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目的:探究丹参酮ⅡA(Tanshinone ⅡA)抗缺血性心律失常新机制。方法:采用结扎大鼠冠状动脉左前降支构建缺血性心律失常模型。实验分为正常对照组,心梗组,Tan ⅡA组。Tan ⅡA组每天给予20 mg·kg-1丹参酮ⅡA灌胃7 d后建立心梗模型,随后每日继续给予Tan ⅡA 3个月。监测Ⅱ导联心电图,观察大鼠发生急性心肌梗死后,缺血性心律失常的发生率和死亡率;全细胞膜片钳技术记录各实验组心室肌细胞动作电位时程(APD)和瞬时外向钾电流Ito的变化情况;Western Blot检测各实验组钾通道蛋白Kv4.2的表达变化。结果:Tan ⅡA降低急性心梗所诱发的缺血性心律失常的发生率和死亡率。Tan ⅡA具有上调心梗诱发的缺血性心律失常心室肌细胞的Ito电流的作用。Tan ⅡA能够上调急性心梗诱发的缺血性心律失常大鼠心肌组织中Kv4.2蛋白的表达。结论:Tan ⅡA通过上调急性心肌梗死大鼠心肌中kv4.2蛋白的表达,恢复Ito电流,发挥了抗缺血性心律失常的作用。  相似文献   

2.
金宏伟  张炜  王晓良 《药学学报》2002,37(8):598-602
目的研究慢性孵育β淀粉样肽25-35(β-AP25-35)对海马神经元电压依赖性外向钾通道亚型mRNA表达的影响。方法用RT-PCR方法检测mRNA的表达,用光密度扫描法半定量测定表达变化。结果在正常培养的海马神经元上延迟整流(Kv2.1,Kv1.5),瞬间外向(A型)(Kv4.2,Kv1.4),钙激活的大电导(rSlo)钾通道亚型均有表达。β-AP25-35 3 μmol·L-1孵育细胞24 h后,Kv2.1 mRNA的表达明显上调,其它亚型则无显著性变化;β-AP25-35上调Kv2.1 mRNA的作用主要发生在β-AP25-35应用后48 h内;60 h后Kv2.1 mRNA表达水平显著下调。结论Kv2.1转录水平的上调可能参与β-AP25-35选择性地增加海马神经元上延迟整流钾电流(IK)的作用。  相似文献   

3.
本文采用基因克隆、膜片钳和微注射技术,分别将人的心律失常相关基因Kv1.5和Kv4.2 cDNA转录入cRNA,将Kv1.5 cRNA和Kv4.2 cRNA分别注射蟾蜍卵母细胞(Xenopus oocytes),分别在蟾蜍卵母细胞上获得纯净,单一的超速延迟性整流钾电流(Ikur,ultrarapid delayed rectifier K^ current)和瞬时外向钾电流(Ito,transient outward K^ current)表达,克服以往在筛选评价抗心律失常药物时,人新鲜心肌细胞取材困难,以及多种电流在细胞膜上共同表达等缺点,从而建立筛选评价Ⅲ类抗心律失常药物的先进药理模型。  相似文献   

4.
目的观察几种代表性电压依赖性钾通道亚型在脑缺血不同时间大鼠海马和皮层mRNA表达水平的变化。方法采用大脑中动脉栓塞模型致大鼠脑缺血损伤,应用RT-PCR方法检测Kv1.4,Kv1.5,Kv2.1和Kv4.2 mRNA表达水平在海马和皮层中的改变。结果大脑中动脉栓塞模型大鼠出现明显的神经损伤症状。缺血2 h时,海马组织的Kv1.4,Kv2.1和Kv4.2 mRNA表达水平分别增加了50%,67%和90%,在缺血24 h时Kv1.4和Kv4.2 mRNA仍保持高水平表达。大鼠皮层组织在缺血2 h后,Kv1.4,Kv1.5,Kv2.1和Kv4.2 mRNA水平均无明显改变,缺血24 h后,Kv2.1和Kv4.2 mRNA水平分别增加了70%和62%。结论大脑中动脉栓塞模型大鼠的海马和皮层组织中电压依赖性钾通道亚型的mRNA表达发生明显上调。  相似文献   

5.
目的观察甲基苯丙胺(methamphetamine,METH)对大鼠海马神经元的损伤作用及炎性反应。方法原代培养大鼠胎鼠海马神经元,利用MTT和TUNEL实验技术观察METH对神经元的损伤;采用Affymetrix芯片结合实时荧光定量聚合酶链反应法(realtime-PCR)法,观察METH作用后海马神经元细胞炎性相关因子的表达变化。结果METH对海马神经元的损伤具有浓度依赖性。30μmol/L的METH即可引起神经元的活力降低。基因组芯片结果显示,与对照组相比,METH处理组与炎症信号相关,增加的有IL-1R、IL-1rap、IL-4、IL-10、IL-15、IL-24、Peli2、Peli3、NOS1、NOS2、Sig1-R、TNFα和TLR4;减少的有IL-1β、Peli1、Traf3、Traf6和NOS3。实时PCR结果显示,与对照组相比,METH使炎性因子IL-1R、IL-1rap、IL-4、IL-24、Peli1、Peli2、Peli3、Traf3、Traf6、NOS1、NOS2、NOS3、Sig1-R、TNFα和TLR4的mRNA表达增加,其中IL-1R、IL-1rap、IL-4、IL-24、Traf6和NOS3的表达增加有统计学意义(P0.05);IL-1β、IL-6、IL-10、IL-15和Traf3的mRNA表达降低,其中IL-1β和Traf3的表达减少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METH可导致海马神经元损伤,影响炎性及相关因子的表达,可能会对学习记忆能力造成潜在影响。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泊洛沙姆188(Poloxamer 188,P188)对体外神经元损伤引起的细胞死亡及线粒体损害可能发挥的作用机制。方法采用小鼠的原代神经元培养并建立体外神经元离心损伤模型(VCID),在损伤后10 min加入P188,观察神经元的形态变化,MTT法与LDH法检测P188对体外神经元损伤引起细胞死亡的影响。分离线粒体亚成分,采用免疫印记法检测损伤后6 h与24 h线粒体内与胞质中CytC的表达情况,并检测P188对体外神经元损伤后caspase-3表达的影响。结果显微镜观察到:与正常组相比,损伤组在外伤后24 h出现了一些结构与形态上的改变。P188处理过的神经元在损伤后24 h,在形态特征上发生明显的恢复,与对照组的形态特征类似。MTT法与乳酸脱氢酶(LDH)法结果显示:P188能明显减轻损伤引起的神经元死亡与乳酸脱氢酶漏出率。Western blot结果显示:在损伤后6 h与24 h,P188处理后均能明显抑制损伤后线粒体成分中CytC蛋白水平的下调(P<0.05),及胞质成分中CytC蛋白水平的上调(P<0.05),提示P188能明显抑制外伤引起CytC蛋白的释放。同时,P188也能抑制外伤引起的激活型caspase-3(p20)的上调(P<0.05)。结论 P188对体外神经元损伤引起的细胞死亡及线粒体损害具有明显的神经保护作用,这种保护作用可能与抑制线粒体膜完整性破坏和抑制凋亡的线粒体途径有关。  相似文献   

7.
目的观察头孢曲松对甲基苯丙胺(METH)急性、亚急性处理时致神经损伤情况的影响,以及对伏隔核中谷氨酸转运体1(GLT1)与囊泡型谷氨酸转运体1(VGLUT1)的变化的影响。方法建立METH急性毒性模型,同时利用谷氨酸转运体调节剂头孢曲松调控谷氨酸转运体的表达,尼氏染色实验观测神经元中尼氏小体的变化,利用Western blot实验检测其谷氨酸转运体蛋白表达的变化。结果 METH急性给药组与盐水对照组相比,刻板行为明显增加(P<0.01),尼氏小体明显减少;伏隔核中GLT1和VGLUT1的表达增加分别为53.7%和102%(P<0.05);头孢曲松预防给药组与METH组相比,大鼠刻板行为明显减少,伏隔核中GLT1的表达增加36%(P<0.05);VGLUT1的表达下调56%(P<0.05);METH亚急性处理后,与盐水对照组相比,伏隔核中GLT1的蛋白表达增加40.9%,VGLUT1蛋白表达增加52.9%;预防给予头孢曲松后,头孢曲松预防给药组与METH组相比,GLT1和VGLUT1蛋白表达差异没有显著性。结论 METH处理导致神经损伤,引起伏隔核中谷氨酸转运体的表达变化;头孢曲松能激活谷氨酸转运体的表达,缓解METH引起的神经损伤。  相似文献   

8.
目的观察益气健脾中药党参、甘草的糖提取物对小肠上皮细胞(IEC-6)迁移过程多胺介导钾通道激活信号通路的影响,探讨党参、甘草促进胃肠黏膜损伤修复的作用机制。方法在IEC-6细胞迁移模型上,于正常或抑制多胺(加入DFMO)时,观察党参、甘草糖提取物对该信号通路的作用:(1)Western blot检测钾通道蛋白Kv1.1蛋白表达;(2)流式细胞仪检测细胞膜电位;(3)激光共聚焦显微镜检测细胞内Ca~(2+)水平;(4)Western blot检测Ca~(2+)下游指标RhoA蛋白表达。结果党参、甘草糖提取物在细胞迁移过程可以:(1)提高Kv1.1蛋白表达水平,改善DFMO所致Kv1.1蛋白表达下降;(2)提高细胞膜电位超极化水平,逆转DFMO所致细胞膜电位去极化;(3)提高细胞内Ca~(2+)水平,党参糖提取物可逆转DFMO所致Ca~(2+)水平降低;(4)提高RhoA蛋白表达水平,改善DFMO所致RhoA蛋白表达降低。结论党参、甘草糖提取物促进IEC-6细胞迁移的作用机制与其影响多胺介导钾通道激活信号通路有关。  相似文献   

9.
目的:观察甲基苯丙胺(METH)急性处理致神经损伤情况,以及纹状体中谷氨酸转运体1(GLT1)与囊泡型谷氨酸转运体1(VGLUT1)的变化。方法:建立METH急性毒性模型,同时利用谷氨酸转运体激动剂头孢曲松调控谷氨酸转运体的表达,尼氏染色实验观测神经元中尼氏小体的变化,利用Western blot实验检测其谷氨酸转运体蛋白表达的变化。结果:与盐水对照组相比,METH给药组刻板行为明显增加(P<0.01),尼氏小体显著减少,纹状体中GLT1和VGLUT1的表达增加分别为23.1%和66.1%(P<0.05);与METH组相比,头孢曲松预防给药组大鼠刻板行为明显减少,纹状体中GLT1的表达增加15.2%(P<0.05),VGLUT1的表达降低,但没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METH急性处理能导致神经损伤,引起纹状体中谷氨酸转运体的表达变化;头孢曲松能激活谷氨酸转运体的表达,缓解METH引起的神经损伤。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神经元型一氧化氮合酶(nNOS)在甲基苯丙胺(METH)所致大鼠中枢神经系统氧化应激损伤中的作用机制。方法建立METH中毒动物模型,并给予nNOS抑制剂7硝基吲唑(7-NI)预处理,观察各组间动物行为学的变化,并检测nNOS表达、多巴胺(DA)含量、硝基化蛋白表达及凋亡等指标。结果 METH组大鼠纹状体中nNOS蛋白表达水平明显升高,而METH+7-NI组nNOS表达水平较METH组明显降低。METH组DA明显降低(P<0.01),而METH+7-NI组、7-NI组与对照组比较,DA无差异(P>0.05)。METH组硝基化蛋白含量明显升高(P<0.01),而METH+7-NI组硝基化蛋白表达较METH组明显降低(P<0.05)。METH组与对照组相比,凋亡细胞数明显升高(P<0.01),而7-NI对凋亡的增高表现出明显的保护作用(与METH组相比P<0.01)。METH组和METH+7-NI组的动物刻板行为评分均明显高于7-NI和对照组(P<0.01),METH、METH+7-NI组间差异无显著性(P>0.05)。结论METH可导致大鼠大脑纹状体nNOS蛋白表达水平增高、DA含量的降低、硝基化蛋白水平升高及细胞凋亡增多等多种神经毒性表现,7-NI能部分减轻其神经毒性作用。METH明显增加大鼠的不自主刻板运动,而应用7-NI预处理后,对刻板行为的改善并不明显。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西地那非抗低氧刺激的人肺动脉平滑肌细胞(pulmonary artery smooth muscle cells,PASMCs)增殖的机制与电压依赖性钾通道(voltage-dependent potassium channels,Kv)及环鸟甘酸依赖性蛋白激酶(cGMP-dependent protein kinase,PKG)的关系。方法采用MTT法及细胞免疫荧光法等检测细胞增殖情况;应用膜片钳技术记录低氧刺激PASMCs前后及西地那非或KT-5823干预前后的Kv通道电流,运用Kv1.5抗体透析细胞后的Kv通道电流;应用siRNA干扰技术沉默Kv1.5基因。结果低氧下西地那非组的细胞增殖水平较低氧对照组明显降低;西地那非反转了低氧对细胞K +通道电流,尤其Kv1.5通道电流的降低作用;siRNA组的Kv1.5蛋白表达明显减低,沉默Kv1.5通道基因逆转了西地那非抗低氧刺激的细胞增殖作用;PKG抑制剂KT-5823阻断了西地那非抗低氧刺激的细胞增殖作用,并且反转了西地那非对低氧下的Kv通道电流的上调作用。 结论 西地那非可通过上调Kv通道亚型主要是Kv1.5通道,抑制低氧刺激的人PASMCs增殖,且可能与PKG有关。  相似文献   

12.
碘化N-正丁基氟哌啶醇对大鼠心室肌细胞膜钾通道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3,他引:1  
目的研究碘化N-正丁基氟哌啶醇(F2)对大鼠心室肌细胞膜瞬时外向钾通道的影响。方法采用酶急性消化法分离得到单个大鼠心室肌细胞,应用膜片钳全细胞记录技术观察F2对大鼠心室肌细胞膜瞬时外向钾电流(Ito)的影响。结果F2可剂量依赖地抑制Ito,IC50为0.28mmol·L-1。F2可使Ito的稳态失活曲线左移,半量膜电位Vmid变负,斜率因子S变大;但对激活曲线几乎无影响;对Ito灭活后再复活时程无影响。结论F2对心室肌膜Ito具有抑制作用。  相似文献   

13.
目的研究地昔帕明(desipramine,DMI)对大鼠海马神经元钾电流的影响,初步探讨其抗抑郁的离子通道机制。方法酶解法急性分离单个大鼠海马神经元,应用全细胞膜片钳技术记录DMI对海马神经元钾电流的影响。结果不同浓度DMI均可抑制海马神经元延迟整流钾电流(IK)和瞬时外向钾电流(IA)的影响,其中,100μmol·L-1DMI明显下移IK和IA电流电压曲线,同时,DMI对IK的抑制率明显高于IA。结论DMI对大鼠海马神经元外向钾电流具有明显的抑制作用,提示这可能是其神经保护的机制之一。  相似文献   

14.
目的本实验拟采用全细胞膜片钳记录技术,研究马桑内酯(CL)对培养大鼠皮层神经元瞬时外向钾电流(ⅠA)的影响,从而探讨CL致癫痫的电生理机制及与ⅠA的关系,为临床更有效地防治癫痫提供新的依据。方法采用全细胞膜片钳技术记录ⅠA,进行以下方面实验①培养大鼠皮层神经元ⅠA的特性及鉴定;②三种不同浓度CL对神经元ⅠA的影响;③CL对神经元ⅠA的I-V曲线的影响。结果测试电压为+65mV时,三种不同浓度CL后均可抑制IA的电流振幅,其抑制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结论CL具有抑制瞬时外向钾电流的作用,且在一定范围内抑制呈剂量依赖性,推测CL致癫痫的发生机制可能与IA的抑制有关。  相似文献   

15.
能够感受氧压变化的钾离子通道称为氧敏感钾离子通道 ,氧敏感钾离子通道参与调节神经分泌细胞的分泌活动、血管张力及神经元的兴奋性。目前对氧敏感钾通道的研究主要集中在氧敏感的特化细胞上 ,其亚型有Kv 1 2、Kv 1 4、Kv1 5、Kv 2 1、Kv 3 1b ,Kv 3 3、Kv 3 4、Kv 4 2、Kv 4 3、Kv9 3、KATP、KCa、TASK 1和hTASK3。低氧对氧敏感钾通道调节的机制有三种不同的观点。氧敏感钾通道的亚型及对氧敏感机制的不同可能与宿主细胞表达不同调节蛋白有关。对氧敏感钾通道的深入研究有助于对休克、心肌梗死、肺动脉高压、再灌注损伤等缺氧性疾病的理解和治疗。  相似文献   

16.
目的 探讨二甲基精氨酸二甲基氨基水解酶(DDAH)/一氧化氮合酶(NOS)途径在甲基苯丙胺(METH)神经毒性中发挥的作用及其相关调控机制.方法 将20只♂ Wistar大鼠,随机分为NS对照组和METH组,分别ip生理盐水或METH 15mg·kg-1,bid,用药4 d.采用HE染色光镜观察大鼠脑组织的病理学改变,Western蛋白印迹法检测大鼠纹状体区的DDAH1蛋白表达水平,以紫外分光光度计检测NOS的活性.结果 METH组大鼠脑组织中出现神经元水肿和明显的噬神经细胞现象,与NS组相比,METH组大鼠纹状体区的DDAH 1蛋白表达水平显著性升高(P<0.05),NOS的活性显著性升高(P<0.01).结论 DDAH/NOS途径可能参与METH引起的大鼠纹状体区的神经损伤.  相似文献   

17.
目的观察吡咯喹啉醌(PQQ)对D-半乳糖(D-gal)致培养大鼠皮层神经元衰老损伤的影响。方法体外原代培养新生大鼠皮层神经元,用大剂量D-gal诱致皮层神经元衰老损伤,用PQQ做保护研究,镜下观察神经元的形态变化,测神经细胞自由基和脂褐素的含量,流式细胞仪测细胞的凋亡率,免疫组织化学测bax蛋白和胆碱乙酰基转移酶的表达。结果体外培养的皮层神经细胞用D-gal处理后,自由基和脂褐素的含量增加,细胞死亡率增加,存活率降低,bax蛋白的表达增强,胆碱乙酰基转移酶的表达降低;预先给予PQQ处理后,明显减少由D-gal引起细胞自由基的产生和脂褐素的含量及bax蛋白的表达,减少由D-gal引起细胞的衰老死亡,增加胆碱乙酰基转移酶的表达。结论PQQ能延缓D-gal引起的培养大鼠皮层神经细胞衰老损伤。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槲皮黄酮对原代皮层神经元细胞氧糖剥夺损伤的保护作用及其作用机制。方法体外原代培养小鼠皮层神经元细胞,氧糖剥夺方法构建原代皮层神经元细胞的局部缺血/再灌注损伤,低(10μg/mL)、中(20μg/mL)、高(40μg/mL)剂量槲皮黄酮治疗24 h后,采用CCK-8试剂盒检测神经元细胞的相对存活率;免疫印迹技术检测凋亡相关蛋白及Traf6/TAK1信号通路蛋白表达水平;Traf6质粒及空白质粒瞬时转染神经元细胞,使Traf6蛋白在细胞中发生过表达,然后利用槲皮黄酮处理细胞,观察凋亡蛋白及Traf6/TAK1信号通路相关蛋白的表达情况。结果低、中、高剂量槲皮黄酮处理后细胞相对存活率显著增加(P<0.05),表现出浓度依赖性;促凋亡蛋白Bax、Traf6及p-TAK1表达显著降低,而抗凋亡蛋白Bcl-2表达水平显著升高(P<0.05);瞬时转染了Traf6重组质粒的细胞中,Traf6蛋白发生过表达,经槲皮黄酮处理后,Bax、Traf6、p-TAK1蛋白水平显著降低,而Bcl-2表达水平显著升高(P<0.05)。结论槲皮黄酮对原代皮层神经元细胞氧糖剥夺损伤具有较好的保护作用,其作用机制可能与抑制Traf6/TAK1信号通路活化有关。  相似文献   

19.
钾离子的膜通道是心肌细胞膜中亚型最多、其表达受影响因素最多的离子通道,而超快速延迟整流钾电流(IKur)是仅在心房肌发现的钾通道电流,其离子通道的分子基础是Kv1.5钾离子通道。因此,抑制Kv1.5钾通道电流,可选择性延长心房肌动作电位时程及有效不应期,改善心房肌电重构和组织重构。本文就Kv1.5钾离子通道阻滞剂的结构类型及研究进展进行综述,旨在为新型房颤治疗药物的开发提供思路。  相似文献   

20.
晚期糖基化终产物受体(the receptor for advanced gly-cation end products,RAGE)属于免疫球蛋白家族。在中枢神经系统,RAGE主要在神经元、小胶质细胞及血管内皮细胞上表达。阿尔采末病(Alzheimers disease,AD)人脑中RAGE的表达可被β淀粉样蛋白(β-amyloid protein,Aβ)上调,上调的RAGE进一步促进了AD的发展。神经元、小胶质细胞和血管内皮细胞膜上RAGE和Aβ结合,引起神经元毒性、持久性的炎症反应、血管功能紊乱。对RAGE-Aβ作用机制的深入理解,可为AD的临床治疗提供理论基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