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目的 总结严重胸部创伤患者的临床护理体会.方法 对我院78例严重胸部创伤患者出现胸痛、呼吸困难、休克、疼痛、以及心理干预的护理进行总结分析.结果 治愈77例,死亡1例,死因为重度颅脑损伤伴呼吸衰竭.结论 早期及时诊断、治疗,密切监测生命体征,保证呼吸通畅、循环稳定,提高操作技术和护理能力,是抢救严重胸部创伤的关键.  相似文献   

2.
严重胸部创伤的观察及护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我科1994年-1997年收治严重胸部创伤96例,现将观察及护理体会介绍如下。  相似文献   

3.
98例严重胸部创伤的观察与护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岳玲  林德艳 《河北医学》2002,8(1):87-87
严重胸部创伤多由于挤压、坠落、冲击、碰撞等暴力的钝性损伤 ,其病情危急 ,早期系统的病情观察与护理对病人的救治起着很重要的作用。我科于 1999年开展“以病人为中心”的整体护理模式 ,运用护理程序对病人进行护理 ,大大提高了护理质量 ,取得了较满意的效果。现将结果报告如下 :1 临床资料收集我科于 1991年 1月至 2 0 0 1年 1月共收治的各种严重胸部创伤 98例 ,其中 4 2例发生严重创伤性呼吸窘迫综合征(ARDS)。本组男 73例 ,女 2 5例 ,平均年龄 38.5岁 ,均为健康人受伤 ,合并伤 :休克 4 0例、血气胸 4 4例、脾破裂 34例、肝破裂16例…  相似文献   

4.
杨秀丽 《基层医学论坛》2010,14(30):889-890
目的探讨严重胸部创伤患者的急救与护理要点。方法回顾性分析106例严重胸部创伤患者的救治过程及护理措施。结果全组行胸腔闭式引流术100例,其他手术34例,治愈104例,死亡2例,病死率约为1%,死亡原因为创伤性失血性休克及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ARDS).结论早期诊断,及时的呼吸、循环系统护理,引流管的观察护理,严重并发症的预防是严重胸部创伤患者成功救治的关键。  相似文献   

5.
急诊外科以病人急,重为特点,而严重创伤的病人占很大比例.近年来,我院急诊外科共抢救危重病人485例,其中严重创伤62例.由于我们重视创伤病人的抢救工作,为救治病人赢得时间.提高了重伤救治效率和抢救成功率.总结如下:  相似文献   

6.
马春芳 《基层医学论坛》2013,17(14):1866-1867
目的总结严重胸部创伤的急救护理方法及操作要点。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2010年1月—2012年1月收治的56例严重胸部创伤患者的临床急救与护理情况。结果行胸腔闭式引流术45例,开胸手术11例。治愈54例,死亡2例。结论对严重胸部创伤患者给予早期诊断,并结合循环系统护理、引流管的观察护理以及有效预防并发症,可获得良好的治疗效果。  相似文献   

7.
徐常娥 《中国医药导报》2010,7(15):101-101,105
目的:通过对26例严重胸部创伤并发ARDS患者的护理,总结其经验体会。方法:对26例患者均给予气管切开或气管插管行机械通气,进行相应的护理。结果:26例患者死亡5例,余均治愈出院。及早发现及时处理是其护理关键。结论:及时发现病情变化,及时给予机械通气,积极治疗原发病,控制感染,加强呼吸道护理非常重要。  相似文献   

8.
王冉 《吉林医学》2014,(21):4787-4788
目的:探讨严重创伤患者急救护理对策。方法:将98例严重创伤患者随机分为两组,观察组49例,采用预见性护理干预;对照组49例,采用常规方法护理。结果:相对于对照组,观察组抢救时间缩短,抢救成功率以及护理满意程度明显提高,病死率明显减少,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采用"预防性护理干预"模式,护理工作流程更加顺畅,有助于协调好院前、急诊、监护病房3个环节,有效提高抢救成功率,具有很高的临床推广价值。  相似文献   

9.
创伤有突发、危急和难以预测的特点,约有20%的伤员会威胁生命,特别是严重创伤危险性更大。因此,对严重创伤病人的急救尤为重要。根据多年的临床经验,笔者现将严重创伤病人的急救护理体会介绍如下。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严重创伤患者急诊急救的临床护理措施。方法:总结严重创伤患者104例的护理经验。结果:经过积极有效的急救及护理,抢救脱险49(94.23%),死亡6例(5.77%),有效抢救时间为25—55分钟,平均35.5±4.4分钟。结论:在严重创伤患者的急救过程中,时间性、准确性、针对性的护理以及科学运用急救程序,有着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严重创伤患者急诊急救的临床护理措施。方法:总结严重创伤患者104例的护理经验。结果:经过积极有效的急救及护理,抢救脱险49(94.23%),死亡6例(5.77%),有效抢救时间为25~55分钟,平均35.5±4.4分钟。结论:在严重创伤患者的急救过程中,时间性、准确性、针对性的护理以及科学运用急救程序,有着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12.
严重胸部创伤通常指大范围胸壁和胸内重要脏器的重度损伤,在较短时间内可引起程度不同的呼吸和循环功能障碍,甚至危及生命。我科于2002—2006年间收治严重胸外伤48例,均采取机械通气治疗,取得良好效果,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3.
目的:分析严重胸部创伤与血气胸合并的临床观察和护理要点.方法:本次86例研究对象是来我院就诊的严重胸部创伤与血气胸合并患者,经电脑随机将其分为2组,各组为43例,观察组采取临床观察和综合护理,对照组采取常规护理,对比2组临床效果.结果:观察组并发症发生率显著低于对照组,分别为4.65%和20.93%,差异显著,P<0....  相似文献   

14.
一般资料:本组收治严重胸部创伤患者68例,男48例,女20例;年龄16~62岁,平均45.7岁。交通伤58例,坠落伤4例,挤压伤4例,刀刺伤2例。  相似文献   

15.
王红梅 《基层医学论坛》2013,(15):1926-1928
目的探讨严重胸部创伤的急诊救治方法及护理干预措施。方法选择52例患者随机分为2组,观察组实施护理干预措施;对照组实施常规护理,如开通静脉通道、心电监护、吸氧等。比较2组患者生命体征变化、静脉通道开通时间和获得氧气干预时间。结果观察组呼吸频率和心率均慢于对照组(P<0.05),平均动脉压和血氧饱和度高于对照组(P<0.01);观察组静脉通道开通时间和获得氧气干预时间均显著快于对照组(P<0.01)。结论严重胸部创伤患者及时开通静脉通道,维持患者血氧饱和度,是提高抢救成功率的关键;严密、全面的病情观察,耐心、细致的心理干预,主动、预见性的抢救准备,是提高抢救成功率的重要保证。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严重胸部创伤并发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ARDS)患者的的护理措施。方法回顾性分析30例胸部创伤并发ARDS患者的临床资料,总结护理体会。结果 30例患者治愈26例,死亡4例,死亡率13.3%。结论严重的胸部创伤并发ARDS死亡率极高,通过对病人提供细心全面的护理措施,对患者进行早期诊断和及时正确地采用呼吸、循环为主的综合治疗是成功救治胸部创伤并发ARDS患者的关键。  相似文献   

17.
目的:讨论对严重床上急诊病人在救治中的护理体会。方法:分析我院2006年3月~2009年6月治疗的90例严重创伤病人。结果:90例严重创伤病人中,经过抢救脱险的病人为87例,死亡的病人为3例,抢救成功率为96.8%。结论:医生与护士采取以病人为中心的抢救方式,采取高效率的严重创伤急救护理模式,在医生与护士的通力协作下,能够显著的提升严重创伤病人的抢救成功率。  相似文献   

18.
目的分析基层医院收治的严重胸部创伤病例,围绕其诊断和急救处理,总结院内死亡原因及抢救成功的经验及体会。方法回顾性分析67例严重胸部创伤患者的应急抢救措施。结果全组抢救成功64例,死亡3例,住院病死率4.7%,1例死于重度颅脑损伤,1例死于连枷胸、心脏大血管破裂、失血性休克,1例死于呼吸窘迫综合征。结论严重胸部创伤常合并颅脑、腹腔脏器或脊柱四肢等多发伤。有效维持呼吸、循环功能的同时,早期诊断,迅速处理严重威胁病人生命的损伤,积极把握手术时机,可降低病死率。  相似文献   

19.
严重复合伤胸部创伤诊治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严重复合伤的发生率日益增加 ,其中多合并胸部创伤。我们通过对 2 3例严重复合伤合并胸部创伤病人的临床资料回顾分析 ,发现早期正确的诊断和处理是提高抢救成功率的关键 ,而失血性休克、成人呼吸窘迫综合征 (简称ARDS)和多器官功能衰竭(简称MSOF)是引起死亡的主要原因。1 临床资料1.1 一般资料1992年 12月 - 2 0 0 0年 2月在我院ICU医治严重复合伤合并胸部创伤病人 2 3例。其中男性 17例 ,女性 6例。年龄 6~ 6 2岁 ,平均 37岁 ,2 0~ 4 0岁者占 6 5 %。致伤原因 :刀刺伤 2例 ,车祸伤 12例 ,高空坠落伤 5例 ,重物砸伤 4例。开…  相似文献   

20.
严重创伤患者急诊救治中的护理体会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探讨严重创伤患者急诊救治中的护理措施.方法 对我院150例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150例严重创伤患者中,抢救脱险143例,死亡7例,抢救成功率为95.3%.结论 医护人员应围绕"以患者为中心"的整体救护模式,确保严重创伤急救阶段的连续性、整体性,形成快速高效的严重创伤急救护理工作程序.高水平、高效率的护理水平在急救工作中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