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脑缺血相关的白质疏松对脑梗死预后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探讨脑白质疏松的危险因素及其对脑梗死预后的影响。方法 采用多组脑梗死相关量表评分追踪观察了138例脑梗死患者,其中白质疏松组78例,非白质疏松组60例。结果 经Logistic回归发现年龄[OR=1.043,95%CI=(1.008~1.080)]和高血压史[OR=1.289,95%CI=(1.003~1.6551)]是白质疏松的独立危险因素。白质疏松(OR=5.294,95%CI=1.451-19.318)和OCSP分型中的完全前循环梗塞(TACI)和后循环梗塞(POCI)类型(OR=14.489,95%CI=4.121~50.934)是影响意识障碍的独立危险因素。白质疏松组在卒中第6个月时的神经功能缺损程度评分差值明显小于非白质疏松组。在发病6个月以后,与非白质疏松组相比,白质疏松组的简式Fugl-Meyer运动评分差值明显变小。发病初白质疏松组的意识障碍不但重于非白质疏松组,且在发病3个月内其改善的程度也明显差于非白质疏松组。结论 白质疏松在发病早期对肢体功能的康复无影响,但会加重意识障碍并影响意识功能的恢复。而在发病6个月以后会延迟肢体功能的康复。白质疏松和OCSP分型中的TACI和POCI类型是影响意识障碍的独立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2.
脑卒中急性期血压监测与预后相关性的初步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探讨脑卒中急性期动态血压的变化及血压与预后的相关性。方法本研究分别对发病48 h内入院的53例脑梗死和38例脑出血患者进行24 h动态血压监测,持续10 d,并记录其他影响预后的危险因素及21 d、3个月的神经功能评分。结果脑卒中急性期血压升高的发生率为74.7%,入院4 d内血压下降显著,4~10 d时血压下降趋于平缓。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脑卒中急性期收缩压升高是近期预后不良(OR=1.071,1.018~1.127,P =0.008)及远期(OR=1.040,1.010~1.071,P=0.009)预后不良(MRS≥3)的危险因素,对近期死亡无明显影响(OR=0.988,0.920~1.062,P=0.750)。亚组分析结果显示:脑梗死患者急性期血压与近、远期预后呈U型曲线关系,最适血压水平:收缩压140~160 mm Hg、舒张压75~80 mm Hg。经调整其他预测因子,收缩压≥160 mm Hg与140~159 mm Hg相比是近期(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OR=4.682,1.23~17.823,P=0.024)和远期(OR=2.372, 1.188~4.735,P=0.014)预后不良的独立危险因素;脑出血患者急性期血压升高是近期死亡(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OR=1.212 1.019~1.442 P=0.03)及远期(OR=1.27 1.019~1.583 P=0.033)预后不良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脑卒中急性期血压升高常见,但血压有自调下降的趋势;脑梗死患者急性期收缩压≥160 mm Hg与预后不良呈显著相关,脑出血急性期血压升高是预后不良的独立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3.
目的 探讨影响急性脑卒中患者营养不良、卒中后并发症及不良预后的危险因素.方法 收集122例急性脑卒中患者的一般资料,进行营养状况和神经功能缺损程度评估.3个月后采用改良Rankin量表(mRS)评估预后.分析各因素与急性脑卒中患者营养不良、卒中后并发症及不良预后的关系.结果 随访结束时,共91例患者纳入本次研究.年龄及NIHSS评分为入院时营养不良的危险因素(P< 0.05~0.001);年龄、高胆固醇血症、入院营养不良、鼻饲为7d时营养不良的危险因素(P<0.05 ~0.001).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入院营养不良为7d发生营养不良的独立预测因素(OR=14.15,95%CI:3.32~61.76,P<0.001).年龄、入院NIHSS评分、入院营养不良、鼻饲、7d时NIHSS评分、7d时营养不良及营养状况恶化为发生并发症的危险因素(均P<0.01).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入院NIHSS评分及入院营养不良为并发症的独立预测因素(OR=1.11,95%CI:1.04 ~ 1.48,P<0.05;OR=6.56,95%CI:1.18 ~42.72,P<0.05).年龄、入院NIHSS评分、7d时NIHSS评分、7d时营养不良及营养状况恶化为预后不良的危险因素(P <0.05 ~0.01).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7d时营养不良及7d时NIHSS评分为预后不良的独立预测因素(OR =-4.32,95%CI:1.15 ~ 18.89,P<0.05;OR=1.81,95%CI:1.21 ~2.43,P<0.01).结论 入院营养不良为7d发生营养不良的独立危险因素,入院NIHSS评分及营养不良为并发症的独立危险因素,7d时营养不良及NIHSS评分为预后不良的独立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4.
高血压幕上脑出血预后影响因素的Logistic回归分析   总被引:14,自引:0,他引:14  
目的 探讨高血压幕上脑出血(ICH)患者28 d预后(好转与否)的影响因素,为临床诊治提供理论依据.方法 采用定群病例的前瞻性研究.预后据神经功能缺损评分分为好转(基本痊愈、显著进步和进步)和未好转(病情无变化、恶化和死亡),对经过综合治疗的356例高血压幕上ICH患者的有关指标与28 d预后的关系进行单因素和多因素分析,多因素分析用Logistic逐步回归,前向逐步法,α=0.05.结果 Logistic逐步回归分析筛选出营养支持(OR=0.373,95% CI 0.144~0.964)、康复治疗(OR=8.822,95% CI 2.009~38.742)、血肿量(OR=0.122,95% CI 0.045~0.330)、年龄(OR=1.048,95% CI 1.004~1.095)、并发症(OR=1.021,95% CI 1.004~1.039)和Barthel指数(BI,OR=0.951,95% CI 0.914~0.990)是影响ICH预后的相关因素.结论 积极营养支持、早期康复介入、降低颅内压、防止并发症、微创清除血肿和(或)防止血肿扩大可能是改善预后的重要环节.  相似文献   

5.
目的 探讨急性缺血性卒中重组组织型纤溶酶原激活剂(rt-PA)静脉溶栓后发生出血性转化(HT)的可能危险因素以及这些危险因素对患者预后的影响.方法 128例急性缺血性卒中患者发病6h内接受rt-PA静脉溶栓治疗,选取溶栓前临床和实验室资料,通过比较HT组与非HT组之间的差异,筛选与HT相关的可能危险因素,并进一步通过Logistic回归分析影响HT及其预后的独立危险因素.结果 128例溶栓患者有29例继发HT(22.66%),其中16例为症状性脑出血(12.50%),死亡2例,占HT的6.90%.Logistic回归分析表明房颤(OR=1.293,95% CIl.224 ~1.589,P=0.00l)、早期CT改变(OR=2.452,95% CI 1.132~3.309,P=0.034)、基线舒张压≥100 mm Hg(1 mm Hg=0.133 kPa,OR=9.265,95% CI 1.435 ~ 59.836,P=0.019)、基线血糖≥11.1 mmol/L(OR=3.037,95% CI0.252 ~ 57.593,P=0.047)、NIHSS评分>15分(OR=8.752,95%CI 1.035 ~30.285,P=0.023)和溶栓时间窗>3h(OR=98.74,95%CI 5.067 ~ 186.120,P=0.002)6项为HT独立危险因素,其中基线血糖≥11.1 mmol/L(OR=3.265,95% CI 0.435 ~ 59.863,P=0.045)、NIHSS评分>15分(OR=10.453,95% CI 5.647~38.185,P=0.003)和溶栓时间窗>3h(OR =2.541,95%CI 1.098 ~51.086,P=0.017)影响了HT患者的预后.结论 溶栓前的舒张压、血糖水平、神经功能缺损程度、CT低密度改变或水肿占位效应、房颤和溶栓时间窗是HT的独立危险因素,其中基线血糖水平、神经功能缺损程度和溶栓时间窗影响了溶栓后HT患者的预后.  相似文献   

6.
目的分析影响血管内介入栓塞治疗颅内破裂动脉瘤患者早期预后的重要相关因素。 方法收集右江民族医学院附属医院神经内外科疾病治疗中心自2014年1月到2018年6月收治的180例行血管内介入栓塞治疗的颅内破裂动脉瘤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患者发病后1个月的改良Rankin量表评分,分成预后良好组(0~2分)和预后不良组(3~6分),通过单因素分析和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筛选出影响患者预后不良的独立危险因素。 结果经单因素和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入院时世界神经外科联盟分级(WFNSS)分型(OR=11.017,95%CI:4.153~29.229)、脑梗死(OR=10.325,95%CI:2.060~51.740)、手术中并发症(OR=6.917,95%CI:1.493~32.052)、急性梗阻性脑积水(OR=6.685,95%CI:2.171~20.587)是患者1个月预后不良的独立危险因素。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的曲线下面积显示:急性梗阻性脑积水0.768(95%CI:0.689~0.846)、入院时WFNSS分型0.741(95%CI:0.661~0.821)、脑梗死0.658(95%CI:0.571~0.746)、手术中并发症0.609(95%CI:0.520~0.698)。 结论患者入院时的WFNSS在患者预后的因素中占主要地位,脑梗死是影响预后最主要的独立危险因素,临床治疗的关注点应该在如何减少栓塞术后再出血、脑梗死、脑积水等并发症,降低患者的死亡率和致残率,改善患者的预后。  相似文献   

7.
结合OCSP分型、TCD检测观察急性脑梗死患者近期预后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目的研究影响脑梗死近期预后的影响因素。方法以2005-01~2006-12我院神经内科急性脑梗死住院患者共105例为研究对象,进行OCSP分型、TCD检测、ADL评分。结果(1)OCSP分型完全前循环梗死预后最差,部分前循环梗死次之,后循环梗死、腔隙性梗死预后较好。(2)大脑中动脉严重狭窄者预后最差,轻度狭窄及正常血管预后较好。结论建议整合临床信息,把OCSP分型、TCD检测结合起来,以便更好地评估脑梗死预后。  相似文献   

8.
缺血性脑卒中OCSP分型及其与预后关系的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研究脑梗死急性期OCSP分型与神经功能缺损和预后的关系。方法连续收集首次发病的急性缺血性脑血管病患者341例进行OCSP分型,对各型发病后1个月、3个月和6个月对死亡、残疾、复发进行随访。结果OCSP各型病死率存在显著差异,TACI病死率最高,发病3个月和6个月的死亡、残疾率均以LACI最低,TACI最高。结论OCSP不同分型可以评估急性脑梗死患者的神经功能缺损和预后。  相似文献   

9.
目的 探讨CHADS2评分与合并非瓣膜性房颤的急性缺血性卒中患者近期预后的关系.方法 前瞻性纳入发病7d内合并非瓣膜性房颤的卒中患者,行发病前CHADS2评分,分3组(0~1、2、3~6分),随访住院期间并发症和3个月时预后情况[改良Rankin量表评分(mRS)≤2为预后良好,mRS≥5为预后极差],单因素分析筛选影响3个月预后的危险因素后,再采用Logistic逐步回归分析CHADS2评分与3个月预后的关系.结果 共纳入203例患者,其中CHADS2 0~1、2、3~6组各72、53、78例,CHADS2评分高者入院时NIHSS评分较高,均数分别为9.8、12.6、13.0(F =3.404,P =0.035);肺部感染发生率较高,分别为12.5%、34.0%、39.7%( X2=14.643,P=0.001);预后良好率较低;预后极差率较高;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CHADS2评分是预后良好和预后极差的独立预测因子,以CHADS23~6组为参考,CHADS20~1预测良好预后的OR值为5.018(95% CI为2.055 ~ 12.560);以CHADS2 0~1组为参考,CHADS23~6预测极差预后的OR值为6.197(95% CI为1.670~22.996).结论 发病前CHADS2评分与合并非瓣膜性房颤的缺血性卒中患者预后相关,评分低者(0~1)预后良好可能性大,评分高者(3~6)预后极差可能性大.  相似文献   

10.
目的 探讨低钠血症是否为吉兰-巴雷综合征(Guillain-Barr6 syndrome,GBS)患者预后不良的重要因素.方法 以GBS急性期患者作为研究对象,以病情高峰期英国医学研究理事会制定的肌力测定法总分作为GBS患者病情等级评估的标准,将患者划分为轻、中、重型.GBS高峰期血清钠值< 135 mmol/L作为低钠血症的诊断标准.回顾性分析GBS患者低钠血症的患病率、危险因素及对GBS预后的影响.结果 455例GBS患者满足入组标准纳入本研究.其中轻、中及重型患者分别为178、100和177例.98例(21.5%) GBS患者发生了低钠血症.其中,重型GBS患者低钠血症的患病率为36.2%(64例),明显高于轻(11.8%,21例)、中型(13.0%,13例)患者(x2=28.921,17.074;均P<0.01).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年龄>50岁(OR=2.013,95% CI1.155~3.508,P=0.014)、面神经受累(OR =2.493,95% CI l.423 ~4.369,P=0.001)及机械通气(OR=12.871,95% CI5.484~30.207,P=0.001)是GBS患者低钠血症发病风险增加的重要相关因素.而低钠血症(OR=12.770,95%CI3.419 ~47.701,P=0.001)与延髓性麻痹(OR=3.391,95%CI1.182 ~ 9.733,P=0.023)是GBS患者急性期死亡的危险因素.结论 低钠血症作为GBS患者预后不良的重要相关因素,更容易发生于高龄、合并面神经及呼吸肌麻痹的GBS患者.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