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25例发病在12h内的急性脑梗死患,经全脑血管造影确定闭塞血管后,行动脉内接触性溶栓治疗,17例闭塞血管再通,再通率为68.0%。溶栓后卒中分数较术前减少4分以上,表明早期使闭塞血管再通过神经功能的恢复有明显的效果。  相似文献   

2.
目的观察急性脑血管意外患者心电图的变化情况。方法216例急性脑血管意外患者入院后做心电图。结果216例急性脑卒中患者174例有心电图异常(80.6%),出血性卒中的心电图异常率为92.31%,高于缺血性卒中组(71.09%)。治疗后,部分患者的心电图有不同程序的恢复。结论急性脑血管意外患者应加强心脏功能的监护,监测心电图,使可逆性的心肌损害得到恢复。  相似文献   

3.
急性脑梗死是神经内科常见脑血管疾病,目前急性脑梗死治疗以溶栓、降纤、抗凝等药物综合治疗为主,低分子肝素钙作为抗凝剂广泛用于血管闭塞性疾病。南京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神经内科2005年1月-2005年5月采用低分子肝素钙治疗急性脑梗死60例,效果满意,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4.
25例发病在12h内的急性脑梗死患者,经全脑血管造影确定闭塞血管后,行动脉内接触性溶栓治疗,17例闭塞血管再通,再通率为68.0%。溶栓后卒中分数较术前减少4分以上,表明早期使闭塞血管再通过神经功能的恢复有明显的效果。  相似文献   

5.
正恶性肿瘤是指机体在各种致瘤因子作用下,局部组织细胞增生所形成的新生物。脑卒中又称"中风"、"脑血管意外",是一种急性脑血管疾病,是由于脑血管突然破裂或因血管阻塞导致血液不能流入大脑而导致脑组织损伤的一组疾病,包括缺血性和出血性卒中。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是最常见的脑卒中类型,占全部脑卒中的60%-80%。1流行病学缺血性卒中和出血性卒中在世界范围内疾病谱和死  相似文献   

6.
脑血管疾病是由各种血管性病因引起的脑部疾病的总称,临床上常将脑血管疾病分为急性与慢性两大类。急性脑血管病是一组突然起病的脑部血液循环障碍,以局灶性神经功能缺失为共性,又称为脑血管意外、卒中或中风。慢性脑血管病则症状隐袭,逐渐发展,如脑动脉硬化性痴呆。...  相似文献   

7.
目的评价弥散加权磁共振成像(diffusion-weighted magnetic resonance imaging,DWI)和磁共振血管成像(magnetic resoance angiography,MRA)对急性脑梗死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对56例临床拟诊急性脑梗死患者在头颅CT、常规MRI的基础上行DWI和MRA检查,根据影像学结果进行卒中分型,选择治疗方案。结果对超早期急性脑梗死,DWI可显示常规MRT2WI不能显示的病灶,MRA则能快速发现血管闭塞的部位或狭窄程度。结论DWI与MRA联合检查可同时显示脑实质和脑血管情况,为脑卒中的分型、早期溶栓治疗提供了切实可行的影像学资料。  相似文献   

8.
氟桂利嗪增大急性脑梗死患者脑血流量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在急性脑梗死的病理损害中,大量钙离子流向细胞内,导致细胞内钙离子超载、水肿、甚至死亡,血管平滑肌细胞内钙离子超载,还将引起血管的持续收缩,影响组织的供血供氧;血管内皮细胞内钙离子超载,将引起血管内皮细胞收缩,内皮细胞间隙增大,导致血管壁通透性增高及其周围组织的水肿。氟桂利嗪(西比灵)的药理学特征提示它对多种神经和脑血管疾病有治疗潜能。在综合治疗的基础上联用西比灵治疗急性脑梗死56例,收到满意疗效。  相似文献   

9.
2004年2月5~7日由美国心脏学会与美国卒中协会主办的29届世界卒中学术大会在美国圣地亚哥召开,急性缺血性卒中的治疗是本次会议的主要内容。因为自1995年NIHD tPA卒中试验发现于起病3小时内溶栓,能增加11%~13%的绝对改善率后,已跨入溶栓时代。但是,起病3小内溶栓的人数在美国仅占缺血性卒中总数的19%,而且血管完全开通率不高,达到TIM13级者仍有部份无改善或改善后恶化,或发生症状性出血。因此,提高人群认识,有卒中警告症状立即就诊,改变医疗模式,尽早开通脑血管,开通脑组织,减少溶栓风险,尽早康复是本次会议的热点。现简述如下。  相似文献   

10.
翟凌云 《护理研究》2008,22(4):1120-1121
急性脑血管意外又称卒中,是突然发生的脑循环障碍性疾病,包括出血性脑血管、缺血性脑血管病及高血压脑病等,多见于老年人。卒中发病率高、死亡率高、再发率高、致残率也高。卒中12679例中残疾者9659例(76.2%),说明卒中对老年人群健康的威胁大。卒中病人经医院治疗脱离危险后,其康复是一个缓慢的过程,从目前我国现有的医疗条件及国人的经济水平来看,要想去医院度过漫长的康复期有一定的困难。  相似文献   

11.
卒中是一种急性脑血管疾病,是由血管狭窄或阻塞引起颅内供血不足而导致的脑组织损伤。动脉粥样硬化是卒中发生、发展的主要影响因素。颈内静脉自发显影与卒中具有一定相关性,且颈内静脉自发显影分级与卒中严重程度有关,但机制尚不明确。本文就颈内静脉自发显影与卒中的关系及其相应干预措施的研究进展作一综述。  相似文献   

12.
血管再通恢复有效灌注是急性缺血性卒中(AIS)的治疗关键。基于AIS早期血管再通挽救缺血半暗带,从而改善患者神经功能预后的理念,近二十年来神经病学家致力于血管内治疗的探索,本文综合几项试验结果,对AIS血管内治疗的进展进行综述。  相似文献   

13.
缺血性卒中是目前导致人类死亡的主要疾病之一.在卒中引起脑损伤的多种机制中,活化小胶质细胞 介导的神经炎症反应至关重要。新兴的单细胞测序技术促进了对小胶质细胞异质性活化的认识。血脑屏障 具有维持脑内环境稳态的关键作用,脑血管内皮细胞是血脑屏障的重要组成部分。研究发现血管相关的小 胶质细胞可以直接接触脑血管内皮细胞,进而影响血脑屏障的通透性,参与调控生理和病理状态下的脑血流 动力学,并促进血管内皮细胞的增殖和血管新生。进一步探索小胶质细胞的异质性活化对脑血管内皮细胞 作用,有望为缺血性卒中研发新的治疗思路。  相似文献   

14.
目的 探讨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动脉内接触性溶栓的治疗疗效。方法 回顾性分析27例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左侧颈内动脉系统闭塞14例,右侧颈内动脉系统闭塞13例,治疗前头部CT检查均除外脑出血,将微导管导丝系统送人血栓部位,经微导管注入尿激酶,或将微导丝轻柔地穿过血栓,将微导管放在血栓内注入尿激酶溶栓治疗。结果 治疗后27例患者16例血管完全再通,临床症状恢复满意。7例部分再通,临床症状部分恢复。2例血管影像学及临床症状无变化。TLA反复发作2例,脑血管造影未见异常,溶栓后瘫痪肢体即恢复正常活动。结论 急性缺血性脑卒中动脉内接触性溶可使闭塞血管再通,缺血脑组织得以再灌注。对急性脑血管闭塞患者应尽早行脑血管造影,明确血管闭塞部位,动脉内接触性溶栓对本病治疗是有效的。  相似文献   

15.
翟凌云 《护理研究》2008,22(12):1120-1121
急性脑血管意外又称卒中,是突然发生的脑循环障碍性疾病,包括出血性脑血管、缺血性脑血管病及高血压脑病等,多见于老年人[1].卒中发病率高、死亡率高、再发率高、致残率也高.卒中12 679例中残疾者9 659例(76.2%),说明卒中对老年人群健康的威胁大[2].卒中病人经医院治疗脱离危险后,其康复是一个缓慢的过程,从目前我国现有的医疗条件及国人的经济水平来看,要想去医院度过漫长的康复期有一定的困难.因此,绝大多数的病人都将转向家庭治疗及康复,使卒中病人早日康复就成为社区护士及家人义不容辞的责任.为了帮助卒中病人及家人能更好地配合进行康复治疗,提高生活质量,开展社区、家庭方面的综合康复治疗及护理很有必要,具有可行性.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影响中青年急性缺血性卒中脑血管狭窄的危险因素。方法:回顾性收集中青年急性缺血性卒中临床资料130例,根据检查结果分为血管狭窄组64例和无血管狭窄组66例,并根据血管狭窄程度进一步分为轻度狭窄亚组16例,中重度狭窄亚组17例,闭塞亚组31例。收集甘油三酯(TG)、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总胆固醇(TC)、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TC/HDL-C、TG/HDL-C、LDL-C/HDL-C、高血压史、血糖病史、体质指数(BMI)等资料,分析血脂变量与血管狭窄程度的关系及血管狭窄的危险因素。结果:2组间高血压病史≥10年、TC、TC/HDL-C比较有统计学差异(P<0.05);TC、TC/HDL-C与血管狭窄程度呈正相关(P<0.01);轻度、中重度狭窄亚组TC、TC/HDL-C低于闭塞亚组(P<0.05);高血压病史≥10年、TC/HDL-C可能是新疆中青年急性缺血性卒中血管狭窄的独立危险因素(P<0.05)。结论:TC、TC/HDL-C与中青年急性缺血性卒中血管狭窄水平密切相关;血清TC/HDL-C和高血压病史≥10年可能可作为预测独立中青年急性缺血性卒中血管狭窄的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17.
王玲常红  董小晶 《护理研究》2007,21(12):3167-3168
急性脑梗死是常见的脑血管疾病,发病率及致残率高。随着临床和放射影像对脑缺血和病理生理的加深理解,以及神经介入、微导管等器械的发展,血管内溶栓治疗被认为是一种有效的治疗手段。与静脉溶栓相比,有诸多优点。股动脉介入性溶栓治疗缺血性脑梗死,是在数字减影机下将溶栓药物经股动脉直接注入脑梗死病灶处,使闭塞的血管再通,缩小梗死灶,迅速改善脑组织缺血、缺氧,恢复神经功能,使病人早日康复。对于发病6h以内的急性脑梗死病人进行早期介入溶栓治疗,对挽救病人的生命起着重要作用。我科2006年6月-2007年3月对20例急性脑梗死病人进行了动脉溶栓治疗,通过制定动脉溶栓护理路径使脑卒中病人得到及时的护理观察,且培养了经验丰富的溶栓护理小组,为卒中绿色通道起到了良好的辅助作用。现介绍如下。  相似文献   

18.
目的研究脑血管储备功能在伴大脑中动脉狭窄的急性缺血性卒中后认知障碍的动态变化。方法对正常对照组及伴大脑中动脉狭窄的急性缺血性卒中后认知障碍患者进行MMSE量表评分,应用经颅多普勒进行脑血管储备功能检测,3个月后复查上述指标。结果急性卒中后认知障碍患者(MCASCI组)屏气指数(BHI)及Vm上升率(%)明显降低(P0.01),3个月后MCASCI组患者MMSE、屏气指数(BHI)及Vm上升率有所好转,较正常对照组仍有明显降低(P0.01),但与0个月时相比有所改善(P0.01)。结论伴大脑中动脉狭窄的急性卒中后认知障碍患者在3个月后认知功能及脑血管储备能力均有所好转,脑血管储备功能恢复与急性缺血性卒中后认知障碍预后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19.
济南地区中小型综合性医院脑卒中医疗康复模式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郝莉 《中国临床康复》2003,7(16):2362-2362
历下区医院是一所二级综合性医院,在1987年成立脑血管病科,1989年在山东医科大学附属医院的协助下。成立了康复科,其康复是以理疗、针灸传统方法为主,并着手培养康复医师。由于医务人员康复意识差,因此到康复病房住院的患很少,所以1年以后病房改为他用,康复医师部分分流到其他科工作。2000年院里决定将门诊康复科合并到脑血管病科,成为脑血管病科的一部分,4名康复医师加入到该科,成立了济南市脑血管病康复治疗中心,设PT室、OT室、语言治疗室、心理治疗室、针灸、理疗、推拿传统疗法室等,占病区100m^2的面积,这样脑卒中患入院后,在中西药物治疗的同时,即开始康复治疗,收到了很好的效果。回顾这段历程,历下区医院脑卒中康复工作经过了以下4个时期:卒中小组期;专门卒中单元期;卒中小组期以及目前的急性/康复联合卒中单元期。形成了一套自己的脑卒中康复模式。  相似文献   

20.
目的:观察症状性颅内动脉狭窄血管内支架成形术的围手术期脑血管并发症,并探讨其相关危险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169例接受血管内支架成形术的症状性颅内动脉狭窄患者(181处病变,狭窄率≥50%)脑血管并发症的发病情况。结果:20例(11.8%)出现脑血管并发症:脑卒中10例(5.9%),其中症状性脑出血4例,死亡2例;缺血性卒中6例;靶病变部位急性血栓形成6例,经动脉内溶栓后即刻再通,均无后遗症;无症状性脑出血2例;短暂性脑缺血发作1例;无症状性动脉夹层1例。围手术期未规范抗血小板治疗与靶病变部位急性血栓形成显著相关(P=0.027);分层分析结果显示同一个部位双支架串联植入与并发颅内出血显著相关(P=0.005)。结论:症状性颅内动脉狭窄血管内支架成形术的脑血管并发症表现形式多样,同一个部位双支架串联植入是并发脑出血的一个独立危险因素,围手术期未规范抗血小板治疗易导致靶病变部位急性血栓形成。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