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随着我国社会主义的推进,我国的新型医联得到了有效的发展,为快速推进我国分级诊疗整体体系的建设和医疗卫生体制的深入发展,我国有关部门研究并发展了新型的智慧医疗模式。实现智慧医疗建设模式的整体思路为小城乡可以形成“县(区)—乡(街道)—村(社区)”的医疗模式;在大城市可以形成“省—市—县(区)—乡(街道)—村(社区)”。在现阶段,虽然我国的智慧医疗建设模式还处于起步阶段,但是智慧医疗建设模式的全面实施是大势所趋,该新型的智慧医疗模式能够快速推动我国基层医疗的建设,同时可以整体提高我国的基层医疗水平,值得在全国范围中大力推广使用。 相似文献
2.
廖生武 《中国卫生质量管理》2019,(3):126-129
聚焦互联网+背景下区域医联体的医疗质量管理,归纳了国内外发展现状,分析了当前互联网+背景下区域医联体的医疗质量管理存在的矛盾问题,提出了完善医疗质量管理机制,组建内部融合新体系,开发医疗质量管理举措,提高医疗服务效率,多渠道引进发展资金等共5个方面的对策和建议。同时,展望了医疗质量管理一体同质、医疗质量监管实时可控、医疗服务流程快捷安全、医疗数据信息共享可知的互联网+区域医联体医疗质量管理发展趋势。 相似文献
3.
分析紧密型医联体和“远程医疗”在促进分级诊疗实施中的优势,发现“远程医疗”能够促进紧密型医联体建设,有益于分级诊疗实施。但由于缺乏政府的宏观调控和指导,基于“远程医疗”的紧密型医联体建设过程面临缺乏顶层设计、标准体系、基础设施不均衡等问题。本文从政府主导的角度,提出建立紧密型医联体“远程医疗”体系、“远程医疗”公共平台、利益分配体系的“远程医疗”背景下的紧密型医联体建设的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4.
随着医药卫生体制改革的不断深化,国家大力推进医联体的建设,着重优化配置医疗卫生资源效率,进一步提升基层医疗卫生服务能力,旨在建立行之有效、规范有序的分级诊疗模式.作者对江苏省人民医院紧密型医联体单位进行了探讨,分析在新政策形势下,医联体管理模式的创新对推进紧密型医联体建设和发展的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5.
开展医联体建设是深化医疗改革的重要步骤,是满足群众健康需求的必要形式。基于文献分析,结合各地实地调研材料,阐述健康社会工作的概念及特点,总结国外医联体健康社会工作服务模式的状态,剖析了医联体健康社会工作服务的发展困境,归纳提出优质医联体健康社会工作服务模式需要开展的各方面的工作,构建适合中国特色的医联体健康社会工作服务模型,进一步推进医联体建设的优质高效发展。 相似文献
6.
7.
在智慧医疗模式下,挖掘直接或间接面向患者的医疗服务过程出现的各种问题,为主管部门及医疗机构的医疗质量监管方面存在的问题提出针对性建议。研究发现,医疗质量监管存在系统数据契合度低、数据抓取功能差、执业准入管理松散、电子处方及云病历缺乏监察等问题,可通过设置信息监管部门集中整治,建立行业标准、专人专管,实现\"智慧\"监管。 相似文献
8.
信息化建设对医疗机构长足发展和医疗卫生体制改革具有重要的意义,在公立医院高质量发展促进行动中,明确了信息化建设为支撑的作用,明确了信息化建设为重要支撑,构建电子病历、智慧服务、智慧管理"三位一体"的智慧医院体系。针对优质医疗资源扩容和区域均衡发展要求,以及大型综合性医院向单体多院区医疗集团模式的转变,因整体规划、管理体制、业务协同、应用思维等差异,智慧医院规划建设的难度将会增加。本研究从规划原则、标准依据、方案分享以及智慧医院思维培养的角度进行研究,探索了多院区医疗集团智慧医院建设的路径。 相似文献
9.
10.
西部地区人民的健康需求与不平衡、不充分的医疗资源之间的矛盾较突出。为解决这一突出矛盾,新疆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与昌吉某二级医院建立紧密型医联体,搭建双向转诊、医师多点执业平台,使优势资源下沉,通过两年的运行,切实提升了二级医院整体医疗水平,惠及了当地患者。同时针对实践中发现的问题,也提出对应建议,为医联体建设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1.
阐述智慧医疗背景下基于互联网、大数据和人工智能技术的心脑血管疾病医疗救治信息平台的建设思路、平台架构、平台功能以及技术挑战等,提出构建远程急救和移动急救信息化平台、互联网心脑血管疾病联合救治医疗服务平台、人工智能和大数据分析的心电监测与高危人群预警平台以及心脑血管疾病的综合指导教育平台4个子平台,形成完整的心脑血管疾病医疗救治信息平台,实现现代智能网络和信息技术在医疗救治领域中的创新应用,达到医疗救治资源的互联互通,提高医疗救治服务质量与资源利用效率。 相似文献
12.
伴随智慧医疗的逐步发展,医疗元宇宙将虚实链接,融合人体感官与物理场景,实现足不出户即可远程就医、触手可及开展医患仿真交互、轻松实施智慧急救与智慧护理,打造一个全沉浸式、超高自由度的具身化寻医就诊空间,极大地提升就医的自由度与舒适度、执医的速度与效度,成为智慧医疗发展的终极理想场景。当然,智慧医疗背景下医疗元宇宙发展机遇与风险并存,需要在充分发挥优势的同时,加以合理、有序的规范与引导。 相似文献
13.
14.
目的了解医务人员对医联体的认知、态度和参与情况,从供方角度分析目前医联体建设中存在的问题,为推进分级诊疗制度建设提供科学依据。方法采用定性和定量研究相结合的方法,分层随机抽取济宁市不同层次医疗机构医务人员880人,分析医务人员对医联体建设的认知。结果参与医联体工作的医务人员占25.5%;73.8%的医务人员认为医联体建设利大于弊;98.5%的认为医联体的建设需要政府支持。不同类型机构医务人员对国家医联体建设相关政策、医联体运行机制和各级医疗单位在医联体中职能定位的认知上,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医联体建设的满意度评价上,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医务人员认为推行强制性基层首诊前三位制约因素是居民就医理念(77.4%)、基层卫生人力储备(75.4%)、基层综合服务能力(74.2%)。结论医务人员对医联体建设总体认知程度不高,不同类型医疗机构医务人员对于医联体相关政策认知存在差异。医联体建设需要加大宣传力度,持续完善医联体配套政策,强化基层医疗卫生机构服务能力。 相似文献
15.
16.
17.
18.
医联体为医疗联合体,是我国医疗领域一种资源整合的全新方式,可以完成兼并托管以及组建,将统一区域内的医疗资源完成集中整合,使医疗资源结构布局合理、优化,促进医疗卫生体系完成资源以及中心的调整.提升基层服务能力,以保障医疗资源有效贯通,提升医疗服务体系的整体能力.我国目前部分城市在进行新型医联体建设中,提升了医疗卫生资... 相似文献
19.
20.
周少彦 《中国医疗器械信息》2023,(17):151-154
文章着重探讨区域性医联体内部医疗设备维修的模式创新。医联体内部存在医疗设备维修困难问题,尤其是基层医疗机构普遍遭遇设备维修成本高,设备运行故障率高,维修保养人员专业技术不精,专业素质不高等问题困扰。尽管他们迫切期待寻找解决问题的最佳出路,但是仅靠自身力量较难如愿。如果能借助医联体平台,利用医联体内某些医疗机构或医疗中心的专业资源和优势力量,整合医联体内各成员单位资源,形成医联体内设备维修合作机制,对解决医联体内设备维修难题可能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