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9 毫秒
1.
目的研究肥大细胞膜稳定剂酮替芬对脑心肌炎病毒(EMCV)心肌炎的作用。方法4周龄DBA/2小鼠经腹腔接种EMCV制成病毒性心肌炎模型,评价灌胃给予酮替芬对小鼠病毒性心肌炎的作用。观察小鼠在接种EMCV后14d生存率的变化。小鼠心肌切片HE、Masson trichrome染色,观察心室肌坏死和炎症细胞浸润面积的变化。荧光定量RT—PCR检测小鼠心脏促炎细胞因子(IL-6、TNF—α)和肥大细胞蛋白酶类胰蛋白酶及糜蛋白酶(mMCP-4、mMCP-5、mMCP-6)mRNA表达。结果酮替芬治疗使小鼠的14d生存率明显改善(75%比25%,P〈0.01);小鼠心脏/体重比值显著改善(P〈0.05);小鼠左心室坏死和炎症细胞浸润面积明显减少(P〈0.05);IL-6、TNF—α、mMCP-4、mMCP-5及mMCP-6mRNA的表达明显下调(P〈0.05)。结论酮替芬可改善EMCV心肌炎小鼠的心肌炎症和生存率,其作用机制可能与下词心肌促炎细胞因子和肥大细胞特异蛋白酶类胰蛋白酶和糜蛋白酶的表达有关。  相似文献   

2.
P物质对多器官功能衰竭时肠黏膜肥大细胞活性的调节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目的 在多器官功能衰竭 (MOF)时肠黏膜肥大细胞 (IMMC)呈过度活化 ,P物质 (SP)是广泛参与机体生理和病理调节的胃肠多肽。探讨SP在MOF时对IMMC活性的调节作用。方法 酵母多糖腹腔注射法制作大鼠MOF模型 ,经尾静脉输入SP (剂量为 2 0nmol/kg体重和 0 .2nmol/kg体重 ) ,观察动物肠、肝、肾、肺等器官的病理改变及ALT、Cr、血氧分压 (PO2 )等指标变化 ,测定动物外周血和小肠组织组胺及肿瘤坏死因子 α(TNF α) ,透射电镜观察IMMC超微结构。结果 与MOF对照组相比 ,SP组大鼠重要器官的炎症病变明显加重 ,ALT升高 4 0 %~ 5 0 %、Cr升高 4 5 %~5 0 % ,PO2 降低约 4 0 % (P <0 .0 1)。SP两剂量组间无显著差异 (P >0 .0 5 )。SP组MOF大鼠外周血组胺无明显变化 (P >0 .0 5 ) ,小肠组织组胺则降低约 4 4 % (P <0 .0 1) ,SP两剂量组间小肠组织组胺无显著差异 (P >0 .0 5 )。SP组大鼠外周血TNF α无明显变化 (P >0 .0 5 ) ,小肠组织TNF α升高近 5 0 % (P<0 .0 1) ,SP两剂量组间小肠组织组胺无显著差异 (P >0 .0 5 )。SP组大鼠IMMC胞质颗粒数量进一步减少 ,表现为颗粒包膜相互融合形成的空泡更大、更多 ,SP两剂量组间IMMC超微结构差异不明显。结论 SP促进MOF时IMMC脱颗粒 ,降低其稳定性 ,分泌组胺和TNF α,这可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黄芪总黄酮(TFA)对病毒性心肌炎小鼠心律失常的作用。方法应用CVB3感染BALB/c小鼠制作病毒性心肌炎模型,每日腹腔注射TFA(dOmg/kg)0.1ml;对照组每13腹腔注射生理盐水0.1ml。10d后以BL一420生物机能实验系统对小鼠心电图进行观察和改良CurtisandRavingerovand评分,并进行统计分析。结果应用黄芪总黄酮(TFA)组病毒性心肌炎小鼠与对照组相比较,心律失常发生率明显减少(12例,P〈0.05)。结论黄芪总黄酮可显著降低病毒性心肌炎小鼠心律失常发生率。  相似文献   

4.
小鼠病毒性心肌炎与心肌细胞凋亡的关系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实验通过给5周龄BALB/C小鼠腹腔接种Coxsackie B3m病毒(CVB3m),诱发小鼠急性病毒性心肌炎(VMC),感染病毒9天后处死小鼠,利用光镜、电镜及原位末端标记法对心肌组织进行检测,结果显示:VMC检出率为93.33%,心肌细胞凋亡阳性率为80.00%,凋亡细胞多分布于心内膜下、心外膜下心肌组织,血管内皮细胞和坏死病灶周围,提示细胞凋亡可能是小鼠VMC的发病机制之一。  相似文献   

5.
目的 探讨肠易激综合征 (IBS)患者回盲部 (ICJ)肥大细胞 (MC)、P物质 (SP)免疫反应阳性神经纤维有无变化及其在IBS中的可能作用和临床意义。方法 黏膜标本取自 2 0名正常人和 31例IBS患者回盲部 ,应用特殊组化染色法 (甲苯胺蓝改良染色法 )和免疫组化染色法分别对MC和SP免疫反应性神经纤维进行染色 ,并应用彩色病理图像分析软件及免疫组化分析软件进行分析 ;电镜观察MC与神经纤维的关系。结果 IBS患者回盲部MC明显增多 (P <0 .0 1 ) ,SP免疫反应阳性纤维表达增强(P <0 .0 1 ) ,两者密切相关 (r =0 .646 7,P <0 .0 1 ) ;SP免疫反应阳性纤维与MC靠近或毗邻 ,神经纤维属无髓纤维。结论 MC与SP免疫反应阳性神经纤维关系密切 ,MC、SP免疫反应阳性神经纤维及其相互作用在IBS的病理生理中具有重要意义 ,并为研究神经内分泌与免疫调节的双向交流提供了形态学基础。  相似文献   

6.
P物质对大鼠胃肌电作用的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P物质(SP)是一种具有广泛生物活性的脑肠肽激素,具有促进胃肠平滑肌收缩的作用,但对胃肌电作用的报道甚少。胃电节律失常在临床上十分常见,与胃运动障碍密切相关,临床上多见于功能性消化不良、胃轻瘫等。但其发病机理尚不明确。本实验探讨SP在胃电节律失常发生...  相似文献   

7.
目的 研究外用神经肽P物质(SP)对糖尿病大鼠动物模型伤口愈合的影响及意义。方法 2005年3月至2005年6月对重庆市第三军医大学西南医院中心实验室的外用SP及其拮抗剂,观测不同时相点糖尿病动物模型伤口愈合速度的影响。结果 加入SP实验组糖尿病大鼠伤口愈合最快,拮抗剂组伤口愈合更加延迟,与SP结合起作用的主要是NK1受体,加入NK1受体拮抗剂可阻断SP主要作用。结论 外用SP可促糖尿病伤口愈合。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盐酸阿比朵尔对病毒性心肌炎的治疗作用。方法以柯萨奇B3病毒构建小鼠病毒性心肌炎模型,灌胃给予盐酸阿比朵尔药液(高、中、低)3个剂量治疗7 d。然后观察各组小鼠生存率、血清心肌酶活性、心脏匀浆的病毒滴度以及心脏切片的病理变化并计算病理积分。结果与病毒对照组比较,治疗组的小鼠生存率明显增加,心肌病毒繁殖量明显降低,心肌酶活性明显下降,心肌炎病灶明显减轻。结论盐酸阿比朵尔对病毒性心肌炎具有一定的治疗作用。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抗柯萨奇病毒B病毒性心肌炎胶囊(K-Cox B-JN)复方提取物对于阿霉素(ADM)诱导小鼠心肌损伤模型的保护作用。方法将复方提取物分为不同组别,观察其对心肌组织病理、小鼠心脾指数、小鼠血清肌酸激酶(CK)、磷酸肌酸激酶同工酶(CK-MB)、心肌肌钙蛋白I(c Tn I)的影响。结果 K-Cox B-JN复方总黄酮低、中、高三组、黄酮+皂苷及水提物组能够改善炎性和坏死病理改变,对于CK、CK-MB及c Tn I的活性具有明显抑制作用。结论 K-Cox B-JN复方提取物对病毒性心肌炎小鼠心肌具有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10.
目的研究外用神经肽P物质(SP)对糖尿病大鼠动物模型伤口愈合的影响及意义。方法2005年3月至2005年6月对重庆市第三军医大学西南医院中心实验室的外用SP及其拮抗剂,观测不同时相点糖尿病动物模型伤口愈合速度的影响。结果加入SP实验组糖尿病大鼠伤口愈合最快,拮抗剂组伤口愈合更加延迟,与SP结合起作用的主要是NK1受体,加入NK1受体拮抗剂可阻断SP主要作用。结论外用SP可促糖尿病伤口愈合。  相似文献   

11.
目的 探讨硫氧还蛋白保护病毒性心肌炎的抗氧化作用及其调节转录因子的作用.方法 选用Balb/C小鼠24只,随机分为3组:对照组、硫氧还蛋白(TRX)保护组、病毒感染组.病毒感染组、TRX保护组给予腹腔注射1000TCID50柯萨奇B3病毒(CVB3)0.1 ml,TRX保护组同时给予尾静脉注射rhTRX(2 mg/kg),而病毒感染组同时给予生理盐水作对照.14 d后处死动物,光镜下观察心肌病理形态学变化;用免疫组化法检测心肌组织NF-κB的含量,同时检测血清过氧化脂质(LPO) 含量及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GSH-Px)活性.结果 光镜下可见病毒感染组小鼠出现局灶性心肌坏死和炎细胞浸润,对照组和TRX保护组心肌细胞未见异常.病毒组小鼠血清中丙二醛(MDA)含量与对照组相比明显增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保护组与病毒组相比MDA 含量明显下降(P<0.01);血清GSH-Px活性与对照组比较明显下降(P<0.01),而TRX保护组与病毒组比较则明显升高(P<0.01).病毒组心肌组织中NF-κB的表达与对照组相比明显增高,而保护组心肌组织中NF-κB的表达与病毒组相比明显下降(P<0.01).结论 重组人硫氧还蛋白能够减轻心肌细胞的损伤,其机制与清除自由基、提高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活性以及调节转录因子的表达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12.
目的:研究小鼠病毒性心肌炎(VMC)模型中白细胞介素-23(IL-23)基因和蛋白的表达,探究其在VMC发病中的作用及其意义.方法:用柯萨奇病毒B3(CVB3)建立Balb/cVMC小鼠模型,实验组注射100 TCID 50病毒液0.1 ml;对照组注射等量磷酸盐缓冲液.在注射的第0、1、2、3、4和6周应用逆转录-聚...  相似文献   

13.
目的观察树突状细胞(DCs)在小鼠急性病毒性心肌炎(VMC)中的迁移途径及趋化因子的作用。方法雄性Balb/c小鼠随机分为正常对照组60只和VMC组80只。VMC组腹腔注射柯萨奇B组病毒(CVB3),正常组腹腔注射等容积不含病毒的EMEM液。趋化实验分析DCs对CCL4、CCL19的趋化反应;检测心肌组织中DCs相应的趋化因子CCL4、CCL19及其受体CCR5、CCR7的表达变化以及脾脏中CCL19和CCR7的表达情况。DCs体外感染CVB3后检测CCR5和CCR7表达。结果VMC组DCs对趋化因子CCL4、CCL19的趋化反应能力增强(P〈0.05);VMC组心肌组织中CCR5和CCR7及CCL4和CCL19表达增加(P〈0.05),脾脏中CCR7和CCL19表达均增加(P〈0.05)。DCs体外感染CVB324小时后CCR5和CCR7表达明显上升。结论DCs在急性病毒性心肌炎小鼠体内发生定向迁移,和趋化因子与趋化因子受体相互作用有关。  相似文献   

14.
左旋卡尼汀(雷卡)对急性病毒性心肌炎的治疗作用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下载免费PDF全文
目的:观察左旋卡尼汀(L-carn itine,L-CN)治疗急性病毒性心肌炎的临床疗效。方法:选择急性病毒性心肌炎患者80例,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40例)给予复方丹参注射液、黄芪注射液、维生素C等常规药物治疗;L-CN组(40例)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加用L-CN治疗。结果:与对照组相比,L-CN组临床治愈率为52.5%(vs30.0%),有统计学差异(P<0.05)。L-CN重症亚组与对照重症亚组比较,临床治愈率(52.9%vs15.8%)、心律失常治愈率(29.4%vs10.5%)和治疗后3月LVEF(69.2%±0.9%vs65.2%±1.5%),均差异显著(P<0.05)。结论:L-CN能进一步提高治疗急性病毒性心肌炎的临床有效率。  相似文献   

15.
目的:评价黄芪注射液治疗成人病毒性心肌炎的临床疗效。方法计算机检索PubMed、MEDLINE、Cochrane Central Register of Controlled Trials、中国学术期刊网络出版总库CNKI (1994-2013)、万方医学数据库(1999-2013)、维普中文科技期刊全文数据库(1989-2013)中关于常规西医疗法联合黄芪注射液治疗(试验组)对比常规西医治疗(对照组)成人病毒性心肌炎的随机对照试验,对符合标准的随机对照试验进行Meta分析。结果共有14篇符合条件文献入选,所有文献质量均为B级。Meta分析结果显示,试验组疗效优于对照组,总效应Z=8.91(P<0.001),OR值及95%CI:4.55(3.26~6.35);治疗结束时心电图的ST-T段改变和早搏减少的有效率也具有统计学差异,ST-T段改变OR值及其95%CI:5.82(3.40~9.96),早搏减少OR值及其95%CI:4.88(2.83~8.41);漏斗图分析结果显示两组疗效和心电图改变的Meta分析结果存在偏倚的可能性较小。结论病毒性心肌炎成人患者在常规治疗基础上联合应用黄芪注射液可明显改善患者临床疗效及症状。  相似文献   

16.
目的 观察白细胞介素-27(interleukin-27,IL-27)在小鼠慢性心肌炎(viral myocarditis,VMC)及扩张型心肌病(dilated cardiomyopathy,DCM)模型中的表达,探究其在病毒性心脏病中的意义.方法 每个月B3型柯萨奇病毒(coxsackievirus B,CVB3)反复感染Balb/c小鼠,分别于首次感染后第3、9个月,观察心脏大体,心肌苏木素伊红染色观察其病理形态特征,Masson&#39;s染色法观察心肌组织纤维化程度;应用荧光定量聚合酶链反应(PCR)检测心肌IL-27p28 mRNA表达;酶联免疫双夹心抗体法测定血清IL-27蛋白及自身免疫抗体腺嘌呤核苷酸转运蛋白(adenine nucleotide translocator,ANT)的浓度.对照组于同时间点注射等量磷酸盐缓冲液.结果 病毒感染3个月后心肌病理符合慢性VMC特征,9个月后符合DCM特征;与同时间点对照组比较,慢性VMC心肌IL-27p28 mRNA及血清IL-27明显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但DCM模型心肌IL-27p28 mRNA及血清IL-27浓度与对照组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慢性VMC及DCM血清ANT浓度均较对照组明显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但血清ANT浓度与血清IL-27浓度的相关性未达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IL-27可能通过炎症反应参与病毒性心脏病的心肌炎阶段,与DCM可能并无直接相关.  相似文献   

17.
目的:研究黄芪对病毒性心肌炎(VMC)小鼠心脏柯萨奇病毒和腺病毒受体(CAR)表达的影响。方法:建立小鼠VMC模型,将120只小鼠随机分为3组:病毒组、治疗组和正常组。在感染病毒后第0、3、7、14天,无菌取出小鼠心脏分别用RT-PCR法半定量检测CAR的表达。结果:病毒组的CAR表达高于正常组,CAR表达高峰在柯萨奇病毒3型(CVB3)感染后第7天;黄芪治疗后的CAR表达明显降低(P<0.01)。结论:感染CVB3后,心脏组织CAR升高,黄芪可降低CAR的表达,从而减轻CVB3对心肌的损害。  相似文献   

18.
肾上腺皮质激素降低小儿病毒性心肌炎心肌酶的疗效研究   总被引:10,自引:1,他引:9  
为了解肾上腺皮质激素对小儿病毒性心肌炎(VMC)的疗效,将100例柯萨奇B病毒(CVB)所致的VMC患儿分为两组。对照组50例采用心肌炎常规治疗,治疗组50例采用糖皮质激素(以下简称激素)。治疗4周后复查心肌酶中肌酸激酶同功酶(CK-MB)和α-羟丁酸脱氢酶(α-HBDH),结果治疗组CK-MB和α-HBDH均显著低于对照组。说明激素对降低VMC患儿CK-MB、α-HBDH有显著疗效。  相似文献   

19.
急性病毒性心肌炎的药物治疗观察   总被引:92,自引:1,他引:91  
目的 全国十二家大型医院协作观察中西医结合治疗急性病毒性心肌炎疗效。方法 对1028例临床诊断为急性病毒性心肌炎患随机各分两组,治疗组602例,用中西医结合(黄芪、牛磺酸、泛葵利酮、抗心律失常药等)治疗;对照组426例,用常规(极化液、抗心律失常药等)治疗。结果 中西医结合治疗组临床症状改善、外周血肥病毒阴转、心电图ST-T改变及房室传导阻滞、阵发性心房颤动、窒房传导阻滞等恢复均优于对照组(P〉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