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据一个跨国研究小组的研究人员报道,isatoribine(Ⅰ)对慢性丙肝病毒(HCV)感染患者确有抗病毒效果。  相似文献   

2.
药学资讯     
《广东药学》2010,(11):I0002-I0003
RG7128联合danoprevir口服,治疗慢性丙肝有效 目前以干扰素为基础治疗慢性丙肝病毒(HCV)感染的方案在疗效和耐受性上都有所受限。本研究评价了核甘聚合酶抑制剂RG7128联合NS3/4蛋白酶抑制剂danoprevir用于慢性HCV感染的安全性、耐受性以及抗病毒活性。来自新西兰和澳大利亚6个中心的慢性基因1型HCV感染者,  相似文献   

3.
目的:了解美沙酮维持治疗者合并丙型病毒性肝炎者HCV—RNA定量与ALT的检测情况,以明确在该人群中丙肝病毒复制、传染程度及需要治疗人数比例。方法:采集53例美沙酮维持治疗者合并丙肝患者的血液样本进行HCV—RNA定量与ALT检测,并对检测结果进行分析。结果:美沙酮维持治疗者合并丙肝患者53例中HCV—RNA定量检测结果的异常率为77.36%(41/53);ALT异常率73.58%(39/53);HCV—RNA定量异常者并存ALT异常比例为87.80%(36/41),HCV—RNA定量正常者ALT异常率为25.00%(3/12),两者比较有统计学差异(X^2=18.838,P〈0.01)。结论:美沙酮维持治疗者合并丙肝患者当中丙肝病毒复制活跃、传染程度高及需要治疗人数比例高,增加了丙肝传播风险和社会负担等社会公共卫生问题,建议政府完善对该人群现存丙肝的防控措施和政策。  相似文献   

4.
丙型肝炎(丙肝)是由丙型肝炎病毒(HCV)感染引起的,通过输血或血制品、血液透析、肾移植、静脉注射毒品、性传播、母婴传播等途径传播的全球性传染病.HCV的慢性感染可导致肝脏慢性炎症坏死和纤维化,部分患者可发展为肝硬化甚至肝细胞癌.据统计,全球已有>1.7亿人感染HCV,我国人群的感染率达3.2%,成人在感染HCV后80%转为慢性并且无明显症状,不易早期诊断和治疗.据流行病学文献报道,慢性丙肝20年内发生肝硬化的危险率达10%,30年内达20%.丙型肝硬化患者中肝癌患者达1% ~4%.  相似文献   

5.
丙型肝炎病毒(HCV)主要经血液传播,是输血后肝炎的主要病因。全球估计约有1.7亿人感染HCV,根据文献报道,急性丙型肝炎约有40%~50%的病人演变成慢性肝炎、肝硬化和肝细胞癌,转为无症状丙肝病毒携带者也较多见。预后的恶性程度远远高于乙型肝炎,已引起人们高度关注。为进一步研究丙肝病人的演变过程,  相似文献   

6.
《药学进展》2013,37(4):184-186
慢性丙型肝炎(简称丙肝)由丙肝病毒(HCV)引起,并可能进一步发展为肝硬化和肝细胞癌,在我国的发病率为3.2%,目前尚无特效药,其临床治疗仍需依赖于聚乙二醇化干扰素(pegIFN)和利巴韦林的联用疗法,但该疗法仅对40% ~ 50% HCV基因型1感染者和30% ~ 40%合并感染HIV的HCV感染者有效,且副作用较多,常见的有流感样症状、疲劳、抑郁和贫血等.  相似文献   

7.
于国英  李绍连  王丽芳  李俊娟 《河北医药》2009,31(10):1233-1233
本文对慢性丙肝患者40例进行内窥镜检查,观察胃黏膜的改变情况及与丙型肝炎病毒(HCV)病毒载量的关系、幽门螺杆菌(H.pylori)感染率,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8.
孙焕如 《河北医药》2010,32(16):2274-2274
丙型病毒性肝炎(HCV)是一种严重危害市民健康的疾病,急、慢性患者和慢性HCV携带者均可为传染源。本文对承德市区2009年食品与公共场所从业人员丙肝的感染情况进行了如下分析。  相似文献   

9.
王峰 《中国实用医药》2010,5(20):99-100
丙型肝炎病毒(hepatitis C virus,HCV)为嗜肝性慢性病毒,HCV感染的慢性化发生率明显高于乙型肝炎,是引起慢性肝病的主要致病因子之一。输血是丙型肝炎病毒(HCV)的主要传播途径。通过对献血者丙型肝炎抗体(-HCV)的筛选,可减少输血后丙肝的发生。为了解我市无偿献血人群中HCV携带情况,为预防丙肝流行提供科学依据,保证临床用血安全可靠,作者对全市2000年无偿献血者的抗HCV携带情况进行了检测分析,结果如下。  相似文献   

10.
8282例患者输血前及术前传染病检测结果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对输血前及术前患者进行乙肝病毒(HBV)、丙肝病毒(HCV)、艾滋病(HIV)以及梅毒(TP)等传染病的检测,以了解患者术前及输血前的状况,避免和预防患者院内感染、医务人员职业感染及防止医疗纠纷。方法采用酶联免疫法对8282例输血前患者进行HBsAg、HCV和HIV检测,同时应用甲苯胺红颗粒凝集试验(TRUST)方法查滴度,梅毒螺旋体血凝试验(TPPA)方法确证。结果乙肝表面抗原阳性率6.70%(555例)、梅毒抗体阳性率1.36%(113例)、丙肝抗体阳性率1.64%(136例)、HIV抗体阳性率0.48%(40例)。结论输血前患者血清感染性指标有一定比例的阳性率;对患者进行输血前及术前检查,无论对患者、医务人员还是控制院内感染都是非常必要的。  相似文献   

11.
丙型病毒性肝炎(丙肝)呈全球性流行趋势,致病的根本原因是丙型肝炎病毒(HCV)感染。丙肝的病理改变与乙型病毒性肝炎相似,以肝细胞坏死和淋巴细胞浸润为主。丙肝慢性化可导致肝脏慢性炎症坏死和纤维化,部分患者可发展为肝硬化甚至肝细胞癌,对患者的健康和生命危害极大。目前,丙肝治疗已经取得长足的进展,可治疗丙肝、丙肝相关肝病和合并其他疾病的患者。本文主要对丙肝的流行特点、HCV特点及抗HCV常用药物如干扰素、索磷布韦、索磷布韦/维帕他韦等进行概述。  相似文献   

12.
内镜(主要是胃镜和肠镜)多数不耐高温、怕腐蚀,给使用后的消毒灭菌带来了挑战,特别是基层医院条件有限,通过内镜引起的感染已成为我们关注的新问题。1 内镜医源性感染概况 1.1病原微生物:主要是幽门螺旋杆菌、沙门菌、乙肝病毒(HBV)、丙肝病毒(HCV)等,关于人类免疫缺陷病毒(HIV)的感染至今无内镜带来HIV交叉感染,2%戊二醛在室温下1~10分钟即可灭活。  相似文献   

13.
慢性病毒性肝炎在我国已成为严重危害人民健康的常见病之一,血清流行病学显示,肝炎病毒感染流行率居各类感染性疾病前列。甲型肝炎病毒(HAV)感染流行率为80.9%,乙型肝炎病毒(HBV)感染流行率为57.6%,乙型肝炎病毒表面抗原(HBsAg)阳性率为9.75%(约1.2亿人)。丙型肝炎病毒(HCV)感染率为3.2%犤1犦。丁型肝炎病毒(HDV)和戊型肝炎病毒(HEV)在我国也有较高流行率。除HCV以外各型肝炎病毒感染后在急性期均为自限过程,尤其是甲型肝炎和戊型肝炎可以自愈。丙型肝炎、乙型肝炎和丁型肝炎却有显著慢…  相似文献   

14.
<正> 在目前所确定的A~E5种肝炎病毒中,可发展为慢性肝炎的是HBV、HCV及其与其他型病毒的共同感染。HBV及HCV感染所致的慢性乙型肝炎(以下简称慢乙肝)及慢性丙型肝炎(以下简称慢丙肝)可发展为肝硬化及肝癌,预后更差,甚至危及生命。  相似文献   

15.
目的 分别检测游离丙肝病毒核心抗原(HCV-cAg)、抗体(HCV-Ab)及HCV RNA,研究游离丙肝病毒核心抗原检测早期筛选HCV感染的价值.方法 采用ELISA法测定丙肝病毒核心抗原和抗体,FQ-RT-PCR方法测定HCV RNA,对比300例HCV RNA阴性正常查体人群结果,筛选有危险因素人群HCV阳性者35例,研究丙肝病毒核心抗原测定的特异性和敏感性及缩短检测窗口期的价值.结果 体检人群300例HCV-Ab、HCV RNA均为阴性, HCV-cAg阴性299例(99.67%); 35例随访确诊HCV感染者初次HCV RNA阳性标本, HCV-cAg阳性33例(94.29%), HCV-cAg检测可有效缩短窗口期.结论 游离HCV核心抗原ELISA测定法具高度敏感性及特异性,可以明显缩短HCV窗口期,可作为HCV抗体检测的补充试验.  相似文献   

16.
目的了解丙型肝炎病毒RNA(HCVRNA)载量在慢性丙型肝炎、丙型肝炎肝硬化、丙肝相关的肝癌(HCV—HCC)患者中的变化及基因分型对疾病进展的影响。方法回顾性分析2010年2月至2013年8月门诊及住院的1386例HCVRNA阳性且未进行抗病毒治疗的丙型肝炎患者的临床病例资料,把患者按诊断分为丙型肝炎组、丙肝肝硬化组、丙肝相关的肝癌组,采用qRT—PCR检测患者血清的HCVRNA载量与基因分型,多组比较采用方差分析或卡方检验,两组间比较采用t检验。结果丙型肝炎组、丙肝肝硬化组及丙肝相关的肝癌组患者HCVRNA载量分别为(6.47±1.03)lgIU/mL,(6.18±1.09)lgIU/mL和(6.07±1.13)lgIU/mL,三组患者HCVRNA载量不同,丙型肝炎组HCVRNA明显高于其他二种,且差别有统计学意义(F=12.80,P〈0.05),但丙肝肝硬化组与HCV—HCC组患者HCVRNA载量差别无统计学意义(t=0.65,P〉0.05)。1386例患者中816例进行了HCV基因型检测,1型基因型529例(64.83%),2型基因型287例(35.17%),丙型肝炎组患者1型基因型者为400例,2型基因型者为226例,1b型基因型为主(63.10%),丙肝肝硬化组1型基因型117例,2型基因型为57例,1b型基因型为主(65.52%),HCV—HCC组1型基因型为12例,2型基因型为4例,1b型基因型为主(68.75%),三组患者基因型比例无明显差别(x^2=1.02,P=0.31)。结论HCVRNA载量在慢性丙型肝炎发展为肝硬化、肝癌的过程中减低,河南地区丙肝患者以1型基因型为主,且1型、2型基因型对疾病的进展没有影响。  相似文献   

17.
焦扬 《医药论坛杂志》2008,29(24):47-48,50
目的通过应用酶联免疫法(ELISA)分别检测丙肝病毒核心抗原(HCV-cAg)和抗体(HCV-Ab),和反转录多聚酶链反应(RT-PCR)检测丙肝RNA,来了解三种方法对丙肝病毒(HCV)感染检测的优点和缺点。方法采用HCV游离核心抗原试剂盒、HCV-AbELISA试剂盒和丙肝病毒PCR检测试剂盒,对来自入院前或手术前筛查的180例临床样本和24例丙肝或疑似丙肝患者的血清样本进行HCV-cAg,HCV-Ab和HCV-RNA检测。结果200例筛查样本HCV-Ab均为阴性,HCV-cAg阳性3例,其中RT-RNA阳性1例;25例HCV-Ab阳性的样本检出HCV-cAg阳性13例,RT-RNA阳性15例。HCV-cAg与RT-RNA符合率为86.67%(13/15)。结论HCV核心抗原检出时间早于抗体,HCV-cAg检测试剂盒可作为HCV抗体检测的补充试剂,反转录多聚酶链反应(RT-PCR)是一个很敏感的方法,但其技术复杂,环境、条件要求较高,不易被多数实验室接受和推广,可用来对HCV感染作确证实验。  相似文献   

18.
首个源于中草药的抗丙型肝炎药PYN17进入临床试验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药学进展》2008,32(5):240-240
丙型肝炎简称丙肝,其患者在全球约有1.70亿,仅在美国就占人口的1.8%。此疾最终会导致肝硬化,且有约5%的患者还会发展为肝癌,而目前其标准疗法是采取聚乙二醇化α-干扰素与口服利巴韦林联用,但会引起严重副作用,如流感样症状、抑郁和焦虑,而且用于同时患有艾滋病和糖尿病的病人时通常无效。眼下,大多数新型丙肝药物的研究与开发旨在减少丙肝病毒(HCV)的复制,直接靶向HCV蛋白酶和聚合酶。然而,英国Phynova公司研制的抗炎药物PYN17则具有另类的作用机制,可能成为第1个丙肝对症治疗药。这家以从中草药中开发新型治疗药物为特长的公司声称,该药是唯一被开发用于针对丙肝所致肝部炎症症状的治疗药物。  相似文献   

19.
血液透析患者丙肝病毒感染的调查和预防初探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林翼金 《江苏医药》2004,30(6):440-441
目的 调查血液透析(HD)患丙肝病毒(HCV)感染情况及影响因素,探讨预防HCV感染的措施。方法 在未采取HCV感染预防措施的1990年~1992年间及采取感染预防措施的1997年~1999年间,以间接酶免测定法检测长期维持HD患抗体。结果 HCV的感染率1990年为38.3%,1991年为80.1%,1992年为83.2%。1997年为15.8%,1998年为24.9%,1999年为26.4%。其中透析前HCV抗体阴性患连续3年随访结果表明,1990年1992年间HCV抗体转阳率85.7%。1997年-1999年HCV抗体转阳率50.0%。结论 多次输血是HD患高HCV感染的主要原因,透析过程中的院内感染也是不容忽视的重要因素。  相似文献   

20.
虽然已有资料表明丙肝病毒(HCV),尤其是它的基因型1b与中间无肝硬化阶段的肝细胞癌(HCC)发生有关。作者在苏格兰人群中证实了HCV感染是HCC发生的主要危险。作者对院内65例经组织学确诊为HCC病人,进行了抗HCV抗体的血清学检查,用第三代RIBA试验发现其中13人(20%,男性11人,女性2人)有慢性丙肝病毒感染,从而证实了HCV感染是HCC发生的最重要危险因素。所有这13例HCV感染病人,其HBsAg均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