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6 毫秒
1.
<正>主动脉内球囊反搏术(intra-aortic balloon pump,IABP)是目前应用最广泛的左心室辅助装置,并且具有很多适应证。IABP从1968年报道开始,临床应用于血流动力学支持至今已有几十年的历史[1],IABP成为了目前应用最为广泛的左心室辅助装置。早期的试验提示IABP在生理学中的重要影响,包括增高舒张压,甚至有文献支持IABP能够扩张冠状动脉、脑血流、肾脏灌注[2]。然而,上述结果均不是来自随机临床试验的数据,也未证明IABP能够保护心肌。IABP目前既  相似文献   

2.
主动脉球囊反搏术(IABP)在心血管内外科的临床应用逐年增加,使不少危重患者得到有效的救治,明显降低了死亡率.本文是作者在广西壮族自治区人民医院进修期间对10例急性心肌梗死(AMI)伴泵衰竭患者应用IABP治疗,经精心护理,取得满意疗效.现将护理体会报道如下。1资料与方法1.1一般资料选择广西壮族自治区人民医院10例急性心肌梗死(AMI)伴泵衰竭患者应用IABP治疗的患者,男8例,女2例,年龄42-68岁,平均51岁,均为急性心梗合并心源性休克,其中广泛前壁心梗5例,前壁心梗1例,前间壁+下壁4例。经应用IABP后,症状改善者9例,未改善者1例。IABP持续时间3~8d。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主动脉球囊反搏术(IABP)在急性心肌梗死(AMI)合并心源性休克行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中的应用。方法回顾性分析了72例 AMI 合并心源性休克患者,其中38例在 IABP 辅助支持下行 PCI 术,34例直接行 PCI 术,监测平均动脉压(MBP),心脏指数(CI),同时在入院时 PCI 术前及术后出院前分别测定左心室射血分数(LVEF),左心室收缩未容积(LVESV)、左心室舒张未容积(LVEDV)。结果 IABP 辅助下行 PCI 组较直接 PCI 组 LVEF 有明显改善(P<0.05)。结论对 AMI 合并心源性休克患者,早期及时行 IABP 辅助支持下PCI 术,可以明显改善患者预后。  相似文献   

4.
主动脉内球囊反搏术临床应用(附64例报告)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目的研究主动脉内球囊反搏术(IABP)在急性心肌梗死(AMI)并发心源性休克患者临床运用效果.方法64例AMI伴心源性休克患者,在内科治疗的基础上进行IABP治疗.机器为Datascope system97E型反搏仪,均采用40ml型球囊导管,反搏持续时间为24~144h,经在IABP支持下,64例中62例进行急诊经皮冠状动脉成形术(PTCA)和支架术,2例进行急诊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CABG).结果64例患者中死亡18例,病死率为29.7%.结论IABP支架下,积极进行血管重建治疗方能降低病死率.  相似文献   

5.
主动脉球囊反搏术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张希全 《山东医药》2003,43(6):57-58
主动脉球囊反搏 ( IABP)术是采用机械性辅助循环的方法抢救心脏泵衰竭的一项新技术 ,在国际上已获得广泛认可 ,是目前心脏外科术前、术中、术后治疗泵衰竭的标准疗法之一。IABP术中将一个气囊置于降主动脉近端 ,然后与氦气或CO2 的气源相连接 ,借助驱动装置在心室舒张时将气囊胀起 ,在心脏收缩时将气囊抽扁 ,可减少左心室后负荷 ,增加冠状动脉灌注 ,改善心功能。1  IABP的生理效应1.1 降低心脏后负荷  IABP时 ,利用心电 R波的信号 ,气囊在主动脉瓣开放前迅速抽气 ,使主动脉腔内瞬时减压 ,降低主动脉瓣开放时所需要的压力和左心室…  相似文献   

6.
主动脉内球囊反搏(Intra-aortic balloon pump,IABP)是目前广泛应用于临床的心脏辅助装置。它于1968年由Kantrowitz等[1]报道并应用于心源性休克患者的支持治疗,至今已有几十年的历史。IABP通过其气囊在心脏舒张早期充气,增加舒张期主动脉内压力,从而增加冠状动脉血流,增加心肌供氧,并通过气囊在舒张晚期快速放气,  相似文献   

7.
目的评价急性心肌梗死合并心源性休克患者行急诊介入治疗时常规主动脉内球囊反搏术(IABP)的可行性及有效性。方法41例在IABP支持下行急诊介入治疗的合并心源性休克的急性心肌梗死患者为治疗组,将同期行急诊介入治疗但没有行IABP支持的合并心源性休克的急性心肌梗死患者47例设为对照组 比较两组术后2周、3个月的左室功能,评价2组术后30天以及3个月的MACE事件发生率。结果IABP组患者术后2周、3个月的左室功能较对照组明显改善(43.8%±8.2%比39.4%±5.9%,45.5%±6.6%比40.6%±4.6%,P均〈0.05) 两组患者术后30天(16/41比30/47)、3个月(18/41比33/47)的MACE事件差异也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其中IABP组在降低术后30天、3个月的死亡率方面尤为明显(30天16/41比对照组30/47,3个月18/41比对照组33/47,P均〈0.05)。结论对合并心源性休克的急性心肌梗死患者行急诊PCI同时采用IABP支持治疗能有效改善左室功能和减少主要心血管不良事件的发生率。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老年患者应用主动脉内球囊反搏(IABP)治疗的临床特点。方法回顾分析我院老年病房接受IABP治疗的患者的临床资料,分析病史、治疗情况、并发症及影响院内生存率的可能因素。结果 48例接受IABP治疗患者中,心原性休克25例(52.1%),再血管化成功23例(47.9%);并发出血8例(16.7%);合并肺部感染18例(37.5%),总死亡19例(39.6%)。成功再血管化治疗是死亡率的阴性预测因子。结论 IABP治疗安全有效,并发症发生率低,但合并肺部感染发生率较高。  相似文献   

9.
目的通过观察主动脉内气囊反搏术在急性心肌梗死合并泵衰竭中的效果,为临床应用提供参考依据。方法随机抽取48例急性心肌梗死合并泵衰竭患者,将其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每组24例,其中观察组辅助应用主动脉内气囊反搏术,对照组给予常规治疗措施,同时对两组患者收缩压、舒张压、平均动脉压、心率、尿量和左室射血分数、左室收缩末容积、左室舒张末容积指标进行观察与数据的统计学处理分析。结果观察组患者治疗前与治疗后3d的收缩压、舒张压、平均动脉压和心率及尿量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患者左室射血分数、左室收缩末容积和左室舒张末容积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主动脉内气囊反搏术在急性心肌梗死合并泵衰竭中应用效果良好,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主动脉球囊反搏(IABP)对急性心肌梗死(AMI)并发心源性休克(CS)患者的临床疗效。方法36例AMI并发CS的患者,均应用了IABP,应用DatascopeSystem97E型反搏仪,采用34~40ml型球囊,反搏时间15~168h。对其中30例患者进行选择性冠状动脉造影(Selectivecoronaryangiography,SCA),22例进行急诊经皮冠状动脉成形术(PTCA)和支架术,4例行冠脉旁路移植术(CABG)。结果36例患者中死亡12例,病死率为33.33%。其中行PTCA及CABG术死亡4例,占干预组病死率15.4%(4/26),未行介入及外科干预治疗的死亡8例,病死率80%(8/10)。结论使用IABP对AMI并发CS有显著的治疗效果,在IABP的支持下,积极进行血管重建治疗方能降低病死率。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高危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CABG)患者应用主动脉内球囊反搏治疗(IABP)时机的选择问题.方法:对54例高危CABG患者应用IABP的情况进行回顾性分析,比较术前预防性应用组与术中及术后循环状态不稳定情况下应用组的总体病死率、IABP使用时间、机械通气时间、患者住ICU时间及血管活性药物使用情况.结果:术前预防性应用组病死率降低,机械通气时间、患者住ICU时间及血管活性药物使用剂量均显著低于术中及术后应用组.结论:对高危CABG患者预防性应用IABP能够降低围术期病死率,改善患者预后.  相似文献   

12.
主动脉内球囊反搏在急性心肌梗死治疗中的应用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分析和评价主动脉内球囊反搏(IABP)在急性心肌梗死治疗中的应用效果。方法收集2000年1月1日至2006年12月31日期间,北京大学第一医院心内科所有应用IABP的急性心肌梗死患者的临床资料。应用统计学方法分析IABP的治疗效果。结果应用IABP治疗急性心肌梗死患者共48例,其中合并心源性休克26例。应用IABP的急性心肌梗死患者即刻病情改善率为81.3%。与单纯IABP亚组相比,IABP联合后续治疗(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外科手术)亚组的院内死亡率显著下降(37.5%比93.8%,P<0.01)。结论应用IABP治疗可改善急性心肌梗死患者的即刻病情,IABP降低急性心肌梗死患者院内死亡率的关键是联合后续治疗。  相似文献   

13.
目的:评价主动脉内球囊反搏在老年冠状动脉移植术中的应用。方法:回顾性分析2006年5月至2009年2月在我院行冠状动脉移植手术应用主动脉内球囊反搏(IABP)辅助的老年(≥65岁)患者资料。其中男性77例,女性34例,平均年龄(69.9±3.8)岁。结果:所有患者中非体外循环冠状动脉移植术79例,体外循环冠状动脉移植术32例。IABP术前放置32例(28.82%),术中/术后放置79例(71.17%),主要并发症有:急性肾功能损伤(45.05%),感染(35.14%)和二次气管插管(12.61%)等。术后住院死亡30例,病死率27%。术前置入IABP的患者病死率(15.63%)明显低于术中或术后置入IABP的患者病死率(31.65%,P=0.004)。患者置入IABP时间不同,其术后是否二次气管插管、是否发生急性肾功能损伤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多因素回归分析二次气管插管(OR=165.850,95%CI7.110~386.557,P=0.001)、感染(OR=20.911,95%CI2.940~148.710,P=0.002)和急性肾功能损伤(OR=12.557,95%CI2.935~53.716,P=0.001)是住院死亡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对于行冠状动脉移植术的老年患者,IABP是安全且行之有效的辅助循环手段之一,在本组研究中,术前放置IABP组患者的病死率显著低于术中/术后放置IABP组患者的病死率,故应积极预防和控制围术期并发症的发生,以降低患者的病死率。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主动脉内球囊反搏(IABP)在高危冠心病患者治疗中的作用。方法回顾性分析2002年1月至2008年6月,运用IABP治疗69例高危冠心病患者的经验。结果在IABP辅助下,有43例患者接受了经皮冠状动脉腔内介入治疗(PCI),14例进行了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CABG),保守治疗12例。52例好转或痊愈;病死17例,其中冠状动脉再血管化治疗前死亡6例。结论IABP可为高危冠心病患者进行下一步治疗,如PCI和CABG,赢得有效时机,并提高患者围术期的安全性和手术成功率。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主动脉内球囊反搏(IABP)在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的应用效果。方法对7例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患者围术期应用IABP,监测使用IABP前和使用后2h、撤机前的血流动力学变化。结果使用主动脉内球囊反搏后,收缩压(SBP)、平均动脉压(MAP)、中心静脉压(CVP)、心排指数(CI)和每小时尿量均有明显改善(P〈0.05)。结论在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中及时进行主动脉内球囊反搏,能够帮助高危患者平稳度过围术期。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在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后应用主动脉内球囊反搏术(IABP)患者的护理方法。方法回顾性分析总结我院心脏中心CICU2011年1月至2012年12月收治的13例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后应用IABP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本组13例患者中1例因多脏器功能衰竭死亡,其余12例均成功撤机,转至普通病房。结论在临床护理工作中,护士应掌握使用IABP的基本知识与临床技术,从而确保IABP良好的治疗效果。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围手术期应用主动脉内球囊反搏(intra-aortic balloon pump,IABP)对高危冠心病患者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coronary artery bypass graft,CABG)患者救治的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IABP对42例CABG围手术期患者的临床反应、血流动力学以及病死率的影响。结果平均IABP辅助时间(87±16)h,辅助期间平均动脉压(MAP)明显升高,心率降低、心排血量指数增加,术中及术前使用可改善心脏不停跳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过程中,心脏对稳定器压迫的耐受性,同时使心脏功能差的患者顺利脱离体外循环。34例康复出院,住院死亡8例,主要死亡原因为低心排血量综合征、多器官功能衰竭等。结论IABP是一种简单有效的循环辅助手段,心功能差的高危CABG患者应积极地放置IABP。  相似文献   

18.
目的:研究急性大面积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STEMI)患者在择期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前尽早床旁应用主动脉内气囊反搏术(IABP)对预后的观察。方法:选取发病12~72h的STEMI患者150例,随机分为2组,IABP组72例,对照组78例,2组均给予规范的药物治疗,IABP组同时床旁应用IABP。2组均于发病10~14d行冠脉造影,必要时行PCI术,评价梗死相关血管PCI术前及术后冠脉血流,术后4周心功能、IABP主要不良心脏事件的发生情况。结果:2组患者PCI术前TIMI血流、PCI术后4周主要不良心脏事件的发生率、左心室射血分数(LVEF)均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对于急性大面积STEMI患者择期行PCI,尽早床旁应用IABP能改善梗死相关血管的TIMI血流,改善心功能,减少主要不良心脏事件的发生率,临床应用安全可行。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主动脉内球囊反搏(IABP)在急性心肌梗死(AMI)合并心源性休克中的应用价值。方法:收集88例AMI合并心源性休克患者的临床资料,其中50例行IABP,38例药物治疗,回顾性分析88例患者的治疗效果及安全性。结果:对于AMI并心源性休克患者,应用IABP后可改善血流动力学,使患者的收缩压、心率趋于稳定,左心室射血分数(LVEF)有明显改善,与非IABP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IABP组住院生存时间优于非IABP组(RR=0.402,95%CI:0.175~0.921,P=0.031)。肢体缺血与出血的发生率2组无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对于AMI合并心源性休克的患者,行IABP辅助循环,可改善血流动力学,改善住院生存时间,且相对安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