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张宇享 《河南中医》1999,19(3):17-18
《内经》约成书于春秋战国至秦汉时期,受当时十分活跃的哲学思潮的影响,接受并融合了浓厚的哲学观,形成医哲一体的阴阳观,使其具有很高的理论价值和科学价值。1《内经》医哲阴阳观的理论价值《内经》医哲阴阳观,扩大中医观察视野,拓展思维空间,形成“上知天文,下...  相似文献   

2.
试述《内经》中情志护理的理论基础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马晓荣  刘佰丽 《陕西中医》2002,23(7):659-660
现代医学已由生物医学模式向“生物、心理、社会”医学模式转变 ,人们越来越重视医学心理学的实用价值。探讨中医情志护理的理论基础 ,则有利于推动临床的心理护理 ,从而提高情志护理的质量。《内经》为现存最早的医学经典著作 ,《内经》中的心理调护是以唯物观 ,整体观及藏象理论为基础 ,具有丰富的心理学 ,独特的心理疗法及其理论基础。现就《内经》中唯物辩证的神形观 ,脏腑系统理论的心理整体观及其总结创立的心理治疗护理的理论和方法进行探讨如下。   1 形神合一的辨证唯物观  《内经》认为 ,神的物质基础是气血 ,以及气血所构成…  相似文献   

3.
和是中国传统文化的核心思想之一。先秦诸子(典籍)对《内经》和思想形成有直接影响,和思想贯穿于《内经》天道观、天人观、人事观、人体观、养生观等多个方面,是《内经》理论构建的重要思想原则与认知方法。  相似文献   

4.
一、继承与发展《内经》奠定了中医学的理论基础,骨伤科学正是在其发生发展的过程中继承了《内经》的理论,逐步发展成为一门系统完整的临床科学。整体观的继承与发展:《内经》强调,人是一个有机的整体,五脏六腑,经络血  相似文献   

5.
从李东垣的《脾胃论》中概括脾胃虚则九窍不通论的理论要点,并彰显其对《内经》理论的阐释与完善。提示李东垣脾胃虚则九窍不通论的丰富性和《内经》理论对中医学术发展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6.
武天立 《山西中医》1993,9(2):10-11
《黄帝内经》对我国医学的发展起到了奠基作用。其中在中医妇科生理、病理、诊断、辨证等方面的理论阐述甚详。本文就《内经》妇科生理观、病理观作一探讨。 一、生理观 《内经》对中医妇科的生理有独特的论述。《素问·上古天真论》谓:“女子七岁肾气盛,齿更发长;二七而天癸至,任脉  相似文献   

7.
仲景的《伤寒论》和《金匮要略》两书,处处体现了对《内经》理论的具体运用,从诊断到治疗皆如此。可以说,《内经》是仲景学术的理论渊源,仲景学术则是对《内经》理论的成功实践和发展。下面,试就仲景学术与《内经》的关系作一浅探。一、论病以阴阳为纲阴阳为万物之纲纪,这是《内经》中最重要的学术思想。《素问·阴阳应象大论》篇对此有精辟而概括的论述。《素问·四气调神  相似文献   

8.
试论《黄帝内经》自然观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黄帝内经》(以下简称《内经》)是祖国医学理论的渊薮,它的价值不仅在于它汇集了秦汉以前的医学成就,并且在于它把祖国医学的理论原理提高到古代唯物主义哲学的原则高度,达到了前无古人的地步,从而为祖国医学奠定了坚实可靠的理论基础。笔者通过《内经》学习,拟就《内经》的自然观略作研讨,以探求祖国医学理论的科学意义。然因学识所限,谬误之处,敬请贤达斧正。一、《内经》自然观的形成任何自然科学的发生和发展都是以生产的发展为基础,并自觉或不自觉地受到哲学的支配。《内经》理论体系的产生和发展是以先秦时代社会生产力的发展为基础的,毋  相似文献   

9.
论《内经》真人养生观与道家思想蒋应时广西中医学院530001南宁市明秀东路21号关键词内经;道家;养生观;老子言:“故以身观身,以家观家,以乡观乡,以邦观邦,以天下观天下。”(《道德经·五十四章》)从先秦道家思想与《内经》养生理论的关系,来讨论《素问...  相似文献   

10.
王平 《光明中医》2011,26(3):431-432
通过走医学与儒学融合的路子,《内经》形成了“脏居于内,形见于外”的藏象理论体系。其中对藏象理论影响最大的儒家理论是“三才观”和“中庸”思想。《内经》中大多数人体脏腑与天文历法气象对应的模型是“三才观”的体现。《内经》还运用中庸思想阐明了五脏系统之间的动态平衡,重视“执中而行”,追求“中和”,以和为贵。  相似文献   

11.
论《内经》五脏调控系统观   总被引:6,自引:2,他引:6  
论《内经》五脏调控系统观苏晶(北京中医药大学内经教研室北京100029)关键词内经,五脏调控,系统观《黄帝内经》的成书,标志着中医理论体系的形成,不仅为中医理论的完善和发展奠定了深厚的基础,而且两千年来一直指导着中医的临床实践。《内经》理论体系的核心...  相似文献   

12.
顼祺 《山西中医》2001,17(1):8-10
《内经》的临床医学内容极其丰富,是中医临床医学的渊源。《内经》临床医学理论的研究方法,可概括为3个方面:1.临床研究,为主要途径和方法,通过临床实践验证理论,进而充实发展其诊疗原则和方法;2.实验研究,包括临床实验方法和动物实验方法,以揭示《内经》病证实质和治疗机理;3.现代科学方法,包括哲学、社会科学、自然科学、横断科学以及高新技术等,为《内经》临床医学研究提供思维方法和手段,深入研究《内经》临床医学理论,对推动中医学的发展,将发挥巨大的作用。  相似文献   

13.
关于抗衰老的基本理论早在《内经》中就有了较为深刻而又系统的论述,笔者将其归纳为调养真气、天人相应、饮食有节、劳逸结合、调和情志、起居有常六个方面,并从这六个方面分别探析了《内经》一书的总体观、整体观、营养观、动态观、生理观和规律观。  相似文献   

14.
《伤寒论》的理论基础源于《内经》,它继承发扬了《内经》通过扶正祛邪达到健康的理念,理论联系实际,成为我国第一部理法方药比较完备的医学专著。邪正观是《伤寒论》的重要观点之一,贯穿于六经病辨证论治理论的全过程,对于临床具有普遍性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5.
浅析《黄帝内经》时间养生观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内经》的养生观 ,是在中医学整体观指导下建立起来的独特理论 ,它探讨的内容包括了人体衰老及寿天的原因、保养生命的基本原则等诸多方面 ,是《内经》学术思想的重要组成部分 ,受到了历代医家的高度重视。而且在“天人相应”理论的指导下 ,进一步明确了人与自然是统一整体的对立双方 ,要在不断地求得统一中维持人的生命 ,也就必然观察探索了自然的阴阳时间节律对人体生命的影响。因此 ,通过长期的医疗实践 ,中医学在千余年前率先提出了顺时而动、调整阴阳 ,才能延年益寿的理论 ,并形成了独特的《内经》时间养生观。《内经》的时间养生观是…  相似文献   

16.
《黄帝内经》构建了中医理论体系的基本框架。就其思想文化渊源而言,则主要出自中国古代哲学及先秦诸子的影响。本文通过对《内经》原文的认真梳理,周易思想体系的总结和古天文学科学体系的参照,把《内经》的思想文化渊源以"圜道时中"四字概括之。"圜道"描述的是运动的轨迹,"时中"描述的是运动的刻度;"圜道"是象的概括,"时中"是数的确定;二者有机统一,不可分割。"圜道时中"思想的提出,不仅最简洁地体现了《内经》的天人合一观;统一了阴阳、五行、六气、八卦等子模型;而且可以阐释人体生理病理的气化时序规律及各种观点互异的养生理论。它更准确地表达出了易道的精髓和《内经》的时序理念。  相似文献   

17.
《黄帝内经》,简称《内经》,是我国现存最早、最完整的一部医书经典,其内容涉及医学、哲学、天文、气象、生物等诸多方面;其理论渊博,为中医理论体系的"渊薮",被后世尊称为"医家之宗",其博大深邃的健康理论,影响着中医一代又一代的传承,造就了众多著名的医学大家。从古至今,健康都是人们一直重视并追求的一项事业,《内经》对其也有深刻的理论阐述。文章从《内经》天人相应的生态观、形神合一的生命观、五脏为枢的整体观、邪正相争的发病观、以平为期的治疗观、未病先防的养生观探讨健康之要,为日常生活作出指导,提高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18.
张少聪 《世界中医药》2008,3(3):165-166
《内经》为中医理论之渊薮,奠定了中医理论的基础。其系统而科学的中医理论,丰富而精深的治法治则,为临证提供指导依据。纵观历代成功医家,均以《内经》理论为立说之根本。如仲景撰用《素问》《九卷》等而成《伤寒杂病论》,被后世尊为“医圣”;金元四大家宗《内经》而开风气之先,各成门派而影响深远;明末喻嘉言深究《内经》而标立新说,  相似文献   

19.
儒家思想对中医的影响及意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崔刚  洪安林 《西部中医药》2008,21(10):40-41
《内经》乃至中医学的发展受儒家思想的影响颇深,《内经》理论的构建以及对生命科学的认识都有儒家思想的烙印,而宋代后受儒家思想影响的儒医们形成的功利观对于当代中医工作者以及医学院校的学生具有较大的意义。  相似文献   

20.
《黄帝内经》(以下简称《内经》)中蕴含丰富的时间医学思想和发病学观点,其是在中医“时序”观以及“天人合一”思想的指导下,从整体层面上研究宇宙与人体生命活动的周期性及其关联性。文章整理总结《内经》中时序发病观的相关内容,从时序的概念与内涵、失于时序与发病的关系、时序与《内经》不同发病观之间的联系、时序发病观的临床应用4个方面论述《内经》“天人合一”思想下的时序发病观,以期能够更好地理解中医经典中的理论内涵,探索生命现象的节律性,为临床诊疗以及养生防病提供指导价值。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