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丁培 《基层医学论坛》2013,(17):2268-2269
目的观察巨刺法配合电针治疗周围性面瘫后遗症的临床疗效。方法将周围性面瘫后遗症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74例与对照组64例,分别给予巨刺法配合电针治疗与常规刺法治疗。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为95.9%,对照组为73.4%,2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1)。结论巨刺法配合电针治疗周围性面瘫后遗症疗效优势明显,值得优先选择和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2.
目的:观察并探讨针灸结合中药辨证治疗周围性面瘫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确诊周围性面瘫的112例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试验组。对照组56例患者给予针灸治疗,试验组56例患者给予针灸结合中药辨证治疗,对比分析两组患者治疗后疗效。结果:试验组患者治疗效果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针灸结合中药辨证治疗周围性面瘫疗效显著。  相似文献   

3.
目的 探讨针灸配合中药熏洗方式在周围性面瘫急性期患者中的临床疗效。方法 选择2015年3月至2016年1月收治的86例周围性面瘫急性发作期患者,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将患者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每组43例。对照组采用常规西药治疗方式,观察组患者采用针灸配合防风汤熏洗治疗。观察两组患者治疗后临床疗效及House-Brackmann(H-B)面神经功能评分分级、中医症状体征评分情况。结果 两组患者治疗后观察组总有效率为97.67%,对照组为74.42%,两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治疗前H-B面神经功能评分分级、中医症状体征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第1、2周观察组H-B面神经功能评分分级较对照组明显降低(P0.05);治疗后第4周、第6周观察组中医症状体征评分显著低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针灸配合中药熏洗治疗周围性面瘫急性期临床效果比单纯西药治疗方式疗效更加显著,可加速急性期周围性面瘫神经功能的恢复,缩短治疗时间,有效缓解症状及体征,是临床上较为有效的治疗手段。  相似文献   

4.
目的:观察电针联合中药牵正散加味为主的治疗方法与电针联合西药治疗周围性面瘫的临床疗效差异。方法:将120例入组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治疗组给予电针联合牵正散加味的中药进行治疗,对照组给予电针加醋酸泼尼松片、维生素B1片及甲钴胺分散片口服,观察临床疗效。结果:治疗组愈显率为96.67%,对照组愈显率为76.67%,(P0.05)。结论:电针联合牵正散加味治疗周围性面瘫疗效确切,不良反应少,安全性好。  相似文献   

5.
针刺配合中药治疗周围性面瘫急性期临床疗效观察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探讨针剌配合中药治疗周围性面瘫急性期的临床疗效。方法将85例患者随机分成对照组30例,治疗组55例。对照组应用强的松、地巴唑、阿昔洛韦等西药加针刺治疗;治疗组采用针刺、中药疗法。观察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为92.73%,对照组为73.33%,两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5)。治疗组治疗时间也明显短于对照组(P〈0.01)。结论针刺配合中药治疗周围性面瘫急性期疗效肯定,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6.
目的 观察电针配合红外线光浴治疗面瘫的疗效.方法 将60例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各30例.观察常规电针加红外线光浴治疗,对照组单纯常规针刺接电针.最后评定临床疗效.结果 观察组和对照组治愈率分别为76.670、50%.两组总有效率分别为93.33%、76.67%.结论 毫针配合红外线光浴治疗周围性面瘫,均有良好效果.而且穴位透刺配合红外线光浴治疗优于单纯常规针刺治疗.  相似文献   

7.
目的观察α-硫辛酸治疗周围性面瘫的疗效.方法将60例周围性面瘫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30例,对照组30例.治疗组在常规治疗的同时α-硫辛酸60 mg加入0.9%氯化钠注射液250 mL中静脉滴注,qd,治疗3周;对照组给予常规治疗,包括皮质类固醇激素、B族维生素、抗病毒等药物治疗,疗程3周.结果治疗组总有效为86.7%,对照组总有效率为70.7%,治疗组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α-硫辛酸治疗周围性面瘫有显著临床疗效,具有临床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8.
目的对周围性面瘫38例患者采用针刺配合中药治疗的临床治疗效果进行分析与探究。方法随机择取于2016年9月至2017年12月我院接收的38例周围性面瘫患者,分为实验组,采用针刺配合中药治疗;再收集同期治疗的38例周围性面瘫患者分为对照组,单纯进行中药治疗。将两组患者临床疗效、治疗前后Sunnybrook面神经评分进行对比分析。结果实验组患者治疗效果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治疗前,两组患者HouseBrakmann面神经功能分级、中医症状疗效标准差异较小(P0.05);治疗后,实验组患者House-Brakmann面神经功能评分、中医症状疗效标准评分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对周围性面瘫38例患者采用针刺配合中药治疗,其疗效确切,对改善面部神经具有积极意义。在临床中,值得广泛实践。  相似文献   

9.
目的观察针刺配合闪罐治疗急性周围性面瘫疗效。方法将120例急性周围性面瘫患者随机分为针刺配合闪罐组(治疗组)和单纯针刺组(对照组),观察两种疗法的疗效。结果两种疗法均能治疗急性周围性面瘫,但针刺配合闪罐治疗组的治愈率(86.67%)、有效率(100%)优于单纯针刺组(66.67%、90%),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针刺配合闪罐治疗急性周围性面瘫,能显著提高临床疗效,缩短病程。  相似文献   

10.
目的观察针灸配合肌内效贴治疗周围性面瘫的临床疗效。方法将86例周围性面瘫患者按照简单随机化的方法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每组43例。两组均予常规针灸治疗,治疗组在常规针灸的基础上给予肌内效贴治疗。两组疗效均采用Portmann简易评分法评分,评价疗效。结果治疗前评分治疗组为(3.57±1.66),对照组为(3.48±1.47),治疗后评分治疗组为(18.22±2.43),对照组为(12.34±3.77)。试验组面肌功能评分及面肌功能改善指数明显高于对照组(P0.01)。结论针灸配合肌内效贴是治疗周围性面瘫的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11.
【目的】观察靳三针结合温和灸治疗急性期周围性面瘫患者的临床疗效。【方法】将64例急性期周围性面瘫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各32例。对照组给予常规针刺治疗,观察组给予靳三针结合温和灸治疗,每天治疗1次,6 d为1个疗程,休息1 d后继续下一个疗程,连续治疗3个疗程。观察2组患者治疗前后House-Brackmann(H-B)面神经功能分级评分、Portmann评分及面部残疾指数[FDI,包括躯体功能评定(FDIP)和社会生活功能评定(FDIS)]评分的变化情况,并评价2组患者的临床疗效和安全性。【结果】(1)治疗3个疗程后,观察组的总有效率为96.9%(31/32),对照组为75.0%(24/32),组间比较,观察组的临床疗效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2)治疗后,2组患者的H-B面神经功能分级评分及社会生活功能(FDIS)评分均较治疗前明显降低(P<0.05),Portmann评分及躯体功能(FDIP)评分均较治疗前明显升高(P<0.05);组间比较,观察组对H-B面神经功能分级评分和FDIS评分的降低幅度以及对Portmann评分和FDIP评分的升高幅...  相似文献   

12.
熊烈   《中国医学工程》2013,(12):112-113
目的探讨中西医结合治疗周围性面瘫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2011年1月-2013年1月在我院接受周围性面瘫中西医治疗的患者50例为治疗组,选取同期周围性面瘫接受西医治疗的患者50例作为对照组,对照组患者给予单纯常规西医治疗。治疗组患者在对照组的基础上加用中医治疗。结果治疗组的有效率为96%,显著高于对照组的78%,两组比较P〈0.0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中西医结合治疗周围性面瘫疗效显著优于单独西医治疗,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3.
目的:分析分期针灸治疗周围性面瘫效果评估及护理。方法:将2014年2月至2015年3月期间收治于该院的周围性面瘫患者104例为研究对象,采用电脑分组法将其均分成观察组52例以及对照组52例。其中观察组患者采用优质护理;对照组患者采用常规干预;对比分析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结果:采用优质护理的观察组患者治疗有效率96.2%(50/52);常规护理对照组患者有效率88.5%(46/52);观察组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组间比较差异显著。结论:给予分期针灸治疗周围性面瘫同时配合优质护理能够进一步提升患者的治疗效果,也易于缩短患者的治疗时间,临床中值得推广使用。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和分析面瘫经验方结合针刺穴位治疗周围性面瘫的临床效果。方法将我院在2014年12月至2016年2月接受治疗的60例周围面瘫患者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每组各30例。对照组采用常规的西药治疗,观察组则是在对照组基础上再结合针刺穴位、中药的方法进行治疗,对两组患者分别进行不同方法治疗后的临床效果进行观察分析。结果对照组患者治疗的总有效率为82.9%,观察组患者治疗的总有效率为95.2%,两组间相比较,P0.05,具有显著性差异。结论采用面瘫经验方结合针刺穴位以及中药治疗周围性面瘫的临床效果显著,且没有不良反应发生,可以提高患者的生命健康质量,值得在临床上应用。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透穴加电针配合红外线光浴治疗周围性面神经麻痹的临床疗效,为治疗周围性面神经麻痹提供更有效的方法。方法:选择诊断明确的100例周围性面神经麻痹急性期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对照组采用常规针刺治疗的同时,配合电针及红外线光浴治疗,观察组在针灸治疗时采用透穴针刺法,电针、红外线光浴治疗与对照组相同,观察分析对比两组患者的疗效变化,最后评定临床疗效。结果:观察组和对照组治愈率分别为72%、28%,两组总有效率分别为96%、60%。结论:毫针配合电针红外线光浴治疗周围性面瘫,均有良好效果。而且透穴加电针配合红外线光浴治疗优于单纯常规针刺治疗,且能明显缩短疗程。  相似文献   

16.
目的观察隔姜灸配合中药治疗周围性面瘫急性期的疗效。方法周围性面瘫的患者141例,其中96例采用隔姜灸和中药治疗(治疗组),45例在急性期用西药治疗,急性期过后用中药治疗(对照组),观察面部神经功能恢复效果。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93.4%,优于对照组的84.3%(P〈0.05)。结论隔姜灸配合中药治疗周围性面瘫有显著治疗效果。  相似文献   

17.
目的观察牵正散加麻黄、生石膏治疗周围性面瘫的临床疗效。方法将周围性面瘫患者92例,随机分为治疗组46例和对照组46例。治疗组给予牵正散加麻黄、生石膏治疗;对照组予常规西药治疗。20天后评价疗效。结果两组治疗后经疗效评定,治疗组总有效率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牵正散加麻黄、生石膏治疗周围性面瘫疗效肯定。  相似文献   

18.
张小娟 《基层医学论坛》2010,14(26):813-814
目的观察针刺配合推拿治疗周围性面瘫的临床疗效。方法将200例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100例,治疗组采用针刺配合推拿治疗,对照组用单纯针刺疗法,10次为1疗程,观察2个疗程。结果治疗组治愈率为65%,总有效率为99%;对照组治愈率为55%,总有效率为91%,治疗组疗效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针刺配合推拿治疗周围性面瘫起效快,疗程短,治愈率高。  相似文献   

19.
目的观察针刺配合牵正散治疗周围性面瘫的临床疗效。方法按就诊先后顺序选取患者88例,随机分成观察组(44例)与对照组(44例),对照组行牵正散治疗,观察组在运用针刺配合牵正散,对比分析两组患者治疗后的临床疗效。结果治疗4周后对照组有效率为90.69%,观察组有效率为93.02%;2个月后随访对照组有效率为95.35%,观察组有效率为97.67%,观察组有效率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周围型面瘫的治疗中应用针刺配合牵正散的临床疗效更显著,能有效提高患者临床治疗有效率,值得临床推广使用。  相似文献   

20.
目的观察电针配合中药穴位贴敷治疗周围性面瘫的临床效果。方法将符合条件的周围性面瘫病人60例,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30例,两组分别采用电针配合中药穴位贴敷治疗和单纯电针治疗。比较两组病人临床疗效、改善率、痊愈时间和并发症发生率。结果两组临床疗效、改善率、痊愈时间比较差异均无显著性(P0.05),并发症发生率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26)。结论与单纯电针比较,电针配合中药穴位贴敷治疗周围性面瘫虽未提高临床疗效及减少治疗时间,但可降低并发症发生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