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目的 探讨不同方式中心静脉置管的优缺点,使临床更合理、更安全的选择置管方式。方法 选择颈内静脉置管77例次,锁骨下静脉置管43例次,股静脉置管78例次。观察血流量、导管留置时间、透析效果评价及相关的并发症。结果 颈内静脉血流量、导管留置时间、透析效果评价均优于股静脉,股静脉优于锁骨下静脉,三种置管方式感染率无显著性差异,颈内静脉、锁骨下静脉出现和导管相关的并发症。结论 ①慢性肾功能衰竭患者等待内瘘成熟应选择颈内静脉,血液净化充分,患者行走方便;急、慢性肾衰合并严重心肺疾患应选择股静脉更安全;锁骨下静脉不宜选择;②中心静脉置管的护理是防止导管感染的有效环节;③浓肝素封管是防止导管阻塞的关键,应积极提倡并广泛推广。  相似文献   

2.
317例中心静脉置管在血液净化治疗中的应用体会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正>血液净化是对急性肾功能衰竭、慢性肾功能衰竭、多脏器衰竭、中毒以及免疫性疾病等十分有效的一种治疗方法。血液净化治疗得以进行的基本条件是具备良好的血管通路。血管通路是指把体内血液引出进入体外循环,再回到体内的出入途径。中心静脉置管是血液净化中建立临时性血管通路的常用技术。适用于需要紧急或短期行血液净化治疗以及  相似文献   

3.
李君 《中外医疗》2013,(27):102-102,104
目的探讨分析颈内静脉置管在血液净化中的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100例在肾内科进行治疗的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观察组进行颈内静脉置管,对照组进行股静脉置管,对比两组的临床疗效。结果观察组较对照组的一针穿刺成功率高,且导管滞留的时间长,观察组的误穿动脉率、导管相关感染率、导管栓塞率、血液流量不足情况等均少于对照组,且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应用颈内静脉置管对患者进行血液进化治疗,具有置管操作简单、导管滞留时间长、并发症发生率低等优势。  相似文献   

4.
何兵 《基层医学论坛》2012,16(22):2878-2880
目的 分析颈内静脉和股静脉置管建立血管通路在血液净化中的应用特点和优缺点.方法 通过1 358 例次颈内静脉和股静脉留置导管患者的回顾性对照分析,观察两种置管方法的成功率、导管留置时间、置管相关并发症等.结果 股静脉置管成功率高于颈内静脉置管,颈内静脉置管留置时间长于股静脉置管,颈内静脉置管的一般并发症发生率低于股静脉置管.结论 颈内静脉和股静脉留置导管都是有效的血液净化通路,各具特点和优缺点,应根据临床具体情况选择使用.  相似文献   

5.
吴鹰 《中外医疗》2011,30(11):43-44
目的探讨颈内静脉置管在血液净化中的应用及其临床价值。方法根据穿刺置管方法的不同采用自2008年6月至2010年6月我院肾内科患者进行分组。将患者分为颈内静脉置管组92例(I组),股静脉置管组46例(Ⅱ组),对2组的临床资料进行对比分析。结果 I组一针穿刺成功率较Ⅱ组高,导管相关感染率、误穿动脉率及导管栓塞率较Ⅱ组低,I组导管留置时间长,且血液净化治疗时的血液流量不足率(血液流量少于180mL/min)较低,与Ⅱ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颈内静脉置管术具有操作简便、并发症少、导管留置时间长的特点,可在急危重症肾功能衰竭患者血液净化治疗中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6.
杨红 《实用医技》2008,15(2):247-248
目的:中心静脉置管用于血液净化治疗的使用方法和常见并发症的处理。方法:对130例血液净化治疗的患者采用中心静脉置管建立临时性血管通路,在治疗过程中临床观察、分析、归纳,并有针对性地预防及处理各种并发症。结果:130例患者均能保证治疗过程中充足的血流量。最长留置时间达102d。结论:中心静脉置管可以作为血液净化治疗建立临时性血管通路的首选办法。  相似文献   

7.
目的 总结颈内静脉置管在急危重症肾功能衰竭患者血液净化治疗中的经验,并与股静脉置管血液净化治疗进行比较,探讨其临床应用价值.方法 根据穿刺置管方法的不同将患者分为颈内静脉置管组(Ⅰ组) 184例,股静脉置管组(Ⅱ组)92例,对两组的临床资料进行对比分析,比较两种深静脉置管术的1针穿刺成功率、导管留置时间、误穿动脉率、导管相关感染率及导管栓塞率和急危重症肾功能衰竭血液净化治疗时的血液流量等情况.结果 Ⅰ组1针穿刺成功率较Ⅱ组高,导管相关感染率、误穿动脉率及导管栓塞率较Ⅱ组低,Ⅰ组导管留置时间长,且血液净化治疗时的血液流量不足率(血液流量少于180.mL/min)较低,与Ⅱ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颈内静脉置管术具有操作简便、并发症少、导管留置时间长的特点,可在急危重症肾功能衰竭患者血液净化治疗中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8.
杨红 《实用医技杂志》2008,15(2):247-248
目的:中心静脉置管用于血液净化治疗的使用方法和常见并发症的处理。方法:对130例血液净化治疗的患者采用中心静脉置管建立临时性血管通路,在治疗过程中临床观察、分析、归纳,并有针对性地预防及处理各种并发症。结果:130例患者均能保证治疗过程中充足的血流量。最长留置时间达102d。结论:中心静脉置管可以作为血液净化治疗建立临时性血管通路的首选办法。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连续血液净化(CBP)中心静脉置管安全性,降低其并发症的发生。方法使用1%利多卡因局麻后以Seldinger法置入中心静脉导管(CVC),成功后向导管腔内各注入2ml的750u%肝素盐水,夹闭、固定导管备用;CBP治疗:使用金宝公司生产的Prisma、PrismaFlex机器及一次性M100配套耗材。根据患者凝血功能和出血倾向决定是否使用普通肝素抗凝。依据文献及我院既往经验制定相关护理措施:在CBP治疗过程中,对导管的精心护理、严格的无茼操作、管路接口的清洁清毒、定期换药、肝素盐水正压封管等对中心静脉导管护理进行干预。结果住院期间发生CVC相关并发症共49例(36.8%),其中穿刺部位出血14例(10.5%)、导管相关性感染11例(8.3%)、导管脱落3例(2.3%)、导管血栓堵塞1例(0.8%),导管留置相关并发症低于文献报道。结论通过相关护理措施干预明显提高CVC的护理质量,有效防治其并发症的发生。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中心静脉置管在血液透析中的应用和护理对策。方法严格执行无菌操作,加强中,静脉导管留置过程中的护理,预防穿刺点感染和皮下血肿等并发症出现。结果留置时间3d~1个月,132例中发生穿刺点感染2例,其中出现发热反应1例,静脉血栓5例,机械性静脉炎3例,经治疗均好转。结论中心静脉置管是血液透析最常用、安全和有效的通路,加强中心静脉留置管护理,严格透析操作,按时换药,可延长留置时间,减少感染等并发症。  相似文献   

11.
不同途径中心静脉置管对血液透析并发症的影响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 总结中心静脉置管(CVC)在血液透析患者中的应用,探讨导管合理留置途径、时间及并发症防治.方法 回顾性分析7年间我科对1 966例急、慢性肾功能衰竭患者穿刺股静脉、锁骨下静脉和颈内静脉3个部位CVC共2 000 例次,其中股静脉450例次,锁骨下静脉86例次,颈内静脉1 464例次.结果 股静脉留置5~75(20.5±13.1)d,血栓形成19.11%,感染18.22%,误穿入动脉5.77%,穿刺总渗血4%,导管脱出2.22%,血肿形成1.33%;锁骨下静脉留置10~84(41.8±20.1)d,感染12.79%,血栓形成9.3%,误穿入动脉9.3%,穿刺点渗血5.81%,血肿形成3.48%,血、气胸2.33%,导管脱出1.16%;颈内静脉留置12~155(53.8±28.5)d,误穿入动脉13.4%,感染8.06%,血栓形成6.08%,穿刺点渗血1.91%,血肿形成0.68%,导管脱出0.27%,心律失常0.10%,损伤喉返神经0.05%.结论 血液透析应用CVC具有快捷、方便、安全的优点,导管留置时间在颈内静脉比股静脉和锁骨下静脉明显延长.并发症的发生率在股静脉最高,其次为锁骨下静脉和颈内静脉.颈内静脉置管可作为临床上首选方法.  相似文献   

12.
目的 探讨永久性中心静脉导管早期功能不良的影响因素.方法 287例终末期肾病患者,采用颈内静脉置管,术后摄胸片.根据是否发生导管功能不良分为功能良好组和导管功能不良组.考察相应参数对导管功能不良发生的影响.结果 两组透析泵控血流量分别为(260.2±21.3)mL/min、(236.1±36.0)mL/min(P<0.001);两组间身高分别为(161.9±7.7)cm、(158.9±5.4)cm(P =0.006).左右侧颈内静脉插管导管功能不良发生率差异有显著性(P<0.001);导管末端在心房与在上腔静脉者功能不良的发生卒差异无显著性(P =0.231).Logistic回归提示血红蛋白(OR=1.028,P=0.004)、白蛋白(OR=0.918,P=0.011)、身高(OR=0.926,P=0.002)及插管左右侧颈内静脉(OR=3.696,P<0.001)为导管功能不良发生的影响因素.结论 永久性中心静脉置管导管功能不良早期影响因素包括患者身高、血红蛋白与血清白蛋白水平,置管时左右颈内静脉位置的选择也是重要影响因素.  相似文献   

13.
中心静脉置管是一项快速、安全、有效建立深静脉通路,以抢救危重患者,特别是血液透析患者的手 术。 中心静脉置管的并发症很少见,但也有出血、感染、栓塞、低血流量、心律失常等并发症报道。本例患者有左 束支传导阻滞,在中心静脉置管时出现了右束支传导阻滞,导致完全性心脏传导阻滞,立即予以异丙肾上腺素治疗并尽快结束手术。经过治疗后,患者恢复窦性心律。此并发症相对罕见且较严重,需要临床医生尽早意识到危险性 并尽快处理。患者发生完全性心脏传导阻滞可能与导管或导丝对右心室的机械性损伤有关,因此,中心静脉置管时 应特别小心,且导丝及导管插入深度应小于18 cm。  相似文献   

14.
目标分析高龄危重患者两种中心静脉导管尖端位置与导管相关事件的关系。方法观察本院南楼2007年9月-2012年3月间311例行中心静脉导管置入的高龄重症患者,根据导管尖端位置分为两组,上腔静脉组和右房水平组,观察两组导管主要事件、预后及导管应用时间等指标。结果除置入较浅导管的脱出比例(4.7%)高于更深组(0.5%,P=0.019)外,两组在其他导管相关事件、临床预后等方面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结论在当今中心静脉导管技术成熟的时代,导管尖端位置深浅对于导管相关并发症和患者预后没有明显影响。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血液透析(血透)用临时中心静脉留置导管并发感染的相关因素及临床表现特征,寻求预防感染的有效措施。方法对104例建立中心静脉导管的血透患者进行观察。(1)对不同部位(颈内或锁骨下静脉组及股静脉组)置管的感染发生率进行比较分析。(2)对相同部位不同预防方法感染发生率的比较:从样本中筛取80例经颈内或锁骨下静脉途径的临时性中心静脉置管的患者,前期37例为对照组,采用常规措施预防导管感染;后期43例为试验组,使用抗生素多途径联合给药的试验方法,两组的感染率进行比较。结果 (1)常规预防感染方法的61例临时中心静脉导管中,共发生与静脉导管相关的感染12例(19.6%),股静脉置管感染发生率(29.2%)显著高于颈内及锁骨下静脉(13.5%)(P〈0.05);(2)致病菌主要为葡萄球菌属和大肠杆菌属;(3)两组采用不同的预防感染方法感染率分别为13.5%和2.3%,其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股静脉置管易发生感染,而抗生素多途径联合用药有助于降低感染率,延长置管后抗生素使用时间可能减少重新置管的几率。  相似文献   

16.
梁莉  黄云剑  梁艳  杜贞芬 《重庆医学》2007,36(5):428-429
目的 比较血液透析患者经颈内静脉穿刺置入中心静脉导管(jgular catheter,JC)与股静脉穿刺置入中心静脉导管(femoral catheter,FC)发生并发症,尤其导管源性感染(catheter related bacteremia,CRB)的情况.方法 经颈内静脉穿刺组(JC组,n=66)、经股静脉穿刺 (FC组,n=35).观察两组患者早期和晚期并发症.结果 早期并发症包括穿刺点出血、血肿形成和穿入动脉,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晚期并发症主要为CRB,两组CRB发生率各为27%、48%,相差有统计学意义,P<0.001.JC、FC组28d生存率各为77.2%、51.4%,两组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金葡萄菌感染是CRB最常见感染细菌.结论 JC操作方法简单,CRB等并发症发生率较低,导管留置时间较长,可作为临床上首选方法.  相似文献   

17.
浆膜腔内留置中心静脉导管的临床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推广经皮穿刺并浆膜腔内留置中心静脉导管引流浆膜腔积液的诊疗技术。方法:对197例浆膜腔积液患者行浆膜腔穿刺并中心静脉导管置管引流,67例接受胸腔内注射药物治疗。结果:197例留置中心静脉导管的患者中胸腔积液160例,心包积液19例,腹腔积液18例。病因包括结核、肿瘤(胸、腹、心包腔转移)、浆膜腔化脓性感染、肝硬化、心功能不全、结缔组织病等。结论:一次性中心静脉导管治疗浆膜腔内留置微创、安全,使用方便,可同时用于诊断和治疗,缩短住院时间,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改良固定法在经颈内静脉穿刺中心静脉置管(CVC)中的价值。方法选择2012年7月-2013年12月在新疆维吾尔自治区人民医院胰腺外科、腹部创伤外科行颈内静脉置管的患者100例,随机分成试验组和对照组,每组各50例。试验组采用敷料覆盖区域常规备皮,去除多余毛发并清洁局部皮肤后置管,置管成功后,缝线固定加导管远心端朝下"∩"形摆放再加3M透明贴膜固定;对照组导管末端朝血管远心端放置,采用传统的缝线固定加3M透明贴膜固定。比较两组患者经颈内静脉穿刺中心静脉置管的导管脱出率、相关并发症发生率、平均留置时间及患者舒适度。结果试验组患者CVC脱出率(8%)和相关并发症的发生率(20%)均低于对照组(38%和72%),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试验组患者的CVC平均留置时间长于对照组,舒适度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经颈内中心静脉置管后改良固定技术具有降低导管脱出率、减少相关并发症的发生、延长导管平均留置时间和提高患者舒适度的作用,值得临床推广使用。  相似文献   

19.
目的:评估深静脉导管在小儿困难导尿中的应用价值。方法:2007年8月至2008年6月,对7例常规留置导尿失败的男性患儿采用一次性深静脉导管行耻骨上膀胱穿刺造瘘予急诊导尿,随访2~11个月,观察疗效及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7例患儿均一次置管成功,手术时间2~5 min,平均(3.2±0.4)min,尿液引流效果好,无并发症发生。结论:采用深静脉导管行耻骨上膀胱穿刺造瘘是处理小儿困难导尿的安全而有效的方法,值得推广使用。  相似文献   

20.
雷秀英 《大家健康》2016,(10):20-21
目的:探讨中心静脉置管常见并发症的预防及护理,降低并发症的发生。方法:总结本科120例行中心静脉置管病人并发症的预防及护理。结果:120例患者,1例因操作失败,发生气胸;2例发生导管移位;5例发生局部感染;5例出现导管轻度阻塞。结论:做好中心静脉置管期间的护理,对中心静脉置管并发症及早进行干预,可减少并发症发生,提高中心静脉置管的使用时间和利用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