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蛋白激酶C在心肌缺血预处理中的作用机制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观察猫心肺转流(Card iopu lmonary bypass,CPB)中应用蛋白激酶C(PKC)抑制剂-多粘菌素B(PolyB)及PKC激动剂-佛波酯(PMA)对缺血再灌注(IR)心肌组织中PKC激活程度的影响及其与心肌组织内Ca2 含量变化的关系,评价PKC在缺血预处理(IPC)机制中的作用。方法将120只健康家猫随机分为对照组、IR组、IPC组、Poly B组和PMA组;建立CPB模型。应用底物蛋白磷酸化法和原子吸收光谱法,分别测定CPB中主动脉阻断(ACC)及再灌注期间心肌组织中胞膜和胞浆中PKC活性以及心肌组织中Ca2 含量的变化。结果IR组ACC 60 m in后心肌组织胞膜和胞浆中PKC活性均明显降低(P<0.01),并于再灌注期间进一步下降,同时伴有心肌组织中Ca2 含量迅速升高;ACC后各时间点PKC活性均较对照组明显降低(P<0.01);IPC组于ACC及再灌注后胞浆PKC活性较CPB前显著下降(P<0.01),但胞膜PKC活性却显著升高(P<0.01),而且均明显高于IR组(P<0.01);其心肌组织Ca2 含量在ACC 60 m in以及再灌注期间虽较对照组有所升高(P<0.05),但明显低于IR组(P<0.01);Poly B组心肌组织胞膜和胞浆中PKC活性的变化趋势与IR组相似,再灌注期间其Ca2 含量虽较IPC组有升高趋势,但仍明显低于IR组(P<0.05);PMA组PKC活性以及Ca2 含量变化趋势与IPC组相近。结论PKC的激活参与介导了猫IPC的心肌保护作用;PKC抑制剂Poly B不能完全阻断IPC的效应,而PKC激动剂PMA可部分模拟IPC的作用。  相似文献   

2.
缺血预处理 (ischemicpreconditioning ,IPC)即心肌遭受反复短暂缺血后 ,可以在后续的长期缺血中得到保护 ,减少梗塞面积 ,减轻缺血损伤。短暂的心肌缺血可引起内源性物质如腺苷、去甲肾上腺素、缓激肽等释放增加 ,而这些物质有明显的心脏保护作用。通过药物激发或模拟机体内源性物质而呈现的保护心脏作用 ,叫药物性预处理。蛋白激酶C (proteinkinaseC ,PKC)是信息传导通路中重要的酶。近来的研究表明 ,多种物质诱导IPC作用与PKC密切相关。Hu等[1] 对离体大鼠灌流心脏作 2次 5min缺…  相似文献   

3.
蛋白激酶C在大鼠小肠缺血预处理中的作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相似文献   

4.
热休克、心肌缺血预处理对I/R心肌的第二窗保护作用   总被引:4,自引:2,他引:2  
目的观察IP(ischemic preconditioning,缺血预处理)、HS(heatshock,热休克)对I/R(ischemic/reperfusion,缺血/再灌注)损伤的保护作用。方法建立Wistar大鼠I/R动物模型,缺血90min后再灌注3h,分为对照组、Hs组和IP组3组,用免疫组化方法检测第二窗保护(second window of protection,SWOP)过程中蛋白激酶Cα、δ(PKCα、PKCδ)的活性,并用TTC染色测定心肌坏死范围。结果HS组和IP组心肌坏死范围较对照组明显缩小(P<0.01),3组PKCα、PKCδ均未见从胞浆向细胞膜转位。结论HS和IP均有心肌保护作用,PKCα、PKCδ在SWOP中可能不起作用,其确切机制有待进一步研究。  相似文献   

5.
目的:建立大鼠肺缺血/再灌注(I/R)损伤模型,探讨蛋白激酶C(PKC)在肺缺血预处理(IPC)保护中的作用。方法:建立在体单侧肺原位I/R模型。50只SD大鼠随机均分为假手术(S)组、I/R组、IPC组、多黏菌素B(PMB)组和缺血预处理加多粘菌素B(IPC+PMB)组5组。实验结束时测定各组肺组织SOD活力、MDA含量、肺湿干重比和肺泡损伤数比值,观察肺超微结构变化。结果:(1)与S组相比,I/R组SOD活力下降,MDA含量升高,肺湿干重比升高,肺泡损伤数比值升高(均P<0.01);与I/R组比较,IPC组SOD活力升高,MDA含量降低,肺湿干重比降低,肺泡损伤数比值降低(均P<0.01);与I/R组比较,PMB组和IPC+PMB组各项指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2)肺组织病理学改变:I/R组、PMB组和IPC+PMB组肺组织损伤明显,IPC组肺组织损伤较I/R组明显减轻,S组肺组织结构基本正常。结论:IPC对肺I/R损伤有明显的保护作用,而且这一作用可被PKC抑制剂PMB抑制。  相似文献   

6.
目的 探讨蛋白激酶C在缺血预处理大鼠肾脏因再灌注损伤中的作用。方法 将大鼠随要分组,观察大鼠肾脏病理组织学变化,用免疫组织化学方法检测不没灌注时间蛋白激酶C水平。结果 预处理后缺血再灌注组病理组织学肾小管评分均低于缺血再灌注,而预处理后缺血再灌注组和对照组之间无显性差异;预处理后缺血再灌注组蛋白激酶C的表达高于缺血再灌注组,并且在再灌注2小时和6小时时,预处理后缺血再灌注组中的表达高于对照组。结  相似文献   

7.
李洪  杨天德  陶军  刘桥义 《重庆医学》2003,32(8):973-974,986
目的 研究蛋白激酶C信号通路在心肌细胞缺氧性凋亡中的作用。方法 将培养的大鼠心肌细胞随机分成 8组 :(1 )对照组 ;(2 )缺氧 6h组 ;(3)缺氧 1 2h组 ;(4 )缺氧 2 4h组 ;(5 )PMA1 0nM组 ;(6 )PMA1 0 0nM组 ;(7)CHE1 μM组 ;(8)CHE1mM组。对照组常氧培养 2 4h。缺氧培养即将心肌细胞 95 %N2 ~ 5 %CO2 下 37℃缺氧培养。 (5 )和 (6 )组即于缺氧培养前 ,加入PKC激动剂PMA(Phorbol 1 2 myristate 1 3 acetata) ,使其终浓度分别为 1 0nM、1 0 0nM ,预处理 1 0min后再缺氧 2 4h。 (7)和 (8)组即于缺氧培养前 1 0min ,加入PKC抑制剂CHE(chelerythrine) ,使其终浓度分别为 1 μM、1mM ,然后再缺氧培养 2 4h。其余各组缺氧不同的时间。终止培养后分别检测细胞的凋亡率和活性。结果 单纯缺氧能引起心肌细胞的凋亡和坏死 ,以缺氧 2 4h最显著。PMA1 0nM预处理能明显减少心肌细胞缺氧性凋亡 (P <0 .0 5 ) ,而PMA1 0 0nM组和CHE1 μM组心肌细胞凋亡率明显增加 (P <0 .0 5 )。PMA和CHE对 2 4h缺氧诱导的心肌细胞坏死无明显影响。结论 蛋白激酶C信号传导通路参与了抗心肌细胞缺氧性凋亡的信号传导 ,但可能与抗缺氧性坏死的信号传导之间存在差异  相似文献   

8.
缺血预处理(IPC)与缺血再灌注损伤(IR)是近年来许多学者研究的热点,已经成为临床和基础医学工作者所关注。本文就人心肌在缺血预处理与缺血再灌注损伤间的保护机制进行综述。  相似文献   

9.
10.
丝裂素活化蛋白激酶在大鼠心脏缺血预处理中的作用   总被引:7,自引:1,他引:6  
目的 探讨丝裂素活化蛋白激酶家系(MAPKs)在大鼠心脏缺血预处理(IPC)保护中的作用。方法 在离体灌注的SD大鼠心脏缺血/再灌注(I/R)模型上,观察ICP对于I/R后损伤的影响,并观察MAPKs中三种激酶(细胞外信号调节激酶(ERKs)、蛋白激酶P38(P38)、应激活化蛋白激酶(SAPK))活性的变化及其佤保护作用的关系。结果 IPC明显改善大鼠I/R后的心脏功能,减少I/R造成的心肌肌酸  相似文献   

11.
蛋白激酶C在兔肺缺血预处理保护中的作用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目的 :探讨蛋白激酶C(PKC)在兔肺缺血预处理保护中的作用。方法 :采用在体兔单肺原位缺血再灌注模型。 5 0只日本大耳兔随机均分为 5组。假手术组 (S)、缺血 /再灌注组 (I/R)、缺血预处理组 (IPC)、多粘菌素B组 (PMB)和缺血预处理加多粘菌素B组 (IPC +PMB)。实验末测血浆SOD活力和MDA含量 ,肺湿干重比和肺泡损伤数比值 ,观察肺超微结构变化。结果 :①I/R组与假手术组相比 ,SOD活力下降 ,MDA含量、湿干重比及肺泡损伤数比值增加 (P均 <0 .0 1)。IPC组与I/R组相比 ,SOD活力增加 ,MDA含量、湿干重比及肺泡损伤数比值下降 (P均 <0 .0 1)。I/R组、PMB组及IPC +PMB组之间的检测指标对比无明显变化 (P均 >0 .0 5 )。②电镜显示I/R组、PMB组及IPC +PMB组均有明显的肺超微结构损伤 ,而IPC组损伤不明显。结论 :缺血预处理对肺缺血再灌注损伤有明显的保护作用 ,且可被PKC抑制剂多粘菌素B取消 ,提示PKC参与肺缺血预处理的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12.
心肌缺血是心脏手术和非心脏手术的危险因素之一,使围术期和术后的死亡率增加。据报道,18%-74%具有冠脉疾病的患者在进行非心脏手术时有过心肌缺血的经历。本文就目前心肌保护的药物的研究进展做一综述。  相似文献   

13.
目的 探讨心肌缺血预处理(IPC)保护该心肌被以后较长时间缺血损伤的作用。方法 给Wistar大鼠在90mol缺血和180min再灌注(I/R)前3次、每次5min、间隔5min再灌注的心肌缺血预处理:I/R前静脉注射Bre、PMA观察它们对心肌I/R损伤的影响作用。结果 IPC、PMA可保护心肌被I/R的损伤:Bre则可消除IPC对心肌的保护作用。结论 IPC可保护心肌被长达90min、I/18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蛋白激酶C(PKC)在大鼠小肠缺血预处理中的作用。方法:采用大鼠小肠原位灌流的缺血再灌注(I/R)模型,观察PKC抑制剂PolymyxinB和H_7对缺血预处理(PC)的肠道组织及血管床保护作用的影响。结果:PC明显减轻了I/R后肠粘膜病理损伤、MDA产生、IDH漏出(P<0.01),并减少了肠道微血管壁对伊文思兰的渗出(P<0.01)。PolymyxinH和H_7完全阻断了这种保护作用。结论:缺血预处理对I/R的小肠组织和血管床有保护作用,其机理涉及PKC的激活。  相似文献   

15.
刘盛华 《吉林医学》2009,30(11):1050-1052
缺血预处理(ischemic preconditioning,IPC)对心肌的保护是迄今为止最强的内源性保护,1986年Murry等4次5min夹闭、5min开放狗冠状动脉的左旋支可以使心肌在随后40min延长缺血中得到保护,表现为心肌梗死面积较单纯缺血组下降75%,而局部血流量无明显变化,从而首次提出缺血预处理的概念——短暂缺血可以使心肌在后续的延长缺血中得到保护从而限制心肌梗死的范围。  相似文献   

16.
目的采用大鼠离体心脏模型观察蛋白激酶C(PKC)激活在瑞芬太尼预处理(RPC)的心脏保护机制中的作用。方法建立Langendorff离体心脏模型,2种PKC阻断剂Chelerythrine(CHE,浓度5×10-4mol/L)和GF109203X(GF,浓度1×10-5mol/L),分别从RPC前10min到缺血后5min给予(CHE+RPC和GF+RPC组)。观察心肌缺血梗死区(IS/AAR)、冠脉流量(CF)及乳酸脱氢酶(LDH)。结果IS/AAR在RPC组减小,RPC这种作用被CHE和GF所消除:IS/AAR在GF+RPC组和GF+RPC组分别为50·4%±5·4%和53·1%±2·1%。相似的情况表现在LDH。结论PKC的激活介导了RPC对离体大鼠心脏缺血再灌注损伤的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17.
Gq/11蛋白在缺再灌注和缺血预处理中的作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相似文献   

18.
目的:研究外源性微量去甲肾上腺素预处理对大鼠缺血再灌注损伤的影响。方法:建立大鼠在体缺血再灌注(I/R)模型,用去甲肾上腺素预处理(NE-IP),并与经典缺血预处理(IP)比较,观察心律失常发生率、心肌梗死范围和心肌酶的变化情况。结果:与缺血再灌组相比,去甲肾上腺素预处理组及缺血预处理组心律失常发生率降低,心肌梗死范围减少,血清肌酸激酶(CK)含量和心肌丙二醛(MDA)含量降低,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活性升高。结论:去甲肾上腺素预处理对心肌缺血再灌注损伤具有与缺血预处理相假的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19.
再灌注可诱发各种心律失常,对再灌注心律失常发生机制进行探讨,有利于对其进行有效防治,从而降低缺血性心脏病患者的病死率。缺血预处理是一种对抗缺血/再灌注损伤及其诱发的心律失常最为有效的内源性保护机制之一,其主要通过释放"触发物质"启动心肌保护,然后激活信号转导通路上较重要的物质启动信号转导,最终产生效应子发挥心肌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20.
缺血预处理 (ischemicpreconditioning ,IPC) ,即能减轻心肌随后长时间缺血再灌注损伤的一次或多次短暂心肌缺血再灌注 (ischemicreperfusion ,IR) ,是 80年代发现的一种强有力的心肌保护手段 ,在不同种属动物 ,如兔、鼠、猪、犬、羊等 ,甚至人类普遍存在。IPC后心肌保护作用出现两个不连续的时相变化 ,即紧随IPC之后出现的早期保护作用 (earlyprotec tion ,EP)和在IPC后 2 4小时重现的延迟保护作用 (delayedprotection ,DP)。DP持续时间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