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我们采用肝康宁冲剂治疗慢性乙型肝炎 62例 ,并与采用乙肝宁治疗的 62例进行对比观察 ,现报告如下。1 资料与方法1 1 一般资料  12 4例患者 ,均为 2 0 0 2年 3月 -2 0 0 3年 6月我科肝病门诊和住院患者 ,诊断符合 1995年 5月北京第五次全国传染病寄生虫病学术会议讨论修订《病毒性肝炎防治方案 (试行 )》中的慢性乙型肝炎轻、中度标准[1] ,同时按国家卫生部药政局《中药新药治疗病毒性肝炎的临床指导原则》辨证属湿热中阻证型。电脑随机取号分为肝康宁冲剂治疗组和乙肝宁冲剂对照组。每组 62例。治疗组男 48例 ,女 14例 ,年龄 2 0~ 5 5…  相似文献   

2.
序贯疗法治疗湿热中阻型慢性乙型肝炎临床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陈晓蓉  陆云飞  王江蓉  陈建杰 《肝脏》2006,11(5):342-343
苦参素是由中药苦豆子中提取的有效成分,98%以上为氧化苦参碱,临床研究表明其具有多方面药理作用及临床功能[1].本文通过苦参素序贯治疗湿热中阻型慢性乙型肝炎患者,观察其临床抗病毒疗效.  相似文献   

3.
慢性乙型肝炎中医证候分型的文献评价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通过对相关研究和报道文献定性分析,了解以文献为依据的慢性乙型肝炎中医证型分布情况。方法检索1997年-2007年《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获得目标文献,再从目标文献和综述类文献所列的参考文献中进行追踪查询。建立文献评价表。结果符合要求的文献共41篇,涉及证型24种,总病例数6800例。根据中医基础理论整理,排在前6位的证型为肝郁脾虚型(32.22%)、湿热中阻型(19.51%)、瘀血阻络型(13.66%)、肝肾阴虚型(12.31%)、肝胆湿热型(7.12%)及脾肾阳虚型(5.29%)。结论合并湿热中阻与肝胆湿热为湿热内蕴,以上五种证型基本概括了慢性乙型肝炎的主要临床证候特征,揭示了慢性乙型肝炎的辩证分型规律。  相似文献   

4.
慢性乙型肝炎中医证型与干扰素疗效的关系   总被引:6,自引:1,他引:6  
我们对180例慢性乙型肝炎(慢乙肝)病人进行观察,结果发现肝郁脾虚型和肝胆湿热型的患者用干扰素治疗效果较好,现报告如下。 1 临床资料 1.1 研究对象 180例慢乙肝患者均为1994年1月~1998年12月在我院住院治疗的病人,诊断标准符合1995年第5届全国传染病、寄生虫病会议修订的诊断分型标准(对前期现察的病人进行重新分型),其中轻度90例,中度64例,重度20例,早期肝硬变6例:男性140例,女性40例;年龄最大者59岁,最小者13岁,平均28.9岁;全部病例HBeAg( ),HBV-DNA( )。  相似文献   

5.
慢性乙型肝炎患者中医证型特点及分布差异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探讨慢性乙型肝炎患者中医证型特点及分布差异.方法:结合慢性乙型肝炎中医证型研究的文献,对126例西苑医院的慢性乙型肝炎患者症状体征、中医证型分布差异及特点进行前瞻性调查.结果:慢性乙型肝炎患者中医证型分布规律以肝郁脾虚型为主,湿热型次之,肝肾阴虚型又次之,瘀血阻络型所占比例较肝肾阴虚型小,脾肾阳虚型最为少见,其中,湿热与气阴亏虚为各证型的主要兼夹因素,暗红舌、红舌和腻苔是慢性乙型肝炎患者的主要舌象.患者的症状体征(胁痛、口苦、腹胀、食欲低下、舌苔腻等)积分在各证型中分布有显著性差异(P<0.05).ALT、AST均以湿热中阻型为最高,与其他证型相比,差异有显著性(ALT:75.81±39.93vs48.13±26.02.50.42±31.69,59.09±21.50.P<0.05;AST:82.89±38.37vs42.62±21.43,51.88±36.11,68.93±24.57,P<0.05).结论:湿热因素贯穿于慢性乙肝患者的不同阶段,是该病长期存在的基本矛盾,而正气亏虚,正是湿热毒邪侵扰的内在基础,该病的病机为"邪侵而正虚,正虚而邪恋".  相似文献   

6.
慢性乙型肝炎中医证型客观化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我国是慢性乙型肝炎(慢乙肝)的高发区,约有3千万患者,到目前为止仍无特效的根治办法,中西医结合是目前治疗慢乙肝的有效方法.为了提高疗效,中医药治疗慢性病毒性肝炎必须辨证分型论治.辨证的准确与否,是论治的关键,而证型的规范化、客观化,是实现正确辨证的重要保证.近年来,人们从免疫、病理、生化、病毒表达及定量等方面进行了大量有益的探索,现将研究近况,概述如下.  相似文献   

7.
目的:观察乙肝1号方联合恩替卡韦治疗湿热中阻型慢性乙型肝炎的临床疗效。方法:60例慢性乙型肝炎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30例、对照组30例。两组患者均给予恩替卡韦片0.5mg/d口服,治疗组加服乙肝1号方,1剂/d,分早晚两次饭后服。两组患者均治疗24周。结果:治疗组患者的肝功能(ALT)复常率、HBeAg转阴率以及HBV DNA转阴率均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湿热中阻型慢性乙型肝炎患者用乙肝1号方联合恩替卡韦治疗可有效提高治疗效果,值得临床推广和应用。  相似文献   

8.
目的:通过专家问卷调查提取慢性乙型肝炎的常见中医证候要素.方法:在既往工作的基础上制订专家问卷,对全国17家三级甲等医院长期从事中医肝病临床工作且具有副高级及以上职称的专家学者进行问卷调查,在分析专家对该疾病常见中医证候要素同意程度的均数、满分比、等级和、变异系数的基础上,提取慢性乙型肝炎的常见中医证候要素.结果:本次...  相似文献   

9.
对中医药治疗慢性乙型肝炎的一点认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杨华升  钱英 《传染病信息》2012,25(3):129-131,142
中医药在我国慢性乙型肝炎的治疗中占有重要地位,如何评价其确切疗效有待于进一步研究.对中医药疗效的评价不适宜单纯使用化验指标,应重点关注对生活质量和生存时间的评价.辨证论治是中医学的基本特点,但辨证分型不能代替辨证论治.中医药治疗慢性乙型肝炎,应该抓住核心病机,辨病论治与辨证论治相结合.从中医学角度,慢性乙型肝炎的病位在...  相似文献   

10.
为探讨中医症型与拉米夫定适应证的关系 ,我们对不同证型的 1 0 6例慢性乙型肝炎患者使用拉米夫定治疗 ,疗效各异 ,现报告如下。1 资料与方法1 .1 临床资料 :1 0 6例慢性乙型肝炎为我院近 2年住院或门诊患者。诊断符合 1 995年全国传染病寄生虫病学术会议修订标准。病毒呈高复制状态 ,适合于使用拉米夫定治疗。其中男 82例 ,女 2 4例 ,平均年龄 34.7岁 ,病程 2~ 1 8年。治疗前患者肝功能丙氨酸转氨酶 ( ALT) 1 2 6~ 32 0 U/L,总胆红素 ( TBil) 2 6~ 5 0μmol/L ,HBe Ag及 HBV DNA双阳性 64例 ;HBe Ag阴性而 HBV DNA阳性 42…  相似文献   

11.
12.
目的探讨不同慢性乙型肝炎中医证型患者血清IFN-γ和HBV DNA水平的变化。方法 5种不同中医证型慢性乙型肝炎患者150例和健康人30例被纳入研究,采用ELISA法检测血清IFN-γ,常规检测血清HBV DNA。结果本组健康人血清IFN-γ为6733.08±4008.51ng/L,而慢性乙型肝炎患者为1949.16±523.79ng/L(P<0.01);湿热中阻、肝肾阴虚、肝郁脾虚、瘀血阻络和脾肾阳虚患者血清IFN-γ分别为2723.22±119.73ng/L、2292.08±60.93ng/L、1788.40±143.22ng/L、1615.18±286.57ng/L和1326.93±46.92ng/L;93例血清HBV DNA阳性患者血清IFN-γ显著高于阴性患者(2172.64±446.42ng/L对1788.06±464.48ng/L,P<0.05)。结论不同中医证型慢性乙型肝炎患者血清IFN-γ水平存在明显的差异。  相似文献   

13.
RDW、MCV与慢性重型肝炎及乙型肝炎中医证型相关性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寻求病毒性肝炎中医辨证分型的客观化指标,我们研究了血细胞参数与各类型肝炎的关系,发现红细胞分布宽度(RDW)与慢性重型肝炎(CSH)及慢性乙型肝炎(CHB)中医辨证分型明显相关,还与红细胞平均体积(MCV)的关系有不同的特点,现将结果报道如下,并对有关问题作一探讨。1 对象与方法1.1 对象 88例慢性乙型肝炎和10例慢性重型肝炎病人的诊断均符合文献的诊断标准,慢性乙型肝炎的中医辨证分型符合参考文献的证型标准。全部病人血清HBsAg和/或HBV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慢性乙型肝炎中医证型与肝组织病理学和肝功能变化的关系。方法对410例慢性乙型肝炎患者进行中医证型判定和肝组织学检查,分析肝功能指标的变化。结果 220例非瘀血证患者肝组织炎症活动度≥G3和肝纤维化≥S3的例数明显低于瘀血证患者(P〈0.01);非瘀血证患者ALB、TBIL、ALT和AST水平与瘀血证患者比较,也有显著性差异(P〈0.05或P〈0.01)。结论中医证型变化与慢性乙型肝炎患者肝组织病理学和肝功能指标的变化关系密切。  相似文献   

15.
补肾冲剂治疗慢性乙型肝炎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乐敏  高月求  王灵台  陈建杰 《肝脏》2003,8(1):69-70
补肾冲剂是上海中医药大学附属曙光医院应用中医中药治疗慢性乙型肝炎 40余年的经验总结而研制的药物 ,由巴戟天、菟丝子、桑寄生、丹参和虎杖等多味中药组成 ,临床上治疗了近千例慢性乙型肝炎患者 ,收到了较好的疗效且无任何不良反应 ,并已制成院内制剂供临床使用。本项临床研究的目的是验证补肾冲剂的疗效。资料与方法一、一般资料采用以病为主 ,病证结合方式选择观察对象。西医参照1995年 5月北京第五次全国传染病与寄生虫病学术会议修订的标准 ;中医“肝肾亏虚兼湿热”辨证标准参考国家卫生部药政局“中药新药治疗慢性乙型肝炎的临床试…  相似文献   

16.
近年,全世界对慢性乙型肝炎高度关注。我国肝病学会和感染病学会、亚太地区肝病学会、欧州肝病学会及美国肝病学会相继发布了预防和诊疗的共识或指南,有些还不断快速更新。本文就目前慢性乙型肝炎防治的最新进展作一论述。病原学乙型肝炎  相似文献   

17.
乙型肝炎的慢性化和慢性乙型肝炎的免疫学治疗   总被引:17,自引:0,他引:17  
目前,全世界乙型肝炎病毒(HBV)携带者约3.5亿,其中1/ 4的人发展为进展性肝病,其严重并发症包括肝硬化和肝细胞癌。据估计,全球每年死于乙型肝炎及其并发症的人数多达1~2百万。而近年免疫学的发展为慢性乙型肝炎的治疗带来了希望。一、HBV感染后机体的特异性免疫应答HBV感染人体后,诱发机体产生特异性的免疫应答。其中,体液免疫所产生的抗 HBs可以直接中和血中的病毒颗粒。当HBV进入肝细胞后,细胞免疫,尤其是CD8 细胞毒T淋巴细胞(CTL)发挥了更为重要的作用。(一)特异性的CD8 CTL激活 通过T细胞受体(TCR)识别由主要组织相容性…  相似文献   

18.
慢性乙型病毒性肝炎(CHB)是慢性乙型肝炎病毒(HBV)持续感染引起的肝脏炎症坏死性疾病[1].据2006年全国乙型肝炎血清流行病学调查表明,CHB现症患者约有2 000万例,每年死于与乙型肝炎相关肝病者约30万例[2].现代医学对CHB尚没有特异性治疗,目前,发挥中医中药特长,仍是公认在当前治疗中最有希望取得某些突破的方法.中医学临床的核心是辨证论治,而确定证型又是中医辨证论治的前提.但目前临床在证型划分上共有十几种乃至几十种,较为混乱,这种过多的分型缺乏统一的量化和客观公认标准,给大规模的临床研究和实施循证医学带来许多困难.因此探索CHB中医证型与客观检测指标间的关系,不仅是中医现代化的要求,也成了中西医结合的热点.近年来广大中西医学者在这方面进行了大量的探索,并取得了一些成果.笔者查阅了近十年的国内CHB免疫学的实验室检测和中医辨证关系的研究资料,分述如下.  相似文献   

19.
目的 :了解慢性乙型肝炎病毒 (HBV)感染者 HBV脱氧核糖核酸 (HBV DNA)水平与患者性别、年龄、HBV标志物、肝功能及中医证型的关系。方法 :采用流行病学调查方法收集病例 ,进行统计学处理。结果 :HBVDNA水平与性别无关 ,与年龄增长成反比 (P <0 .0 5~ 0 .0 1) ,与丙氨酸转氨酶 (AL T)、门冬氨酸转氨酶 (AST)异常成反比 (P <0 .0 5 ) ,与 HBe Ag阳性呈正相关 ,与中医证型呈现邪伏络脉 >肝郁脾虚 >肝肾阴虚 >湿热中阻 >脾肾阳虚 >瘀血阻络的递减趋势。结论 :慢性 HBV感染者 HBV DNA水平与患者年龄、HBe Ag阳性、肝功能异常 ,以及中医证型演变有密切关系。  相似文献   

20.
施维群主任中医师是中国中西医结合学会肝病专业委员会委员,浙江省中西医结合学会肝病专业委员会副主任委员,浙江省中医药学会肝病分会副主任委员,目前为浙江省中医名科建设项目学科带头人、国家十一五重点专科建设项目学科带头人。从事中医、中西医结合临床38年,对慢性乙型肝炎(CHB)的治疗具有丰富的经验。施师认为慢性肝病的产生与人体脏腑经络之气血阴阳失调密切相关,临证中倡导内治之法当“谨察阴阳所在而调之,以平为期”;外治之法当辨证施治,调经气通百脉。笔者有幸随师学习,亲聆教诲,现将其治疗CHB的经验体会,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