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探讨采用放射介入治疗方法对子宫肌瘤的临床治疗效果 ,以便为子宫肌瘤临床诊疗和相关研究提供参考依据.方法:选取了 2010年12月至2014年8月期间 ,我院临床收治的子宫肌瘤患者78例 ,均给予放射介入子宫动脉栓塞术治疗.以患者实施放射介入治疗前后患者的经期时间(d)、血红蛋白(g/l)、子宫大小(cm3)和肌瘤体积(cm3)等为观察指标.结果:与手术前相比较 ,手术后患者的经期时间显著降低 ,患者的血红蛋白水平显著升高 ,且手术前后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 );患者实施手术治疗后 ,患者的子宫及肌瘤体积均显著降低 ,术后恢复时间的延长 ,患者的子宫及肌瘤体积缩小程度更加明显.患者术后6月和9月的子宫及肌瘤体积显著低于手术前 ,患者术后9月子宫及肌瘤体积显著低于术后6月,数据比较差异显著(P均<0.05).结论:在临床针对子宫肌瘤实施治疗的实践过程中 ,采用放射介入子宫动脉栓塞术可有效缩小患者肌瘤体积 ,有效改善患者临床症状 ,是临床治疗子宫肌瘤的理想方式之一.  相似文献   

2.
王娟芳 《河南医学研究》2020,29(12):2168-2169
目的探究布舍瑞林预处理联合腹腔镜子宫肌瘤剔除术治疗子宫体积≥14孕周子宫肌瘤患者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2013年2月至2018年2月新乡同盟医院收治的200例子宫体积≥14孕周子宫肌瘤患者,依据治疗方案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各100例。两组均于气管插管全麻下行腹腔镜子宫肌瘤剔除术,术前予以观察组布舍瑞林预处理。对比两组术前子宫体积、肌瘤体积、血红蛋白水平,随访12个月,对比两组子宫体积及复发率。结果观察组手术前子宫体积、肌瘤体积较观察组用药前、对照组手术前小,血红蛋白水平较观察组用药前、对照组手术前高(均P<0.05);观察组术后6、9、12个月子宫体积较对照组小,术后12个月复发率较对照组低(均P<0.05)。结论布舍瑞林预处理联合腹腔镜子宫肌瘤剔除术治疗子宫体积≥14孕周子宫肌瘤患者,可有效缩小患者子宫体积及肌瘤体积,提高血红蛋白水平,且预后良好。  相似文献   

3.
目的 探讨米非司酮联合射频消融治疗较大子宫肌瘤的临床价值.方法 对20例较大子宫肌瘤患者口服米非司酮12.5mg 共3月,观察子宫体积、肌瘤体积变化;停药1月后行射频消融治疗,分别于治疗后3月、6月行阴道超声检查了解子宫体积、肌瘤体积变化,观察临床症状.结果 口服米非司酮3月后子宫、肌瘤体积逐渐减小,治疗前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行射频消融治疗后子宫、肌瘤体积逐渐减小,临床疗效与术后观察时间有关,随着治疗后时间增加,临床疗效愈显著.米非司酮联合射频消融治疗较大子宫肌瘤是一种可保留子宫的微创技术,疗效确切,可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4.
米非司酮治疗子宫肌瘤96例疗效观察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魏满莉  郭亮 《陕西医学杂志》2006,35(9):1188-1189
目的:探讨米非司酮治疗子宫肌瘤的临床效果及副作用。方法:对96例被确诊的子宫肌瘤患者从月经周期的第1天起每晚睡前口服米非司酮25mg,共3个月。在治疗前后B超测量子宫体积、肌瘤体积,检测雌孕激素水平,血红蛋白、肝肾功能、不良反应。结果:治疗后临床症状明显改善。治疗期间所有病人雌孕激素水平明显下降,血红蛋白升高,子宫及肌瘤明显缩小,肌瘤平均体积缩小42.3%,子宫平均体积缩小35.1%。停药后月经恢复,不良反应小。结论:米非司酮治疗子宫肌瘤安全有效,不良反应小。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经导管子宫动脉介入栓塞术治疗子宫肌瘤、子宫腺肌瘤的临床疗效和效果观察。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50例经导管子宫动脉介入栓塞术治疗子宫肌瘤和子宫腺肌瘤的临床资料,患者术后3个月—12个月复查手术治疗结果,观察疗效。结果经导管子宫动脉介入栓塞术治疗子宫肌瘤和子宫腺肌瘤的患者,痛经症状有明显改善,经量较以前减少且经期缩短,子宫体积明显缩小。结论经导管子宫动脉介入栓塞术是治疗子宫肌瘤和子宫腺肌瘤一种安全有效地治疗方法,值得临床应用。  相似文献   

6.
目的了解子宫肌瘤患者用腹腔镜下子宫肌瘤剔除术治疗的临床价值及应用体会。方法分析对象来自本院2017年3月至2018年2月收治的36例用腹腔镜子宫肌瘤剔除术治疗的子宫肌瘤患者,对患者资料以回顾性方式分析并归纳腹腔镜子宫肌瘤剔除术对此类患者的应用价值。结果相对于治疗前患者血红蛋白指标有所上升,子宫体积出现缩小,治疗前后指标经统计学软件处理提示差异明显(P0.05);记录手术治疗期间手术时间和术后住院天数等指标,在相对令人满意的范围内;对患者进行随访并记录出现并发症、肌瘤复发情况,发生情况在可接受范围内。结论对子宫肌瘤患者用腹腔镜子宫肌瘤剔除术治疗具有微创、恢复效果快、安全性高以及复发几率小等优点,可在此类患者广泛应用。  相似文献   

7.
目的观察促性腺激素释放激素激动剂(gonadotropin-releasing hormone agonist,GnRHa)治疗子宫肌瘤患者的治疗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30例子宫肌瘤患者应用醋酸亮丙瑞林进行3~6个月保守治疗的效果,比较治疗前后患者子宫体积、肌瘤包块大小的变化及临床症状的改善情况。结果经过GnRHa治疗3~6个月后,患者子宫及肌瘤均有不同程度的缩小,月经量明显减少,贫血的患者症状有所改善。结论 GnRHa治疗子宫肌瘤可以缩小患者子宫和肌瘤体积,改善患者的临床症状。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亮丙瑞林预处理联合腹腔镜手术治疗巨大子宫肌瘤的效果。方法选取2016年2月至2018年8月濮阳市油田总医院收治的82例巨大子宫肌瘤患者,采用抽签法将患者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41例。对照组接受腹腔镜手术治疗,观察组接受亮丙瑞林预处理联合腹腔镜手术治疗。比较治疗前后患者肌瘤体积、子宫体积、手术及恢复情况。结果治疗后3个月,观察组肌瘤体积、子宫体积均较用药前缩小,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观察组术中失血量、盆腔引流量均少于对照组,手术用时、下床时间、住院天数均短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01)。结论亮丙瑞林预处理联合腹腔镜手术治疗巨大子宫肌瘤,可在缩小肌瘤和子宫体积的基础上优化手术情况,加快术后恢复,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9.
症状性子宫肌瘤动脉栓塞术的疗效观察   总被引:3,自引:2,他引:3  
目的观察子宫动脉栓塞术治疗症状性子宫肌瘤的疗效及其并发症。方法31例经妇科检查、超声检查确诊伴有症状的子宫肌瘤患者,采用平阳霉素碘油和(或)明胶海绵颗粒行双侧子宫动脉栓塞术。术后随访6月观察肿瘤体积、子宫体积、月经判定疗效。结果90.3%病例临床症状缓解。其中月经量减少(49.1±21.6)%,经期缩短,月经周期无变化;子宫体积平均缩小(42.9±14.8)%;肌瘤体积分别缩小(65.5±23.5)%。结论子宫动脉栓塞术可以有效地缩小肌瘤及子宫体积,明显改善子宫肌瘤的临床症状;除此之外,应该重视和控制并发症的发生。  相似文献   

10.
袁飞凤 《大家健康》2014,(1):265-265
目的:了解子宫动脉栓塞术(UAE)治疗子宫肌瘤的效果。方法:为50例子宫肌瘤病人作子宫肌瘤动脉作栓塞治疗,半年后作子宫体积、肿痛体积及临床症状等评估并与术前相应数据进行比较。结果:术后症状明显缓解。子宫体积与肿瘤体积缩小,且具统计学意义。结论:介入UAE治疗子宫肌瘤,疗效确切。  相似文献   

11.
米非司酮对子宫肌瘤和子宫动脉血流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探讨米非司酮对子宫肌瘤和子宫动脉血流的影响。方法 :对 30例临床诊断为子宫肌瘤患者从月经第 5天开始 ,每天口服米非司酮 12 .5mg ,连续 3个月 ,治疗前后彩色超声测量子宫体积、肌瘤体积、子宫动脉血流阻力指数 (RI)和肌瘤血流RI。结果 :所有患者治疗期间均闭经 ,治疗后子宫体积平均缩小 (2 6 .79± 12 .78) % ,肌瘤体积平均缩小 (40 .2 8± 14.15 ) % ,治疗后子宫动脉血流RI明显增高 (P <0 .0 0 1) ,肌瘤内部血流明显减少。结论 :米非司酮是有效的治疗子宫肌瘤的药物 ,可明显增加子宫动脉血流RI ,从而减少肌瘤内血供。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子宫动脉栓塞术介入治疗子宫肌瘤的治疗效果。方法30例症状性子宫肌瘤患者行超选择子宫动脉插管行子宫动脉栓塞介入治疗,阻断肌瘤血供,引起肌瘤缺血、变性、坏死。结果30例患者中25例术前月经异常者,术后肌瘤缩小或消失,月经也得到明显改善;介入前肌瘤平均体积(100.92±12.15)cm3,介入后3个月缩小为(48.78±4.93)cm3,3例肌瘤明显缩小,2例肌瘤缩小和临床症状改善不明显;介入前平均血红蛋白(70.12±13.41)g/L,介入后3个月增加为(113.92±7.71)g/L。结论子宫动脉栓塞术介入治疗子宫肌瘤,疗效可靠,恢复快、住院时间短,尤其是微创、可以保持盆腔生殖结构完整性。  相似文献   

13.
目的 观察子宫动脉栓塞治疗子宫肌瘤的疗效.方法 选择32例子宫肌瘤患者进行子宫动脉栓塞治疗,观察子宫体及肌瘤瘤体体积变化;观察术前及术后3个月血Hb值;记录术后经血量及其它症状变化;记录术后并发症.结果 子宫动脉栓塞治疗后子宫肌瘤体积可缩小25.8%-86.7%,子宫体积也相应缩小,粘膜下肌瘤在术后脱落,月经过多,贫血症状明显改善,临床总有效率达92.3%.结论 子宫肌瘤的动脉栓塞治疗是妇科治疗子宫肌瘤的好方法.  相似文献   

14.
目的 探讨米非司酮配伍或不配伍GnRH-α治疗子宫肌瘤的临床效果及副作用.方法 将绝经前有症状的81例肌瘤患者,随机分为两组.A组米非司酮41例,每天口服米非司酮25mg,共三个月.B组米非司酬配伍GnRH-α40例,每日口服米非司酮25mg,同时每隔4周皮下注射长效GnRH-α3.75mg,共3次,亦观察3个月.在治疗前后专人B超测量子宫体积,肌瘤体积,行子宫内膜病检.观察子宫内膜变化,检测血清中激素水平、血红蛋白、肝肾功能.观察服药的副反应.结果 两组患者治疗期间均闭经,子宫内膜及雌孕激素水平,维持于增殖早期.FSH(IU/L)、LH(IU/L)均明显下降,血红蛋白上升,两组治疗后子宫体积、最大肌瘤的平均体积都缩小.治疗后两组之间差异有显著性(P<0.01)B组子宫和最大肌瘤的体积缩小的较小,两组副反应类似且无需特殊处理.结论 米非司酮及与之配伍GnRH-α治疗子宫肌瘤均有较好的临床效果,适用于手术前或围绝经期用药,因其停药后易复发,故无法完全代替手术治疗.  相似文献   

15.
目的 观察子宫动脉栓塞治疗子宫肌瘤的疗效.方法 选择32例子宫肌瘤患者进行子宫动脉栓塞治疗,观察子宫体及肌瘤瘤体体积变化;观察术前及术后3个月血Hb值;记录术后经血量及其它症状变化;记录术后并发症.结果 子宫动脉栓塞治疗后子宫肌瘤体积可缩小25.8%-86.7%,子宫体积也相应缩小,粘膜下肌瘤在术后脱落,月经过多,贫血症状明显改善,临床总有效率达92.3%.结论 子宫肌瘤的动脉栓塞治疗是妇科治疗子宫肌瘤的好方法.  相似文献   

16.
米非司酮配伍甲基睾丸素治疗子宫肌瘤的临床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探讨米非司酮配伍或不配伍甲基睾丸素治疗子宫肌瘤的临床效果及副作用。方法将绝经前有症状的子宫肌瘤患者173例随机分两组,A组:米非司酮组88例,米非司酮5mg口服,日一次;B组:米非司酮、甲基睾丸素组85例,米非司酮5mg、甲基睾丸素5mg,口服,日一次。两组服药方法:从月经周期第一天开始,连服3个月。在治疗前后B超测量子宫体积,行子宫内膜病检,观察子宫内膜变化;检测雌孕激素水平,血红蛋白,肝、肾功能,观察服药后的副反应,并按期随访。结果两组患者治疗期间均闭经,子宫内膜及雌孕激素水平维持于增殖早期,血红蛋白上升。两组治疗后子宫体积,最大肌瘤的平均体积缩小。治疗后两组之间有显著性(P〈0.01),B组子宫和最大肌瘤体积缩小较大。两组副反应类似且无需特殊处理,停药后多数患者月经逐渐恢复,肌瘤复发。结论米非司酮配伍甲基睾丸素是更合理的方法,但停药后易复发,适于术前或围绝经期用药,无法替代手术治疗。  相似文献   

17.
目的:对孕激素拮抗药物及子宫动脉栓塞术治疗子宫肌瘤的疗效比较分析。方法对2011至2013年本院收治的70例子宫肌瘤患者进行随访分析。其中接受米非司酮治疗患者36例,子宫动脉栓塞术者34例,观察两种方法治疗后的疗效:子宫肌瘤及子宫体积变化、患者症状改善及复发情况。结果两种治疗方法对子宫肌瘤均有效,能够缩小子宫肌瘤及子宫体积,明显改善临床症状,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但米非司酮治疗后有复发,子宫动脉栓塞术治疗后子宫肌瘤无复发。结论两种疗法均可使瘤体缩小、症状减轻。药物治疗复发率高,更适用于围绝经期患者。子宫动脉栓塞术在缩小肌瘤体积方面优于药物治疗,无复发,是治疗子宫肌瘤的一种新途径。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十一酸睾酮与宫瘤清联合治疗子宫肌瘤的临床效果。方法 126例确诊为子宫肌瘤、年龄≥40岁的患者随机分为试验组和对照组,试验组64例月经间期口服十一酸睾酮40 mg,每日1次;宫瘤清每日3次,每次3粒,经期停用。对照组62例月经间期口服宫瘤清每日3次,每次3粒。2组均连续服药3个月。治疗前后行阴道B超监测子宫体积、肌瘤大小、内膜厚度,实验室检查血常规、肝肾功能、血脂、血糖、性激素等。结果与对照组比较,试验组子宫及肌瘤体积缩小,子宫内膜萎缩,雌二醇、孕酮降低,血红蛋白、促卵泡生成素上升,差别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睾酮、促黄体生成素及其他生化指标治疗前后比较无明显差异。结论十一酸睾酮联合宫瘤清治疗绝经前期子宫肌瘤效果好,副作用小,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9.
目的 探讨米非司酮治疗子宫肌瘤的临床效果.方法 随机选择152例确诊子宫肌瘤的患者,每日口服米非司酮12.5mg,连服3个月,用药前及用药后分别测定子宫及子宫肌瘤体积.结果 用药后子宫及子宫肌瘤体积明显缩小.用药过程均闭经,贫血得以纠正,围绝经期可致绝经.因用药后肌瘤缩小,界限清楚,可作为子宫切除术和肌瘤剔除术术前用药,减少术中出血.子宫及肌瘤体积平均缩小35.5%及65.5%,血红蛋白恢复正常.结论 米非司酮治疗子宫肌瘤安全有效,是一种可行的保守治疗方法.也可作为开展微创手术的术前准备用药.  相似文献   

20.
目的了解子宫肌瘤患者用宫腔镜手术方式治疗的临床疗效及相关体会。方法分析对象来自本院2017年1月至2018年4月收治50例用宫腔镜子宫肌瘤剔除术治疗的子宫肌瘤患者,对患者资料以回顾性方式分析并归纳宫腔镜子宫肌瘤剔除术对此类患者的应用价值。结果相对于治疗前患者的经期时间有所下降,血红蛋白指标有所上升,治疗前后指标经统计学软件处理提示差异明显(P0.05);记录手术治疗期间术中出血量、手术时间和术后住院天数等指标,在相对令人满意的范围内;对患者进行随访并记录出现并发症、肌瘤复发情况,发生情况在可接受范围内。结论对子宫肌瘤患者用宫腔镜子宫肌瘤剔除术治疗具有微创、恢复效果快、安全性高以及复发几率小等优点,可在此类患者中广泛应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