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糖尿病(DM)在老年人群中很常见,是威胁老年人生命和健康的一个重要疾病,由于老年DM病人患病时间长短不同,病情轻重不同,各自有不同的心理变化特点,根据不同类型心理变化的病人,我们所采取的护理对策也不同,现将不同病史对心理因素的影响及护理体会介绍如下。  相似文献   

2.
糖尿病(DM)是一种多种因素引起的慢性心身疾病,既有心理应激导致的DM,也有DM躯体症状导致的心理障碍。心理因素可影响自主神经功能、内分泌系统,升高血糖相关激素,影响DM治疗效果,因此忽视临床治疗中的心理问题可能导致DM治疗的困难。我科2000~2002年对2型糖尿病(T2DM)患者于入院及出院时行焦虑抑郁量表(HAD)情绪自评量表测试,了解患者情绪变化,初步探讨心理干预对T2DM疗效的影响。  相似文献   

3.
老年血液透析患者的心理分析及护理对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老年血液透析患者的心理状况及相应的护理对策。方法:回顾性分析60例老年血液透析患者的心理状况。结果:老年血液透析患者因自身疾病、经济、社交等原因,往往存在焦虑恐惧、抑郁悲观等各种心理问题,针对这些心理问题,采取相应的护理对策后,患者均有不同程度的好转。结论:通过针对性的心理护理,能使患者的身体和心理处于积极状态,增强患者战胜疾病的信心。  相似文献   

4.
王晓燕 《现代医药卫生》2013,29(11):1734+1745
探讨性病患者的心理问题及护理对策。对收治的48例性病患者,通过临床护理,了解、分析其心理问题,探讨相应的护理对策。发现常见的心理问题有:恐惧、悲观、羞愧、自闭、抱怨、愤怒、报复等。通过建立良好护患关系,使患者树立战胜疾病的信心,尊重患者隐私,实行保护性医疗等将有利于患者康复和疾病控制。重视对性病患者的心理护理有十分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5.
糖尿病(DM)是一种常见的内分泌代谢疾病,为一终身疾病,目前尚不能根治[1]。给患者,特别是老年患者的健康造成很大的危害及心理障碍,严重影响他们的生活质量。随着生物医学模式向生物-心理-社会医学模式的转变,对糖尿病患者进行心理护理越来越必要。本文通过对56例老年糖尿患者的心理观察分析,浅述老年糖尿病患者的心理护理体会。  相似文献   

6.
糖尿病(DM)是慢性终身性疾病,需要终身治疗和病人的密切配合。糖尿病患者的健康教育的心理护理贯穿整个治疗过程,直接影响患者的生命和生活质量。本文探讨了DM患者的心理护理和健康教育的内容及有效形式,旨在帮助DM患者掌握DM的相关知识,积极参与治疗,提高患者自护能力与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7.
邓国妹  邓国霞 《中国当代医药》2012,(6):144+146-144,146
目的探讨脂肪肝发病与2型糖尿病(T2DM)的临床护理对策。方法回顾性分析本院2009年1月~2011年4月内科诊疗随访的T2DM非酒精性脂肪肝患者112例的临床资料。结果通过对112例肝病合并糖尿病患者的护理可见,饮食护理、预防感染、心理护理和掌握一定的自我监测方法等,可减少发病次数,控制并发症,提高护理质量。结论在2型糖尿病中,存在明显的脂代谢紊乱,尤以三酰甘油水平升高为甚,脂肪肝形成与血三酰甘油升高及胰岛素抵抗关系密切。护理干预可有效地预防或减少并发症的发生,对疾病的控制及转归起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8.
老年糖尿病患者的心理护理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探讨老年糖尿病患者存在的心理问题,采取积极的护理措施,提高生活质量。方法对100例住院的老年糖尿病患者的心理护理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100例患者不同程度地消除了焦虑、恐惧、悲观情绪,有利于病情恢复。结论有效的护理措施能使血糖降低,疾病控制,提高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9.
目的了解糖尿病患者的心理状态,探讨其相关因素,为更好地进行心理护理提供借鉴。方法采用自行设计的调查问卷对120例糖尿病患者进行心理状态调查。结果糖尿病患者均存在不同的心理问题,对疾病的治疗带来了不同程度的影响,其中以焦虑与抑郁和过高的期待心理占有较大的比重。结论良好的护患关系是做好护理的前提,针对患者的心理状态采取及时相应的心理护理的行为干预,能提高对疾病的治疗效果,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10.
如何对糖尿病患者进行健康教育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随着整体护理工作的不断深入,健康教育已成为一种辅助治疗办法,也是评价护理质量的重要指标。糖尿病(DM)是慢性终生疾病,对DM患者的健康教育有效与否,直接影响患者的生命和生活质量。本文主要从健康教育的形式和内容两大方面探讨如何开展DM患者的心理护理和健康教育。旨在寻找最佳教育模式帮助DM患者有效掌握DM各方面知识,积极参与治疗,有利于提高患者自护能力与生活质量(QOL),让DM患者在最大范围内享有健康。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60岁以上老年住院患者心理问题的护理策略。方法对200例老年住院患者进行SCL-90等心理测试,筛查出患者的心理问题,运用专业心理护理理论和技术,探讨心理护理对策。结果 200例老年住院患者SCL-90各因子及总分均高于全国常模,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CES-D与SCL-90抑郁因子分正相关;NA与NE之和与CES-D正相关;社会支持与SCL-90总分(痛苦水平)负相关。结论用系统评估患者心理问题的方法,采用预防干预措施处理因疾病而引发的心理问题,将有效促进心理康复,实现身心整体护理。  相似文献   

12.
目的 评价老年糖尿病患者集中性、个性化心理护理的不同效果,探讨个性化心理护理实施途径.方法 将56例老年糖尿病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27例和干预组29例,在常规护理基础上分别实施集中性或个性化心理护理,比较两者护理效果,评价患者对治疗依从性、心理问题及糖尿病指标的改善情况.结果 干预组治疗依从性增强,心理问题减少,糖尿病指标改善,各项指标与对照组比较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个性化心理护理效果明显优于集中性心理护理,但个性化心理护理优势的充分发挥仍需作进一步临床探索.  相似文献   

13.
黎彩虹 《中国当代医药》2011,18(18):157+160-157,160
目的:探讨高压氧治疗时患者常见的心理问题及心理护理对策,指导临床工作。方法:对行高压氧治疗的100例患者进行心理特征观察,并进行心理护理干预。结果:100例患者均顺利完成了治疗,效果理想。结论:针对患者常见的心理问题,结合个体化情况,采取有针对性的心理护理,对高压氧治疗疗程的顺利进行,疾病的康复起着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4.
老年糖尿病病人心理特征及护理对策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近年来,老年糖尿病有增多趋势,在临床护理工作中,老年糖尿病的心理护理也日益重要,现对我院近年收治的60岁以上老年糖尿病患者的心理特征进行分析,并报告护理对策。一、一般资料我院近年收治糖尿病患者62例,其中老年糖尿病45例,占72.6%。年龄60~84岁,平均62.8岁;男性28例,女性17例。二、心理特征分析老年糖尿病患者的心理是复杂、多样的,归结为开朗型、期待转归型、眷恋欲望型等正性心理特征和恐惧焦虑型、失望型、孤独忧郁型等负性心理特征。正性心理特征是促使病人积极配合治疗、对疾病转归有利的心理。负性心理特征是干扰…  相似文献   

15.
彭新群 《现代医药卫生》2014,(16):2516-2517
目的探讨急性牙髓炎患者常见心理问题,总结护理对策。方法随机选择2013年1~12月门诊急性牙髓炎患者80例,采用自制调查表,通过访谈的方式了解患者存在的心理问题。结果 80例患者中,存在急切救治心理76例(95.0%),陌生、恐惧心理72例(90.0%),紧张、焦虑心理75例(93.8%),失望、烦躁心理57例(71.3%),自卑、胆怯心理45例(56.3%)。结论急性牙髓炎患者存在明显的心理问题,给予心理护理可以有效改善其潜在的心理问题,对疾病的治疗有积极作用。  相似文献   

16.
糖尿病肾病(DN)是糖尿病最严重的微血管并发症,其临床进展过程缓慢,但临床上一旦出现持续性蛋白尿,则病情不可逆转,往往进行性发展直至肾功能衰竭。有学者研究认为30%-50%的糖尿病(DM)患者会合并DN,成为肾功能衰竭的主要原因之一,也是DM患者的主要死亡原因。因此,对本病早期诊断,在严格执行治疗医嘱的前提下,积极采取心理护理、饮食护理、运动护理、知识宣教及时监测血糖和尿糖等护理措施,可以延缓DN的进展,提高生命的质量。现将DN患者的护理体会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17.
陈国爱 《中国基层医药》2012,19(18):2873-2874
糖尿病是一种心身性疾病,抑郁是其常见的心理问题[1].长期抑郁情绪会使糖尿病患者处于应激性状态,治疗依从性降低,患者血糖控制不理想,并发症的危险性增加[2].近年来发现心理护理能改善2型糖尿病患者心理状态,提高患者遵医依从性,有利于血糖的控制[3].本研究观察心理护理对糖尿病患者心理状态、血糖控制和治疗依从性的影响,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老年糖尿病患者的心理问题,采取积极的护理干预,提高生活质量。方法对120例住院的老年糖尿病患者的心理问题及护理干预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120例患者不同程度地消除了焦虑、恐惧、悲观情绪,有利于病情恢复。结论有效的护理干预能使血糖降低,疾病控制,提高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19.
儿科护理中家长心理问题的分析及护理对策的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患儿家长主要存在的心理问题及适宜护理对策。方法:采用问卷调查的方式,对150名家长进行随机访问。结果:总结出6个具有代表性的心理问题:焦虑、恐惧、怀疑、得到优先照顾、获取患儿疾病信息、早日出院。结论:通过对患儿家长进行心理问题的分析,便于有预见性地对家长进行心理护理,利用家长与患儿亲密关系与熟悉的表达方式,达到良好的护理效果,利于患儿疾病的康复。  相似文献   

20.
<正>近年来,随着经济的不断发展,人们生活水平、生活习惯以及饮食结构不断改变,2型糖尿病(T2DM)的发病率和确诊率逐年增加,T2DM已经成为严重威胁人类健康的重要慢性疾病之一,是一组可防可治但不能治愈的终生疾病。传统观念认为,糖尿病患者的护理只限于住院期间,出院后护理服务往往得不到足够重视。然而,T2DM患者多数由于日常护理不到位,导致血糖控制不理想以及严重并发症的发生,因此,护理工作对于T2DM患者来讲是一种终身性的需求。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