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校园文化是一种区域性的社会亚文化,特指学校师生共同创造和享受的各种文化形态的总和。其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的师生价值观为核心,以承载这些价值观的活动形式和物质概念为具体内容,主要包括校园物质文化、校园制度文化和校园精神文化,其中以校园精神文化为核心。  相似文献   

2.
后现代心理学概观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后现代心理学家反对以往的心理学理论和流派把心理或行为看作是一个独立于研究者的“实体”。后现代心理学的典型特征是反对基础主义和本质主义。它认为心理现象并不是一种“精神实在” ,而是一种文化的社会建构。后现代心理学的理论基础是社会建构论 ,多元文化论、后现代女性心理学都是后现代心理学的重要形式。  相似文献   

3.
谈文化缔构中的编辑思维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编辑根据社会文化需要,按照一定指导方针进行编辑思维,运用审选编构的方法选题取材,使用物质载体、技术手段,使精神产品具有更完善的内容和形式,从事文化缔构,通过社会传播方式介绍给读者,从而推动人类精神文化的发展。编辑在从事文化缔构的活动中,编辑思维的批判力在广阔性、独立性、灵敏性、整体性等方面表现得尤为突出。批判性思维能力的锻造是编辑成就的实现,文化缔构的真谛的实现。  相似文献   

4.
严格说来,近代意义上的科学是西方社会文化的产物.带着某种因缘际会的必然性,科学被意外而又热情地传入了中国,并以“格致之学”的名义被加以锚定,从而被附会式地纳入到儒家伦理的话语体系之中.“格致”与“科学”本身含义的差别以及使用与境的迥异最终使得“科学”代替了“格致”,开启了中国向现代化迈进的步伐.但科学原有的求真意象在遭遇本土文化传统与特殊历史境遇的双重浸染后,作为应用科学的技术日益成为科学的基本社会表征,从“科学”到“科技”虽只有一字之差,却映射着二十世纪中国社会价值诉求与现实需要的巨大变迁.“技术”意象在科学的社会表征中的凸显,推动了中国社会经济的迅速发展,但由此带来的风险也日益增多.将“科学的社会表征”与“科学的社会建构”联系起来思考,让“表征”在“建构”视角的推动下运转起来,鼓励政府、学者与公众积极参与到科学实践当中来,是当下中国构筑健康合理的科学意象的一条有效思路.  相似文献   

5.
完整意义上的科学教育应该包括两个层面的涵义:一是具体层面的科学知识、科学方法的传授;二是抽象层面的科学精神的培养。如果说科学知识、科学方法的传授是科学教育的实体的话,那么科学精神的培养则是科学教育的灵魂。不断现代化的中医学已经为融现代与传统为一体的科学精神创造了一种契机,我们应当善于抓住这一契机,归纳符合中医学形态的科学精神,把握中医学为我们创造的科学精神,培育中医药教育的科学灵魂。  相似文献   

6.
校园文化是一种区域性的社会亚文化,特指学校师生共同创造和享受的各种文化形态的总和.其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的师生价值观为核心,以承载这些价值观的活动形式和物质概念为具体内容,主要包括校园物质文化、校园制度文化和校园精神文化,其中以校园精神文化为核心.  相似文献   

7.
编辑活动是一种社会文化现象,属于生产精神产品的范畴,与社会的精神生产紧密相联。它也同社会其他行业一样,有自己独特的工作对象和工作特点。长期以来,编辑工作的重要性和编辑的创造性劳动得不到社会的承认和重视。有不少人对编辑工作的实质和作用认识不够,甚至有些还是编辑工作者。他们认为编辑工作是简单的、重复性的劳动或看作是为人作嫁的服务性工作,其中没有多少学问可言。这  相似文献   

8.
世界文明史上一切优良的编辑传统,都是构建当代编辑思想的基础。编辑出版业作为文化建设和精神文明建设的重要阵地,广泛而持久地影响着人们的理想信念、思想境界、文化传承和知识积累。在科学发展、文化创新的21世纪,建立现代编辑思想既是时代发展的要求,也是编辑实现自我更新、传播先进文化、承载人类文明的历史重任。纵观我国编辑出版史,编辑思想的价值取向主要表现为“注重编辑活动内容和形式的创新”、“不以名家而以质量定稿件取舍标准”、“制定并坚守出版理念”以及“热情真挚的读者服务精神”。  相似文献   

9.
在医学实践中,科学精神与人文精神是浑然一体、不可分割的。科学精神是指人们在科学活动中形成,并体现于科学知识、科学思想、科学方法中的一种观念、意识和态度;理性精神、实证精神、求真精神、批判精神是其核心内涵。人文精神是在人文认识活动中形成的一系列价值观念和态度,其核心是主张以人为本,强调人的价值和尊严,重视对人类的无限关怀。  相似文献   

10.
论强化编辑人员的纠错意识张彩凤蒋伟编辑是社会信息传播、文化积累活动的主体,承担着精神产品生产的重要任务。编辑工作的失误,将对文化信息的传播、积累造成广泛、持久、不可挽回的消极影响。因此,要求编辑工作严谨认真、纠错意识强烈,就显得尤为必要。但是,近年来...  相似文献   

11.
传播是一种始终与人类相伴 ,通过讯息进行的社会活动。编辑是借助于技术手段欲进行传播的信息 ,进行搜集、整理、选择、加工 ,使其为受众所接收的过程 ,也是使传播作为社会关系内部的一种粘聚力得以产生作用的 ,必不可缺的条件和步骤。所以 ,编辑总是与传播联系在一起。1 编辑活动是一种传播活动在社会生活中 ,编辑活动是一种传播活动。人类的文化知识、科学技术、文学艺术的交流 ,除了直接传播外 ,主要靠编辑人员把有关信息经过选择后 ,整理、加工成各种出版物 ,如书刊、广播、电视电影、光盘等。恩格斯说人类的三大发现 ,即生物学中的达…  相似文献   

12.
通过回顾中医学理论体系形成、发展的历史,提出该体系从形成至今只经历了一次革命,在近现代科学(含医学)为世界主流科学的背景下,近百年来中医学虽然经历了3次大的浪潮,但并没有形成科学革命意义上的二次革命。目前中医的处境是,一方面,处于前现代化期,与现代科学相对表现为另类性、异质性、封闭性、排异性;另一方面,与新起的后现代科学之间又表现出某种超越时空的高度契合性与一致性。中医学二次革命的外部条件已届成熟,时代要求中医学上升到更高层次的循环。由于传统中医学理论体系的结构性缺陷,必须先行对其体系框架进行一次大的重整建构。重构中医学理论体系包括重构3个体系,即“原创中医学体系”(中医学体系Ⅰ)、“传统中医学体系(中医学体系2)”与“现代中医学体系”(全称“现代中医人体生命大科学体系”,简称中医学体系3)。体系1、2先行进行解构与重构,体系3是在传承体系1、2学术主体基础上的扬弃,是一种创新建构。第3体系分为中国人体生命暂聋部娄、理论中医学部娄、基础中医学部娄、应用中医举部娄、中医工程技术举部娄5大部类。  相似文献   

13.
学术期刊作为学术研究的信息裁体,承担着繁荣学术、传播知识、承担文明的历史使命。编辑既是精神文化产品的把关人和人文精神的守护者,也是编辑职业道德的实践者。良好的编辑职业道德是做好编辑工作的前提。在新形势下树立良好的编辑职业道德,要以人文精神为核心、坚守自己的精神家园;将人文精神贯穿于编辑道德修养的全过程;要有热爱编辑事业的敬业精神,完善自我,加强自己的责任意识。  相似文献   

14.
城市科学是关于城市化或城市发展的一般规律、深层本质、整体特征及当代形态的理论体系.城市科学理论体系的合理建构对解决当代中国都市化进程的“中国问题”意义重大,如大都市治理能力建设、城市层面的空间公平问题、城市设计能力、新城新区建设、后都市空间的文化生态、城市品质提升及代表城市文化根基的记忆场所的拯救等问题,都将通过对城市科学的系统研究得以解决,另外,传统农耕文化与江南娱乐精神对当代城市精神与城市文化的影响力也是值得关注的一个方面.  相似文献   

15.
1从传统知识观到社会建构论社会建构论是科学知识社会学的核心观点。20世纪70年代,英国爱丁堡大学的一批社会学和历史学者成立了一个“科学元勘小组”,他们基于默顿科学社会学的理论困境,以专门的社会学方法研究科学知识与社会的关系,从而开创了科学知识社会学(SSK)的研究方向。由于在爱丁堡元勘小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爱丁堡学派以及后来发展起来的各个派别统统主张科学知识不是决定于自然界而是受制于各种各样的社会因素,是社会建构性的,所以,人们一般称以爱丁堡学派为代表的这股思潮为社会建构论。社会建构论是对传统知识观和科学标准的…  相似文献   

16.
(一)文化是人类在社会历史发展过程中所创造的物质财富和精神财富的总和。校园文化指的是在学校特定的文化氛围里,学生和教师等依据特殊的客观条件,在从事各种活动中所创造的精神财富及其承载的组织制度、组织活动和物质形态。它可以划分为物质文化和精神文化两大层面。物质文化是校园文化最直观的外在表现形式和物质化形态,包括校园建筑、文化设施、校园的绿化等。精神文化则是校园文化的深层蕴含,展现着整个学校的精神风貌。它由两个部分构成:一是学校的规章制度、领导体制和文化制度等客观化的制度;二是文化行为主体的思想素质、…  相似文献   

17.
作为学术史上相对年轻的中国美学史研究 ,依然存在着不少盲点、空白 ,整个领域存在着失衡和研究框架的跛足现象。这就要重新确立起研究对象和领域 ,实现美学思想和审美形态在总体的整合。在这一建构过程中 ,需要有新的美学史观 ,寻求美学史框架的平衡性。中国美学史所要回答的问题是 :历史复活、现代视界、现象描述、经验揭示。史识、史感是对历史事变、事实、事例、人物等 ,经过评判、评说所得出的理性结论和真知卓识。历时性解读更具有史的本体性意义 ,包含有承绪与变异 ,或同化与“异化”的两种发展方向 ,而异化更应给予学术重视。异化表征了历史发展的曲折经历 ,使其更真实地体现出历史的演变情形。而异化过程借助于“中介”得以完成 ,从而形成了基本演化图式。在基本研究方法上应体现史的本体性机制、美学的根本特征、研究主体素质发挥的综合要求。用中国美学史的思维方式体认美学史 ,从而实现审美的诗性体验的目标。美学史研究和学科体系的建构应当具有和焕发个人的学术风采 ,要有个人独特的体认、领略、把握、感受 ,甚至属于其个人的话语系统。这一切需要学术创新和遵守学术规范 ,才能在良好的文化环境和精神氛围内建构起中国美学史的学科体系  相似文献   

18.
中国传统社会精神家园的建构及其当代价值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中国传统社会颇为重视精神家园的建构,作为传统文化主体的儒、道、佛三家在这方面均有丰硕的理论建树。儒家致力于入世的现实精神家园建构,强调在现实世界中要坚持讲求仁义的崇德精神、中庸之道的处事方法、自强不息的进取精神、志于圣贤的理想人格,使人生保持积极有为的进取状态;道家则致力于隐世的自然精神家园建构,强调站在"道"的高度看待人生境遇,追求返璞归真、淡泊名利,以退为进、无为而无不为,物无贵贱、博大宽容的精神境界;佛家致力于出世的解脱精神家园建构,引导众生解脱生、老、病、死之生理诸苦以及怨憎会、爱别离、求不得、五蕴盛等精神苦恼,渡引众生到幸福的彼岸。儒道佛三家对于"精神家园"的建构显示出"求真"的理念设计,即超越现实生活的迷离、追求人性本真、常驻真实之谓;同时也展现出"趋善"的道德愿景,即对美好德性的向往;更流露出"求美"的美好情趣,即注重审美意境的建构。如果我们以理性的眼光来审视这些精神资源,无疑对于摆脱当今人类社会思维方式、生产方式、生活方式等方面的"精神困境"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9.
梁卓 《卫生职业教育》2010,28(17):37-38
研究性学习在实施中存在2种形态,一是作为与“接受性学习”相对的学习方式,广泛渗透于所有学科、学习活动中,主要强调在教师指导下学生自主探究,积极建构知识体系。二是指向这种学习方式的定向型课程形态,有学者称其为研究型课程。“研究性学习”课程形态存在的价值在于,冲破传统分科课程中惯于接受、灌输学习方式的阻力,为充分开展“研究性学习”提供相对独立、有计划的学习机会,同时也引导课程文化与价值的创新,具有深层课程意蕴。  相似文献   

20.
科学精神是当代大学文化内在的文化自觉和思想动力,汇聚着大学的生命力、凝聚力、感召力和创造力,是大学文化生存的内在规定,反映着大学文化的生存境界。当今,对大学文化的生存状况进行反思,大学科学精神面临着失落的危机,管理体制、思想文化、教育模式等原因导致的科学精神缺失已突显为影响当今时代中国大学文化生存的一个关键问题。因此,当代大学文化生存的价值理性应体现在科学精神的增益上,多途径培育科学精神是中国大学文化实践生存的本质要求和重要任务。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