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壮火散气,少火生气”,语出《素问·阴阳应象大论》,因其言简意深,对临床有重要指导价值,兹试析如下,以就教同道。一、原文含义主要包括三个方面:其一,人体之火有壮火与少火之分。张介宾说:“火,天地之阳气也。”张志聪亦谓:“阳亢则火壮”、“阳和则火平”。可见,火即阳气,过亢的阳气称为壮火,正常的阳气为少火。在人体来说,少火指生理之火,包括君火、相火和命门真火等;壮火指病理之火,亦称邪火,有实火和虚火之分,实火为阳热亢盛,虚火为阴虚或气虚所致虚阳亢盛。其二,在生理情况下,气与火相互滋生。从人体气与火的生成过程可以看到,正常情况下,气与火是相互滋生的。当饮食进入脾胃后,在阳气的作用下,水谷化生精微,上输入心肺,滋养君火。君  相似文献   

2.
朱进忠 《山西中医》1993,9(6):13-14
予读《素问·阴阳应象大论》中:“壮火之气衰,少火之气壮;壮火食气,气食少火,壮火散气,少火生气。”一节,阅张景岳《类经》注:“火,天地之阳气也。天非此火,不能生物;人非此火,不能有生。故万物之生,皆由阳气。但阳和之火则生物,亢烈之火反害物,故火太过气反衰,火和平则气乃壮。”马莳《黄帝内经素问注证发微》注:“气味太厚者,火之壮也。用壮火之品,则吾人之气不能当之而反衰矣,如乌、附之类,而吾人之气不能胜之,故发热。气味之温者,火之少也。用少火之品,则吾人之气渐尔生旺,血亦壮矣,如参、归之类,而气血渐旺者是也。”所论之火时,颇感费解。其所谓壮火、少火者何?是天地之火?  相似文献   

3.
少火生气理论应用久远,其内涵在不断发展,由气味温和的药物能扶助正气到生理之火推动机体生命活动,参与维持与平衡人体正常体温。在肿瘤外治法方面,少火生气理论与免疫系统相结合则表达出新的意义。从温度的层面讲,少火指低于杀死肿瘤细胞的温度,一般以43℃为界限,气指正气,少火生气意在通过微温提高机体免疫力,间接发挥人体对肿瘤的对抗作用,以延缓肿瘤的进展,提高患者的生存质量。此外,基于少火生气理论,红外线照射、拔罐、刮痧等治疗在肿瘤的临床应用也具针对性和实践性。  相似文献   

4.
5.
干燥综合征是涉及多种外分泌腺体的慢性炎症性自身免疫病,临床主要表现为口、眼干燥症,还可累及呼吸系统、消化系统等。“少火生气”理论出自《黄帝内经》,意为不过分消耗阳气从而使元气得以恢复和滋养。干燥综合征从中医“少火生气”理论出发辨证,可以得出结论,其病或由命门火衰,肾气蒸糟粕化精微功能失调,气血失于濡养导致;或三焦相火失约,水湿内停,郁而化热而致燥。文章结合案例,介绍基于“少火生气”理论治疗干燥综合征的临床经验,以期临床参考。  相似文献   

6.
<正> 《素可·阴阳应象大论》云“壮火之气衰,少火之气壮;壮火食气,气食少火;壮火散气,少火生气。”笔者学习本段文字后,结合多年的临床经验、发现“壮火食气,少火生气”对临床有很强的指导作用,现浅述如下。 1 “壮火,少火”的含义 壮火散气,食气,马莳云:“壮火能食人之气……食则必散,散则必衰”,故曰:壮火之气衰,壮火食气,壮火散气。少火气壮,生气,马莳亦云:“吾人之气能食少火之气,此少火所以能生吾人之气也,食则必生,生则必壮”,故曰:少火之气壮,气食少火,少火生气。张景岳把“少火,壮火”阐释得更为明确,认为少火为人体生理之火,壮火为人体病理之火。由此可见,饮食气味与人之得当。则对人体有益,反之则有害,此常理也。药物气味常据病情辨证选配则对人体有益,反之则有害,此医理也。总有言之,凡对人体有益之火谓之少火,反之则为壮火。  相似文献   

7.
金政  吴伟  邓铁涛 《中医杂志》2018,(5):374-376
介绍邓铁涛教授运用"少火生气"理论治疗心血管疾病的经验。心血管疾病多为本虚标实之证,"邪之所凑,其气必虚",故扶助人体正气以祛邪尤为重要。合理选用药物调节人体气机从而达到"少火生气",避免"壮火食气"。临证使用补气温阳类药物治疗心血管疾病时巧妙运用"少火生气"理论,采用同类不同性药物、调节药物剂量、配伍解毒药等方式。  相似文献   

8.
9.
阴火学说体现中医天人相应的特色、取象比类的思维、朴素的辨证唯物主义思想,应该全面、多层次的认识阴火,从其形成与发展的历程来看,不仅指引发诸多疾病的病理之火,也是促进脏腑经络功能发挥的生理之火,病理之阴火不仅可指气虚、阴虚之虚热,也是湿热痰郁等有形实热。而火与气的相生相克关系又维持着人体的稳态平衡。广义上讲,阴火甚至可引申为内伤杂病的统称,在病理及生理过程都起着关键作用。  相似文献   

10.
<正>"少火生气"语出《素问·阴阳应象大论》:"味厚者为阴,薄为阴之阳;气厚者为阳,薄为阳之阴……壮火之气衰,少火之气壮,壮火食气,气食少火,壮火散气,少火生气。"原文旨在阐述气味的厚薄阴阳对人体的影响,即气味纯阳而厚者为壮火,气味温和而薄者为少火;壮火使元气衰弱,少火使元气盛壮;壮火销蚀元气,少火滋养元气;壮火耗散元气,少火滋生元气。  相似文献   

11.
硬皮病是临床难治性自身免疫性疾病,常累及全身多个系统,其发病机制尚不明确,且进展迅速,预后多不良,目前尚缺乏特效治疗药物,治疗棘手。本病隶属于中医学中“皮痹”范畴,中医对其病因病机有着深入的认识,治疗效果显著,不良反应较小。现阐述《内经》中“少火生气、壮火食气”的理论内涵,浅析中医对硬皮病认识,探讨该理论对中医治疗硬皮病的指导作用,并举汤小虎教授临床验案1例,以期为临床多角度认识和治疗硬皮病提供有价值的思路。  相似文献   

12.
干燥综合征是以唾液腺和泪腺等腺体组织损害为主要临床特征的一种自身免疫性疾病。“少火生气”首见于《素问·阴阳应象大论》,后世医家吴佩衡根据“少火”所在脏腑及生理功能又将其细分为心之君火、肾之命门真火以及熏蒸散布于各脏腑部位的相火。彭江云教授继承吴佩衡学术思想认为少火衰弱是干燥综合征的病机关键:少火衰弱导致阴津失于蒸化布散、相火违令浮越上亢、阴凝中州气机不畅,津液难以润泽肌肤孔窍,继而出现口干眼干等燥症表现。根据该病不同的病机特点,彭师辨为肾虚津亏证、上热下寒证、脾虚湿阻证,予以温养肾精、生津润燥,助阳生津、引火归元,温阳助运、醒脾化湿等治法,屡屡获效。附验案1则以佐证。  相似文献   

13.
目的观察肾气丸对氢化可的松法诱导的肾阳虚大鼠肝线粒体能量代谢的变化的影响,探讨肾气丸"少火生气"治疗肾阳虚证的配伍机理。方法采用氢化可的松腹腔注射2周制备肾阳虚证大鼠,并随机分为模型组、肾气丸组、肾气丸去附桂组、附子桂枝组,检测大鼠肝线粒体内ATP、ADP及AMP含量,肝线粒体呼吸链复合体Ⅰ~Ⅳ、ATP酶活性,观察肝线粒体结构。结果在呼吸链复合体Ⅰ~Ⅳ、ATP酶活性及肝线粒体内ATP、ADP、AMP含量指标上来看,与正常组比较,模型组均明显降低(P0.01);经肾气丸干预后,与模型组比较指标上升较为显著(P0.01);与模型组比较,肾气丸组肝线粒体超微结构有较为明显的改善,表现在线粒体水肿减轻,多数线粒体结构正常。结论肾气丸"少火生气"配伍能够治疗肾阳虚证的现代生物学基础在于改善肝线粒体能量代谢,从而为温阳助阳中药治疗肾阳虚证提供了科学的实验依据。  相似文献   

14.
王雪峰教授基于“壮火食气,少火生气”理论,探讨了糖皮质激素与少火、壮火的相关性以及激素应用的不同阶段体内阴阳的变化,提出清热益气养阴为治疗儿童难治性肾病的基本治则,辨证施治,组方精练,用药精简,疗效显著。  相似文献   

15.
《山东中医杂志》2017,(2):145-147
介绍马融教授治疗脑性瘫痪合并癫痫的经验。根据小儿"肾常虚"的生理特点、肾-精-气-水的密切相关性,提出脑性瘫痪合并癫痫属虚痫,病位在肾,常涉及心肝,病机关键在于肾精不足、肾气不充、髓海空虚、痰浊留着、蒙蔽清窍、外闭经络,运用"少火生气法"治则,使用补肾助阳、豁痰开窍、熄风止痉治法,方用河车八味丸化裁。  相似文献   

16.
李建军 《新中医》2010,(6):120-121
<正>进行性肌营养不良症是一种进行性加重的遗传性肌肉疾病,现代医学尚无确切有效的治疗方法。中医学将其归为痿证、留瘦、五迟五软等范畴,临床治疗难度大,尤其是对肌力增加,临床很难达到满意疗效。笔者以"少火生气"理论指导  相似文献   

17.
交泰丸原方以重黄连轻肉桂的特点用于心火亢而肾水不升的心肾不交证,近现代所著方书文献也均从“心肾不交”的理论出发,探讨交泰丸的临床应用。本文基于“少火升气”的理论特点,认为交泰丸以大辛大温的肉桂配伍清热降火的黄连,具有寒热同用、少火生气、升降相应和心肾同调的组方思想。交泰丸一寒一热以达少火生气,一升一降以实现心肾同调,配伍精炼,药味少。临证掌握其组方思想和配伍特点后,无需固守原方药量配比,可以结合患者阳与气之主次轻重,灵活调整肉桂和黄连的剂量,以达更好的临床疗效。  相似文献   

18.
糖皮质激素(GC)是治疗哮喘等呼吸系统疾病的首选药物,具有较强的抗炎、抗过敏、解痉平喘等作用,然而对糖皮质激素GC治疗不敏感的患者,需长期依赖口服大剂量激素才能实现对症状的控制,易发展为激素依赖型哮喘(SDA)。过量使用激素药物引发严重的不良反应与并发症,严重限制了其长期使用,成为临床亟待解决的难题。从中医学角度看,激素与肾脏同源,皆是“水中之火”,兼具正、邪两种属性,传统的“壮火食气,少火生气”观点认为运用药物调节机体,将病理之火(壮火)转化为生理之火(少火),可有效改善体内的生理功能失和。基于“壮火食气,少火生气”理论,论述了SDA的中西医诊疗机制,分别对SDA发病机制、西医治疗手段及其不良反应进行分析,从理论和实践应用两方面分析了中医诊治的出发点和功效,为SDA的中医治疗提供了理论基础。  相似文献   

19.
“少火生气”“壮火食气”出自《素问·阴阳应象大论》,后世医家对此各有见解,综合而言,“少火”既是指药食气味辛甘温和者,又是平和的、具有生机的、正常的“火”或“气”,是小儿生长发育之本和维持人体正常生理功能的基础;“壮火”不仅指药食气味辛热纯阳者,还是亢烈的、影响人体健康的、非正常的“火”或“气”,其在人体中会产生一系列的病理变化。小儿遗尿是儿科常见病症之一,基于“少火生气、壮火食气”理论分析小儿遗尿病因病机可知,该病责之于少火不足、壮火过旺,导致气机紊乱、气化失司、膀胱不约,应以培少火、清壮火之法平调五脏之气,约束膀胱,临床获效良好。附验案1则以佐证。  相似文献   

20.
总结袁长津基于“壮火食气,少火生气”理论治疗脾胃病经验。袁长津认为脾胃病的病机可大致分为三大类:少火虚乏,胃气虚衰;中焦热盛,耗伤元气;火热失度,气机郁闭。其在治疗上以温少火、补胃气,清壮火、护元气,调寒温、理气机为基本原则,常用黄芪建中汤、半夏泻心汤、小柴胡汤、良附丸加减,并根据临床具体情况,灵活辨证。临床疗效满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