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乌志文 《齐齐哈尔医学院学报》2008,29(16):1995-1996
胃癌是一常见的恶性肿瘤,它给患者的身心带来严重的危害和极大的痛苦,严重影响着患者的身心健康。甚至是导致患者死亡的主要原因。众所周知,胃癌的诊断,特别是早期诊断,是非常必要的。尤其是浸润型胃癌,它无明显特殊的特征,无腹部包块,仅可有便血和腹痛,个别患者因贫血而就诊。不易引起人们的注意,是影响早发现、早诊断、早治疗的主要因素。另外,与影像学医师的认识和早期诊断水平无关系。为此,我们把近年来所发现的36例不同部位浸润型胃癌进行总结,现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2.
近年来,恶性肿瘤的过继性免疫治疗有了飞跃的发展。其中肿瘤浸润淋巴细胞(Tumorlnfiltratinglymphocyte,TIL)作为一种新型的抗肿瘤免疫活性细胞越来越受到人们的关注。近年来,我们与扬州医学院合作应用TIL治疗19例胃癌,现报道如下。临床资料本组19例胃癌,男14例,女5例,男女之比2.8:1,年龄39~74岁,平均56.68岁,术前均经胃镜检查,病理证实为胃癌,并经手术探查证实,手术切除率78.9%(15/19),病理诊断为各种类型的腺癌。治疗方法:本组所有病人均经(1)病理证实为胃癌;(2)已停止其它肿瘤疗法2周以上;(3)病人预生存… 相似文献
3.
目的 探讨临床早期黏膜下胃癌的淋巴结微转移和原发灶微浸润的临床意义.方法 对45例早期黏膜下胃癌患者手术切除的1035个淋巴结和原发灶分别CK进行免疫组化检测并结合临床病理学指标及患者预后进行综合分析研究.结果 常规HE染色,淋巴结转移率为15.6%(7/45),而CK染色为42.2%(19/45).早期黏膜下胃癌的微转移发生率为26.7%(12/45).45例早期黏膜下胃癌患者中,微浸润的发生率为11.1%(5/45).5年生存率,没有微转移的患者为100%,有微转移的患者75%;没有微浸润的95%,有微浸润的患者60%.P均<0.05.结论 淋巴结的微转移和原发灶的微浸润明显影响黏膜下胃癌的预后. 相似文献
4.
目的 探讨临床早期黏膜下胃癌的淋巴结微转移和原发灶微浸润的临床意义.方法 对45例早期黏膜下胃癌患者手术切除的1035个淋巴结和原发灶分别CK进行免疫组化检测并结合临床病理学指标及患者预后进行综合分析研究.结果 常规HE染色,淋巴结转移率为15.6%(7/45),而CK染色为42.2%(19/45).早期黏膜下胃癌的微转移发生率为26.7%(12/45).45例早期黏膜下胃癌患者中,微浸润的发生率为11.1%(5/45).5年生存率,没有微转移的患者为100%,有微转移的患者75%;没有微浸润的95%,有微浸润的患者60%.P均<0.05.结论 淋巴结的微转移和原发灶的微浸润明显影响黏膜下胃癌的预后. 相似文献
5.
目的早期胃癌在内镜下黏膜切除术(EMR)是越来越普及,近年来内镜下黏膜下层切开-剥离术(ESD)的出现使其适应症越来越广泛。对其适应证的选择上要求正确的内镜下浸润深度的肉眼诊断。方法日本国立癌中心中央病院过去3年(2001-2003年)在该院施行的外科方法胃切除或内镜下胃黏膜切除(EMR)的1846例(早期胃癌1258例,进展期胃癌588例)单发胃癌病例为对象,首先把胃癌浸润深度的确诊率用内镜下临床诊断(C)和切除后病理学诊断(P)两者比较来探讨;再次对早期胃癌的误诊病例,从肉眼分型、溃疡(UL)有无、部位、肿瘤大小、组织类型角度进行了误诊倾向的探讨。结果(1)内镜在早期胃癌和进展期胃癌的鉴别上,术后早期胃癌(P)和术后进展期胃癌(P)确诊率分别为95%(1199/1258)、86%(504/588)其中5%的早期胃癌被误诊为进展期,14%的浸润癌被误诊为早期胃癌;(2)对术后早期胃癌1258例探讨中对术后粘膜层癌(pM)在术前内镜下诊断为粘膜层癌(cM)、粘膜下层癌(cSM)、侵及肌层以上癌(cMP-)的病例,分别是85%(714)、14%(112)、1%(10)也就是说粘膜层癌(pM)的准确诊断率为85%;对粘膜下层癌(pSM)422例的探讨中在术前内窥镜下诊断为粘膜层癌(cM)、粘膜下层癌(cSM)、侵及肌层以上癌(cMP-)分别是42%(177)、46%(196)、12%(49),也就是说42%的粘膜下层癌(pSM)被低估诊断;(3)对早期胃癌误诊病例的探讨中;隆起型(Ⅰ、Ⅱa)病变误诊病例中77%(35/45)被低估诊断,溃疡(-)的误诊病例中68%(112/164)被低估诊断,胃体上部误诊病例中70%(53/75)被低估诊断,胃体中部误诊病例中66%(64/97)被低估诊断,肿瘤直径10mm以下误诊病例中79%(15/19),10-20mm误诊病例中67%(66 相似文献
6.
目的早期胃癌在内镜下黏膜切除术(EMR)是越来越普及,近年来内镜下黏膜下层切开-剥离术(ESD)的出现使其适应症越来越广泛。对其适应证的选择上要求正确的内镜下浸润深度的肉眼诊断。方法日本国立癌中心中央病院过去3年(2001~2003年)在该院施行的外科方法胃切除或内镜下胃黏膜切除(EMR)的1846例(早期胃癌1258例,进展期胃癌588例)单发胃癌病例为对象,首先把胃癌浸润深度的确诊率用内镜下临床诊断(c)和切除后病理学诊断(p)两者比较来探讨;再次对早期胃癌的误诊病例,从肉眼分型、溃疡(UL)有无、部位、肿瘤大小、组织类型角度进行了误诊倾向的探讨。结果(1)内镜在早期胃癌和进展期胃癌的鉴别上,术后早期胃癌(p)和术后进展期胃癌(p)确诊率分别为95%(1199/1258)、86%(504/588)其中5%的早期胃癌被误诊为进展期,14%的浸润癌被误诊为早期胃癌;(2)对术后早期胃癌1258例探讨中对术后粘膜层癌(pM)在术前内镜下诊断为粘膜层癌(cM)、粘膜下层癌(cSM)、侵及肌层以上癌(cMP-)的病例,分别是85%(714)、14%(112)、1%(10)也就是说粘膜层癌(pM)的准确诊断率为85%... 相似文献
7.
探讨淋巴脉管间隙浸润对早期宫颈癌预后的影响。查阅淋巴脉管间隙浸润(lymphovascular space invasion,LVSI)与早期宫颈癌相关文献,文献涉及早期宫颈癌保守性手术、根治术后长期随访观察LVSI与预后的影响。活检标本与根治术标本比较,分析其对淋巴转移、浸润深度的预测价值。共计34篇文献符合要求,部分文献显示淋巴脉管间隙浸润不是宫颈癌预后的独立危险因素,否定其作为早期宫颈癌保留生育功能的评价指标,而部分文献显示LVSI与预后相关。临床观察发现LVSI阳性患者保守性手术治疗仍应谨慎。淋巴脉管间隙浸润作为早期宫颈癌保留生育功能的评价指标尚存争议,其可能与淋巴转移有关,后者是宫颈癌不良预后的独立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8.
9.
目的 探讨肥大细胞的浸润与胃癌生长﹑转移的关系。方法 采用阿尔新兰-沙红染色与显微图像分析系统相结合的技术,对74例胃癌组织内的肥大细胞进行显色﹑分类及定量计数。结果 胃癌组织内的肥大细胞主要分布于癌旁交界区;以成熟型为主,功能活跃,释放浆内颗粒。癌旁交界区肥大细胞的数量显著多于癌内间质区(t=9.11,P<0.01),两者呈正相关性(r=0.303,P<0.01)。肥大细胞的数量与胃癌浸润深度及淋巴结转移数目呈显著的负相关性。结论 癌间质内肥大细胞的浸润具有抑制胃癌生长﹑转移的作用。可能与成熟型肥大细胞释放肝素及其他生物活性物质有关。癌旁交界区肥大细胞的数目可作为判断预后的指标之一。 相似文献
10.
肥大细胞的浸润对胃癌生长转移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OBJECTIVE: To investigate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mast cell infiltration and the development and metastasis of gastric carcinoma. METHODS: Alcian blue-Safranin O staining and image analysis system were employed to observe, classify and quantify the mast cells in 74 gastric carcinoma specimens. RESULTS: Mast cells resided predominantly in the marginal area of the tumor and most of them were mature type, active and capable of discharging granules into the cytoplasm. The mast cells in the marginal area of the tumor were significantly more numerous than those in the matrix of the tumor (P<0.01) and there was a positive correlation between them (r=0.303, P<0.01). The density of the mast cells was inversely correlated to the depth of tumor invasion and the number of lymph node metastasis. CONCLUSIONS: Mast cell infiltration in the matrix of the tumor plays an important role in preventing the invasion and metastasis of gastric carcinoma possibly by release of heparin and other bioactive substances. Mast cell quantity in the marginal area of the tumor may serve as an indicator for prognostic assessment of gastric carcinoma.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胃癌内镜下形态与浸润深度的关系。方法:通过对286例胃癌患者行内镜及病理检查。结果:早期胃癌病变大小超过3cm者占9.1%,肿瘤浸润达肌层后超过3cm者占36.4%(P<0.05)。早期胃癌Ⅰ型、Ⅱa型及Ⅱb型以粘膜内癌为主占63.6%,Ⅱc型及Ⅲ型以粘膜下层癌为主占90.9%(P<0.01)。进展期胃癌内镜下形态与浸润深度无明显相关性。结论:胃癌内镜下形态对判断早期胃癌浸润深度有参考价值,对进展期胃癌无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12.
1981~1990年,我院经内镜、手术病理证实的早期胃癌11例,现结合文献提出早期诊断的体会.临床资料本组男8例,女3例,年龄43~68岁,胃病史2个月~11年,临床上以上腹部隐痛、饱胀不适、食欲减退和进行性消瘦为主要表现,其次是贫血和黑便.术前经胃镜检查8例,X线钡餐检查3例,普通X线检查时未发现病变,后经低张气钡双重造影发现胃壁局部僵硬和异常积钡现象.本组11例均经手术和病理检查证实为早期胃癌.病变部位在胃窦部6例,胃角部3例,胃体小弯2例.癌灶直径0.6~2.5cm.肉眼分型,属Ⅰ型(隆起到)2例,Ⅱa+Ⅱb(表浅隆起 相似文献
13.
14.
15.
目的探讨DR检查对早期肠梗阻诊断的局限性。方法选取本院2013年12月至2018年12月收治的10例早期肠梗阻患者,运用医学影像DR技术对肠梗阻患者进行检查诊断。结果医学影像dr技术能够显示出患者的肠梗阻影像,对于早期肠梗阻的存在、位置、病因等诊断不够明确。结论通过DR检查对肠梗阻患者具有一定的诊断效果,但是对早期肠梗阻诊断具有一定的局限性。 相似文献
16.
浸润型胃癌的超声诊断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探讨浸润型胃癌的声像图特征及诊断方法。方法:对12例浸润型胃癌的B型超声图像进行回顾分析。结果:12例浸润型胃癌中,呈弥漫型胃壁浸润改变者9例,其胃壁呈明显均匀增厚,超声检查呈均匀弱回声,且失去蠕动功能胃壁呈局限性增厚者3例,胃壁的局限增厚均>20mm,呈稍粗糙的弱回声,受累胃壁亦失去蠕动功能。结论:B型超声可以作为浸润型胃癌的首选影像诊断方法。 相似文献
17.
胃癌浸润转移机制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癌转移、复发是胃癌病人死亡的主要原因 ,也是治疗的最大障碍。近年对有关胃癌浸润转移机制的研究发现 :血管增生是肿瘤生长和转移的最基本要素 ;癌转移过程肿瘤细胞需先通过粘附分子与周围细胞或基质粘附 ,在众多蛋白酶参与降解周围基质后才能通过细胞外基质屏障 ;动力因子参与肿瘤细胞的游走、趋向性、吞噬活动及接触趋向性等诸多方面 ;某些转移相关基因、抑癌基因、癌基因的改变 ,细胞周期调控蛋白的异常 ,生长因子及其受体的改变等诸多因素对肿瘤的转移及浸润也产生不可估量的影响。现综述如下。1 细胞动力因子肿瘤细胞必须获得多种生… 相似文献
18.
为了评价P53基因突变与进展期胃癌预后的关系。我们选择161例浆膜浸润胃癌病理标本。用免疫组化法(ImmunohistochemicalstainingIHC)检测P53蛋白。95例(59%)显示P53基因突变(>10%细胞核染色阳性),P53基因突变与已知的预后因子之间无明显相关性。P53染色阴性病人5年生存率为68.1%,这一数值高于P53阳性病人(43.3%,P=0.024)此外,P53基因突变对各亚群组的预后也有影响,在肿瘤直径大于5cm组(P=0.03)、在低分化型肿瘤组(P=0,002)、以及在淋巴结转移组(P=0.035)。多因素分析时,P53基因突变仍与胃癌病人的不良预后有显著相关性(P=0.016)。这些结果提示:P53基因突变可能浆膜浸润胃癌病人预后的一个重要的非依赖性因子。 相似文献
19.
对12例早期浸润型胃癌的X线表现进行回顾性分析,提出Ⅱc样不规则浅凹陷灶合并病灶周期壁僵硬,限局部伸缩不良,及病变区粘膜不整为早期浸润型胃癌X线征象的观点,以试图提高对早期浸润型胃癌的胃肠造影检出率。 相似文献
20.
对12例早期浸润型胃癌的X线表现进行回顾性分析,提出Ⅱc样不规则浅凹陷灶合并病灶周胃壁僵硬,限局性伸缩不良,及病变区粘膜不整为早期浸润型胃癌X线征象的观点,以试图提高对早期浸润型胃癌的胃肠造影检出率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