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6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1 毫秒
1.
目的探讨导致深部真菌感染患儿死亡的危险因素,以利临床医师提高对其认识,降低相关病死率。方法2000年1月~2005年12月住院患儿中确诊深部真菌感染41例,运用回顾性病例对照研究策略,以患儿入院日为研究起点,死亡或出院为终点。研究因素包括性别、原发病、感染部位、病原菌类型、并发症、治疗措施等16个变量。建立Logistic回归模型,计算校正前后的优势比(OR)及其95%可信区间(CI)。结果41例患儿中19例死亡,占46%。单因素分析显示,医院深部真菌感染患儿死亡因素包括相关粒细胞减少、合并细菌感染、感染性休克、肾功能损害、肝功能损害、心功能不全、胃肠功能不全、低蛋白血症、贫血、抗真菌治疗不及时和广谱抗生素应用。经逐步引入剔除法,建立Logistic回归模型,发现医院深部真菌感染死亡危险因素为:肾功能损害(OR=20.477,95%CI为1.111~377.381)、胃肠功能不全(OR=28.720,95%CI为2.282~361.465)和抗真菌治疗不及时(OR=9.953,95%CI为0.786~125.954)。结论在医院深部真菌感染患儿中,肾功能损害、胃肠功能不全和抗真菌治疗不及时是预后不良的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2.
儿童重症监护病房侵袭性真菌感染危险因素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分析儿童重症监护病房(PICU)侵袭性真菌感染的特点及危险因素.方法 总结2007年至2009年我院PICU收治的35例发生侵袭性真菌感染患儿的临床资料,对真菌感染危险因素进行分析,包括危重病例评分、机械通气、导尿管和胃管置入、床旁血液净化治疗等.结果 (1)3年间PICU共收治危重患儿2 116例,其中35例发生真菌感染,发生率为1.65%(35/2 116),其中死亡7例,病死率为20.00%(7/35).(2)发生真菌感染的平均时间为人院后(10.4±8.3)d,主要表现为肺炎21例(60.0%),腹膜炎5例(14.3%),尿路感染4例(11.4%),肠道感染3例(8.6%),败血症1例(2.9%),脑膜炎1例(2.9%).(3)儿童危重病例评分低、机械通气、留置胃管及导尿管、连续性静脉血液透析滤过是引起真菌感染的危险因素.(4)致病菌以白色念珠菌为主.结论 侵袭性真菌感染已成为PICU主要的院内感染,白色念珠菌是主要致病菌.合理利用抗生素、减少不必要的侵入性操作、及时使用抗真菌药,可能是应对侵袭性真菌感染的有效策略.
Abstract:
Objective To analyze the incidence,clinical feature and the risk factors of invasive fungal infection in pediatric intensive care unit (PICU). Methods We retrospectively summaried the invasive fungal infection in our PICU from Jan 2007 to Dec 2009 in order to analyze the incidence, clinical feature and the risk factors of invasive fungal infection in PICU. Multiple clinical data were collected such as pediatric critical illness score, mechanical ventilation, urinary drainage tube, indwelling gastric canal and continuous blood purification. Results ( 1 ) The incidence rate of invasive fungal infection was 1.65 % ( 35/2 116 ). The morbidity was 20. 00% ( 7/35 ). ( 2 ) Mean infected day was ( 10. 4 ±- 8. 3 ) d after admission. The clinical manifestations included fungal pneumonia( 60. 0% ), peritonitis ( 14. 3% ), urinary tract infection ( 11.4% ),intestinal tract infection(8. 6% ) ,sepsis(2. 9% ) and meningitis(2. 9% ). All of the patients had used broad spectrum antibiotic. (3) The risk factors of invasive fungal infection included lower pediatric critical illness score, mechanical ventilation, indwelling gastric tube, urinary drainage tube and continuous blood purification.(4) Candia albicans was the predominant pathogen in invasive fungal infection. Conclusion Invasive fungal infection has become one of the main nosocomial infection in PICU. Lung is most commonly involved and candida albicans is the major pathogen. Using antibiotics appropriately, decreasing unnecessary invasive performance,and rationally using antifungal agent mi.ght be effective strategy for invasive fungal infection in PICU.  相似文献   

3.
儿童重症监护病房侵袭性真菌感染危险因素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Objective To analyze the incidence,clinical feature and the risk factors of invasive fungal infection in pediatric intensive care unit (PICU). Methods We retrospectively summaried the invasive fungal infection in our PICU from Jan 2007 to Dec 2009 in order to analyze the incidence, clinical feature and the risk factors of invasive fungal infection in PICU. Multiple clinical data were collected such as pediatric critical illness score, mechanical ventilation, urinary drainage tube, indwelling gastric canal and continuous blood purification. Results ( 1 ) The incidence rate of invasive fungal infection was 1.65 % ( 35/2 116 ). The morbidity was 20. 00% ( 7/35 ). ( 2 ) Mean infected day was ( 10. 4 ±- 8. 3 ) d after admission. The clinical manifestations included fungal pneumonia( 60. 0% ), peritonitis ( 14. 3% ), urinary tract infection ( 11.4% ),intestinal tract infection(8. 6% ) ,sepsis(2. 9% ) and meningitis(2. 9% ). All of the patients had used broad spectrum antibiotic. (3) The risk factors of invasive fungal infection included lower pediatric critical illness score, mechanical ventilation, indwelling gastric tube, urinary drainage tube and continuous blood purification.(4) Candia albicans was the predominant pathogen in invasive fungal infection. Conclusion Invasive fungal infection has become one of the main nosocomial infection in PICU. Lung is most commonly involved and candida albicans is the major pathogen. Using antibiotics appropriately, decreasing unnecessary invasive performance,and rationally using antifungal agent mi.ght be effective strategy for invasive fungal infection in PICU.  相似文献   

4.
目的 分析儿童肺部侵袭性真菌感染发生的危险因素.方法 收集2009年1月至2012年12月在我院PICU住院的51例肺部侵袭性真菌感染患儿的病历资料,对肺部真菌感染的危险因素包括危重症评分、机械通气天数、使用抗生素及激素情况等进行分析.结果 肺部侵袭性真菌感染的发生率随着危重症评分的降低逐渐升高(P<0.05).肺部侵袭性真菌感染在未予机械通气治疗、机械通气治疗时间在7d以内、机械通气时间在7d以上的患儿中发生率分别为0.002%、6.944%、18.579% (P <0.05),真菌感染的发生率与机械通气的时间相关.肺部侵袭性真菌感染在未使用抗生素、抗生素使用时间在14 d以内、抗生素使用时间在14 d以上的患儿中发生率分别为0、2.884%、8.904% (P <0.05);肺部侵袭性真菌感染在未使用激素、激素使用时间在7d以内,激素使用时间在7d以上的患儿中发生率分别为0.007%、5.782%、14.573% (P <0.05).结论 真菌感染的发生率随着抗生素及激素使用天数的增加而呈上升趋势.合理使用抗生素、激素,缩短机械通气时间可减少肺部侵袭性真菌感染的发生.  相似文献   

5.
儿童侵袭性肺部真菌感染危险因素分析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目的 分析发生侵袭性肺部真菌感染(IPFI)的危险因素,为早期防治IPFI 提供理论依据。方法 采用回顾性病例对照研究方法,对2012 年1 月至2013 年3 月儿科重症监护病房住院的48 例符合IPFI临床诊断的患儿和同期住院的不符合IPFI 临床诊断的106 例肺炎患儿的临床资料进行对照分析,应用非条件多因素logistic 回归分析明确IPFI 发生的主要危险因素。结果 真菌感染组的平均年龄、血清白蛋白水平低于非真菌感染组(PPP结论 临床怀疑婴幼儿IPFI 而相关病原学检查困难,如果存在有创机械通气、腹泻、长时间使用广谱抗生素和糖皮质激素、低血清白蛋白血症等高危因素时,应及时考虑IPFI 的可能,尽早开展经验性抗真菌治疗。  相似文献   

6.
儿童医院内52例肠道真菌感染危险因素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为探讨儿童医院内肠道真菌感染的危险因素,对本院儿科近年来52例医院内肠道感染的临床资料进行了分析,发现在单因素分析中,7项因素与真菌感染有关,logsitc回归多因素分析结果表明,使用第3代头孢菌素,联合使用2种以上抗生素,应用糖皮质激素以及原有基础疾病较重是最主要的危险因素,提示严格掌握抗生素的应用指征,尤其是第3代头孢抗生素,以及严格掌握糖皮质激素的应用范围是降低医院内肠真菌感染的主要途径。  相似文献   

7.
目的 探讨儿童支气管哮喘合并肺部真菌感染的临床特征,并分析支气管哮喘患儿继发肺部真菌感染的危险因素。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5年1月至2018年6月收治的发生肺部真菌感染(真菌感染组)和未伴肺部真菌感染(对照组)的支气管哮喘患儿各75例的临床资料。记录真菌感染组病原菌分布、临床症状及体征、治疗结局等情况,并采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肺部真菌感染的危险因素。结果 75例真菌感染组患儿中,共检出69株病原体,其中白色假丝酵母菌检出率最高(61%)。患儿临床症状以咳嗽(93%)、持续高热(56%)、喘息(49%)、呼吸困难(48%)为主;体征则以干湿啰音(43%)、湿啰音(29%)居多,部分患儿伴肝脾肿大。经抗真菌治疗后显效39例,好转26例,无效7例,恶化并死亡3例。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年龄 < 3岁、合并鼻窦炎和/或过敏性鼻炎、住院期间哮喘发作 > 3次、静脉应用糖皮质激素、不规范使用抗生素、机械通气及住院时间长均为哮喘患儿发生肺部真菌感染的独立危险因素(分别OR=4.865、3.241、2.255、3.725、3.568、1.549、3.808,P < 0.05)。结论 对于支气管哮喘患儿,若表现为咳嗽、持续高热,有明显干湿啰音,并合并有肝脾肿大,需高度警惕是否继发肺部真菌感染。年龄 < 3岁、有鼻窦炎和/或过敏性鼻炎、住院期间哮喘发作 > 3次、静脉应用糖皮质激素、不规范使用抗生素、机械通气或住院时间长的支气管哮喘患儿继发真菌感染的风险较高。  相似文献   

8.
9.
10.
目的 探讨急性白血病患儿化疗后发生突破性真菌感染(BIFI)的危险因素.方法 收集2015年1月-2020年8月在安徽医科大学第二附属医院儿童血液肿瘤科的急性白血病患儿的病例资料,其中28例并发BIFI患儿作为研究组,分别选取同时期、同性别、同疗程、同年龄段、同危险度92例未并发BIFI的患儿作为对照组,采用单因素分析...  相似文献   

11.
ICU患儿肺部真菌感染的危险因素分析及对策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 分析重症监护病房患儿肺部真菌感染的危险因素,探讨控制对策及治疗措施.方法 采用回顾性调查方法对2003年1月--2007年2月PICU收治的1 057例危重症患儿进行调查,对肺部真菌感染率、感染相关危险因素、病原学特点及预防控制、治疗效果进行分析.结果 发生肺部真菌感染48例,PICU肺部真菌感染发生率为4.54%,肺部真菌感染的相关危险因素主要有住院时间长、短期内反复住院、使用广谱抗生素、肾上腺皮质激素及免疫抑制剂的应用、机械通气及溺粪.病原菌主要有白色念珠菌、光滑念珠菌、热带念珠菌、克柔念珠菌、曲霉菌、毛霉菌等.经抗真菌治疗治愈28例(58.3%),显效9例(18.8%),无效10例(20.8%),放弃治疗1例(2.1%).结论 PICU患儿肺部真菌感染的发生与多种易感因素有关;合理使用抗生素、慎用.肾上腺皮质激素、加强消毒隔离措施等是降低PICU患儿发生肺部真菌感染的关键;认识患儿发生真菌感染的易感因素、早期诊断、合理使用抗真菌药,是治愈儿童肺部真菌感染的关键.  相似文献   

12.
PICU侵袭性真菌感染( invasive fungal infection,IFI)呈现逐年升高趋势。念珠菌和曲霉是最常见的病因,儿童重症侵袭性念珠菌感染( ICI)发病率约为侵袭性曲霉感染( IAI)的5倍。ICI和IAI归因死亡率有所不同,主要是基础疾病存在差异。既往健康的危重症患儿各种侵入性导管、静脉营养、血液透析、机械通气和长时间使用抗生素是ICI发病危险因素。实体肿瘤和白血病患儿使用免疫抑制剂、干细胞移植和广谱抗生素是发生IAI的高危因素。对高风险患儿采取针对性预防,早期识别IFI并予以抢先治疗,仍然是管理PICU危重症患儿的重要挑战。  相似文献   

13.
随着新生儿重症监护病房(neonatal intensive care unit,NICU)诊治技术的不断发展,医院内感染逐渐增多.做好NICU院内感染的监控工作,对提高新生儿的存活率及NICU的管理水平至关重要.该文分析探讨医院内感染的原因,并讨论医院内感染的防治对策.  相似文献   

14.
目的:通过分析该院新生儿重症监护室(NICU)2012年1月至2013年10月新生儿院内感染的发生情况,探讨院内感染发生的危险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NICU住院时间超过48 h新生儿的临床资料,分析院内感染发生、发展及相关的危险因素。结果该研究中1357例患儿发生院内感染202例次,院内感染发生率为14.89%(202/1375),日感染率为10.44‰(202/19355)。不同出生体重与胎龄患儿院内感染发生率比较有统计学意义,其中出生体重<1000 g患儿院感发生率为75.00%,胎龄<30周患儿院内感染发生率为52.63%。最常见的院内感染类型是肺炎[43.07%(87/202)]与败血症[26.73%(54/202)]。院内感染患儿比非院内感染患儿住院时间长(中位住院时间:20 d与10 d)(P<0.01),住院费用高(中位住院费用:21045.32元与8108.23元)(P<0.01)。单因素分析结果显示,院内感染患儿与非院内感染患儿在胎龄、出生体重、5 min Apgar评分、窒息抢救史、感染前抗生素使用、机械通气、中心静脉置管、胸腔闭式引流管、感染前胸腹部手术方面比较差异有显著统计学意义,Logistic 回归分析显示,机械通气、中心静脉置管及感染前使用抗生素为院内感染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 NICU新生儿院内感染发生率比较高,机械通气、中心静脉置管及感染前使用抗生素为NICU院内感染独立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新生儿重症监护室(NICU)中医院获得性血流感染(BSI)的危险因素。方法:对2005年1月至2006年12月入住华盛顿大学医学院圣路易斯儿童医院NICU的所有新生儿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共有1 290例病例符合入选标准。确诊院内获得性BSI 175人次,其中导管相关性BSI(CRBSI)109例,占62.3%。每1 000个住院日的院内BSI发生率为4.22。Logistic 回归分析显示,小胎龄、5 min低Apgar评分、中心静脉置管及置管时间是NICU病人发生院内BSI的4个独立危险因素。而对中心静脉置管婴儿而言,机械通气是BSI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导管相关性BSI是院内获得性BSI的主要原因,早产、低Apgar评分及置管时间是导致院内获得性BSI的主要危险因素。[中国当代儿科杂志,2010,12(8):622-624]  相似文献   

16.
重症监护病房新生儿深部真菌感染临床特点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 提高新生儿深部真菌感染的临床诊断及经验性治疗水平.方法 选取2008年1月 - 2010年12月期间NICU住院确诊深部真菌感染的21例新生儿为研究对象,分析患儿的临床表现、实验室结果、基础疾病、真菌类别,以及抗真菌治疗效果.结果 患儿基础疾病以肺部疾病最多见,占47.6%;外科手术治疗5例,占23.8%,其中腹部手术者4例.临床表现以喂养不耐受、呼吸暂停、发热和反应差最多见,有19例(90.5%)出现血小板减低,19例(90.5%)超敏CRP增高,白细胞正常13例(61.9%).其中确诊真菌败血症18例(85.7%),真菌脑炎1例(4.8%),尿路感染2例(9.5%).病原菌均为假丝酵母菌.用氟康唑及两性霉素B脂质体治疗,总治愈率71.4%,好转19.1%,死亡9.5%.结论 喂养不耐受、发热、呼吸暂停和反应差是深部真菌感染患儿最多见的临床表现;患儿多数表现有血小板减低及超敏CRP增高,白细胞正常不能排除该病;近平滑假丝酵母菌感染最多见,白假丝酵母菌次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