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非体外循环冠状动脉搭桥术(OPCAB),即是在没有体外循环支持下在跳动的心脏上行主动脉和冠状动脉搭桥术,与传统的体外循环冠状动脉搭桥术(CABG)相比,具有缩短手术时间,减少住院和ICU停留时间,避免了体外循环给人体造成的不良影响及相关并发症[1],减化了操作,降低医疗费用等诸多优点,而倍受关注.我院自2002年5月21日~2002年11月11日开展OPCAB手术26例,术后桥通畅率100%,现将手术配合和体会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2.
冠状动脉搭桥术(CABG)是治疗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冠心病),改善心肌供血的有效方法,传统的冠脉搭桥手术(CCABG)是在体外循环((CPB)也就是心肺机辅助下进行,非体外循环冠状动脉搭桥术(OPCAB)是外科医生在跳动的,无CPB支持的心脏上实施手术[1].  相似文献   

3.
非体外循环冠状动脉搭桥术(OPCAB),即是在没有体外循环支持下在跳动的心脏上行主动脉和冠状动脉搭桥术,与传统的体外循环冠状动脉搭桥术(CABG)相比,具有缩短手术时间,减少住院和ICC停留时间,避免了体外循环给人体造成的不良影响及相关并发症。减化了操作,降低医疗费用等诸多优点,而倍受关注。我院自2002年5月21日~2002年11月11日开展OPCAB手术26例,术后桥通畅率100%,现将手术配合和体会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4.
非体外循环下冠状动脉搭桥术( off- pump coronary artery bypass ,OPCAB)与常规体外循环下冠状动脉搭桥术( conventional coronary artery bypass grafting,cCABG)相比,从理论上避免了体外循环损伤和心肌缺血再灌注损伤,手术创伤小、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低、住院时间短,已成为当代微创心脏外科手术的热点术式之一.我院自 2001年至今共施行 OPCAB手术 10例,现将麻醉作一总结.  相似文献   

5.
非体外循环冠状动脉搭桥术(off-pump coronary artery bypass,OPCAB)是20世纪90年代兴起的微创心脏外科手术.该手术不使用体外循环,在心脏搏动下进行冠状动脉移植,避免了常规体外循环冠脉搭桥术(CABG)所引起的心肌缺血再灌注损伤和体外循环造成的创伤,具有出血少、术后输血少、用药少、拔管早、进食早、并发症少等优点[1-3].OPCAB成功的关键是心肌完全血管化、良好的心肌保护和术后监护[4].  相似文献   

6.
脑损伤仍然是冠状动脉手术的严重并发症,虽然非体外循环冠状动脉搭桥术(OPCAB)越来越广泛地开展,但是关于OPCAB手术时的脑灌注问题尚未完全阐明.本研究以球部颈内静脉氧饱和度、动脉血压等指标,观察了OPCAB手术期间脑氧供需的变化,现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7.
非体外循环冠状动脉搭桥术临床护理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周敏 《护士进修杂志》2008,23(21):1988-1989
非体外循环冠状动脉搭桥术(off-pump coro-nary artery bypass,OPCAB)是20世纪90年代兴起的微创心脏外科手术.该手术不使用体外循环,在心脏搏动下进行冠状动脉移植,避免了常规体外循环冠脉搭桥术(CABG)所引起的心肌缺血再灌注损伤和体外循环造成的创伤,具有出血少、术后输血少、用药少、拔管早、进食早、并发症少等优点[1-3].  相似文献   

8.
老年患者非体外循环冠状动脉搭桥术后监护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 探讨老年患者非体外循环冠状动脉搭桥术(OPCAB)后的监测与护理.方法 对288例入住ICU的60岁以上非体外循环冠状动脉搭桥术患者,进行监测与护理.结果 经过有效的术后监测与护理,所有患者中3例死于呼吸衰竭,6例死于顽固性心律失常,3例出现精神症状,其余患者病情稳定均转入普通病房.结论 对老年患者非体外循环冠状动脉搭桥术施行有效的术后监测与护理,能够提高OPCAB患者的护理水平,是保证手术成功的重要环节.  相似文献   

9.
非体外循环冠状动脉搭桥术患者的临床护理分析   总被引:5,自引:1,他引:4  
郭俊艳  王建荣 《现代护理》2004,10(2):193-196
非体外循环冠状动脉搭桥术(off-pump coronary artery bypass,OPCAB)是20世纪90年代兴起的微创心眭外科手术。该手术不使用体外循环,在心脏搏动下进行冠状动脉移植,避免了常规体外循环冠脉搭桥术(CABG)所引起的心肌缺血再灌注损伤和体外循环造成的创伤,具有出血少、术后输血少、用药少、拔管早、进食早、并发症少等优点。OPCAB成功的关键是心肌完全血管化、良好的心肌保护和术后监护。  相似文献   

10.
非体外循环冠状动脉搭桥术(OPCAB)是不采用体外循环转流在跳动的心脏上进行冠状动脉搭桥手术.是一种微创心脏外科手术,具有出血少、用药少、拔管早、进食早、并发症少的优点。我科自2000年1月至2003年11月完成OPCAB手术21例,临床效果满意,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1.
体外与非体外循环冠状动脉搭桥术的术后护理比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冠状动脉硬化性心脏病是导致成年人死亡的一个重要原因。冠状动脉搭桥术是治疗冠心病的有效方法[1,2]。非体外循环冠状动脉搭桥术(off-pumpcoronary artery bypass,OPCAB)已成为冠心病外科治疗的新趋势。我院2003年1月-2005年8月施行OPCAB45例,35例体外循环冠状动脉搭桥(on-pum  相似文献   

12.
冠状动脉搭桥术(CABG)是治疗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冠心病),改善心肌供血的有效方法,传统的冠脉搭桥手术(CCABG)是在体外循环(CPB)也就是心肺机辅助下进行,非体外循环冠状动脉搭桥术(OPCAB)是外科医生在跳动的,无CPB支持的心脏上实施手术。随着心脏外科技术的日益成熟,与传统CABG相比,OPCAB因对患者的生理干扰小,术后并发症少,恢复快而得到越来越广泛的普及。  相似文献   

13.
非体外循环冠状动脉搭桥术(OPCAB)与传统的体外循环下冠状动脉搭桥术(CABG)相比,其创伤小,恢复快,并发症少,费用低等优点。现将我院2003-03~2006-03进行的6例手术分析如下。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非体外循环下心脏不停跳冠状动脉搭桥术(OPCAB)应用的可行性、科学性以及普及推广的意义。方法将冠状动脉搭桥手术病例分成两组:OPCAB组100例,体外循环下冠状动脉搭桥术(CABG)组60例。比较两组手术适应范围及术后治疗效果。结果对OPCAB组与CABG组进行比较:输血量、纵隔引流量、术中出血量、手术时间、呼吸辅助时间、ICU监护时间、住院天数、住院费用、低心排发生率等指标存在统计学差异,OPCAB组优于CABG组(P<0·05)。结论OPCAB组与CABG组进行比较,有创伤小、恢复快、术后效果好、费用低、适应证范围广等优点,临床实用性强,能产生良好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具有广泛推广的意义。  相似文献   

15.
近两年来非体外循环下冠状动脉搭桥术(OPCAB)发展很快,其效果已得到广泛肯定,我院自2000年6月~2001年8月共开展OPCAB15例,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6.
刘喜梅  王丽娟  吴美琴 《护理研究》2006,20(24):2194-2195
[目的]回顾性总结70岁以上病人冠状动脉搭桥术(CABG)的护理,探讨体外与非体外CABG的护理特点。[方法]收集115例70岁以上CABG病人的资料,其中非体外循环冠状动脉搭桥术(OPCAB)82例,常规体外循环下冠状动脉搭桥术(CCABG)33例,对其术后情况比较,探讨护理的特点。[结果]OPCAB组术后呼吸机使用时间和住ICU时间均少于CCABG组,OPCAB组护理较CCABG组更容易。[结论]对本组70岁以上病人的护理,OPCAB组由于不受体外循环对机体的影响,恢复较快,护理更容易。  相似文献   

17.
脑损伤仍然是冠状动脉手术的严重并发症,虽然非体外循环冠状动脉搭桥术(OPCAB)越来越广泛地开展,但是关于OPCAB手术时的脑灌注问题尚未完全阐明。本研究以球部颈内静脉氧饱和度、动脉血压等指标,观察了OPCAB手术期间脑氧供需的变化,现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18.
葛秀春  王彩星  郜玉珍 《护理研究》2010,24(7):1743-1744
冠心病是严重危害人类健康的主要疾病之一,心脏病流行病学调查资料表明,我围的冠心病发病趋势正在上升,预示冠心病手术将会增多。由于体外循环和心肌保护技术的发展,使体外循环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CABG)成为主流。近年来由于微创外科的创新及手术器械在临床的成功应用,以及防范体外循环带来的一些不可避免的损害,微创冠状动脉搭桥术(OPCAB)逐渐被病人接受,对传统的CABG提出了挑战。现对2008年1月12月104例病人行冠状动脉搭桥术后并发症进行分析,旨在探讨OPCAB后并发症的发生情况。  相似文献   

19.
随着人口老龄化,传统饮食结构和习惯的逐渐西化,冠心病的发病率也随之逐年上升.现已成为发达国家和将成为发展中国家的主要致死病因.冠状动脉搭桥术(coronary artery bypass grafting CABG)是目前治疗冠心病最常用和有效的方法之一.手术方式有体外循环下CABG和非体外循环下冠状动脉搭桥术(off-pump coronary artery bypass grafting OPCAB).后者具有手术较简便、风险相对较小等优点[1],适用于高龄或伴有心肺肾等重要脏器功能明显下降的冠心病患者,特别适用于存在体外循环下CABG高危因素的患者,如年龄70岁以上,心功能低下(EF小于40%),升主动脉钙化,有出血倾向,中风后遗症等[2].Buffolo报告1981~1999年2495例OPCAB的患者死亡率仅为1.9%[3].因此近10多年来,OPCAB在全球范围内开展得越来越多,逐渐成为冠心病的首选甚至成为主要术式.本文就其优越性及其护理方面的进展作一综述.  相似文献   

20.
冠状动脉搭桥术110例围术期处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总结冠状动脉搭桥术的围术期处理经验 ,提高技术水平。方法 :回顾分析 110例冠状动脉搭桥手术病人围手术期治疗经验 ,其中男 75例 ,女 3 5例 ,平均年龄 (5 6 6± 7 5 )岁。采用常规体外循环心脏停跳冠状动脉搭桥术 (CCABG) 2 9例 ,非体外循环下心脏不停跳冠状动脉搭桥术 (OPCAB ) 81例 ,室壁瘤切除 1例 ,室间隔穿孔修补 1例 ,同期行主动脉瓣置换 2例。结果 :围手术期死亡 2例 ,1例死于顽固性心力衰竭 ,另 1例死于广泛脑梗死 ,其余病人均痊愈。结论 :针对接受冠状动脉搭桥手术人群的特殊性 ,及早和正确的预防、处理并发症是提高手术疗效 ,降低围手术期死亡率的关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