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56 毫秒
1.
核苷类抗乙肝病毒药物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乙型肝炎是一种感染率极高的传染性疾病,中国每年有30万人死于慢性乙型肝炎,乙肝的治疗已成为世界各国共同关心的问题。本文综述了近几年抗乙肝病毒药物的研究进展,对抗乙肝病毒感染新机制及代表性治疗药物进行了介绍,其中主要包括核苷类抗乙肝毒药物,并根据临床使用情况对各类药物进行了评价。  相似文献   

2.
摘 要慢性乙型肝炎感染是至今仍然困扰全球的一个健康问题。随着抗乙肝病毒药物的迅速发展,开展抗乙肝药物经济学评价以研究药物治疗方案的成本与效果及其关系是药物经济学评价研究的重要内容。本文通过检索PubMed、Web of Science等英文数据库近5年内公开发表关于乙肝防治方案药物经济学评价文献,对文献研究内容、研究结果进行系统述评。本文通过对相关文献的分析研究来简要介绍乙肝防治方案的药物经济学评价的方法和近期研究结果。  相似文献   

3.
病毒性肝炎的发病率逐年增加,尤其是乙肝更为多见,治疗乙肝的药物很多,但多数效果不理想。近年来应用抗乙肝免疫核糖核酸(iRNA)治疗乙型肝炎取得了很大进展;它对乙肝病毒的清除及抑制有较好的作用,现将我院1992-1993年用抗乙肝免疫核糖核酸iRNA治疗乙型肝炎40例的结果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4.
徐慧琳 《医药导报》1994,13(3):114-115
1 乙肝药物 1.1 复方抗乙肝散 复方抗乙肝散由西安市户县肝病研究所经30多年来采用陕西太白山虎杖、手掌参等天然名贵中草药及其它30多味药物组成研制而成。经上万例乙肝患者临床观察,专家评议认为,该药组方独特.用药精当,能直接杀灭乙肝病毒,使表面抗原和e抗原转阴,能增强免疫,激活细胞再生,恢复肝功能,回缩肿大肝脾,预防乙肝转为肝硬化和进而恶变成肝癌。疗程短,无任何毒副作用,对乙肝及肝硬化治愈率75%,转阴率84%,总有效率达98%,居国内先进水平。  相似文献   

5.
乙型肝炎治疗药物应用进展与研究开发策略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乙型肝炎(乙肝)是严重威胁人类健康的疾病之一. 目前用于临床的乙肝治疗药物主要有抗病毒药、免疫调节药和肝功能恢复和调节药等. 慢性乙肝的治疗,目前尚存在疗效不够满意、复发率高、许多抗病毒药物在达到治疗剂量时对人体亦产生细胞毒性和药价昂贵等问题. 所以,抗乙型肝炎病毒(HBV)药物的研究任重道远. 这迫切需要对乙肝治疗药物的应用的充分了解以及对更有效药物的开发思路的探索.  相似文献   

6.
治疗肝移植术后乙肝复发的药物进展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乙肝复发是影响肝移植成功的重要因素,未作预防移植后HBV的复发接近80%,HBV的再感染居乙肝肝硬化肝移植后死亡原因的首位。由于肝移植后乙肝复发HBV的投身水平十分高且同时接受免疫抑制治疗及移植物疾病的迅速发展,HBV感染后的移植物治疗十分困难。目前临床正在不断摸索预防和治疗肝移植术后乙肝复发的药物治疗方案,因此该类药物的开发和应用成为倍受关注的焦点。现用于预防和治疗HBV再感染的药物主要可分为被免疫(抗乙肝免疫球蛋白)和抗病毒治疗药物(干扰素、核苷类似物抗病毒药物等)。其中拉米夫定被认为是治疗HBV感染最有前途的新药。本旨在为临床提供治疗参考,就以上药物的应用特点进行介绍。  相似文献   

7.
核衣壳是乙肝病毒(HBV)的核心结构,在HBV复制感染中起到了重要作用。以核衣壳为靶标的二氢嘧啶类化合物(HAPs)是一类全新结构的高活性HBV抑制剂,有望成为一种新型的乙型肝炎治疗药物。本文就HAPs类化合物的结构特点及其抗乙肝作用机制的研究进展进行综述。  相似文献   

8.
防治病毒性肝炎的药物按其作用特征可分为预防类、抗病毒类、抗肝损伤类和免疫调节类,兹将其中一些药物进展与应用情况简单分述如下。一、预防类药物:此类药物问世不久,有主动免疫的乙型肝炎(乙肝)疫苗和被动免疫的肝炎球蛋白,主要品种有: (一) 血源疫苗:由乙肝表面抗原(HBsAg)携带者的血液制备,国内外均已研制成功多年,北京生物制品研究所等单位已有批量生产。这种疫苗隔月注射1次,20~40μg/次,连续3次后绝大部分受者的血液中可产生较高浓度的抗乙肝表面抗原的抗体(抗-HBs)。 (二) 基因工程疫苗:是把乙肝病毒基因中能够产生HBsAg的部分移接到某种微生物或哺乳动物细胞  相似文献   

9.
慢性乙型肝炎 (慢乙肝 )应采用综合性的方法治疗 ,包括抗病毒、调节免疫、改善肝功能、抗肝纤维化等方面。但由于抗病毒药物应用的局限性 ,以及疗效的不能令人满意 ,目前临床上应用最广的还是保肝抗炎的药物。我们采用复方甘草甜素 (美能 )治疗慢乙肝病人 5 4例 ,证实其在保肝降酶、改善肝功能、有效控制慢乙肝病情进展方面 ,疗效显著 ,现报告如下。 1 一般资料本组 5 4例中 ,男 4 9例 ,女 5例 ;年龄 1 8~ 5 8岁 ,平均30 .6岁。均为住院慢乙肝病人 ,其中慢乙肝中度 4 3例 ,重度1 1例。2 治疗方法复方甘草甜素 1 0 0 m l/日静脉推注或加…  相似文献   

10.
目的比较甲亢合并严重肝损时针对甲亢的不同治疗方法,探讨有效的治疗方案。方法回顾性分析2003年6月~2017年6月来我院住院及随访的甲亢合并严重肝损的患者共47例(慢乙肝重度20例及肝衰竭27例)的临床资料,分析临床特点、针对甲亢的治疗分为未抗甲状腺治疗组、抗甲状腺药物治疗组、碘131组,比较不同治疗后结果。结果 20例慢乙肝重度患者未抗甲状腺治疗组4例好转,2例无效,抗甲状腺药物治疗组12例全部好转,碘131治疗组2例全部好转。抗甲状腺药物治疗组随访三个月,未出现肝损加重及白细胞减少等抗甲状腺药物副作用。肝衰竭患者中未抗甲状腺治疗组10例死亡7例、2例无效,1例好转。抗甲状腺药物治疗组9例好转,2例死亡。碘131组共6例,5例均好转,1例无效。抗甲状腺药物治疗组及碘131组有效率高于未抗甲状腺药物治疗组,差异比较有统计学意义(P 0.05);慢乙肝重度及肝衰竭患者中抗甲状腺药物治疗组及碘131治疗组FT3、ALT、TB较未抗甲状腺治疗组降低,差异比较有统计学意义(P 0.05),TSH较未抗甲状腺治疗组升高,差异比较有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甲亢合并严重肝损的治疗主要是针对不同的病因采用不同治疗方法,严重肝损的患者在排除甲状腺药物导致的肝损的基础上使用抗甲状腺药物是安全有效的,碘131治疗前后联合血浆置换是治疗肝衰竭的有效办法,建议在肝功能好转后再开始使用碘131。  相似文献   

11.
乙型肝炎病毒(HBV)感染是一种严重影响公共卫生与人体健康的全球性流行性疾病,尽管乙肝防治已有很大提高,但仍缺乏高效的药物与手段。研究表明,肝损伤、肝衰竭程度与HBV及宿主免疫系统相互作用存在复杂关系。因而详细地探明HBV生命周期和感染过程,为研究HBV药物靶点和制定新的抗病毒策略提供前期坚实的基础,意义重大。该文详细介绍HBV病毒复制机制,并系统地阐述近年来新发现的和潜在的药物靶点,为制备新型的抗HBV药物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2.
本文综述了近几年来几种常见中药及其提取物治疗乙型肝炎的基础研究和临床应用,为今后开发研制出高效、经济的天然抗乙肝药物提供参考和依据。  相似文献   

13.
翁水旺  沈诗景 《海峡药学》2010,22(12):101-103
了解治疗乙肝新药物的研究进展。方法采用国内外文献综述方法。结果新药拉米夫定、阿德福韦和恩替卡韦有抑制乙肝病毒作用。结论它们的联合应用有很强的抗乙肝病毒效果。  相似文献   

14.
盛映 《中国乡村医药》2010,17(11):60-60
乙肝病毒标志物,乙肝表面抗原(HBsAg)、乙肝表面抗体(抗-HBs)、乙肝e抗原(HBeAg)、乙肝e抗体(抗-HBe)、乙肝核心抗体(抗-HBc)五项,是实验室诊断HBV感染和病毒在体内复制有传染性的指标。由于受方法学的限制以及病毒变异等因素影响,  相似文献   

15.
抗乙肝植物药叶下珠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叶下珠含黄酮类、木脂素类、生物碱类、鞣质等多种成分,具有明显的抗乙型肝炎病毒活性及对肝损伤的保护作用,且毒副作用低,是一种值得深入开发的抗乙肝药物。本文综述了叶下珠化学成分、药理作用及临床研究的成果。  相似文献   

16.
乙型肝炎的中药治疗评述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分析中药制剂治疗乙型肝炎的实际疗效。方法对促进受损肝细胞修复药物、免疫增强剂、抗肝组织纤维化药物及乙肝新药等多方面进行评述。结果与结论现阶段中药制剂治疗乙型肝炎有一定的临床效果,但远不是广告商宣传的那样特效。  相似文献   

17.
目的静脉高压症是乙肝肝硬化最常见的并发症之一,本文从肝硬化门静脉高压的发病机制、乙肝肝硬化的诊断方法及肝硬化门静脉高压的治疗方法三个方面进行综述。方法 1乙肝肝硬化的诊断通过DSA门静脉造影检查和MR检查进行2肝硬化门静脉高压的治疗包括药物治疗、内镜治疗、手术治疗、介入治疗、肝移植手术等五种治疗手段。结果和结论想以单一方式治疗肝硬化门静脉高压的难度很大,仍需将药物结合介入治疗各项研究作为重点,以深入探讨肝硬化发病的分子机制,为肝硬化门静脉高压的防治研究提供更多可能有效的干预措施。  相似文献   

18.
本文将慢性乙型肝炎150例随机分为三组,分别采用抗乙肝免疫核糖核酸加胸腺肽治疗,简称Ⅰ组;单独使用抗乙肝免疫核糖核酸治疗,简称Ⅱ组;用一般护肝药物治疗,简称Ⅲ组。结果:HBVDNA阴转率分别是68%、52%和18%;HBeAg阴转率分别是66%、48%和22%;ALT复常率分别是88%、86%和85%;三组间ALT复常率无显著性差异(P>0.05)。Ⅰ组和Ⅱ组的HBVDNA及HBeAg阴转率均明显高于Ⅲ组(P<0.01),Ⅰ组与Ⅱ组比较有非常显著性差异(P<0.01)。提示抗乙肝免疫核糖核酸是有效抗乙肝病毒制剂,加用胸腺肽后疗效有协同作用。  相似文献   

19.
抗乙肝新药拉米夫定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11,自引:1,他引:10  
拉米夫定是新一代核苷类抗乙肝药物,可通过降低乙型肝炎病毒(HBV)依赖RNA的DNA多聚酶生物活性,明显抑制HBV-DNA的合成,具有作用强、安全、不良反应少等特点,是治疗不同类型的乙型病毒性肝炎的新选择。本文就拉米夫定的化学性质、药代动力学特点、作用机制、临床应用、不良反应及耐药性问题等研究进展作全面综述。  相似文献   

20.
本文对近年来新核苷类药物治疗乙肝的研究现状进行综述,主要介绍在我国即将上市的阿德福韦、恩替卡韦抗乙肝病毒效果和临床安全性的研究概况,以及依曲西他平、替诺福韦等新开发药物的研究现状。旨在使临床医生对新核苷类药物治疗乙肝的合理性和安全性有更深刻的了解。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