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2.
3.
目的 研究鬼针草Bidens bipinnata的地上部分的化学成分。方法 采用硅胶、ODS柱色谱分离并结合Sephadex LH-20和HPLC分离纯化,通过理化鉴定和波谱分析鉴定其化学结构。结果 从鬼针草的正丁醇部位得到6-O-β-D-吡喃葡萄糖基-6,7,3′,4′-四羟基噢哢(海生菊苷)(Ⅰ)、6-O-(6″-乙酰基-β-D-吡喃葡萄糖基)-6,7,3′,4′-四羟基噢哢(Ⅱ)、槲皮素3-O-β-D-吡喃葡萄糖苷(Ⅲ)、槲皮素3-O-α-L-鼠李糖苷(Ⅳ)、异奥卡宁-7-O-β-D-吡喃葡萄糖苷(Ⅴ)、七叶苷(Ⅵ)、(E)2-己烯基-O-β-D-吡喃葡萄糖苷(Ⅶ)、正己烷基O-β-D-吡喃葡萄糖苷(Ⅷ)、异戊基O-β-D-吡喃葡萄糖苷(Ⅸ)、正丁基O-α-D-呋喃果糖苷(Ⅹ)、正丁基O-β-D-呋喃果糖苷(Ⅺ)、正丁基O-β-D-吡喃果糖苷(Ⅻ)。结论 以上12个化合物中除海生菊苷和异奥卡宁-7-O-β-D-吡喃葡萄糖苷外,其他10个化合物均为首次从鬼针草中分离得到。 相似文献
4.
5.
6.
7.
8.
本文通过本草考证和实地调查,证实云南省习用的王不留行为锦葵科Malvaceae植物川黄花稔 Sida szechuensis Matsuda的全草,与《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典》规定的正品王不留行,即石竹科 Caryophyllaceae植物麦蓝菜 Vaccaria segetallis(Neck.)Garcke.的种子不同,为避免二者在名称、来源、药用部位、药效方面相互混淆,本文对云南省习用王不留行(拔毒散)的原植物来源、药材性状、显微特征及理化鉴别作了研究。 相似文献
9.
10.
目的研究鬼针草Bidens bipinnata地上部分的化学成分.方法采用硅胶、ODS柱色谱并结合HPLC分离纯化,通过理化鉴定和波谱分析鉴定其化学结构.结果从鬼针草的醋酸乙酯部位得到水杨酸(Ⅰ)、9,12,13-三羟基-10,15-十八碳二烯酸(Ⅱ)9,12,13-三羟基-10-十八烯酸(Ⅲ)、苄基-O-β-D-吡喃葡萄糖苷(Ⅳ)、苯乙基-O-β-D-吡喃葡萄糖苷(V)、(Z)-3-己烯基-O-β-D-吡喃葡萄糖苷(Ⅵ)、丁香酚苷(Ⅶ)、3-甲基-2-(2-戊烯基)-4-O-β-D-吡喃葡萄糖基-△2-环戊烯酮(Ⅷ).结论以上8个化合物中除水杨酸外,其余7个化合物均为首次从鬼针草中分离得到. 相似文献
11.
用常规液体培养基培养金黄色葡萄球菌,蜡样芽胞杆菌,大肠杆菌及伤寒杆菌,在培养的不同时间分别取培养物经滤菌器过滤后,接种高渗透压或非高渗透压的L型养基进行培养,在湿微镜下观察细菌L型的生长情况的生长情况和用聚合链链反应鉴定伤寒杆菌L型培养物。 相似文献
12.
宝盖草的生药学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李学芳等 《云南中医学院学报》2010,33(2):8-10,13
目的:建立宝盖草药材的生药学研究方法,为宝盖草的深入研究提供理论依据。方法:采用原植物形态、性状鉴别、显微鉴别、理化鉴别及薄层色谱等方法。结果:原植物形态的主要特征为花冠筒圆柱形,内面无毛环。主要显微特征为根横切面中皮层较窄,形成层由5—8列细胞构成,木质部导管旁伴有纤维;茎横切面中木质部在四棱角处发达。粉末特征中腺毛和非腺毛较多,叶上、下表皮细胞不规则形,气孔不等式。薄层色谱中,四个不同产地的药材在相应位置上显相同颜色的斑点,且有较好的重现性。结论:通过对本文的研究,将为该药材的质量标准制定及进一步研究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3.
目的:建立白草莓药材的生药学研究方法,为白草莓的深入研究提供理论依据.方法:采用原植物形态鉴定、性状鉴别、显微鉴别、理化鉴别及薄层色谱等方法分别进行研究.结果:原植物形态的主要特征为叶背面具苍白色蜡质乳头.主要显微特征为木栓层细胞木化增厚,木质部导管径向排列,叶柄维管束外韧型,非腺毛为单细胞毛,草酸钙簇晶较多,纤维多成束,导管为螺纹导管和孔纹导管.薄层色谱中,3个不同产地的药材在相应位置上显相同颜色的荧光斑点,且有较好的重观性.结论:本次实验数据准确,图片清晰,为该药的药材质量标准制定、进一步深入研究和开发利用提供了部分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4.
血苕的组织与粉末鉴定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蓼科植物血苕作了植物形态、块根性状、块根横切面及粉末显微观察等方面的工作。绘出了血苕块根的横切面简图与粉末显微特征图。可为血苕的的开发利用提供有关参考。 相似文献
15.
目的 研究蛇菰科植物杯茎蛇菰的显微鉴别特征.方法 采用水合氯醛透化法对药材粉末的显微特征进行观察,并分别对花序、花茎、鳞苞片、根茎等器官进行常规石蜡切片观察.结果 花序中部横切面可见附属体与子房;花茎横切面维管束环状排列,髓部具异型维管束;鳞苞片无栅栏组织和海绵组织的分化;根茎中可见周韧型维管束环状排列;粉末中可见子房、花粉、导管、石细胞等.结论 上述特征可作为杯茎蛇菰的显微鉴别依据. 相似文献
16.
17.
目的对太白大黄进行生药学全面研究,为鉴别该品种提供依据。方法通过对原值物形态和药用部住的性状观察对其进行描述,通过组织切片观察其组织特征,并通过TCL和荧光反应测试其化学成分。结果太白大黄与大黄属其他供药用的几种大黄在植物形态、药材性状及组织结构方面存在明显差异。结论太白大黄为太白地区一味常用中草药,被广泛使用,其详细成份有待进一步研究。 相似文献
18.
At the boundary between pharmacognosy and molecular biology, molecular pharmacognosy has developed as a new borderline discipline. This paper reviews the methods, application, and prospect of molecular pharmacognosy. DNA marker is one of genetic markers and some molecular marker methods which have been successfully used for genetic diversity identification and new medicinal resources development. Recombinant DNA technology provides a powerful tool that enables scientists to engineer DNA sequences. Gene chip technique could be used in determination of gene expression profiles, analyses of polymorphisms, construction of genomic library, analysis of mapping, and sequencing by hybridization. Using the methods and theory of molecular biology and pharmacognosy, molecular pharmacognosy represents an extremely prospective branch of pharmacognosy and focuses on the study of systemic growth of medicinal plants, identification and evaluation of germplasm resources, plant metabolomics and production of active compounds. Furthermore, the great breakthrough of molecular pharmacognosy could be anticipated on DNA fingerprint analysis, cultivar improvement, DNA identification, and a global DNA barcoding system in the future. 相似文献
19.
目的:建立云南特有药用植物云南钩藤药材的生药学研究方法,为云南钩藤的深入研究提供理论依据。方法:采用传统鉴别经验与现代科学技术手段相结合的研究思路和方法,从来源、性状、显微及理化等方面对云南钩藤进行生药学研究。结果:确定了云南钩藤药材鉴别方法与要点。结论:本研究将为云南钩藤药材的鉴别及质量标准的制定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