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子宫内膜异位症与肿瘤转移基因关系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子宫内膜异位症是常见的妇科良性疾病,但却具有恶性肿瘤的侵袭和转移特征,因此,探讨子宫内膜异位症的发病和转移的机制不仅对子宫内膜异位症的临床诊断、治疗有着重要的意义,同时对阐明恶性肿瘤的转移机制也有一定的作用。子宫内膜异位症的发生有一定的遗传基础;目前已知MMPs和TIMPs在子宫内膜重构中起重要的作用,MMPs和TIMPs的异常表达可以促进子宫内膜异位的发生,但其调节和相互作用的机制仍不明确;nm23基因在子宫内膜异位症的发生和发展过程中的作用也不清楚。  相似文献   

2.
子宫腺肌症与肿瘤转移相关基因之间关系的研究   总被引:4,自引:3,他引:4       下载免费PDF全文
目的:探讨肿瘤转移相关基因在子宫腺肌症发生中的作用。 方法: 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方法,对43例子宫腺肌症患者、22例对照组(正常子宫内膜)的nm23-H1、基质金属蛋白酶-2(MMP-2)、基质金属蛋白酶-9(MMP-9)、膜型1-基质金属蛋白酶(MT1-MMP)和基质金属蛋白酶组织抑制因子-1(TIMP-1)的表达进行研究。 结果: 子宫腺肌症中,MMP-2、MMP-9和MT1-MMP的表达水平明显高于对照组(P<0.01),nm23-H1和TIMP-1的表达水平无显著差异(P>0.05)。 结论: MMP-2、MMP-9和MT1-MMP在子宫腺肌症的发病过程中可能起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3.
经血逆流是腹腔子宫内膜异位症的主要发病机制之一,子宫内膜植入其他组织的过程需要细胞外基质的降解,基质金属蛋白酶是降解细胞外基质的重要酶类。近年来研究表明,基质金属蛋白酶及其抑制剂的异常表达在子宫内膜异位症的发生和发展过程中起着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4.
子宫内膜异位症(内异症)是一种易复发并具有侵袭性的慢性疾病,特点是有生长功能的子宫内膜腺上皮腺体和间质细胞出现在正常子宫体腔内膜以外,可以影响约15%生育年龄的妇女,引起性交痛、盆腔疼痛、痛经和不孕.目前内异症病因不清,已经提出几种假说解释它的发生机制,研究认为遗传因素在内异症的发生发展中起作用,多基因/多因素理论已经被广泛接受.本文对内异症相关基因多态性和基因产物异常表达的研究加以分析,试图从分子遗传学角度解释内异症发生发展的机制.  相似文献   

5.
基质金属蛋白酶(MMPs)及其抑制剂(TIMP)在子宫内膜异位症的发生发展过程中具有重要作用。MMPs及TIMP与细胞外基质的相互作用,使得异位子宫内膜得以在子宫腔外生存,从而引发机体一系列病理生理改变。MMPs/TIMP的比例失衡是促使子宫内膜异症形成的关键因素之一。  相似文献   

6.
经血逆流是腹腔子宫内膜异位症的主要发病机制之一,子宫内膜植入其他组织的过程需要细胞外基质的降解,基质金属蛋白酶是降解细胞外基质的重要酶类。近年来研究表明,基质金属蛋白酶及其抑制剂的异常表达在子宫内膜异位症的发生和发展过程中起着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nm23-H1基因在子宫内膜异位症发生中的作用。方法:采用免疫组织化学SP法检测25例子宫内膜异位症和22例正常子宫内膜组织中nm23-H1的蛋白表达情况;采用RT-PCR检测研究33例子宫内膜异位症的异位子宫内膜组织和30例正常子宫内膜组织中nm23-H1基因的mRNA表达情况。 结果:25例子宫内膜异位症组中,nm23-H1的蛋白表达缺失为3例、弱阳性12例、强阳性10例,对照组中nm23-H1的蛋白表达缺失为0例、弱阳性3例、强阳性19例,两组差异显著(P<0.01)。33例子宫内膜异位症组中nm23-H1 mRNA表达缺失为4例、弱表达15例、强表达14例,30例对照组中,nm23-H1的mRNA表达缺失为1例、弱表达6例、强表达23例,子宫内膜异位症组明显低于正常对照组(P<0.05)。 结论:nm23-H1在子宫内膜异位症的发病过程中可能起重要的作用,进一步明确nm23-H1基因在子宫内膜异位症发生中的作用及其作用机制,对了解子宫内膜异位症的发病机制、临床诊断和治疗可能有一定意义。  相似文献   

8.
目的研究子宫内膜异位症中基质金属蛋白酶9(MMP-9)基因表达的DNA甲基化调控机制。方法采用甲基化特异性PCR检测在位与异位子宫内膜组织中MMP-9 mRNA的表达,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染色检测在位与异位子宫内膜组织中MMP-9蛋白的表达。原代培养子宫内膜异位基质细胞,细胞经5-杂氮-2'-脱氧胞苷(5-Aza-dC)处理后,分析MMP-9基因的表达及其启动子甲基化状态。结果异位子宫内膜组织中MMP-9 mRNA和蛋白的表达高于在位子宫内膜组织。异位子宫内膜组织中MMP-9基因启动子区DNA甲基化水平低于在位子宫内膜组织。5-Aza-dC处理异位子宫内膜细胞后,MMP-9的表达水平升高,MMP-9基因启动子区出现明显的去甲基化。结论 MMP-9基因启动子区DNA去甲基化增强子宫内膜异位症患者异位内膜基质细胞中MMP-9的表达。  相似文献   

9.
目的:研究基质金属蛋白酶2(MMP-2)在子宫内膜异位症(EMs)中的表达.方法:检测EMs患者异位内膜36例、在位内膜36例及正常内膜中的MMP-2的表达情况,以平均光度作为MMP-2的表达强度.结果:(1)异位内膜组、在位内膜组、正常内膜组MMP-2平均吸光值分别为0.1847±0.0109、0.1529±0.0112、0.1509±0.0112.异位内膜组的MMP-2平均吸光值显著高于其余两组(P<0.05);在异位内膜组中,MMP-2蛋白在增生期平均吸光值显著高于分泌期(P<0.05),在正常内膜组和在位内膜组中,MMP-2蛋白在增生期平均吸光值高于分泌期,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异位内膜、特别是异位内膜增生期存在MMP-2的高表达,可能导致了细胞外基质的降解、血管生成,利于种植及生长,更易发生远处部位的种植转移;检测MMP-2的表达可用于判断子宫内膜异位症的侵袭转移和评估预后.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基质金属蛋白酶(MMP-2、MMP-3)及其抑制剂(TIMP-1)在子宫内膜异位症发生及发展中的作用.方法采用免疫组化SP法分别测定MMP-2、MMP-3 、TIMP-1在卵巢子宫内膜异位症异位内膜60例(A组),子宫腺肌症异位内膜40例(B组),子宫肌瘤子宫内膜30例(对照组C)的表达强度.结果 A、B组中MMP-2、MMP-3的表达强度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而TIMP-1的表达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A、B组间MMP-2、MMP-3 、TIMP-1 的表达无明显差异(P>0.05).结论在子宫内膜异位症中MMP-2、MMP-3的过度表达及TIMP-1的低表达可能与内异症的发生与发展有关.  相似文献   

11.
虽然子宫内膜异位症的病因学说已涉及经血逆流、化生、免疫缺陷、遗传基因异常改变、环境因素等诸多方面,但子宫内膜异位症与遗传、基因的关系是目前研究的热点,子宫内膜异位症被认为是以遗传为背景、多基因、多因素所致疾病。  相似文献   

12.
目的研究RANTES基因启动子区-28C/G的多态性与子宫内膜异位症的关系。方法应用聚合酶链反应-限制性酶切片段长度多态性技术(PCR-RFLP)并进行测序的方法检测子宫内膜异位症患者46例(内异症组),非子宫内膜异位症患者35例(对照组)。结果子宫内膜异症组RANTES-28C/C、C/G两种基因型分布频率分别为84.78%、15.22%,对照组RANTES-28C/C、C/G两种基因型分布频率分别为85.71%、14.29%;两组间的组之间的基因型分布频率比较差异无显著性(P>0.05)。RANTES基因-28位点C、G等位基因型在内异症组中的分布频率分别为92.39%、7.61%,在对照组中分别为92.86%、7.14%,两组间等位基因型频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RAN-TES启动子区-28C/G基因多态性与子宫内膜异位症遗传易感性无关联。  相似文献   

13.
抗子宫内膜抗体和子宫内膜异位症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目的:研究抗子宫内膜抗体与子宫内膜异位症的关系。方法:改良法提取,纯化正常人及内异症患者的子宫内膜抗原,分析其氨基酸组成,并用SDS-PAGE及Western blot分析两者蛋白质组成及抗原特异性,建立ELISA方法并测定,分析正常人及内异症患者血清EMAb。  相似文献   

14.
目的 探讨基质金属蛋白酶-2(matrix metalloproteinase-2,MMP-2)和金属蛋白酶组织抑制剂-2(tissue inhibitor of metalloproteinase-2,TIMP-2)基因启动子区单核苷酸多态性与子宫内膜异位症和子宫腺肌病发病风险的关系.方法 采用PCR-限制性片段长度多态方法检测298例子宫内膜异位症患者(内异症组)、180例子宫腺肌病患者(腺肌病组)和324名对照妇女(对照组)MMP-2和TIMP-2基因型频率的分布.结果 MMP-2-1306C/T多态的基因型和等位基因频率分布在子宫内膜异位症组与对照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在腺肌病组和对照组间MMP-2-1306C/T多态的基因型和等位基因频率分布均有明显的差异(P<0.05);与CT+TT基因型相比,CC基因型明显增加腺肌病的发病风险,OR值为1.83(95%CI:1.13~2.96).MMP-2-735C/T多态的基因型和等位基因频率分布在3组间均未发现明显差异(P>0.05);统计学分析显示MMP-2基因的2个多态性位点间存在着连锁不平衡(D'=0.74),但4种单倍型频率在3组之间分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TIMP-2-418G/C多态的等位基因频率分布在3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CC基因型频率在子宫内膜异位症组患者中为0.7%,与对照组(3.7%)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MMP-2-1306C/T多态C等位基因的存在可明显增加腺肌病的发病风险,但与子宫内膜异位症的发病风险无关;MMP-2-735C/T和77MP-2-418G/C多态与子宫内膜异位症和腺肌病的发病风险无明显关联.  相似文献   

15.
MMP-2、MMP-9及EMMPRIN在子宫内膜异位症中的表达及临床意义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研究基质金属蛋白酶2(MMP-2)、基质金属蛋白酶9(MMP-9)、细胞外基质金属蛋白酶诱导因子(EMMPRIN)在子宫内膜异位症(EMs)的表达和意义。方法应用免疫组化二步法检测EMs患者异位内膜42例、在位内膜42例及正常内膜20例中的MMP-2、MMP-9、EMMPRIN的表达情况,并对它们的EMMPRIN、MMP-2、MMP-9蛋白表达水平进行相关性分析。结果 MMP-2、MMP-9、EMMPRIN在异位内膜组中阳性表达率分别为95.24%、92.86%和90.48%,显著高于在位内膜组、正常内膜组(P〈0.05);而在位内膜组和正常内膜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异位内膜组中,EMMPRIN分别和MMP-2,MMP-9呈正相关性(P〈0.01)。结论 MMP-2、MMP-9、EMMPRIN共同参与了子宫内膜异位症的发生发展;EMMPRIN可能通过促进MMP-2和MMP-9的合成与分泌发挥其作用。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血清基质金属蛋白酶-9(MMP-9)诊断子宫内膜异位症(EMs)术后复发的价值。方法:对69例曾行子宫内膜异位症手术治疗的患者在术后6~12个月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法(ELISA)检测血清MMP-9含量,同时取25例正常妇女做对照。并用腹腔镜检查69例患者术后有无复发。结果:腹腔镜下诊断69例患者中有22例复发,47例未见复发。复发组血清MMP-9含量252·21±17·90ng/ml,明显高于未复发组(31·26±1·84ng/ml)和正常对照组(12·93±0·57ng/ml)。复发组与未复发组及正常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血清MMP-9对EMs复发的敏感性为91·6%,特异性为85·1%。结论:血清中MMP-9水平检测可作为诊断EMs术后复发一个较为敏感而特异的参考指标。  相似文献   

17.
肿瘤转移是临床患死亡的主要原因,近年来对肿瘤转移相关基因的发展、研究、增进了人们对肿瘤转移机制的认识,对于改进诊断和肿瘤的个体化治疗有一定的的指导意义,本就几个热点肿瘤转移基因和抑制基因进行了综述。  相似文献   

18.
子宫内膜异位症对子宫内膜容受性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子宫内膜异位症(Endometriosis,EMs)是妇科常见病,也是女性不孕的常见原因之一,它通过影响生殖过程的各个环节而导致不孕.其中对胚胎植入的影响包括子宫内膜超微结构的改变、细胞因子及黏附分子的表达紊乱、同源盒基因HOXA10的下调等所致的子宫内膜容受性的下降.  相似文献   

19.
子宫内膜异位症是雌激素依赖的多因素疾病。干细胞是机体内具有自我更新及多向分化潜能的未分化细胞群,能无限增埴分裂。EMs确切发病机制尚不完全清楚。近年国内外研究发现,子宫内膜干细胞的异常增殖、分化将导致EMs的发生,因此提出EMs可能是一种干细胞疾病。Musashi-1是最新发现的肿瘤干细胞标志物之一,其在Wnt/β-catenin等信号转导通路中发挥着重要作用,与EMs的发生、发展密切相关。现就干细胞标志物Musashi-1与子宫内膜异位症发病关系进行综述。  相似文献   

20.
杨云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2016,20(28):4250-4256
BACKGROUND:Pathogenesis of endometriosis involves many factors that ultimately lead to the emergence of endometrial glands and stroma outside the uterine cavity. OBJECTIVE:To review the research progress in the theory of endometrial stem cells, and to provide suggestions for the pathogenesis and treatment of endometriosis. METHODS:VIP database and PubMed database were retrieved for articles addressing endometriosis stem cell theory, including original research, experimental analysis, case analysis and review, published from January 2005 to October 2015. Keywords were "endometriosis, stem cells" in Chinese and English, respectively. After removal of repetitive articles, 48 articles were included for final analysis. RESULTS AND CONCLUSION:Endometrial stem/progenitor cells may exist in the endometrium, and these cells and bone marrow stem cells are speculated to be involved in the occurrence of endometriosis. Therefore, treatment of endometriosis is targeted to endometrial stem/progenitor cells and abnormal regulation on signal transduction pathway, which provides new insight into the mechanism of action and treatment of endometriosis.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