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孙伟 《中外医疗》2014,(32):186-188
目的探析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中应用64排螺旋CT血管成像技术的临床价值。方法入选该院2013年1月—2014年1月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患者220例进行64排螺旋CT血管成像检查及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查,后进行数字减影成像检查,评估64排螺旋CT血管成像检查的诊断准确率及检查情况。结果 DSA检查发现狭窄或闭塞血管220段,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查发现狭窄或闭塞血管162段(73.6%),CTA发现狭窄或闭塞的血管共有216段(98.2%),这里,29段为轻度狭窄,40段为中度狭窄,35段为重度狭窄,112段为闭塞。CTA检查与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查结果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CTA检查血管病变分布腘动脉69段(31.9%),股动脉61段(28.2%),髂动脉33段(15.3%),小腿动脉28段(13.0%),腹主动脉25段(11.6%)。结论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患者进行64排螺旋CT检查血管成像技术检查可切实应用,是一种准确、安全、简捷的检查方式,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2.
张志强  杨鸿翔 《中外医疗》2016,(22):189-190
目的:探究64排螺旋CT(CTA)血管成像技术在临床诊断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PDA)中的应用价值。方法方便选取该院2014年6月—2015年12月期间收治的38例疑似PDA的患者,行64排螺旋CT血管成像(CTA)检查,后于1~2周内行DSA(数字血管减影)检查,将两种检查结果进行对比。结果以数字血管减影为金标准,370段血管中CTA检查得出相同结论的有350段血管,其检查准确率为94.6%(350/370),且诊断下肢静脉狭窄(狭窄程度≥50%)的特异度为98.6%(136/138),灵敏度为92.2%(214/232)。结论64排螺旋CT血管成像技术可对下肢动脉及其病变进行清晰的显示,评估结果较为可靠,值得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64排螺旋CT血管成像(CTA)在糖尿病下肢血管病变中的应用。方法选择2017年5月-2018年5月入院接受下肢血管检查的糖尿病患者102例(血管共计1850段)进行回顾性分析。所有患者均接受CTA检查和多普勒彩超检查,以数字减影血管造影(DSA)结果为金标准,比较上述两种方法对糖尿病下肢病变的敏感度、特异度、准确度和Kappa值;比较CTA和DSA检测出糖尿病患者下肢血管病变程度;记录CTA检查出血管病变的分布情况。结果与金标准(DSA)比,CTA对下肢血管病变的灵敏度为0.961,特异度为0.792,准确度为0.916,Kappa值为0.778,均大于多普勒彩超检查(灵敏度为0.849,特异度为0.566,准确度为0.773,Kappa值为0.417);CTA对糖尿病患者下肢血管病变轻度狭窄、中度狭窄、重度狭窄和闭塞的检出率与DSA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经研究,31.37%(32/102)的患者表现为腘动脉狭窄或闭塞,29.41%(30/102)的患者表现为股动脉狭窄或闭塞,12.75%(13/102)的患者表现为腹主动脉狭窄或闭塞,14.71%(15/102)的患者表现为小腿动脉狭窄或闭塞,11.76%(12/102)的患者表现髂动脉狭窄或闭塞。结论 64排CTA对糖尿病患者下肢血管病变检测结果较为可靠,敏感度及特异度较高,能准确反映患者血管病变情况。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多层螺旋CT血管造影对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的诊断价值。方法选取2012年10月至2015年7月滁州市第一人民医院血管外科诊治的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患者55例,均接受下肢动脉DSA及多层螺旋CT血管造影。观察多层螺旋CT血管造影对下肢动脉病变的显示情况。以数字减影血管造影(DSA)为金标准,计算多层螺旋CT血管造影对下肢动脉闭塞的诊断效能。结果多层螺旋CT血管成像共显示病变血管529段,其中轻度狭窄379段、中度狭窄100段,重度狭窄32段,闭塞18段。以DSA为标准,多层螺旋CT血管造影与之诊断符合519段。其中对血管狭窄高估4段,对血管狭窄低估6段。一致性检验显示多层螺旋CT血管造影与DSA对下肢动脉闭塞症诊断情况Kappa值=0.984。多层螺旋CT血管造影对下肢动脉闭塞的诊断灵敏度为94.1%、特异度为99.8%、阳性预测值为88.9%、阴性预测值为99.9%、准确度为99.7%。多层螺旋CT血管造影对下肢动脉中度以上狭窄的诊断灵敏度为96.6%、特异度为99.2%、阳性预测值为95.3%、阴性预测值为99.4%、准确度为98.8%。结论多层螺旋CT血管造影在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诊断中具有较高的诊断价值。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多层螺旋CT血管造影三维重建在诊断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对24例临床怀疑下肢动脉硬化的患者行16层螺旋CT下肢动脉血管成像(CTA),采用多平面重建(MPR)、最大密度投影(MIP)和容积再现(VR)四种图像后处理方法。结果 CTA清晰显示了24例患者的双下肢动脉及主要分支,有23例患者可见不同程度和范围的狭窄或闭塞。其中15例行DSA检查,175段血管中14段狭窄程度与CTA不同。结论 16层螺旋CT血管造影是一种安全、可靠、无创的检查手段,能够清晰显示下肢动脉硬化狭窄及闭塞的程度及范围,在诊断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中具有重要的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6.
目的 分析多层螺旋CT血管成像(MSCTA)在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PAOD)中的诊断效果,通过临床病例对比分析MSCTA与下肢动脉数字减影血管造影(DSA)在诊断PAOD上的一致性.方法 选择2019年1月至2020年11月本院收录的86例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患者MSCTA与DSA检查图像进行影像学诊断,并对诊断结果做统...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256层螺旋CTA对颈动脉狭窄及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形态的评估价值。方法 82例拟诊为颈动脉狭窄患者,均行256排螺旋CT血管造影(CTA)检查,以数字减影血管造影(DSA)为"金标准",了解CTA诊断颈动脉狭窄情况及斑块形态。结果以DSA检查为"金标准",CTA诊断颈动脉粥样硬化的准确率为93.90%,敏感性为94.20%,特异性为92.31%;CTA诊断颈动脉狭窄程度的准确率为92.68%,敏感性为93.93%,特异性为90.35%。除7例闭塞外,共发现107个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其中64.49%光滑斑块,25.23%不规则斑块,10.28%溃疡斑块。结论256层螺旋CTA不仅可准确判断颈动脉狭窄程度,还可反映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形态,能为临床诊疗提供客观依据。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64层螺旋CT血管造影(CTA)在下肢动脉闭塞性病变诊断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对27例下肢动脉闭塞性病变患者行64层螺旋CTA检查,CT重建采用最大密度投影、容积重建及多平面重建技术,检查后1周内行DSA步进造影检查,对数据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 27例患者中双侧下肢动脉6例,单侧下肢动脉21例,共198个动脉节段,CTA与DSA检查方法狭窄程度显示一致的有183个,符合率92.42%,二者之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69)。被CTA低估3个,高估12个。以DSA检出血管狭窄程度≥50%为阈值,64层螺旋CTA对下肢动脉狭窄诊断的灵敏度为98.96%,特异度87.38%,准确率97.47%,阳性预测值96.00%,阴性预测值98.98%。结论 64层CT血管造影是下肢动脉闭塞性病变评估的有效方法,可为制订下一步治疗方案提供重要信息。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CTA对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支架内再狭窄的评估价值。方法对25例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支架置入术后发生支架内再狭窄的患者(共34枚支架)行下肢动脉CTA检查和DSA检查,采用最大密度投影(MIP)、多平面重建(MPR)、曲面重建(CPR)和容积再现(VR)等4种血管重建技术,并与DSA检查结果进行对比分析。结果全部34枚支架中CTA显示支架内中度狭窄6枚,重度狭窄17枚,完全闭塞11枚。在评估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支架内再狭窄上,CTA与DSA具有极高的一致性。结论CTA能够准确显示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支架内再狭窄的程度,可作为支架术后随访及治疗方案制定的依据。  相似文献   

10.
韩星  吴杰  魏崴  纪伟  杨德新 《吉林医学》2010,31(28):4854-4856
目的:探讨糖尿病合并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的检查及治疗方法。方法:主诉下肢或足部麻木或疼痛、溃疡、坏疽的糖尿病患者中,经下肢动脉节段性测压(踝/肱指数ABI)或彩色超声检查发现有下肢动脉缺血表现者,进一步作磁共振血管显像(MRA)、螺旋CT血管显像(SCTA)或数控动脉造影检查(DSA)以明确诊断。结果:28例患者经ABI测定诊断为糖尿病合并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ABI在0.00~0.65范围,平均0.33。全组患者均作了SCTA,MRA或DSA检查,ABI无一例假阳性,最后确定28例中3例为主髂动脉段闭塞;6例为股腘动脉段闭塞;7例为股腘动脉伴腘动脉1~2分支闭塞;12例为膝以下动脉闭塞。28例根据造影结果分别接受了不同的手术或(和)药物治疗。结论:节段性测压和彩超检查是初步诊断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的检查方法,简易、价廉、无损伤性、患者易接受;SCTA,MRA或DSA可以准确诊断动脉闭塞的部位、程度和范围,为疾病的诊断,治疗及预后提供全面的依据。糖尿病合并动脉硬化闭塞症早期有效的治疗可以明显改善疾病的预后。  相似文献   

11.
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的MSCTA的诊断价值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的多排螺旋CT血管成像(MSCTA)的诊断价值。方法对48例临床诊断为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患者行MSCTA检查,同时行DSA检查和/或手术治疗。MSCTA检查包括MIP、VR、MPR和CTVE重建。结果48例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的MSCTA均能获得准确的诊断,与DSA和手术结果比较,其敏感性、特异性和准确性均为100%。通过多平面重建测量其面积狭窄百分比,以狭窄程度最严重处为准,表现为轻度狭窄者3例,中度狭窄8例,重度狭窄16例,闭塞21例。MSCT重建技术能显示斑块及狭窄管腔内部形态。结论MSCTA可直观地显示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的狭窄程度,有利于术前评价。  相似文献   

12.
目的对比研究多排螺旋增强血管造影CTA和自动移床三维动态增强磁共振血管造影3D CE-MRA对诊断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的应用价值。方法收集2012年5月-2014年11月共38例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患者,每例患者在不超过2周期间内都进行了HD750 CTA和3.0T 3D CE-MRA检查,其中15例同期进行了DSA检查。回复性分析相关患者影像数据,并对每例双侧下肢动脉划分为3个区域、23个节段的CTA和CE-MRA进行多种后重建图像进行比较。结果全部病例的CTA和CE-MRA均可以准确评估下肢动脉硬化闭塞部位及程度,共显示轻度狭窄8例,中度狭窄14例,重度狭窄12例和4例动脉闭塞,符合临床诊断要求。MRA对狭窄程度评估更准确,CTA对于附壁斑块的显示及斑块成分的评估有优势。结论 CTA和3D CE-MRA对诊断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的的评估都是可靠和准确的,二者各有优势,互补使用可为临床提供更多的诊断信息,能够为临床采取及时有效的治疗提供更准确可靠的影像依据。  相似文献   

13.
目的:评价多层螺旋CT血管成像(CTA)检查对下肢动脉闭塞性疾病的诊断价值。方法:选取64例临床诊断为下肢动脉闭塞性疾病的患者,分别接受CTA检查与数字减影血管造影(DSA)检查,以DSA为金标准,分析CTA的下肢动脉闭塞性疾病检出率和阳性预测率、阴性预测率。结果:在检测542个节段中,DSA共检测出病变节段共208个,其中轻度狭窄38个,中度狭窄36个,重度狭窄32个,闭塞102个;而CTA共检测出病变节段共201个,检出率96.63%,其中轻度狭窄41个,中度狭窄34个,重度狭窄33个,闭塞93个。CTA检查阳性预测率为94.71%,阴性预测率为98.80%。结论:多层螺旋CT在评估下肢动脉闭塞性疾病方面与DSA无明显差别。  相似文献   

14.
金霞萍  徐洪高 《中国现代医生》2012,50(25):83-84,86,F0003
目的采用16层螺旋CT血管造影(CTA)探讨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的病变特点。方法对45例经临床确诊的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患者的图像进行分析。使用16层螺旋CT行下肢动脉CTA检查,将获得的图像送到工作站后处理;对所有图像进行MIP、VR及SSD显示重建,,部分行血管内镜检查;对图像进行分段评价。结果所有病例血管重建图像显示良好,将腹主动脉以下病变分为5型,其中腹主动脉型2例,髂动脉型3例,股腘动脉型16例,小腿动脉型6例,广泛型18例,侧支循环建立13例。病变CTA表现为血管管腔不规则,单发或多发狭窄、闭塞,局部侧支血管形成,部分管壁钙化。所有患者在行CTA结束后24~48 h内行DSA检查;在膝上大动脉(腘动脉及以上血管)病变中,CTA与DSA对病变检出率未见统计学差异(χ2=2.381,P=0.304);在膝下小动脉(胫前动脉发出点及以下血管)未见统计学差异(χ2=0.003,P=0.998)。结论 16层螺旋CT血管造影可以充分而准确地显示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的病变情况,并可作出合适分型,有明显临床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15.
目的评价多功能周围血管检查(personal vascular laboratory,PVL)与双功彩超在检测下肢动脉闭塞症中的优缺点和相对适应征。方法对29例下肢动脉闭塞症患者,术前应用PVL、双功彩超和动脉数字减影血管造影(DSA)的方法进行检测,并对检测结果作比较分析。结果与动脉DSA相比,PVL检测下肢动脉闭塞症的符合率为73.9%;双功彩超与动脉DSA检测下肢动脉闭塞症的结果无显著性差异。结论 PVL仍不失为诊断下肢动脉闭塞症的初步筛选方法;双功彩超可为下肢动脉闭塞症患者的治疗提供更为精确的信息。  相似文献   

16.
目的:观察64排螺旋CT血管造影在椎动脉起始段狭窄诊断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采用数字减影血管造影(DSA)和64排螺旋CT血管造影(CTA)检查方法对92例脑血管病变患者进行诊断分析,用敏感性、特异性、假阳性和假阴性评价并比较两组诊断效果。结果:两组分级结果的等级相关系数为0.956,P<0.05,两种结果呈正相关性;以DSA为标准的CTA诊断的敏感度、准确率、特异度均>94%,假阳性<9%,假阴性<7%。结论:CTA检查在椎动脉起始段狭窄诊断中的应用效果优于DSA检查。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128层螺旋CT血管造影(128-slice computed tomography angiography,128-SCTA)对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peripheral arterial occlusive disease,PAOD)的诊断价值。方法对56例临床怀疑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的患者行128-SCTA检查,并进行多种方式的图像三维重组,将每例每侧下肢动脉分为11个节段,分析各段血管的显影质量和狭窄程度,以X线数字减影血管造影(DSA)诊断结果为参考标准,评估128-SCTA诊断下肢动脉狭窄的效度。结果所有128-SCTA和DSA图像均有诊断价值。128-SCTA显示97.4%血管的狭窄闭塞程度与DSA一致。128-SCTA诊断有血流动力学意义的下肢动脉狭窄(≥50%)的敏感性为99.6%,特异性为99.7%,准确度为98.6%,阳性预测值为99.6%,阴性预测值为99.7%。结论 128-SCTA可无创、准确地诊断PAOD,为治疗方案的制订及术后随访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18.
张琮 《中国医疗前沿》2013,(1):75+78-75,78
目的评价256排螺旋CT冠脉血管成像(CTA)在冠心病诊断中的价值。方法分析60例在我院行256排螺旋CT冠脉CTA检查的患者,同时行冠状动脉造影(CAG)检查,对比两次检查结果,讨论256排冠状动脉CTA在冠心病诊断中的应用价值。结果 256排螺旋CT冠脉CTA对冠状动脉狭窄诊断的灵敏性为96%,特异性高达98%。结论 256排螺旋CT冠脉CTA对冠状动脉狭窄程度的判断有较高的准确率,可作为冠心病患者的主要检测手段。  相似文献   

19.
目的 探讨320层CTA检查对双下肢不同分支分级动脉阻塞性疾病诊断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 回顾性分析临床诊断为下肢动脉阻塞性病变的患者70例,所有患者均完成了320层CTA和DSA检查,共1348段血管.下肢动脉分3级,1级为膝上动脉,2级为膝下动脉,3级为足背动脉,以DSA结果 作为诊断金标准,分别计算CTA诊断下肢不同分级动脉轻、中、重度狭窄及闭塞的敏感度、特异度和准确率,并应用一致性分析评估320层CTA与DSA检查对下肢不同分级的动脉闭塞性疾病诊断的一致性.结果 CTA诊断下肢1级动脉轻、中、重度狭窄及闭塞病变的准确率分别为95.96%、98.77%、98.25%、98.77%,2级动脉轻、中、重度狭窄及闭塞病变的准确率分别为96.43%、96.58%、97.17%、98.96%,3级动脉轻、中、重度狭窄及闭塞病变的准确率分别为94.34%、94.34%、92.45%、98.11%,而下肢1、2、3级动脉的320层CTA与DSA检查的Kappa值分别为0.922、0.918、0.812,诊断一致性好,尤其是1、2级动脉.结论 320层CTA诊断下肢动脉阻塞性疾病具有很高的准确率,与DSA检查结果 一致性好,特别是下肢1、2级动脉.  相似文献   

20.
16层螺旋CT在下肢动脉闭塞性疾病中的应用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目的 探讨16层螺旋CT在诊断下肢动脉闭塞性疾病中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 对30例临床可疑的外周动脉闭塞性疾病患者行下肢动脉16层螺旋CT血管造影(CTA),所有患者于CTA检查前或后2周内行数字减影血管造影(DSA)。CTA重建采用最大密度投影(MIP)、容积再现技术(VRT)及曲面重建(CPR)。以DSA为金标准,评价CTA诊断的准确性。结果 CTA诊断下肢动脉≥50%狭窄的敏感性为94.3%(115/122),特异性为98.4%(548/557),准确率97.6%(663/679),阳性预测值为92.7%(115/124),阴性预测值为98.7%(548/555)。结论 16层螺旋CT诊断下肢动脉闭塞性疾病有较高的敏感性、特异性和准确性,可部分性替代DSA检查。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