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探究急性脑血栓脑梗采用早期综合康复治疗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本院2013年4月~2016年5月收治的102例急性脑血栓脑梗患者,并采用抽签的方式将其分为2组,对照组患者实施常规治疗,观察组患者在常规治疗前提下实施早期综合康复治疗.并对两组患者治疗前后神经功能、肢体运动能力以及日常生活能力的评分情况进行对比.结果:两组患者治疗前神经功能评分的对比(P>0.05);治疗后两组患者神经功能评分明显降低,且观察组的降低程度比对照组高(P<0.05);两组患者治疗前肢体运动能力评分的对比(P>0.05);经过治疗后,两组患者肢体运动能力评分均有一定提高,且观察组患者的提高程度比对照组高(P<0.05);两组患者治疗前日常生活能力评分的对比(P>0.05);经过治疗后两组患者的日常生活能力评分均得到显著提高,且细观察组患者的提高程度比对照组高(P<0.05).结论:急性脑血栓脑梗采用早期综合康复治疗的临床效果显著,可使患者的神经功能缺损、肢体运动能力以及日常生活能力明显改善.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在开展急性脑血栓脑梗疾病治疗工作期间,观察应用早期综合康复疗法的临床价值。方法选择我院2015年07月至2017年03月收治的110例急性脑血栓脑梗疾病患者作为实验对象;凭借数字奇偶法对本次研究收治的急性脑血栓脑梗疾病患者分组;对照组:开展急性脑血栓脑梗疾病治疗工作期间,应用神经内科常规疗法;观察组:开展急性脑血栓脑梗疾病治疗工作期间,应用早期综合康复疗法;最终对上下肢运动功能评分、神经功能评分以及日常生活功能评分差异回顾性分析。结果同对照组急性脑血栓脑梗患者上下肢运动功能评分、神经功能评分以及日常生活功能评分结果比较,观察组急性脑血栓脑梗患者获得显著改善(P0.05)。结论临床在开展急性脑血栓脑梗疾病治疗工作过程中,早期综合康复疗法的充分应用,对于患者运动能力的提高、神经功能缺损的改善以及日常生活自理能力的提高可以加以充分确保,从而优化急性脑血栓脑梗患者的预后能力。  相似文献   

3.
《中国现代医生》2017,55(29):139-141,146
目的探讨早期康复护理干预对急性脑血栓患者早期康复的效果。方法选择2015年1月~2016年12月在我院诊断及治疗的急性脑梗死患者60例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干预组与对照组各30例。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干预组给予常规护理及早期康复护理干预。比较两组干预前后临床神经功能缺损程度、日常生活活动能力以及肢体运动功能。结果两组干预后日常生活活动能力均显著改善,与干预前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后干预组日常生活活动能力评分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干预后肢体运动功能评分显著改善,与干预前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后干预组肢体运动功能评分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干预后神经功能缺损程度评分显著下降,与干预前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后干预组神经功能缺损程度评分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早期康复护理干预能够显著改善患者急性脑梗死患者的康复效果。  相似文献   

4.
《中国现代医生》2021,59(18):83-86
目的 分析早期综合康复治疗急性脑血栓脑梗死的临床效果。方法 选取2019年2月至2020年2月于我院收治的80例急性脑血栓脑梗死患者,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每组各40例。对照组采取常规康复治疗,研究组采取早期综合康复治疗,对比两组患者的肌力恢复情况,以及日常生活功能、上肢运动功能、下肢运动功能、神经功能的改善情况。结果 经过早期综合康复治疗后,研究组患者肌力恢复情况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研究组的日常生活功能、上肢运动功能、下肢运动功能、神经功能评分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给予急性脑血栓脑梗死患者早期综合康复治疗,可以有效改善患者肌力恢复情况,且改善其各项功能恢复情况,该康复治疗方式值得在临床治疗工作中广泛应用。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早期心理干预对急性脑梗死患者预后的影响。方法:将符合要求的164例急性脑梗死患者随机分成治疗组和对照组,每组各82例。两组患者均给予常规如改善脑循环、抗血小板聚集、调脂、脑保护、康复等治疗,治疗组在此基础上对患者进行早期心理干预。所有患者于治疗前、治疗后的14、28 d进行神经功能缺损和日常生活活动能力评分,比较两组间是否存在差异。结果:治疗前两组间神经功能缺损和日常生活活动能力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14、28 d治疗组神经功能缺损评分低于对照组,日常生活活动能力评分高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早期心理干预对急性脑梗死患者神经功能缺损的康复及日常生活活动能力的提高具有良好的效果,能显著改善急性脑梗死患者的预后。  相似文献   

6.
目的分析综合康复在急性脑血栓患者中治疗的临床效果评价。方法取我院收治的急性脑血栓患者88例随机分为对照组44例和观察组44例。对照组采用常规治疗和常规护理,观察组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采用早期综合康复治疗,观察2组治疗前后运动功能、日常生活功能状态的变化。结果治疗2周后观察组病人上肢、下肢运动功能较发生明显改善(P0.05)且观察组患者日常生活功能评分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早期综合康复治疗急性脑血栓患者能有效改善患者日常生活功能,增强患者上下肢运动功能。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脑梗死偏瘫患者采取康复治疗的介入时间对患者康复效果的影响。方法:将40例脑梗死偏瘫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各20人,观察组予以早期介入康复治疗,对照组予以晚期介入康复治疗,分别探究两组患者14d、28d、42d内的神经功能缺损评分、日常生活能力评分以及42d后生存质量评分。结果:(1)对照组患者神经功能缺损评分高于观察组患者(P0.05);(2)观察组患者日常生活能力评分高于对照组患者(P0.05);(3)观察组患者生存质量评分高于对照组患者(P0.05)。结论:康复治疗的早期介入有利于改善偏瘫患者神经功能,提高脑梗死偏瘫患者的生活能力,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8.
目的 观察早期康复干预对急性脑梗死患者疗效的影响.方法 75例急性脑梗死患者随机分为两组,正常治疗时照组(3s例)采用常规给药治疗,早期康复干预组(40例)在生命体征稳定、神经病学体征稳定48 h后,在常规给药治疗的基础上开始康复训练、认知功能训练以及心理治疗.两组患者在治疗前和治疗30d后均采用简式Fugl-Meyer(FMA)运动评分、神经功能缺损程度评分(NDS)和日常生活活动能力Barthel指数(BI)进行评定.结果 两组患者治疗前的FMA评分、NDS评分、BI指数无明显差异(P>0.05).治疗30 d后,常规治疗组的各项评分无显著性差异(P>0.05),康复干预组的FMA评分、NDS评分、BI指数明显优于治疗前(P<0.05),且NDS评分差异显著(P<0.01).结论 早期康复干预可明显改善急性脑梗死患者的运动、神经功能以及日常生活能力的恢复,常规治疗加早期康复干预治疗,疗效更显著.  相似文献   

9.
目的 分析早期康复干预对急性脑卒中偏瘫患者上下肢功能及日常生活活动能力的影响.方法 选取在我院接受治疗的急性脑卒中偏瘫患者93例,随机分组,对照组46例,观察组47例,对照组实施常规护理干预,观察组在常规护理干预基础上实施早期康复干预.观察比较2组Barthel指数、上下肢运动功能(Fugl-Meyer)评分.结果 干预后,观察组Barthel指数评分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后,观察组上下肢Fugl-Meyer积分均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对急性脑卒中偏瘫患者实施早期康复干预,可有效改善患者的上下肢功能,提高患者的日常生活活动能力.  相似文献   

10.
目的:研究与分析早期康复治疗急性脑梗死患者对上肢运动功能的提高价值。方法:选取本院2014年5月-2016年5月收治的急性脑梗死患者76例,根据不同治疗时机将其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38例。对照组采取常规治疗,观察组采取早期康复治疗。对比两组治疗前后FMA评分、Barthel指数以及治疗效果。结果:两组治疗前FMA评分、Barthel指数对比,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观察组FMA评分、Barthel指数均明显高于对照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为94.74%(36/38),明显高于与对照组的78.95%(30/38),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针对急性脑梗死患者实施早期康复治疗的效果非常显著,既能有效减少其神经功能缺损,又能显著改善其上肢运动功能,还可提升其日常生活能力,因此值得应用推广。  相似文献   

11.
赵占东 《中国医药导刊》2009,11(8):1270-1271
目的:探讨早期康复治疗对急性脑梗死患者偏瘫肢体功能及日常生活能力的影响.方法:180例急性脑梗死患者随机分为康复组和对照组各90例,积组患者均给予常规药物治疗,康复组给予系统的早期康复治疗,对照组自行锻炼.结果:采用修订的Barthel指数(MBI)和简式Fugl-Meyer运动功能积分法对两组进行治疗前后神经功能评定:治疗前两组评分差异无显著性(P>0.05),治疗后康复组评分明硅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早期康复治疗对急性脑梗死患者偏瘫肢体运动功能及日常生活能力恢复具有促进作用.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究急性脑血栓早期康复护理干预对脑血栓患者致残率的作用。方法将我院收治的92例脑血栓患者随机均分为2组(对照组和观察组)各46例,对照组患者治疗期间进行常规护理干预,观察组患者进行早期康复护理干预,比较两组组患者神经功能缺损好转率、致残率自己运动能力、日常生活能力改善情况。结果进行早期康复护理干预的观察组患者神经功能缺损好转率为95.65%,显著高于对照组患者的80.43%,致残率为6.52%显著低于对照组患者的21.74%,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进行早期康复护理干预的观察组患者Fugl-Meyer评分及MBI评分分别为(80.35±8.76)分和(73.26±8.92)分,组间差异显著(P0.05)。结论对急性脑血栓进行早期康复护理干预能够促进患者神经能够的好转,降低患者致残率,提高患者运动能力及日常生活能力。  相似文献   

13.
目的 探讨鼠神经生长因子对急性脑梗死患者神经功能和运动功能的影响.方法 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84例急性脑梗死患者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42例.对照组给予常规内科药物治疗;观察组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给予鼠神经生长因子肌内注射.比较两组神经功能、运动功能、日常生活能力及治疗效果.结果 观察组有效率高于对照组(P<0.05);Barthel指数、改良式肢体运动功能量表评分均高于对照组(均P<0.05),神经功能缺损评分量表评分低于对照组(P<0.05);两组不良反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鼠神经生长因子有助于改善患者神经功能缺损情况,促进运动功能恢复,提高日常生活能力.  相似文献   

14.
目的 研究早期综合康复治疗对急性脑梗死患者神经功能和肢体运动功能的影响.方法 选择2015年6月—2016年10月我院收治的126例急性脑梗死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对照组63例患者采用常规治疗,观察组63例患者在对照组的基础上行早期综合康复治疗.干预1个月后观察2组患者的疗效.结果 观察组治疗后的神经功能评分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治疗后的上肢与下肢运动功能评分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 针对急性脑梗死患者开展早期综合康复治疗可显著改善患者的神经功能以及上、下肢运动功能,促使患者早日康复,具有较高的临床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康复护理改善急性脑梗死患者肢体功能障碍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我院在2012年5月至2014年5月收治的108例急性脑梗死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康复组和对照组,各54例,对照组实施常规护理,康复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增加康复护理措施,比较两组患者的肢体功能改善情况。结果治疗后,两组患者的运动功能评分、日常生活活动能力评分均较治疗前有所提高(P<0.05);但康复组治疗后的上、下肢运动功能评分、日常生活活动能力评分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对急性脑梗死患者早期实施康复护理,有助于改善患者的肢体功能障碍,提高患者的日常生活活动能力及生活质量,临床疗效确切,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16.
《中国现代医生》2021,59(13):46-49
目的 探讨替罗非班用于急性进展性脑梗死患者治疗中的临床疗效及治疗安全性。方法 选取2019年1—12月在我院接受治疗的急性进展性脑梗死患者88例,依据随机数字表法分为两组,每组各44例。对照组实施常规氯吡格雷+拜阿司匹林治疗的,观察组实施常规用药+替罗非班治疗。比较两组护理干预后患者日常生活能力、神经功能改善情况、对血小板功能影响情况以及治疗期间不良事件发生情况。结果 观察组治疗7 d、14 d后的NIHSS评分显著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治疗7 d、14 d后的ADL评分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治疗7 d后P-selectin、CD62P、PAgT及PAdT显著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不良反应总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将替罗非班应用于急性进展性脑梗死患者治疗中可有效改善患者日常生活能力以及神经功能,对血小板活化有较强的抑制效果,且治疗安全性较高,有较高的临床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17.
目的:研究丁苯酞序贯治疗方法对急性脑梗死合并有认知功能障碍患者的临床疗效及其安全性评价。方法:前瞻性连续入选2016年1月-2017年1月宁夏医科大学总医院神经内科及全科医学科60例急性脑梗死合并认知功能障碍患者,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试验组和对照组,每组30例。对照组采用常规治疗,试验组在观察组基础上加用丁苯酞氯化钠注射液和丁苯酞软胶囊。在治疗前和治疗后14 d、3个月观察两组神经功能缺损评分(NIHSS评分)、简易精神状态量表(MMSE)评分,并观察两组治疗后药物不良反应。结果:(1)治疗前两组NIHSS评分无明显差异(P0.05)。治疗后14 d两组NIHSS评分均较治疗前下降(P0.05);试验组NIHSS评分下降明显(P0.05)。治疗后3个月两组NIHSS评分均较治疗后14 d下降(P0.05),试验组下降明显(P0.05)。(2)治疗前两组MMSE评分无明显差异(P0.05)。治疗后14 d两组MMSE评分均较治疗增高,但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3个月两组MMSE评分均较治疗前增高(P0.05);试验组增高明显(P0.05)。(3)两组均未发现明显不良反应。结论:丁苯酞序贯治疗可能改善急性脑梗死患者早期神经功能缺损症状及认知功能障碍,安全性相对较好。  相似文献   

18.
目的:观察早期康复治疗对改善急性脑梗死患者肢体运动功能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本院60例急性脑梗死患者,分为两组,对照组采用常规治疗,观察组在此基础还是那个进行早期康复训练。30天后对比简式Fugl-Meyer(FMA)评分与Barthel评分,以判断两组神经运动功能恢复情况。结果:1个月后对比FMA评分与Barthel评分,观察组均明显高于对照组(P均0.0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尽早实施早期康复训练有助于改善急性脑梗死患者神经运动功能,从而提高其日常生活能力。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早期综合康复治疗对急性脑卒中患者神经功能、运动功能和日常生活活动(ADL)能力的影响.方法:将97例脑卒中患者分康复组和对照组,对照组采用常规药物治疗,康复组在常规药物治疗的基础上,进行早期康复综合治疗,两组于治疗前和治疗后30天后进行神经功能缺损评分并以Barthel(BI)指数评定ADL能力、简式Fugl Meyer(FMA)评定肢体运动功能.结果:早期康复组和对照组均在治疗前后进行FM、AS和BI评分.两组治疗前和治疗后相比,早期康复组治疗前后比较差异有显著意义(P<0.05),而对照组治疗前后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早期介入康复治疗组与对照组相比较,康复组效果显著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早期综合康复治疗可以有效改善神经功能、运动功能和提高日常生活活动能力.  相似文献   

20.
李艳 《吉林医学》2013,34(4):663-664
目的:探讨躯干与肢体动作组合训练在脑梗死患者中的康复效果。方法:选择脑梗死患者80例,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对照组患者给予常规脑梗死治疗,根据患者具体病情给予对症处理,对照组患者实施常规肢体训练康复治疗,观察组在实施常规康复训练同时给予躯干和肢体动作组合训练,采用简式Fugl-Meyer运动功能评分标准两组患者均在治疗前和治疗后运动功能改变情况进行评定;采用Barthel指数评分法对两组患者日常生活活动能力进行评定。结果:观察组治疗前Fugl-Meyer运动功能评分和日常生活活动能力评分和对照组治疗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治疗后Fugl-Meyer运动功能评分和日常生活活动能力评分与对照组治疗后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躯干与肢体动作组合训练在脑梗死患者中的康复效果显著,能够显著改善患者运动功能和提高日常生活能力。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