占98.10%,肠道病毒70型占1.90%;2012年结膜拭子标本中病毒核酸阳性率为70.45%,均为腺病毒。结论 2011年-2012年江西省儿童急性出血性结膜炎流行高峰为5月-7月,病原谱构成为腺病毒占病毒阳性的比率上升,肠道病毒比率则下降。  相似文献   

3.
朱平  张烽  马平 《上海预防医学》2012,24(9):488-489
<正>急性出血性结膜炎(AHC)亦称流行性出血性结膜炎,是由微小型核糖核酸病毒(EV70)或柯萨奇病毒A组24型(CoxA24)引起的眼部传染病,是《中华人民共和国传染病防治法》中规定报告的丙类传染病之一。  相似文献   

4.
急性出血性结膜炎亦称流行性出血性结膜炎,是由 70型肠道病毒 (偶由 24型柯萨奇病毒 )引起的一种暴发流行的自限性眼部传染病,传染性极强. 1969年首先在非洲加纳发现此病. 1971年在我国首次暴发流行.世界各洲和大部分岛屿都多次发生过此病流行.多发于夏秋季节.其特点为起病急剧、刺激症状重,可伴有结膜下出血、角膜上皮损害及耳前淋巴结肿大.常迅速蔓延流行.为丙类传染病. ……  相似文献   

5.
目的 检测分析引发浙江省急性出血性结膜炎(AHC)爆发流行的病原学及毒株的分子特征.方法 采用荧光定量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方法直接从AHC患者眼拭子样本中检测肠道病毒(EV)和柯萨奇病毒A24变异株(CA24v)核酸;用Hep-2细胞分离病毒,对阳性分离物扩增病毒VP1基因和3C区片段,测定核苷酸序列,应用DNAMAN和MEGA软件进行同源性和进化分析.结果 3株浙江CA24v分离株VP1基因全长915个核苷酸(nt).3C区全长549 nt,均没有nt的插人和缺失;浙江分离株Zhejiang/13/08与CA24v原型株EH24/70在VP1和3C区核苷酸同源性分别为85.3%和86.5%,与2005年新加坡分离株Singapore/DSO-26/05和2007年广东分离株Guangdong/332/07株在VP1区和3C区的核苷酸同源性分别为97.0%~99.1%和96.7%~99.5%;浙江CA24v分离株在3C区进化树的Ⅲ基因亚型B分支上(GⅢ/B),在VP1进化树的CA24v Group2分支上.结论 引起2007-2008年浙江省急性出血性结膜炎爆发流行的病原为CA24v GⅢ亚型,该病毒最有可能来源于新加坡.  相似文献   

6.
1986年7—8月份郑州烟厂急性出血性结膜炎流行,采集眼洗液标本6份,用 Hela 细胞做病毒分离,共分离到病毒5株。经生物学和血清学鉴定,这5株病毒属肠道病毒70型。用这次分离的病毒作抗原与患者急性期和恢复期血进行补体结合试验和中和试验,证明本次郑州烟厂流行的急性出血性结膜炎系由肠道疾病毒70型所引起。  相似文献   

7.
急性出血性结膜炎(AHC)是一种传染性极高的病毒性眼病。本病1971年传入我国,曾在国内许多地区引起流行。1988年7月至9月间,沈阳市发生了较大规模AHC的流行。经流行病学和病原学研究证实,这是我省首次发生的一起由柯萨奇A_(24)型变异株(CA24V)引起的一次大流行。  相似文献   

8.
1986年7~8月份郑州烟厂急性出血性结膜炎流行,采集眼洗液标本6份,用 Hela 细胞进行病毒分离,共分离到5株病毒。经生物学和血清学鉴定,属肠道病毒70型。用这次分离的病毒作抗原与患者急性期和恢复期血清进行补体结合试验和中和试验,证明郑州烟厂流行的急性出血性结膜炎系由肠道病毒70型所引起。  相似文献   

9.
水富县急性出血性结膜炎流行病学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探讨2007年8月下旬水富县某村、某中学两暴发点引起流行的急性出血性结膜炎病原学和流行病学特点。方法对全部急性出血性结膜炎病例进行流行病学个案调查,采集部分患者急性期眼结膜拭子和双份血清送国家疾病预防控制中心进行病毒分离和抗体测定。结果本次急性出血性结膜炎暴发流行累计发病1261例,患病率为1293.68/10万;发病年龄以20岁以下青少年为主,占总发病数的78.35%;男女性别比为3.59∶1;职业分布以学生为主,占总发病数的73.43%;病例主要集中在向家坝镇。共采集20份患者结膜拭子标本,分离出1株柯萨奇病毒,为A24型变种。结论该次急性出血性结膜炎暴发流行是由输入性柯萨奇病毒A24型变种引起。  相似文献   

10.
急性出血性结膜炎流行的病原学及流行病学调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报告从60份眼拭子中分离到52株病毒,血清中和试验证实为柯萨奇A24(CA24)病毒变种。病人急性期血清抗体阴性,恢复期为强阳性。证实CA24变种为本次急性出血性结膜炎大流行的病原体。并在一个单位内进行了流行病学调查。  相似文献   

11.
目的 了解2010年北京市某职业学院急性出血性结膜炎(acute hemorrhagic conjunctivitis,AHC)病例的流行病学及病原学特征.方法 对AHC聚集性疫情开展流行病学调查,分析每例患者感染来源,采用描述性流行病学方法进行统计分析.荧光定量RT-PCR检测肠道病毒70型(enterovirus 70,EV70)和柯萨奇病毒A组24型变异株(coxsackvirus A24 variant,CoxA24v),并用Hep-2细胞进行病毒分离,对病毒分离株的VP1全长基因序列进行种系发生分析.结果 某职业学院AHC聚集性病例8天有15例患者发病,检测8例患者眼拭子样本,4例为CoxA24v阳性,共分离获得2株CoxA24v毒株.该2个毒株VP1全长基因序列组内核苷酸同源性为99.7%,与北京市2010年分离毒株亲缘关系最近,与印度2007年部分毒株亲缘关系次之.结论 本起疫情由一个CoxA24v病毒链引起,CoxA24v毒株VP1全长基因序列与2010年北京市株及2007年印度部分分离株有较高同源性.应加强AHC症状监测并密切关注引起该病的肠道病毒的变异,为防制AHC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12.
急性出血性结膜炎(AHC)俗称红眼病,是一种广泛流行的急性传染性眼病。1969年以来本病曾发生过3次世界性大流行,遍及欧、亚、非各地。1970年新加坡流行时首次分离出柯萨奇A24型变种(CA24v),1971年日本、新加坡、香港、英国、摩洛哥也先后从结膜拭子中分离出肠道病毒70型(EV70)。1971年流行时。Wadia等首先报告了由EV70引起的AHC中,有少数并发类脊髓灰质炎的肢体麻痹,后来塞内加尔、泰国、台湾也有类似报  相似文献   

13.
1994年辽宁省6城市急性出血性结膜炎病原-C_(OX)A_(24)变异株病毒的检测辽宁省卫生防疫站(沈阳110005)吴苓荣,崔振文辽宁省基础医学研究所崔培红,何晓明1994年8~9月间,我省发生了急性出血性结膜炎(AHC)流行。为控制流行,查明病原...  相似文献   

14.
目的了解阳朔县急性出血性结膜炎自有病例报告以来(1990年)的发病情况和流行特征,为今后的预防工作提供参考依据。方法用描述性流行病学方法对阳朔县1990—2013年急性出血性结膜炎疫情资料进行分析。结果阳朔县24年来累计报告急性出血性结膜炎2 256例,年均发病率31.07/10万,流行年份最高发病率达276.63/10万。共发生4次流行,近3轮的流行年间隔时间为7年,每次流行周期为1~4个月,发病高峰在9月。人群普遍易感,但主要以学龄儿童、学生和青壮年为主要的发病人群,暴发均发生在学校。结论阳朔县急性出血性结膜炎防控工作的重点是学校和集体单位等人群聚集场所,做好防治知识宣传工作是控制该病暴发和流行的关键。  相似文献   

15.
目的:2010年杭州市发生了两起急性出血性结膜炎(Acute Hemorrhagic Conjunctivitis,AHC)疫情,为鉴定引起疫情的致病病原体。方法:采集了9份眼结膜拭子标本,使用实时荧光PCR或RT-PCR法分别检测临床标本中腺病毒、人肠道病毒70型(Human Enterovirus 70,HEV70)和柯萨奇病毒A组24型变种(CoxsackievirusA24 variant,CVA24v)的基因。使用Hep-2细胞和RD细胞分离病毒。对分离到的CVA24v毒株进行全长VP1区扩增和核苷酸序列测定和分析。结果:实时荧光PCR或RT-PCR法检测临床标本,其中有6份检测结果为CVA24v阳性,阳性率为66.7%,而腺病毒和HEV70检测结果均为阴性。使用Hep-2细胞共分离到5株病毒,通过分子定型均鉴定为CVA24v。进化树图显示,两起疫情是由两个病毒传播链引起的。结论:本研究成功地分离到5株CVA24v毒株,为今后杭州市AHC的防治及研究奠定了一定的基础。  相似文献   

16.
目的分析实施网络直报以来我国急性出血性结膜炎疫情变化趋势,掌握其流行特点,为我国急性出血性结膜炎疫情预测及控制提供科学依据。方法对国家疾病监测信息系统中急性出血性结膜炎疫情数据进行描述性分析。结果2004—2006年我国急性出血性结膜炎发病水平相对较低,2007年出现明显高峰,发病数较2004—2006年及2008年同期上升5.27、6.82、5.40和2.26倍;8—10月为发病高峰,病例主要分布在广东、四川、广西等南部省份,各年龄均有发病,发病人群主要集中在工人、农民、学生三大人群中。2004-2006年共报告暴疫情6起,2007年和2008年各报告暴疫情65起和13起,9月份高发,发生场所以学校为主。柯萨奇病毒A组24型变种是引起2007年急性出血性结膜炎流行的主要病原。结论做好学校等人口密集场所急性出血性结膜炎防治知识、良好卫生习惯的宣传教育是控制急性出血性结膜炎暴和流行的重要环节。  相似文献   

17.
急性结膜炎(AC)可由肠道病毒、腺病毒、单纯疱疹病毒等多种病毒引起,其中肠道病毒可引起急性出血性结膜炎(AHC)爆发或流行,腺病毒除引起流行性角膜结膜炎外多为散发病例,为了解AHC流行期间及流行间隙期间,腺病毒在AC中的病原及其DNA基因型,我们从1994~2000年间共收集到141例AC患者急性期眼分泌物标本,通过HeLa、Hep-2、A549等细胞共分离出51株病毒,病毒阳性率为34.5%.按病毒在细胞上的表现,其中腺病毒26株(阳性率为18.4%),肠道病毒25株(阳性率为17.7%),经组织培养中和试验鉴定,26株腺病毒中,3型腺病毒21株,占腺病毒的80.8%,7型腺病毒4株,占15.4%,非3、7、11型腺病毒1株,占3.8%;25株肠道病毒中,CA24v 21株,占肠道病毒的84%,余4株肠道病毒待定.  相似文献   

18.
肠道病毒引起的急性出血性结膜炎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急性出血性结膜炎(AHC)是一种呈暴发或流行、波及面广的传染病,一般短期内在社会上迅速蔓延。近20年来世界各地出现了多次流行并波及到我国。引起AHC的病毒有肠道病毒和腺病毒(主要有Adll),1969年以来引起AHC大范围流行的是肠道病毒70型(EV70)  相似文献   

19.
1982年广西壮族自治区很多地方流行急性出血性结膜炎(红眼病),我们为了探索此次流行是否与桂眼69病毒株(1982年7~11月桂林市红眼病流行期间,我们分离的一株病毒,暂定名为"桂眼69株"。  相似文献   

20.
目的调查漳平市2所农村幼儿园急性出血性结膜炎(AHC)的疫情与病原,为防控提供依据。方法调查疫情,采集10例病人眼拭子标本,用人横纹肌细胞进行病毒分离,实时荧光RT-PCR法进行检测。结果本次疫情共发生AHC 15例,罹患率为4.1%。患者均有畏光流泪、眼结膜充血、刺痛、分泌物增多等症状,病程平均5d,无并发症;均居家隔离并用眼药水等消炎对症治疗后痊愈。对10份标本分泌物直接提取病毒核酸检测,4份肠道病毒通用、柯萨奇病毒A组24型变种(CVA_(24v))均阳性,人肠道病毒70型(HEV_(70))均阴性。经敏感细胞培养分离到CVA_(24v)9株。结论该次AHC疫情由CVA_(24v)引起,应加强校园AHC防治的健康教育,加强主动监测和预警。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