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刘洋  唐文海  蒋峰 《基层医学论坛》2014,(25):3341-3342
目的探讨院前急救对脑卒中患者的临床价值。方法将我院2011年5月—2014年2月收治的180例患者分为2组,其中观察组100例,采取院前急救。对照组80例为家属自行送院治疗,未行院前急救护理。比较2组患者的院前并发症发生及预后情况。结果院前并发症方面,观察组院前呼吸道阻塞、脑疝、神经系统并发症发生率分别为1.00%,2.00%,9.00%,均明显低于对照组,2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1);预后方面,观察组病死率为4.00%,观察组为21.25%,观察组明显低于对照组,2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1)。结论院前急救在脑卒中患者救治中意义重大,能有效减少院前并发症的发生,改善预后,降低病死率,故普及群众的健康知识与急救意识十分必要。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院前急救模式对于急性左心衰竭患者的临床治疗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惠州市第六人民医院接诊的104例急性左心衰患者的临床资料,其中68例给予了院前急救措施,并归入院前急救组;36例患者自行来院就诊,未给予院前急救措施,归入自行就诊组。比较两组患者平均急救时间、治疗的有效率以及病死率。结果院前急救组患者平均急救时间、有效率、病死率分别为(12.4±6.4)min、96.6%、1.7%,自行就诊组则为(43.2±14.3)min、83.3%、8.3%。院前急救组组治疗的有效率显著高于自行就诊组(P<0.05),且平均急救时间、病死率显著低于自行就诊组(P<0.05)。结论采用坐位、速尿、氨茶碱、西地兰等院前急救措施对于降低急性左心衰患者的病死率效果显著,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3.
袁磊 《中国医学创新》2023,(10):120-124
目的:探讨影响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预后结局的相关因素。方法:选取2017年1月-2022年1月新余市紧急救援中心收治的326例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入院时检查并记录患者一般资料,根据预后情况分为预后良好组232例和预后不良组94例,对两组患者进行6个月的随访,记录预后情况。使用logistic回归分析影响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预后的因素,采用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评价各项临床资料对急性缺血性脑卒中预后不良的预测价值。结果:单因素分析显示,预后良好组早期预警评分、院前急救时间、C反应蛋白(CRP)、胱抑素C(Cys C)均低于预后不良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早期预警评分、院前急救时间、CRP、Cys C均是影响急性缺血性脑卒中静脉溶栓治疗预后结局的独立危险因素(P<0.05)。患者早期预警评分、院前急救时间、CRP、Cys C对急性缺血性脑卒中均具有较高的预测价值(AUC=0.834、0.832、0.813、0.799)。结论:早期预警评分、院前急救时间、CRP、Cys C对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溶栓治疗预后结局的预测价值较高。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脑卒中患者院前急护理路径在院前急救中的临床应用及效果。方法选取2015年至2017年我院收治的60例脑卒中患者,随机将其分为对照组30例,观察组30例;对照组患者采用常规护理进行院前急救护理,观察组给予院前急救护理路径进行院前急救护理。结果观察组患者院前急救所需时间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患者致残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存活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针对脑卒中患者的院前急救护理李采用院前急救护理路径可缩短其救治时长,降低患者死亡、致残等危险系数,改善临床疗效,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5.
目的:对“120”院前急救的重要性和优越性进行探讨。方法:将132例本院收治的需进行抢救的危重病人分为两组,将30例自行来院就诊的急症患者纳入自行就诊组,将72例由“120”接入我院急救中心的急症患者纳入“120”接诊组,对两组患者的急救过程、急救方法及自行就诊组患者不选择“120”急救服务的原因进行分析。结果:与自行来院就诊的急症患者相比,120”接诊的急症患者抢救所用的时间更短,抢救的成功率更高,预后情况更理想。自行就诊组患者不选择“120”急救服务的原因主要是:“120”呼救电话知晓率偏低、急救知识严重缺失、急救意识薄弱、对亲友所患疾病的关注度不足、对“120”救护车的优越性认识不够。结论:“120”院前急救服务在抢救危重患者方面具有非常重要的临床意义。我们应尽快加强急救知识及“120”院前急救服务优越性的普及,进一步完善和规范“120”急救服务体系,真正发挥“120”的急救作用,造福社会广大民众。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院前急救网络在社区危重患儿救治中的应用意义。方法选取我院收治的危重患儿40例,将分为急救网络组20例和自行转运组20例。自行转运组患儿由患儿家属自行转运,急救网络组患儿通过急救转运网络进行转运。对两组患儿院前转运过程中误吸和高热惊厥再度发生等不当后果发生率、预后情况进行比较分析。结果两组患儿在院前转运过程中均有不当后果发生,急救网络组患儿误吸和高热惊厥再度发生率低于自行转运组,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急救网络组不当后果的总发生率30.00%,明显低于自行转运组的75.0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急救网络组患儿好转率90.00%,明显高于自行转运组的55.0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急救网络组患儿死亡率10.00%,明显低于自行转运组的45.00%,差异均具有显著性(P<0.05)。结论院前急救网络能够有效的避免社区危重患儿转运中不良后果的发生,改善患儿的预后情况,适于社区医院的进一步扩大应用。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急性左心衰竭患者院前急救的临床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236例急性左心衰竭患者的临床资料,其中院前急救组112例,自行就诊患者为对照组124例,比较两组有效救治时间、治疗效果和病死率。结果:甲组(院前急救组)从发病到救治的时间显著早于乙组(对照组),甲组治疗1 h后有效率优于乙组,甲组24 h内病死率明显低于乙组。结论:院前急救可较早改善急性左心衰竭患者的临床症状,阻止病情继续恶化,并有效降低病死率。  相似文献   

8.
目的:评价院前急救干预在急性冠脉综合征患者中的临床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本院2009年11月~2010年5月收治的76例急性冠脉综合征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院前急救干预的40例作为A组,未进行院前急救干预的36例作为B组,对两组患者的预后情况进行比较.结果:A组患者的胸痛改善程度明显优于B组,A组的心律失常、心力衰竭发生率均明显低于B组,A组患者的实验室检测指标明显优于B组,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结论:院前急救干预在急性冠脉综合征患者中的临床效果满意,有利于患者的康复,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9.
袁文静  任优梅 《黑龙江医学》2021,45(12):1274-1275
目的:探讨院前急救护理流程优化对急性脑卒中患者急救效率及预后的影响.方法:回顾性分析2018年1月—2019年12月期间赣州市人民医院急诊科收治的82例急性脑卒中患者,将2018年1月—2018年12月实施院前急救护理期间收治的41例急性脑卒中患者设为对照组,将2019年1月—2019年12月采用院前急救护理流程优化期间收治的41例急性脑卒中患者设为观察组.对比两组院前急救效率、神经功能缺损程度及昏迷程度.结果:观察组院前延迟时间、转至住院时间短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住院7 d后神经功能缺损程度评分低于对照组,昏迷程度评分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院前急救护理流程优化能够缩短急性脑卒中患者院前急救时间,利于减轻患者神经功能缺损及昏迷情况,改善疾病预后,值得应用.  相似文献   

10.
廖湘斌 《吉林医学》2012,33(15):3191-3192
目的:探讨院前急救和转运对急性心肌梗死患者预后的影响。方法:回顾性分析40例实施院前急救及45例家属自行送院治疗的急性心肌梗死患者临床资料,以分析院前急救和转运对该病患者预后的影响。结果:院前急救组及自行送院组治愈率分别为82.5%、60.0%,两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院前急救组及自行送院组死亡率分别为5.0%、15.6%,两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者院前急救组及自行送院组并发症发生率分别为12.5%、24.4%,两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安全、合理的院前急救和转运,能够有效降低急性心肌梗死患者死亡率,提高治愈率及预后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11.
王淑文  孙静 《吉林医学》2013,34(19):3765-3766
目的:分析和探讨院前急救对急性出血性脑卒中患者预后及死亡率的影响。方法:选取急诊科150例急性出血性脑卒中患者,其中107例经院前急救给予心电监护、吸氧、镇静、脱水降颅压等初步处理后送往石景山医院急诊科就诊,43例自行来院(未经任何处理,由家属直接送入医院)。对两组患者进行分析比较。结果:107例患者经过院前急救,预后良好率37.4%,植物生存率9.3%,死亡率5.6%;而其余43例患者预后良好率11.6%,植物生存率32.6%,死亡率23.2%。院前急救在争取院内救治时间、降低病死率和神经系统并发症等方面均具有显著的作用和效果。结论:及时有效的院前救治大大降低了急性出血性脑卒中的植物生存率和病死率,对于进一步提高抢救成功率和预后生存质量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12.
目的 探讨智慧急救信息系统联合卒中现场评估分诊(FAST)量表在脑卒中患者院前急救中的临床价值。方法收集2020年1月—2021年12月泉州市急救指挥中心接诊治疗102例脑卒中患者的临床资料,按照患者出车随车记录单随机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采用智慧急救系统与FAST量表开展院前急救的患者49例作为观察组,采用常规院前急救处置转运的患者53例作为对照组。比较2组患者急救时间、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NIHSS)评分、Barthel指数(BI)评分及改良(MRS)评分。结果 观察组患者就诊到行影像检查时间、就诊到行专科治疗时间较对照组均明显缩短,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组入院时的NIHSS评分比较,差异无明显统计学意义(P>0.05);入院后经专科(神经内科或者神经外科)救治后14 d,观察组NIHSS评分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救治90 d后,观察组BI评分高于对照组,MRS评分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利用智慧急救信息系统联合FAST量表对院前急救脑卒中患者进行分诊,可以提升院前急救效能,缩短急诊急救...  相似文献   

13.
目的 观察车载呼吸机在急危重患者院前急救及转运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选择需进行院前急救的50例急危重患者作为观察对象,采用计算机随机方式将其分成两组,对照组25例急危重患者在院前急救及转运过程中采用持续低至中流量给氧,实验组25例急危重患者在院前急救及转运过程中采用车载呼吸机进行救治,观察对照组急危重患者与实验组急危重患者心率的变化情况、有效率、并发症发生率.结果 对照组急危重患者有效率(68.00%)明显低于实验组(96.00%),且对照组急危重患者与实验组急危重患者之间对比的并发症发生率及心率变化情况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针对急危重患者在院前急救及转运过程中采用车载呼吸机治疗的临床应用效果显著,安全可靠,不会对患者产生任何损害,值得临床推广使用.  相似文献   

14.
目的分析院前护理干预对脑外伤患者预后的影响,表明规范化的护理干预能够降低患者伤残率和死亡率,是提高脑外伤患者抢救成功率的先决条件。方法对2005年2月-2011年12月因急性颅脑损伤来医院急诊1273例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分析,其中自行来院的患者712例,由院前急救科"120"出诊接入的患者561例。结果自行来院组伤后至抢救介入时间(41.38±7.84)min,院前急救组抢救介入时间(13.16±3.44)min,两组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自行来院组患者开始抢救时患者GCS评分明显低于院前急救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而患者的瞳孔散大率高于院前急救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窒息发生率明显高于院前急救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病死率高于院前急救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院前护理干预、规范化的院前抢救流程是提高脑外伤抢救成功的关键。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分析急性脑卒中患者进行院前急救的措施以及临床效果。方法:将2013年7月至2015年7月在该院就诊的36例急性脑卒中患者按照患者入院就诊顺序随机分为实验组(患者入院治疗之前实施院前急救措施)和对照组(在患者家属陪同的情况下入院治疗),对比分析入院抢救时间、治疗效果以及预后情况等。结果:实验组患者急救现场抢救时间大概5~20 min,对照组患者急救现场抢救时间大概25~50 min,实验组患者急救现场抢救时间平均(15.1±4.9)min明显短于对照组(31.1±5.9)min,差异对比存在统计学意义(P0.05)。实验组良好7例,残疾8例,植物生存2例,死亡1例;对照组治疗良好2例,残疾6例,植物生存6例,死亡4例,实验组患者死亡率(5.6%)明显低于对照组(22.2%)。结论:急性脑卒中患者进行院前急救的效果良好,不仅可有效缩短患者急救时间,同时也有利于降低患者死亡率,可在临床上广泛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6.
刘荣妹  曾嵘  邱茂清 《当代医学》2021,27(22):42-44
目的 探讨影响急性缺血性脑卒中院前急救延迟相关危险因素并分析预后.方法 选取2015年1月至2020年1月本院收治的178例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根据院前急救延迟情况分为未延迟组(n=121)和延迟组(n=57),通过单因素分析和多因素分析确定影响院前急救延迟的相关危险因素.结果 单因素分析显示,未延迟组患者NIHSS评分、短暂性脑缺血发作病史发生率高于延迟组,意识障碍发生率低于延迟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意识障碍和无短暂性脑缺血发作病史是院前急救延迟的独立危险因素(P<0.05).未延迟组患者GOS高分率高于延迟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未延迟组患者mRs低分率与延迟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 意识障碍和短暂性脑缺血发作病史可明显影响急性缺血性脑卒中院前急救延迟,且院前急救延迟患者预后不佳.  相似文献   

17.
目的研究肇庆市城区及周边城乡危重新生儿院前急救与转运网络的方法与措施,并对其救治危重新生儿的效果评价。方法对我院经院前急救与转运的321例危重新生儿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研究,同时选取300例自行转运的危重新生儿作为对照,对比两组患儿的预后,并对转运以及转运过程中的急救措施进行分析,以求总结出危重新生儿院前急救与转运的最佳方法。结果本组病例转运成功率为100%、转运途中死亡率为0%,患者转至NICU后总治愈率为92.52%、放弃治疗率为4.98%和死亡率为2.49%。结论院前急救与转运对降低危重新生儿死亡率和致残率起到了积极有效的作用,它不但优化医疗资源,而且还提高了转运网络中基层医务人员对危重新生儿的医疗急救技术,减轻基层医务人员风险,减少医疗纠纷。  相似文献   

18.
 目的   研究在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急救过程中应用微信平台优化急救流程的效果。方法   连续入组2016年11月至2018年6月在上海市第五人民医院接受静脉溶栓治疗的98例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其中在院前急救过程中通过微信实时与卒中中心联系的患者为120急救+微信组(n=16),仅通过120急救的患者为单纯120急救组(n=13),自行到达医院的为自行就诊组(n=69),观察3组患者的急救效果。结果   比较3组患者前往医院时间、到达医院至确诊时间、确诊至专科治疗时间,120急救+微信组均显著短于单纯120急救组和自行就诊组(P<0.05);120急救+微信组和单纯120急救组发病3个月预后良好比率显著高于自行就诊组(P<0.05);此外,120急救+微信组院前急救现场处置时间显著低于单纯120急救组,并呈逐月下降趋势。结论   在急性脑卒中患者急救过程中借助微信平台对急救流程进行优化,可以为患者争取更多有效治疗时间,让急救更高效。  相似文献   

19.
目的分析急救护理路径在老年急性脑卒中患者院前急救中的应用效果。方法调查干休所系统46例患者,对其临床资料进行相应分析,根据护理方法分组,观察组(急护理路径模式,n=23)和对照组(常规护理,n=23),对比2组患者护理干预效果。结果观察组出诊反应时间、呼救至急救时间、呼救至入院时间均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与对照组并发症发生率(8.69%vs39.13%)对比存在明显差异性(P0.05)。结论为急性脑卒中患者提供急诊护理路径护理,能够提高院前急救效果,降低并发症,为改善患者预后提供必要帮助。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脑卒中院前急救的方法及价值。方法选取2015年1月至2017年1月我院急救中心救治的脑卒中患者50例作为研究对象,按不同的急救模式将其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均25例患者。对照组实施常规院前急救方法,观察组实施院前急救路径,对比分析两组患者急救时间、院前并发症发生率。结果观察组急救时间、院前并发症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给予脑卒中患者院前急救路径,既可减少急救时间,保障患者生命安全,又可降低院前并发症发生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