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魏丹  郭晓艳   《中国医学工程》2014,(10):189-189
目的探讨分析临床微生物送检标本不合格原因,并给予相关解决对策。方法抽取我院2012年4月-2013年6月送检的粪便、血液、分泌物、中段尿、痰液、脓液等微生物标本2000例,回顾性分析送检标本不合格原因。结果送检标本中不合格标本数为224份,不合格率为8.29%。其中不合格率最高的标本为粪便,占12%,第二为痰液,占11.7%。标本不合格原因主要由申请信息不全或错误(8.03%),标本留取质量不合格(66.96%),未使用无菌容器(2.67%)。结论有效加强临床科室和检验科的沟通和微生物检验前的质量控制,要定期向临床医护人员培训和总结不合格标本发生原因,以此来减少不合格标本的发生,提高送检标本的质量。  相似文献   

2.
目的对微生物检验标本不合格原因进行分析,并提出相应的质量控制措施。方法选取2012年1月至2014年1月清丰县第二人民医院128例检验不合格微生物标本作为研究对象,对常见微生物标本不合格原因进行深入分析,同时提出相应的质量控制措施。结果微生物标本包括痰液、尿液、血液、分泌物、粪便以及无菌液体标本,不合格率分别为42.97%、21.09%、14.84%、10.94%、6.25%以及3.91%,其中痰液标本的不合格率最高。导致标本检验出现不合格现象的主要原因包括标本污染、采集时间错误以及送检不及时。结论不断加强各科室之间的沟通,规范检验操作步骤,以确保检验结果的真实性与可靠性。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微生物送检标本常见不合理原因及其针对性的质量控制方法。方法选取我院2012年12月-2014年12月进行微生物检查的2000份粪便、血液、分泌物、中段尿、痰液等资料,分析送检标准中不合格的原因,并根据其原因提出针对性的质量控制方法。结果 2000例送检标本中226例不合格,不合格率为11.3%。其中,痰液标本不合格率最高为25.9%,其次为其他标本为18%,第三为血液标本不合格率为12.6%;226例不合格标本中其原因相对较多,排在前三位原因分别为:标本采集不规范,占32.7%;非标准痰占25.2%;分泌物采集污染,占11.9%。结论微生物送检标本不合格原因相对较多,相关部门应该引起重视,加强临床科室和检验科室的沟通,加强检验人员专业技能培训,提高送检标本质量。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微生物检验标本不合格原因分析及质量控制对策。方法选取我院2016年5月至2019年5月116例检验不合格微生物标本进行研究,并深入分析常见微生物标本不合格的原因,基于此对相应的质量控制措施进行制定。结果微生物标本包括无菌液体、血液、痰液、粪便、尿液、分泌物,不合格例数及不合格率分别为无菌液体标本不合格4例,占比3.45%,血液标本不合格17例,占比14.66%,痰液标本不合格49例,占比42.24%,粪便标本不合格7例,占比6.03%,尿液标本不合格26例,占比22.41%,分泌物标本不合格13例,占比11.21%。由此得出,不合格率最高的标本为痰液标本。造成标本检验过程中出现不合格问题的原因主要包括未及时送检、采集时间错误、标本污染。结论为了对微生物检验标本合格率提供保证,有必要增强各个科室的沟通,对检验各操作步骤进行规范,进而使微生物检验结果的可靠性和真实性得到保证。  相似文献   

5.
目的 分析临床微生物检验不合格标本的原因、分布特点以及相应的针对性措施.方法 回顾性分析浙江省象山县中医医院微生物室2011-2013年不合格标本的分布、原因及不合格率.结果 2011-2013年微生物室不合格标本总数分别为63份、74份和97份,不合率分别为3.03%、2.85%、3.43%.其中主要类型是痰标本,占总不合格标本的61.54%,其中咳出痰液占不合格痰标本的91.67%.其次为尿液,占21.79%,中段尿标本又占不合格尿液标本的64.70%.不合格原因主要为标本采集不规范、送检不及时、未使用无菌容器、条形码错误、空容器及重复送检等.结论 应重视微生物检验分析前的质量控制,加强与临床的沟通和合作,采取有效措施提高送检标本的质量,从而保证检验结果的准确,为临床提供可靠结果.  相似文献   

6.
苏琼 《吉林医学》2014,(18):4027-4028
目的:对临床微生物检验标本的不合格原因进行分析,提高送检标本的检验准确度,保证标本质量。方法:选择送检的分泌物、粪便、痰液、尿液、胸腹腔积液、脓液等500例标本进行回顾性分析研究。结果:检验不合格标本为57例,占11.40%。粪便不合格率最高,占35.08%,痰液次之。不合格原因主要由不规范标本采集、送检时间延误、标本容器污染等原因造成。结论:加强标本采集及送检规范培训,加强标本送检前质量把控力度,提高标本送检速度,才可实现有效送检标本的质量,保证检验结果的准确率。  相似文献   

7.
目的分析微生物检验标本不合格原因,研究提升质量控制的有效方法。方法选取我院于2016年3月至2017年3月接收的行生物样本检验样本860例,采用回顾分析法研究,总结微生物样本中的不合格率分布情况,分析其产生原因,整理出有效质量控制对策。结果研究过程中,所有检验样本中不合格检验样本240例,不合格率为27.90%;其中尿液样本为76例,不合格率为31.67%,所占比重最多,其余分别为:无菌液体样本、粪便样本、分泌物样本、血液样本和痰液样本,主要检验不合格原因则为取样过程不正规、样本污染和送检时间过长。结论研究发现,尿液样本在微生物检验中不合格率较高,提高微生物检验精准度的有效方法为:增强微生物检验规范化管理,提升检验工作人员的专业技能,减少样本送检时间。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临床微生物标本不合格原因及采取的相应对策。方法:回顾性分析门诊和住院患者送检的血、痰、尿、胸腔积液、腹水、粪便、各种分泌物等3 896份临床微生物标本,对其中培养不合格标本的数量等进行统计,分析产生原因。结果:总计3 896份微生物标本,118份不合格,不合格率为3.03%。内科系统送检例数最多,发生错误例次最多;标本采集不当、污染是微生物标本不合格的主要原因。结论:必须重视微生物检验分析前的质量控制,建立质量控制体系,规范工作流程,加强各个环节的管理和监控,注重与各相关职能部门的联系与协作,加强对检验、医护及运送人员相关专业知识培训的培训,不断提高实验室检验质量。  相似文献   

9.
目的归纳并分析微生物检验标本不合格的原因以及质量控制对策。方法选取252份微生物检验标本为此次研究对象,本次研究对象包括痰标本、血标本、尿液标本、粪便标本、无菌体液标本以及分泌物标本。分析检验标本不合格的原因,并针对此结果提出相应的质量控制对策。结果 2527份检验对象中,有48份标本检验不合格。检验不合格率为1.90%。其中痰标本20份,占41.67%;血标本11份,占22.92%;尿液标本6份,占12.50%;粪便标本4份,占8.33%;无菌体液标本3份,占6.25%;分泌物标本4份,占8.33%。微生物检验标本不合格的主要原因为样本污染,占79.17%(38/48),送检不及时,占16.67%(8/48),以及检验错误,占4.17%(2/48)。结论在临床检验之中采取相应的质量控制对策,加强微生物检验标本的采集和运输管理,确保标本在送检前的无菌和及时送检,对于降低微生物检验标本的不合格率有重要意义,值得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0.
张国英  夏学红 《重庆医学》2013,42(9):1061-1062
目的分析临床微生物检验标本的不合格原因,确保标本送检质量的提高和检验结果的准确。方法回顾性分析2011年1月至2012年4月该院门诊送检的痰液、中段尿、咽拭子、粪便、血液、分泌物、脓液、胸腹腔积液等标本4 605例标本不合格原因。结果不合格标本数为232例(5.03%),其中,粪便标本的不合格率最高,占10.59%,其次是痰液标本,占7.45%。主要原因为标本采集不符合规范,占59.05%,运送不及时占17.24%,未使用无菌容器占3.45%。结论应加强医护人员微生物标本采集运送规范的培训,以提高标本的送检质量。  相似文献   

11.
胡修全 《中外医疗》2012,31(24):164+166-164,166
目的探讨临床尿液常规检验分析前的质量控制。方法该院自2011年2月—2012年2月接受尿常规检验标本11299例,统计其中住院患者、门诊患者的尿常规检验标本数量级不合格率,并对其产生原因进行分析。结果住院患者中不合格标本57例,不合格率为1.04%,门诊患者中不合格标本7例,不合格率为0.12%。结论住院患者尿常规检验标本不合格率高于门诊患者,其质量控制方法是加强管理、提高认识。  相似文献   

12.
目的:分析研究微生物室与临床的沟通中从规范送检开始的价值。方法选取我院2014年1月—2015年1月期间6152例住院患者的送检微生物培养标本,对于送检不合格标本的数量以及不合格原因进行总结分析,以探讨规范送检在微生物室与医院临床沟通的价值。结果2014年1月—2015年1月我院临床送检的微生物培养不合格标本数量达到677例,所占比率为11.00%,送检不合格微生物培养标本主要以尿液、粪便、痰液等为主,导致送检标本不合格原因包括标本留取质量不合格、送检申请信息不全或者是出现错误、标本容器使用错误等。结论规范送检标本不仅有利于避免临床标本留取不合格情况的发生,同时有利于提升临床医护人员对于送检标本合格性重要程度的认识,具有积极作用和价值意义。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临床微生物的检验标本出现不合格情况的原因,以及标本在送检过程中提高质量的方式和检验准确结果的方式。方法:将本院于2009年4月~2013年10月期间开展的诸多份多种类型临床微生物的检验标本中,出现的400例不合格临床微生物的检验标本作为研究的对象,对其不合格的原因进行分析。结果:400例不合格的临床微生物的检验标本中,不合格率最高的为大小便标本,其次为痰液标本,而出现标本不合格的原因,主要由于采集过程中不符合采集规范,其次下来是由于运输不及时造成标本的不合格,最后则是由于没有使用无菌的容器。结论:需要将医护工作人员在进行临床微生物的检验标本采集过程中进行规范化培训,除此之外,还需加强送检过程中的质量。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不合格标本产生原因,提高送检标本合格率,加强分析前质量控制。方法:回顾性统计分析我院检验科2011年1月-2012年6月不合格标本的特点及原因。结果:生化免疫标本不合格率0.93%,血细胞分析标本不合格率0.51%,红细胞沉降率不合格率1.43%,粪便标本不合格率1.23%,尿液标本不合格率0.71%;胸腹水标本不合格率0.1%,脑脊液标本不合格率0.37%。结论:实验室为临床提供准确、及时、可靠的检测结果的前提,必须加强临床沟通、加强分析前质量控制,采取有效措施,提高送检标本的合格率。  相似文献   

15.
目的分析我院检验科标本不合格的原因,查找处理对策。方法对检验科标本不合格原因、不合格项目及科室不合格送检率进行分析。结果我院检验送检标本不合格率为0.78%,其中不合格原因以标本凝块、痰液标本为唾液、标本量少、无标本、乳糜血、条码错误、项目与标本类型不符等原因居多;不合格项目以血常规标本最高,其次是微生物;不合格标本送检率较高的科室是内科、重症监护病房、儿科。结论针对不合格标本原因,应该采取有效措施,减低或减少不合格标本的发生,确保检验结果的质量,为临床提供可靠的诊断依据。  相似文献   

16.
目的:总结微生物检验中标本没有合格的原因及其质量控制的对策。方法:本次研究资料选取2013年6月-2014年6月期间在市第一人民医院检验科进行微生物检验的200例标本作为研究对象,对标本不达标的因素及质量控制措施进行分析。结果:研究结果发现,对200例标本进行检验后,标本不合格率是10.50%;导致其不合格的因素有标本受到污染、标本采集的时间错误、送检不够及时。结论:不断加强临床科室和检验科之间的沟通,对标本进行规范的采集、送检,使管理部门的具体职能得到充分的发挥,能够促进微生物检验标本的合格率,使检验结果更加可靠、真实。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分析临床尿液常规检验分析前的质量控制。方法将我院收治的360例患者的尿常规检验标本作为研究对象,收集与回顾性分析门诊患者和住院患者的尿常规检验标本,统计与分析患者尿常规检验标本数量、检验不合格率以及不合格标本产生原因及分布。结果接受尿常规检验标本总数为360例,不合格标本10例(2.78%),门诊患者接受尿常规检验标本为308例,不合格标本4例(1.30%),住院患者接受尿常规检验标本为52例,不合格标本6例(11.54%);患者尿常规检验不合格标本产生原因中,主要原因为标本数量少4例(1.11%),其中主要为住院患者2例(3.85%)。结论临床尿液常规检验不合格标本多来自于住院患者,标本数量少是最主要原因,次要原因包括标识错误、申请单填写不详、标本污染以及容器错误等,应加强临床尿液常规检验分析前的质量控制,以减小尿常规检验不合格率。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影响临床尿常规检验的主要因素及对策。方法选择我院2011年1月-2013年3月间14500份住院、门诊、健康体检中尿常规检验资料,对其中不合格的资料进行分析、研究。结果14500份标本中,70例尿常规检验标本不合格,不合格率为0.48%;其中以住院患者标本不合格率最低17.14%,其次为健康体检标本为25.72%;最后为门诊患者标本高达57.14%;主要由标本标记错误、标本污染等诸多原因造成。结论加强临床尿常规检验分析前的质量控制,避免出现标本标记错误、标本污染、标本量不足等工作失误,则可以有效提升临床尿常规检验的准确度。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究应用品管圈活动降低自主咳痰患者检验前痰标本不合格率的效果。方法 2016年9月1日-2017年3月31日间在我院开展以"降低自主咳痰患者检验前痰标本不合格率"为主题的品管圈活动,以提高自主咳痰患者的痰标本采集质量,并与活动实施前的痰标本送检数以及送检合格率相对比。结果痰标本不合格因素主要有痰标本量不足、痰标本污染以及送检时间过长等,品管圈活动中改善前痰检不合格率为40.7%,改善后为15.12%,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品管圈活动可以显著降低自主咳痰患者检验前痰标本不合格率。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门诊抽血室与检验科开展互动式沟通合作对血标本质量的影响。方法通过检验科人员对门诊抽血室护士进行血标本检验分析前质量控制知识的宣传、对不合格标本产生原因及时沟通及门诊抽血室护士对患者信息进行反馈等交流协作方式,比较门诊抽血室与检验科沟通前、后血标本不合格率的变化。结果双方开展互动式沟通合作后,护士采集血标本技术更加正确规范、标本保存与运送更加安全合理,血标本不合格率明显降低(P〈0.05)。结论加强门诊抽血室与检验科之间的密切联系,有利于标本的规范采集和运送,有助于减少分析前因素对检验结果的影响,保证了临床检验结果的准确性和可靠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