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探讨不同结构家庭环境下儿童人格发展及其影响因素。方法采用分层随机整群抽样法,应用家庭环境表对2773例3a~16a的儿童家长进行测查;应用儿童艾森克人格问卷对2425例小学四年级~初中三年级学生进行测查。结果单亲家庭的亲密度、成功性、道德宗教观因子分低于核心家庭与主干家庭(P〈0.01),而矛盾性得分高于主干家庭(P〈0.01);核心家庭的情感表达、矛盾性得分高于主干家庭(P〈0.01)。结论主干家庭和核心家庭的儿童人格优于单亲家庭,主干家庭优于核心家庭;良好的家庭环境有利于培养儿童人格特征向健康方向发展。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家庭环境状况对儿童行为的影响。方法采用Achenbach儿童行为量表( CBCL)和家庭环境量表中文版( FES-CV)对100名儿童进行调查。结果①儿童行为问题检出率为14.0%,不同性别儿童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3.39,P>0.05);②在FES-CV评分中,有行为问题儿童,除矛盾性因子分明显高于无行为问题儿童外,其余各因子分均明显低于无行为问题儿童,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P<0.01);③家庭环境量表得分与儿童行为量表得分存在相关性(r=0.306~0.413,P<0.01)。结论家庭环境对儿童行为有重要影响,行为问题儿童的家庭环境较差。良好的家庭环境能降低儿童不良行为的发生率,有利于儿童健康成长。  相似文献   

3.
失眠症患者孤独感、人格特征和家庭环境的关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失眠症是门诊中常见的一种病症,国外报道失眠症的男性患病率为31%,女性39%[1].睡眠不仅是一种生理需要,更是一种能力,睡眠障碍与精神活动之间关系甚密,但对它们之间确切关系的认识相当肤浅[2].本研究旨在探讨失眠症患者的孤独感与人格特征和家庭环境的相关性.  相似文献   

4.
本文从临床角度人手,对儿童精神分裂症与家庭环境因素的关系进行了对照研究。结果在考察的9个项目中有6项(父、母文化程度,家庭成员经常闹纠纷,家教方式不当,病前个性特征·发病诱因)等不良因素与儿童精神分裂症的关系密切。并就与疾病发生的相关因素,及儿童所特有的心理障碍如孤僻胆怯、迟钝退缩、自卑、冲动行为等,提出了相应的家庭护理对策,期望及时凋整儿童的心理障碍,减少精神疾病的发生率,减轻社会各方面的负担。  相似文献   

5.
40例学习障碍儿童家庭环境对照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 研究学习障碍儿童的家庭环境状况 ,探讨家庭环境因素在学习障碍治疗中的作用。方法 对 40例学习障碍儿童进行家庭环境量表评定 ,并与 40例正常儿童对照分析。结果 学习障碍儿童家庭亲密度、情感表达、成功性、文化性、娱乐性和组织性等因子分比正常对照组低 ,矛盾性因子分比正常对照组高 ,差异有显著性 (P <0 . 0 5 )。独立性、道德宗教观和控制性等因子分与正常对照组无差异 (P >0. 0 5 )。结论 学习障碍儿童家庭环境存在缺陷 ,需要家庭干预。  相似文献   

6.
目的:了解长沙市1~24个月儿童的睡眠状况与家庭环境之间的关系。 方法:于2005-02/05在长沙市5个行政区随机抽取2个行政区,然后在每个行政区随机抽取3个街道,按照儿童花名册随机抽取1~24个月儿童700人,所有儿童均排除严重先天疾病及传染病。采用自行设计的“儿童睡眠现状调查问卷”进行儿童睡眠现状调查,严格控制质量,父母答卷。内容涉及父母一般情况、儿童睡眠情况、家庭生活环境等。父母一般情况包括父母的教育年限和职业类别。儿童睡眠情况包括:白天睡的多夜晚清醒;入睡过早甚至傍晚入睡;夜间睡眠中用口呼吸;夜间睡眠时打鼾;夜间睡眠中轻微刺激即惊醒;夜间睡眠时有痉挛性肢体抽动;夜间睡眠时出汗多;夜间睡眠中“呼吸暂停”共8项。每1项分为“从不”、“偶尔”、“1,2次/周”、“3,4次/周”、“频繁出现”5个级别。如其中有一项出现“1,2次/周”及以上就考虑是儿童有睡眠问题。家庭生活环境包括内容有变换睡眠地点、居室安静情况、家庭居住地点、家庭类型、儿童看护人变换情况。调查时采用一人一卷,在仔细核查,避免漏项后收卷。 结果:发放问卷700份,收回合格问卷672份,有效率96.0%。①长沙市1~24个月儿童有睡眠问题的检出率为17.7%。男童有睡眠问题检出率为14.8%,女童为21.1%,差异有显著性意义(χ^2=4.588,P〈0.05)。②父亲职业为“失业/待业/无业、其他”者,儿童睡眠问题的检出率显著高于所列举的其他职业,差异有显著性意义(χ^2=15.129,P〈0.05)。③儿童卧室通风情况为“经常、总是”者,儿童睡眠问题的检出率高于其他类型,差异有显著性意义(χ^2=7.871,P〈0.05)。④以儿童睡眠问题有无进行单因素逐步回归分析,筛选与儿童睡眠问题有关的影响因素,选取与儿童睡眠问题有关的影响因素作自变量,包括父母亲受教育年限、父母亲职业、变换睡眠地点、居室安静情况、儿童卧室通风情况、家庭居住地点、家庭类型、儿童看护人变换情况多个因素,对儿童是否有睡眠问题进行成组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有3个变量进入Logistic回归方程(χ^2=21.604,P=0.000)。依次是父亲职业、母亲受教育年限、儿童卧室通风情况。 结论:目前长沙市1~24个月儿童睡眠问题的发生率较高。父亲职业、母亲受教育年限、儿童卧室通风情况可以影响儿童睡眠问题的发生。改善家庭环境有利干预防和减少儿童睡眠问题的发生。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情绪障碍(emotional disorder,ED)儿童的家庭环境特点及行为。方法采用家庭环境量表中文版(family environment scale-chinese version,FES-CV)、Achenbach儿童行为量表(achenbach children behavior checklist,CBCL)分别对36例情绪障碍儿童(ED组)及36例正常儿童(对照组)进行评定。结果 ED组儿童中亲密度、情感表达、独立性及娱乐性分量表得分低于对照组(均P<0.05),而矛盾性和控制性分量表得分高于对照组(均P<0.05)。社会能力总分及各分量表得分均低于对照组(均P<0.01);行为问题总分及各分量表得分均高于对照组(均P<0.001)。结论情绪障碍儿童处在家庭结构松散、矛盾冲突多的家庭环境中;情绪障碍儿童社会能力较低,而行为问题则明显。家庭成员之间应相互承诺、帮助和支持,给儿童营造一种良好的家庭氛围,使儿童健康地成长。  相似文献   

8.
目的:了解长沙市1~24个月儿童的睡眠状况与家庭环境之间的关系。方法:于2005-02/05在长沙市5个行政区随机抽取2个行政区,然后在每个行政区随机抽取3个街道,按照儿童花名册随机抽取1~24个月儿童700人,所有儿童均排除严重先天疾病及传染病。采用自行设计的“儿童睡眠现状调查问卷”进行儿童睡眠现状调查,严格控制质量,父母答卷。内容涉及父母一般情况、儿童睡眠情况、家庭生活环境等。父母一般情况包括父母的教育年限和职业类别。儿童睡眠情况包括:白天睡的多夜晚清醒;入睡过早甚至傍晚入睡;夜间睡眠中用口呼吸;夜间睡眠时打鼾;夜间睡眠中轻微刺激即惊醒;夜间睡眠时有痉挛性肢体抽动;夜间睡眠时出汗多;夜间睡眠中“呼吸暂停”共8项。每1项分为“从不”、“偶尔”、“1,2次/周”、“3,4次/周”、“频繁出现”5个级别。如其中有一项出现“1,2次/周”及以上就考虑是儿童有睡眠问题。家庭生活环境包括内容有变换睡眠地点、居室安静情况、家庭居住地点、家庭类型、儿童看护人变换情况。调查时采用一人一卷,在仔细核查,避免漏项后收卷。结果:发放问卷700份,收回合格问卷672份,有效率96.0%。①长沙市1~24个月儿童有睡眠问题的检出率为17.7%。男童有睡眠问题检出率为14.8%,女童为21.1%,差异有显著性意义(χ2=4.588,P<0.05)。②父亲职业为“失业/待业/无业、其他”者,儿童睡眠问题的检出率显著高于所列举的其他职业,差异有显著性意义(χ2=15.129,P<0.05)。③儿童卧室通风情况为“经常、总是”者,儿童睡眠问题的检出率高于其他类型,差异有显著性意义(χ2=7.871,P<0.05)。④以儿童睡眠问题有无进行单因素逐步回归分析,筛选与儿童睡眠问题有关的影响因素,选取与儿童睡眠问题有关的影响因素作自变量,包括父母亲受教育年限、父母亲职业、变换睡眠地点、居室安静情况、儿童卧室通风情况、家庭居住地点、家庭类型、儿童看护人变换情况多个因素,对儿童是否有睡眠问题进行成组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有3个变量进入Logistic回归方程(χ2=21.604,P=0.000)。依次是父亲职业、母亲受教育年限、儿童卧室通风情况。结论:目前长沙市1~24个月儿童睡眠问题的发生率较高。父亲职业、母亲受教育年限、儿童卧室通风情况可以影响儿童睡眠问题的发生。改善家庭环境有利于预防和减少儿童睡眠问题的发生。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ADHD儿童的家庭环境特征以及和冲动行为的关联性。方法选用家庭环境量表中文版(FES-CV)、Barratt冲动量表(BIS)、3~7岁儿童气质问卷(BSQ)、8~12岁儿童气质问卷(MCTQ)对157例ADHD儿童及152例正常对照儿童进行评定。结果研究组儿童的家庭在FES量表的亲密度、情感表达、知识性、娱乐性、道德宗教观、组织性得分低于对照组(P0.05),而矛盾性则高于对照组(P0.05)。研究组儿童在Barratt冲动量表的运动冲动性(P0.01)、无计划冲动性(P0.01)及冲动总分(P0.01)均高于对照组,注意冲动性与对照组比较无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儿童在气质问卷的活动水平(P=0.000)、节律性(P0.01)、反应强度(P=0.000)、心境特征(P0.05)、持久性(P0.01)、注意分散(P=0.000)均高于正常对照组,而反应阈(P0.01)低于正常对照组。FES的某些环境因素与ADHD儿童的冲动行为有关。结论 ADHD儿童处在相对不良的家庭环境中,家庭环境因素对ADHD儿童的冲动行为有影响。  相似文献   

10.
精神发育迟滞儿童的母亲的心理健康与家庭环境的关系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目的探讨精神发育迟滞(MR)儿童的母亲心理健康状况与家庭环境因素的关系,为有针对性采取干预措施提供一些依据。方法采用症状自评量表(SCL-90)、家庭环境量表中文版和自编的一般状况调查表对263名MR儿童的母亲进行调查,并以同年龄、同性别的的正常儿童的母亲进行1∶1配对对照,母亲婚姻状况、文化程度匹配,年龄和家庭经济状况基本匹配。结果MR儿童的母亲SCL-90中除恐怖因子外其他因子均明显高于对照组儿童的母亲(P〈0.01);躯体化、抑郁、焦虑、敌对、恐怖和精神病性等因子均明显高于常模(P〈0.01)。MR儿童的家庭环境量表中亲密度、情感表达、成功性、知识性、娱乐性、道德宗教观、组织性、控制性等8个分量表评分均低于对照组儿童的家庭,矛盾性评分高于对照组(均P〈0.05)。MR儿童的母亲SCL-90各因子与家庭环境量表中亲密度、情感表达、矛盾性、娱乐性、组织性均相关,知识性部分相关。结论MR儿童的母亲心理健康问题突出,和家庭环境密切相关,MR儿童的家庭可能存在支持系统不良的情况。  相似文献   

11.
情绪障碍儿童人格特征的对照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采用问卷测量法分析儿童情绪障碍的个性特征。并与同龄正常儿童对比。方法:病例组为2003-09/2004—09在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儿童医院就诊并全部接受微量生物电脑导人刺激治疗的30例情绪障碍儿童。对照组选取北京市某中学初一年级平均年龄为12岁的健康儿童30例。家长全面知情同意。采用个别和团体施测法,使用儿童艾森克人格问卷对各组儿童进行人格测评,艾森克人格问卷包括精神质、内外向、神经质、情绪的稳定性和掩饰性4个维度。各维度分用标准分(T)表示,以标准分38.5和61.5为划分界。由儿童自己填写问卷,年龄较小,阅读能力较差者,由心理评估人员阅读,儿童自己选择答案。结果均输入软件进行分析评价和保存。并与对照组及常模进行比较。结果:病例组发放问卷30份,收回合格问卷30份,有效率100%。对照组发放问卷35份,收回有效问卷30例,有效率86%。①与对照组相比,病例组的艾森克人格问卷内外向维度(E)分低,神经质维度(N)分高,差异有极其显著性意义(P〈0.001)。②病例组与对照组男女之间艾森克人格问卷维度比较无差异。所设对照组与全国常模比较也无差异。③情绪障碍儿童人格特征更多倾向于内倾、情绪不稳定和抑郁质,分别占80%,90%,73%,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极其显著(χ^2=17.333,31.729,31.729,P〈0.001)。结论:情绪障碍儿童的个性多为极端内向,情绪不稳定,属于抑郁质。这些不良人格特征阻碍儿童健康发展并且可诱发多种心理和精神疾病。但发育性的儿童个体,其人格处于发展过程中,具有可塑性。有针对性地教育引导,及早了解儿童的内心活动,可使其负性情绪及时有效的得到宣泄。良好的环境和教育,可以减少和消除由遗传造成不良人格特征的影响,促进儿童正常人格特质的形成和发展。  相似文献   

12.
儿童感觉统合失调与家庭环境因素关系的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 了解影响儿童感觉统合的家庭环境因素。方法 在沈阳市城区普通小学随机整群分层抽取1~6年级的学龄儿童1580人,采用问卷的方式调查其感觉统告状况及家庭环境因素。结果 沈阳市学龄儿童感觉统合轻度失调率32.97%,严重失调率9.81%,男孩多于女孩,无年龄差异,与家庭环境因素密切相关。由他人照顾而非父母照顾,非家庭中养育而托养在外,父母文化程度低,家庭关系不和睦,父母对子女的教育态度不一致或采取简单粗暴的体罚教育方式等,儿童出现感觉统合失调者显著增多。结论 家庭环境因素对儿童的感觉统合有显著影响。应针对家庭环境因素采取积极有效措施,稳定家庭结构,提高父母自身素质等,为儿童身心健康发展创造良好的家庭环境。  相似文献   

13.
目的:采用问卷测量法分析儿童情绪障碍的个性特征。并与同龄正常儿童对比。方法:病例组为2003-09/2004-09在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儿童医院就诊并全部接受微量生物电脑导入刺激治疗的30例情绪障碍儿童。对照组选取北京市某中学初一年级平均年龄为12岁的健康儿童30例。家长全面知情同意。采用个别和团体施测法,使用儿童艾森克人格问卷对各组儿童进行人格测评,艾森克人格问卷包括精神质、内外向、神经质、情绪的稳定性和掩饰性4个维度。各维度分用标准分(T)表示,以标准分38.5和61.5为划分界。由儿童自己填写问卷,年龄较小,阅读能力较差者,由心理评估人员阅读,儿童自己选择答案。结果均输入软件进行分析评价和保存。并与对照组及常模进行比较。结果:病例组发放问卷30份,收回合格问卷30份,有效率100%。对照组发放问卷35份,收回有效问卷30例,有效率86%。①与对照组相比,病例组的艾森克人格问卷内外向维度(E)分低,神经质维度(N)分高,差异有极其显著性意义(P<0.001)。②病例组与对照组男女之间艾森克人格问卷维度比较无差异。所设对照组与全国常模比较也无差异。③情绪障碍儿童人格特征更多倾向于内倾、情绪不稳定和抑郁质,分别占80%,90%,73%,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极其显著(χ2=17.333,31.729,31.729,P<0.001)。结论:情绪障碍儿童的个性多为极端内向,情绪不稳定,属于抑郁质。这些不良人格特征阻碍儿童健康发展并且可诱发多种心理和精神疾病。但发育性的儿童个体,其人格处于发展过程中,具有可塑性。有针对性地教育引导,及早了解儿童的内心活动,可使其负性情绪及时有效的得到宣泄。良好的环境和教育,可以减少和消除由遗传造成不良人格特征的影响,促进儿童正常人格特质的形成和发展。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SOS儿童村儿童的自我意识状况和人格特征,为其心理卫生保健提供理论依据。方法:采用整群随机抽样法抽取成都市SOS儿童村儿童76名,以Piers-Harris儿童自我意识量表(PHCSS)和艾森克个性问卷(EPQ)进行测试。结果:与湖南常模比较,儿童村儿童焦虑因子分低于常模,差异有显著统计学意义(P<0.01)。与中国城市常模比较,儿童村儿童自我意识总分、智力与学校情况、躯体外貌与属性、幸福与满足等因子分低于中国城市儿童常模,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SOS儿童村儿童EPQ测试结果:SOS儿童村儿童的E量表分均低于全国常模;女儿童的精神质量表分低于常模;男儿童精神质量表分高于女儿童,女儿童掩饰性量表分高于男儿童。SOS儿童村儿童人格各维度和母亲学习期望因素与其自我意识状况呈现一定的相关性。结论:SOS儿童村儿童自我意识水平呈现低于全国城市儿童的特点,人格特征显示出内向而稳定的倾向。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注意缺陷多动障碍(Attention-deficit/hyperactivtiy disorder,ADHD)及其共患学习困难(Learning disability,LD)儿童家庭环境特征。方法选用自制家庭一般情况量表、家庭环境量表中文版(Family Environment ScaleChinese Version,FES-CV)对单纯ADHD儿童101例、ADHD共患LD儿童56例及正常对照儿童92例进行评定。结果对照组、单纯ADHD组、ADHD共患LD组儿童年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对照组年龄较小(11.2±2.1vs.12.6±3.0vs.12.4±3.2,P=0.024);三组儿童男性比例差异有统计学意义(56.14%vs.82.59%vs.86.08%,P0.001);三组儿童父亲职业类型(P=0.016)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在FES量表的亲密度因子(8.12±1.43vs.7.05±1.85vs.6.79±2.14)、情感表达因子(6.08±1.45vs.5.31±1.83vs.5.52±1.76)、知识性因子(5.47±2.08vs.4.12±2.01vs.4.05±1.97)、娱乐性因子(5.56±2.18vs.4.16±2.20vs.4.18±2.18)、道德宗教因子(5.76±1.39vs.5.51±1.45vs.5.39±1.68)、组织性因子(7.02±1.40vs.5.73±2.15vs.5.48±2.24)得分单纯ADHD组和ADHD共患LD组均低于对照组(P均0.05),而在矛盾性因子上,与对照组比较,两组ADHD家庭矛盾性高;同时与单纯ADHD组比较,ADHD共患LD组儿童家庭家庭矛盾性明显增高(P0.05)。结论单纯ADHD组和ADHD共患LD组儿童存在功能缺陷,包括亲密度差、家庭矛盾大、情感表达不佳、知识性、娱乐性、组织性差等,共患LD组增加ADHD儿童家庭矛盾性。  相似文献   

16.
[目的]研究流浪精神分裂症患者的家庭环境和人格特征,初步探讨影响流浪行为产生的因素.[方法]采用家庭环境量表(FES-CV)和艾克森人格问卷简式量表中国版(EPQ-RSC)对112例住院流浪精神分裂症患者(研究组)和同期住院的104例非流浪精神分裂症患者(对照组)进行分析.[结果]与对照组比较,研究组FES-CV量表中家庭环境、宗教道德观和组织性得分较低,矛盾性、独立性及控制性得分较高,EPQ-RSC量表精神质和神经质得分较高(P<0.05);多因素分析显示:家庭环境中亲密度、矛盾性、独立性、知识性、娱乐性、组织性以及精神质和神经质的人格特征是流浪行为产生的风险因素.[结论]与非流浪精神分裂症患者相比,流浪精神分裂症患者较差的家庭环境和相对缺陷的人格可能是其流浪行为产生的原因之一.  相似文献   

17.
目的了解白血病儿童的家庭环境,为开展家庭干预提供理论依据。方法随机选择入住我院的白血病病儿60例、住院非白血病病儿60例以及正常儿童600例,采用家庭环境量表-中文版(FES-CV),对其家庭环境进行评定和分析。结果白血病儿童家庭亲密度、知识性和娱乐性评分明显低于非白血病病儿以及正常儿童家庭,矛盾性评分明显高于非白血病病儿以及正常儿童家庭,差异均有显著性(F=7.74~8.89,q=2.912~9.891,P〈0.01)。而非白血病儿童与正常儿童家庭相比,家庭亲密度、情感表达、矛盾性、独立性、成功性、知识性、娱乐性、道德宗教观、组织性及控制性10个分量表家庭环境特征差异均无显著性(P〉0.05)。结论白血病儿童家庭环境存在缺陷,为改善病儿预后和提高健康生活质量,应对其家庭环境进行干预。  相似文献   

18.
初中生心理问题与家庭环境的相关性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初中生心理问题与家庭环境情况的相关性。方法:对1667名初中生使用症状自评量表(SCL-90)、家庭环境量表(FES)等调查工具,以现况研究整群抽样的方法,采用问卷调查方式获得数据资料并进行分析。结果:本组SCL-90筛选出有心理问题的人数为270例,占总人数的16.20%;对照研究表明,异常组FES的亲密度、情感表达、知识性、娱乐性、组织性评分低于正常组,而矛盾性因子分则高于正常组(P<0.05);相关分析表明,SCL-90的总分及各项因子分与FES的矛盾因子评分等呈显著性相关(P<0.05);与亲密度、情感表达、知识性、娱乐性、组织性因子分呈显著性负相关(P<0.05)。结论:初中学生的心理异常与家庭环境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19.
目的 研究平阳县不同职业家庭的儿童幽门螺杆菌(HP)感染的流行病学情况,以探讨不同经济状况下家庭HP人群的分布对儿童Hp感染的影响.方法 746名就读于平阳县中心与郊区学校的学生,男379名,女367名,年龄7-14岁.问卷调查每位学生的居住环境、常住人口、父母职业和受教育程度、家庭的经济收入,有无消化道症状及慢性胃炎、溃疡病史等,同时采用14C-尿素呼气试验检测有无幽门螺杆菌感染.结果 无症状儿童HP感染率为40.62%,男女生HP感染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工人和农民家庭的儿童有较高的HP感染率,生活在父母感染HP家庭中的儿童更容易感染HP.结论 经济水平较低的家庭中,儿童HP感染率高,HP感染有家庭聚集现象.  相似文献   

20.
目的 探讨家庭环境与产后抑郁的相关性.方法 采用爱丁堡产后抑郁量表(EPDS)和中文版家庭环境量表对198例产妇进行问卷调查,根据是否存在产后抑郁,分成抑郁组42例和非抑郁组156例.首先,比较2组家庭环境量表各分量表评分的差别;然后,进行家庭环境评分与EPDS的相关性分析和多元回归分析,探讨家庭环境与产后抑郁的关系.结果 198例产妇中,42例发生产后抑郁,发病率为21.21%.抑郁组亲密度、组织性、控制性、情感表达评分均显著低于非抑郁组,矛盾性评分显著高于非抑郁组.EPDS评分与亲密度、组织性、控制性、情感表达评分均成显著负相关;EPDS评分与矛盾性评分成显著正相关.多元回归分析显示亲密度、情感表达、控制性与矛盾性均为产后抑郁的影响因素.结论 家庭环境是产后抑郁的重要影响因素,护士应结合患者家庭情况进行护理干预,预防产后抑郁的发生.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