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王薇 《亚太传统医药》2012,(11):121-122
目的:分析新生儿呼吸机相关性肺炎(VAP)的发生率及病原菌特点,探讨VAP防治措施。方法:回顾性分析行机械通气治疗超过48h的110例新生儿的临床资料,比较上机时间,分析VAP发病率及病原学检测结果。结果:110例患儿中有41例发生VAP,发生率为37.27%,VAP患儿的平均机械通气时间明显高于未发生VAP的患儿,病原菌主要为革兰氏阴性杆菌。结论:机械通气时间过长是导致VAP的重要原因,病原菌主要为革兰氏阴性杆菌。临床应根据病原菌的药敏试验结果合理选择抗菌用药。  相似文献   

2.
目的:研究分析ICU重型颅脑损伤合并呼吸机相关肺部感染的相关因素及防治措施.方法:收集整理自2009年至2010年我院收治入重症监护病房的重型颅脑损伤患者150例,在行机械通气48h后,采用一次性无菌吸痰管在气管插管下采集的呼吸道分泌物,做细菌培养、鉴定及药敏试验.结果:本组重型颅脑损伤患者150例,感染VAP患者76例(50.7%),其中死亡患者39例(51.3%);无感染VAP患者63例(42%),其中死亡患者17例(27%),明显低于VAP感染组(P<0.05).呼吸道脓性分泌液细菌培养分离出病原菌284株,其中细菌241株,占84.9%.G+菌为57株,全部为金黄色葡萄球菌,其中MRSA为43株(15.1%).G-菌为184株,其中大部分为大肠埃希菌、铜绿假单胞菌肺炎克雷伯菌,其中大肠埃希菌为48株,其中ESBLs为37株(13%).真菌感染为白色假丝酵母菌43株,占15.1%.结论:ICU重型颅脑损伤行机械通气的患者并发呼吸机相关肺部感染的几率较高,且病原菌多以为革兰氏阴性菌为主.采取综合防治措施,可以有效减低重型颅脑损伤合并呼吸机相关肺部感染的发生率和病死率.  相似文献   

3.
目的:了解重症监护室(ICU)呼吸机相关性肺炎(VAP)的病原菌特征及危险因素,探讨有效的护理措施。方法:选择2010年1月~2012年8月我院ICU行机械通气的103例患者,分析VAP患者痰液病原菌构成及影响VAP发生的危险因素。结果:ICU行机械通气患者VAP发生率为31.07%,显著高于同期普通病房VAP发生率5.45%(P0.05)。ICU中32例VAP患者痰液共分离出59株病原菌,其中革兰氏阴性菌(G-)46株占77.97%,革兰氏阳性菌(G+)8株占13.56%,真菌5株占8.47%。ICU患者年龄、基础疾病、机械通气方式和时间、侵袭性操作次数、意识状态、体位以及不规范使用抗生素与VAP发生间存在统计学差异(P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上述因素是影响ICU患者发生VAP的危险因素。结论:年龄、肺部疾病、机械通气方式和时间、侵袭性操作次数、意识状态、体位以及不规范使用抗生素是我院ICU患者发生VAP的危险因素,在做好ICU常规护理的同时,严格执行无菌操作、掌握有创机械通气指征和气道相关护理工作是减少VAP发生的有效措施。  相似文献   

4.
目的研究预防和减少重型肝炎接受机械通气患者呼吸机相关性肺炎(VAP)的护理对策。方法对109例重型肝炎接受机械通气时间在48 h以上的患者,采取针对性护理措施。结果出现VAP 19例占17.43%,病死率为42.11%。结论重型肝炎接受机械通气患者采取预防性护理措施,可有效降低VAP的发生,提高重型肝炎抢救的成功率及缩短机械通气时间。  相似文献   

5.
目的分析新生儿呼吸机相关肺炎(VAP)的病原学和药物敏感特点,指导临床合理有效使用抗生素。方法对50例符合VAP诊断标准的新生儿在撤机时无菌操作下留取气管插管末端分泌物进行培养及药物敏感实验,并且对其结果进行分析。结果 50例标本30例检出病原菌,阳性率60%,其中革兰阴性杆菌19例,阳性球菌10例,真菌1例。VAP的病原菌仍以革兰阴性杆菌为主,对亚氨培南较敏感,其次为环丙沙星,病原菌主要是耐药性条件致病菌,感染率与机械通气时间长短具有相关性。结论气管分泌物检查有助于动态监测VAP的病原菌,指导合理应用抗生素,同时尽早撤离呼吸机是减少VAP的重要措施。  相似文献   

6.
目的分析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有创机械通气后并发呼吸机相关肺炎(VAP)的原因及提出护理对策。方法回顾分析2002年1月—2006年12月本院呼吸科收治的57例COPD机械通气后发生VAP患者的临床资料、发病原因和病原菌。结果VAP发生率40%,并发VAP前3位的病原菌分别是鲍曼不动杆菌、铜绿假单胞菌、金黄色葡萄球菌,发病原因与COPD患者本身高龄、反复肺部感染、呼吸环路消毒不彻底、病原菌的定植与易位有关。结论VAP是COPD有创机械通气治疗中常见的并发症,应用封闭式吸痰、加强呼吸环路管理、做好口腔护理、增加营养、注意手的清洁,是预防VAP的有效护理措施。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去定植治疗对预防ICU机械通气患者发生呼吸机相关性肺炎(VAP)的影响。方法:随机将广州医科大学附属深圳沙井医院2015年1月至2018年1月86例经口气管插管机械通气的患者分为对照组41例和观察组45例。两组在预防医院感染的防控、护理措施基础上,观察组采用莫匹罗星涂抹鼻腔、氯己定含漱液行口腔护理去定植治疗;对照组采用常规0.9%氯化钠注射液口腔护理。比较两组气管内痰培养病原菌的检测阳性率、VAP的发生率、机械通气时间、住院时间。结果:机械通气48 h后,观察组患者VAP的发生率、痰培养病原菌阳性率与对照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住院时间与机械通气时间均少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进行鼻腔、口咽部去定植疗法,可有效预防机械通气患者VAP的发生,缩短患者的机械通气时间及住院时间。  相似文献   

8.
目的:调查北仑区人民医院重症监护室(ICU)呼吸机相关肺炎(VAP)患者的一般情况,分析病原菌及耐药性,并提出针对性的防治措施。方法:按照严格的诊断标准,收集2012~2013年间北仑区人民医院ICU中VAP的病例,无年龄和性别限制,获得患者以及家属的知情同意。对其一般情进行描述,对可能的危险因素进行单因素分析探讨,描述分离出的患者病原菌分布情况和药敏试验的分布情况。结果:156例重症监护病房接受呼吸机通气的患者,发生VAP者60例,VAP发生率为38.5%。其中男性33例,女性27例。年龄大于等于60岁、机械通气时间超过5天、服用抑酸剂、留置胃管为危险因素。60例VAP患者共分离出病原菌111株,以革兰阴性菌为主(66.7%),其次是革兰阳性菌(19.8%)和真菌(13.5%);最常见致病菌依次为鲍曼不动杆菌(28株)、铜绿假单胞菌(21株)、肺炎克雷伯菌(12株),存在一定的耐药情况。结论:ICU应严格无菌操作和隔离制度,减少交叉感染,适当减少肌松剂、镇静剂及抑酸剂的使用;缩短机械通气时间,争取早期拔管或序贯应用无创通气,减少胃管的留置时间等方法以增加患者免疫功能,同时根据药敏试验合理选用抗生素降低VAP发生。  相似文献   

9.
目的:通过对神经外科重症监护病房患者发生医院感染的危险因素进行调查分析,为制定合理可行的预防措施提供科学依据。方法:回顾性分析2012年1月~2014年1月收住神经外科重症监护病房的100例患者的临床资料,分析住院期间医院感染的发生率及危险因素。结果:100例患者中发生院感20例,感染发生率为20%;所检出的病原菌中,革兰阴性杆菌占45%,革兰阳性球菌占40%;发生感染的主要部位为下呼吸道感染,占81%,其次为脑脊液感染,占13%。患者意识障碍、侵入性操作、采用机械通气等是院感发生的高危因素。结论:通过对导致神经外科ICU患者发生院感的危险因素进行分析,加强ICU环境管理,加强侵入性操作的管理,严格执行消毒隔离制度等综合干预,可以有效预防和控制医院感染的发生。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究分析对重型颅脑损伤患者行机械通气治疗过程中采取循证护理的护理效果。方法:将我院2012年12月-2013年12月接收治疗的42例重型颅脑损伤患者随机分为实验组(22例)和对照组(20例),对照组患者常规护理,实验组患者实施循证护理。结果:实验组患者的VAP发生时间、脱机时间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实验组患者的VAP发生率和死亡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对重型颅脑损伤患者实施循证护理,能够缩短患者的脱机时间,降低呼吸机相关性肺炎的发生率与死亡率,值得广泛推广。  相似文献   

11.
目的:观察机械通气并发呼吸机相关性肺炎(VAP),探讨其对患者预后影响和防治措施。方法:回顾分析我院2010年6月~2012年6月重症监护病房机械通气48h以上50例患者发生VAP的临床资料。结果:机械通气48h以上50例患者,33例发生VAP,发生率为66%;其中单纯致病菌18例,两种及两种以上致病菌15例。结论:重症监护病房VAP以G-菌为主,多重混合感染较多,耐药问题严重。铜绿假单胞菌、鲍曼不动杆菌、克雷伯杆菌、白色念珠菌是呼吸机相关性肺炎主要致病菌;VAP产生与通气时间、细菌感染、营养状况、血糖水平有关,缩短机械通气时间是提高生存率的重要措施。  相似文献   

12.
24例重型颅脑外伤后呼吸机相关性肺炎患者分析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重度颅脑外伤患者由于原发损伤或继发的脑水肿影响脑干呼吸中枢,需机械通气支持生命功能。机械通气在发挥积极治疗作用的同时,大大增加了医院获得性肺炎的发生率。呼吸机相关性肺炎成为影响此类患者生存的重要因素。现将我院ICU1996年1月1日~1999年12月31日29例重型颅脑外伤后使用呼吸机患者的临床资料总结如下。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医院院内感染的危险因素及其相应的预防对策。方法:对在我院住院治疗的98例患者资料进行分析,分析患者发生医院感染的位置、感染原因及其预防的有效对策。结果:从98例患者中共分离出76株多重耐药菌,22株为非多重耐药菌。多重耐药菌中以革兰阴性杆菌最多,占43.4%;其次为鲍曼不动杆菌,占19.7%;13株肺炎克雷伯氏菌占17.1%。患者住院时间、多发伤、使用镇静药、有创机械通气超过48h等均为耐药性的常见危险因素(P0.05)。结论:医院院内感染发生率较高,且危险因素比较多,医院要及时采取积极有效的方法进行预防,降低医院院内感染发生率。  相似文献   

14.
目的:分析以探讨发生VAP的危险因素,针对其采取相应的护理对策,降低VAP的发生.方法:分析VAP发病主要影响因素分析,统计VAP发病与机械通气时间关系.结果:180例患者发生VAP36例.其中,男性患者发病比例为24.8%,女性为11.9%;年龄≥75岁发病率为34.8%,〈75岁率为10.8%;机械通气时间≥7d发病率为42.9%,〈7d发病率为2.9%;昏迷发病率为32.1%,清醒发病率为15.0%.3,在3d、7d、14d分别发生3例、12例和21例.检出各类病原菌和真菌38株.患者中检出1种病原菌的27例,2种病原菌的5例,3种病原菌的2例.结论:VAP发病因素多,发病机制复杂,只有医护人员共同提高防范意识,采取综合措施,才能有效地降低VAP的发病率.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集束化综合护理预防呼吸机相关性肺炎(VAP)的临床效果。方法以286例机械通气≥48 h的患者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每组143例。研究组采用集束化综合护理,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比较2组患者VAP发生率及机械通气时间、VAP患者主要致病菌种类分布状况及病死率。结果研究组患者VAP发生率13. 99%,与对照组VAP发生率31. 47%比较显著降低(P 0. 05)。研究组患者机械通气时间(176. 68±32. 85) h,与对照组患者机械通气时间(223. 28±47. 12) h比较显著缩短(P 0. 05)。2组VAP患者的病死率及主要致病菌种的分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均 0. 05)。结论集束化综合护理可以明显降低VAP的发生率及机械通气时间,在预防VAP上具有较好的临床效果。  相似文献   

16.
中西医结合治疗ICU呼吸机相关肺炎临床观察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呼吸机相关肺炎(VAP)是机械通气患者常见的并发症和重要的死亡原因,在机械通气患者的发生率为9%~69%,其相关死亡率为30%,其病原菌多对抗生素耐药性高.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中药口腔护理集束化措施在机械通气患者中的应用。方法纳入2015年12月—2019年3月ICU住院接受机械通气治疗的患者59例,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对照组31例接受常规口腔护理,观察组28例采取中药口腔护理集束化护理措施,分析2组患者口腔情况及机械通气相关肺炎(VAP)的发生率。结果观察组患者口腔破溃出血及VAP发生率分别为7.14%、0,均低于对照组的29.03%、16.1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中药口腔护理集束化措施能够有效降低应用机械通气患者口腔破溃出血的发生率,预防VAP的发生。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制定VAP集柬化管理方案(预防)的实施,对呼吸机相关性肺炎(VAP)发病率的影响。方法:回顾2009年1月至12月收住在重症监护病房行有刨机械通气治疗的患者,实行专业护士常规气道护理,发生VAP17例。2010年1月至12月住在重症监护病房行有创机械通气治疗患者,实行VAP集束化管理方案(预防),发生VAP10例。结果:VAP集束化管理方案(预防)执行一年后,ICU患者VAP发生率明显下降,应用前为2009年VAP39例/1000机械通气日。执行VAP集束化管理方案一年后,VAP下降到17例/1000机械通气日。结论:对有创机械通气治疗患者加强VAP集束化管理方案(预防)的实施与管理,可以有效降低VAP的发生率。  相似文献   

19.
目的:对VAP发病的危险因素进行调查分析.方法:选择我院ICU机械通气时间≥48h患者40例作为调查对象,将发生VAP的19例设立为VAP组,其余21例为未发生VAP组,分析发生VAP的相关危险因素.结果:年龄≥65岁、机械通气时间>5天、APACHEⅡ评分≥15分为VAP发生的危险因素.结论:针对呼吸机相关肺炎(VAP)的危险因素,采取有效的护理干预措施,可以明显降低VAP的发生率.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循证护理在控制呼吸机相关性肺炎(VAP)中的应用效果。方法:对60例气管切开行机械通气患者,运用循证护理程序,进行相关问题分析,提出问题,针对问题查阅相关资料和文献,寻求最佳护理证据,制定护理干预措施。结果:本组60例患者VAP发生率为10%,低于国内文献报道的43.1%。结论:对气管切开行机械通气患者实施循证护理能有效地控制VAP的发生。运用循证护理程序指导护理实践,可以培养护士的评判性思维,提高护理质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