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6 毫秒
1.
目的本文主要通过15例AVM临床试验研究MRA和MRI对脑动、静脉畸形诊断的应用价值。其中,15例采用3DTOFMRA与MRI检查,10例同时采用2DTOFMRA检查,结果为3DTOFMRA对脑动、静脉畸形的供血动脉、瘤巢显示良好,对引流静脉显示较差;2DTOFMRA对引流静脉显示好,对供血动脉及瘤巢显示差。3例AVM的MRA与DSA对照,MRA供血动脉显示率为85.7%,瘤巢与引流静脉显示率为100%。MRI对病灶部位定位准确。结论 AVM应同时做3DTOFMRA与2DTOFM-RA检查结并合MRI图像,为临床合理选择治疗方案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中脑梗死的临床及影像学特点。方法回顾性分析28例中脑梗死患者的临床资料和影像学检查结果。结果中脑梗死患者常见的临床症状为头晕或眩晕、肢体麻木或(和)无力等。常见的临床体征为肢体瘫痪、眼球运动障碍等,MRI显示,最常见的病变部位是中脑腹侧。MRA显示,大多数患者基底动脉狭窄或闭塞。绝大多数患者预后较好。结论头晕或眩晕、肢体瘫痪、眼球运动障碍等是中脑梗死常见的临床表现。MRI是诊断中脑梗死最重要的影像学检查技术。MRA能较准确反映血管病变的部位及程度。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联合应用磁共振弥散加权成像(DWI)和血管成像(MRA)对超急性期大面积脑梗死进行影像评估的临床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52例超急性期(6h内)大面积脑梗死患者磁共振资料,全部患者均行常规MRI(T2WI、FLAIR)、DWI和MRA检查,ROI设定为8×8像素大小,测量病变区和对侧ADC值,计算rADC值。结果52例超急性期脑梗死的常规他wI、FLAIR、DWI上病灶检出率分别为0、15.4%、100%,病灶在DwI及ADC图上显示清晰,ADC图上病灶侧ADC值低于健侧(P〈0.05)。MRA显示靶血管狭窄一闭塞24例,动脉硬化28例。DwI责任病灶与MRA病变血管分布定位相符。结论DWI能对超急性期脑梗死作出明确诊断。DwI联合MRA能够准确显示责任病灶及靶血管受累情况,为超急性期大面积脑梗死临床合理治疗提供影像学依据。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颅内盗血的临床特点、机制及检查手段。方法 3例脑梗死患者进行头颅MRI+MRA,TCD,颈部血管彩超,DSA检查比较。结果 3例患者均发现:①轻活动状态下起病;②体征,症状相对较轻,临床预后相对好;③头颅MRI分水岭区病灶多斑块,串珠样;④血管检查显示责任血管与责任病灶不一致;⑤临床治疗保证灌注压是关键。结论在脑血管狭窄中出现与病变血管不一致的临床表现,要考虑颅内盗血现象,且DSA检查是最直观可靠的手段;预后良好,但慎用扩血管药物。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磁共振弥散加权成像(DWI)联合磁共振血管成像(MRA)在急性期脑梗死患者诊断中应用价值.方法:选择2019年1月~2020年12月某院收治的疑似急性期脑梗死患者80例,入选者均进行DWI、MRA检查.以临床综合诊断结果作为金标准,分析DWI、MRA单项及联合检查在急性期脑梗死的应用价值,包括准确性、敏感性、...  相似文献   

6.
目的研究分析MRI和MRA对主动脉夹层的诊断价值与临床意义。方法回顾性分析临床确诊的主动脉夹层40例患者的MRI表现及相关资料。其中16例同时行增强MRA。结果本组40例患者按DeBaKey分型诊断为1型10例,2型18例,3型12例,40例均显示了真假腔及内膜瓣,28例显示了真假腔之间的破口占70%,24例显示主动脉夹层有附壁血栓形成占60%。结论 MRI和MRA对主动脉夹层的诊断有重要价值。  相似文献   

7.
张宗军  陈君坤 《江苏医药》1998,24(5):325-326
评价MR血管成像(MRA)和MRI在儿童脑血管病变中的适用性和应用价值,回顾性分析54例患儿的脑MRI和MRA资料,MRA采用三维时间飞跃法。结果:MRI显示了所有37例脑实质改变和23/29例血管病变,包括9例动静脉畸形(AVM)、5例隐匿性血管畸形和9/15例血管狭窄闭塞病变。MRA显示了24/29例血管病变,15例为血管狭窄闭塞性病变和9例AVM。MRA和MRI结合能同时显示脑血管及实质的病变,其非损伤性适用于儿童脑血管病变的常规检查,并可替代部分损伤性的常规脑血管造影或DSA脑血管检查。  相似文献   

8.
楚长青  李保灿 《中国基层医药》2006,13(11):1806-1808
目的 探讨先天性主动脉缩窄的磁共振(MRI)表现及临床价值。方法对先天性主动脉缩窄患者25例进行MRI检查包括SE序列、CineMRA及对比增强MRA,并与心脏超声检查作对照分析。结果 25例患者MRI均可清晰显示病变范围、程度、类型、明显优于心脏超声诊断,与手术所见一致。MRI诊断主动脉缩窄的准确率为100%,诊断主动脉并发畸形的准确率为78%。结论 MRI可清晰显示主动脉缩窄的类型、范围、程度及伴随畸形。  相似文献   

9.
磁共振弥散加权成像在急性脑梗死诊断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磁共振弥散加权(DWI)成像提供了不同于常规核磁共振成像(MRI)图像的组织对比,对显示急性脑梗死非常敏感。本研究通过对141例临床证实为脑梗死的患者进行DWI和常规MRI检查,探讨DWI在急性脑梗死诊断中的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常规磁共振成像(MRI)、弥散加权成像(DWI)和MR血管造影(MRA)检查对脑梗死患者的早期临床诊断价值。方法选择我院2016年6月~2018年8月间收治的经CT确诊为脑梗死患者88例,对其常规MRI、DWI、MRA检查结果进行整理分析,并根据MRI检查结果分为超早期脑梗死组、急性期脑梗死组、亚急性期脑梗死组,对比三组的FA值、RA值、ADC值、r ADC值。结果根据MRI检查时间窗分为超早期脑梗死组29例,急性期脑梗死组34例,亚急性期组25例,不同时期脑梗死患者的FA值、RA值、ADC值、r ADC值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不同梗死灶大小的MRA分级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常规MRI、DWI、MRA检查联合诊断可有助于早期诊断急性脑梗死,对临床早期确定梗死情况及指导制定、调整合理治疗方案,改善患者预后起到积极的临床作用。  相似文献   

11.
目的 评估低场MRI扩散加权(DWI)在超急性脑梗死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对临床高度怀疑超急性脑梗死且发病时间在6 h以内的15例患者行0.35T磁共振常规MRI和DWI扫描.回顾性分析常规MRI、DWI诊断和最终临床诊断的相符性,比较DWI、ADC和常规MRI对超急性脑梗死诊断的敏感性和特异性.结果 DWI诊断为超急性脑梗死12例,最终临床诊断为超急性脑梗死.DWI阴性3例,最终临床诊断为短暂性脑缺血发作.DWI所见高信号区域在CT/MRI随访中均有脑梗死灶.DWI诊断超急性脑梗死的敏感性和特异性均为100%,常规MRI的敏感性为20%,特异性为100%;超急性脑梗死区DWI呈明亮高信号,ADC图呈低信号.结论 低场DWI结合ADC图可作为诊断超急性脑梗死的一项重要指标,其诊断准确性高,为临床科学地进行超早期溶栓治疗提供了客观依据.  相似文献   

12.
目的 探讨低场强磁共振血管成像(MRA)对脑梗死患者颅内动脉狭窄或闭塞的诊断价值.方法 67例脑梗死患者经低场强MRA和数字减影血管造影(DSA)对照检查.结果 低场强MRA对62例脑梗死患者的诊断与DSA相符,其诊断符合率为92.5%.结论 低场强MRA在诊断颅内动脉狭窄或闭塞方面具有很好的可靠性,具有安全、可靠和方便的优点,可为脑梗死的临床治疗提供有效的指导.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磁共振成像(MRI)在多系统萎缩(MSA)和帕金森病(PD)鉴别诊断中的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经临床诊断的34例MSA患者,23例PD患者和21名健康受试者临床和MRI资料。MRI重点观察壳核、中脑、脑桥、小脑及额叶。测量红核至大脑脚的低密度区的距离和中脑水管至大脑脚中线的距离作为黑质(SN)宽度与中脑直径的比值。结果 MSA-C组小脑体征突出,MRI表现为脑桥、小脑中脚及小脑蚓部萎缩,T2WI出现脑桥、小脑中脚高信号(桥脑"十字征"),并与临床小脑损害特征具有较高的一致性(P<0.05);MSA-P组帕金森样症状明显,MRI改变多位于基底节核团,表现为壳核萎缩,T2WI壳核背外部低信号、壳核外侧缘高信号,后者与临床帕金森样症状无关联性(P>0.05)。PD组黑质的宽度及黑质与中脑直径比值有显著的降低,T2WI成像测量显示PD组黑质宽度值(2.65±0.89)mm(P<0.05);黑质与中脑直径比值PD组(10.44±3.22)%(P<0.05)。结论常规磁共振成像对MSA的诊断有一定帮助;T2WI成像测量中脑黑质宽度与中脑直径的比值是鉴别诊断MSA和PD患者的一项敏感指标。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建立非创伤性检查血管狭窄程度判别标准,为临床提供颈动脉斑块治疗的可靠依据。方法:对44例临床诊断为缺血性脑血管病患者经MRI证实的,均行磁共振增强血管成像(CE-MRA)和数字减影血管造影(DSA)观察血管狭窄程度并进行比较,同时对数据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44例脑梗死患者中发现颈动脉斑块32例,颈动脉不同部位出现不同程度的狭窄,MRA和DSA对颈动脉斑块的检出,对颈动脉狭窄程度的判别上差异无显著性(P>0.05)。结论:无创MRA对粥样硬化斑块致颈动脉狭窄的检测上已基本接近DSA,完全可替代有创的DSA技术,预测脑血管意外发生的风险,指导医生选择治疗方案,实现早期诊断和个体化治疗,为临床提供具有重要价值的指标。  相似文献   

15.
目的研究磁共振成像(MRI)与CT影像检查在老年多发性脑梗死诊断中的价值。方法80例老年多发性脑梗死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对所有患者进行MRI和CT检查并对其进行回顾性研究。对比两种检查方法的检出率、病灶检出情况和诊断医师的满意度。结果MRI检查的检出率为97.50%,高于CT检查的75.00%,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进行MRI检查的医师满意度为98.75%,高于进行CT检查的75.00%,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MRI检查检出病灶个数(3.62±0.61)个多于CT检查的(2.11±0.37)个,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经过MRI诊断的多发性脑梗死患者检出率更高,MRI诊断能有效的为临床诊断提供依据,并且医师对诊断的满意度更高,应在临床中得到推广并应用。  相似文献   

16.
目的 探讨磁共振成像(MRI)检查与电子计算机断层扫描(CT)检查在急性脑梗死患者中的诊断价值.方法 110例急性脑梗死患者,均进行MRI、CT检查.比较MRI与CT检查的急性脑梗死确诊率,并比较MRI检查与CT检查确诊病例的病灶直径.结果 MRI检查的确诊率为94.55%(104/110),明显高于CT检查的63.6...  相似文献   

17.
目的 探讨小脑梗塞的MR征象及其临床意义。方法 收集我院1999~2003年94例经MR检查和临床治疗证实的小脑梗塞病例,其中52例行MRA检查,22例行Gd—DTPA增强扫描,对比临床资料进行分析。结果 小脑上动脉(SCA)供血区梗塞49例,小脑前下动脉(AICA)供血区梗塞19例,小脑后下动脉(PICA)供血区梗塞46例,其中多血管供血区梗塞者分别列入各血管梗塞组。病灶大小以16~45mm为主,病灶形态主要为多发散在小斑片状和单发大片状。病灶信号为长T1长T2信号,行Gd—DTPA增强扫描,大部分呈斑片状或环状强化。MRA检查:异常发现主要为椎-基底动脉狭窄或闭塞,基底动脉迂曲扩张。结论 小脑梗塞主要因为椎-基底动脉异常和心源性栓子,MR检查发现病灶并能准确定位具有临床意义。  相似文献   

18.
目的分析总结脑静脉窦血栓形成的MRI及MRV的诊断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本院经临床和影像学证实的12例脑静脉窦血栓形成患者的影像学资料,分析其MRI及MRV特点。结果12例患者中,急性期2例,呈T1WI等信号,T2WI低信号,亚急性期10例。MRI检查发现继发性脑损伤7例,MRV表现为静脉窦显影中断。结论MRI结合MRV对脑静脉窦血栓形的诊断具有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9.
目的 评价磁共振成像(MRI)对多发性大动脉炎(TA)诊断的价值.方法 31例资料完整,临床诊断为TA患者,均常规行MRI自旋回波(SE)序列横断位及斜矢位像以及动态增强磁共振血管造影(MRA)检查.结果 31例中22例表现为T1加权像(T1WI)中有血管壁不同程度的增厚、毛糙,部分管壁显示不清,增厚的血管壁呈中等信号,信号较均匀,显示率达到70.97%.31例TA中共显示管腔狭窄、闭塞改变的有117段.结论 常规MRI SE序列和动态增强MRA,对于TA的管壁及管腔的改变、病变的范围和程度可以准确的显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