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研究血型实验室输血检验中应用质量控制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我院2015年3月到2017年2月期间所收治的需要输血患者162例作为本次研究对象,对患者进行分组,分组方式为就诊时间,研究组与对照组各81例,对照组患者没有进行质量控制,研究组患者加强质量控制,对比分析两组患者的输血安全情况。结果研究组输血安全事件的发生几率为3.70%(1例输血传染病问题,2例职业暴露),对照组输血安全事件发生几率为23.46%(3例输血前后的消毒问题,5例职业暴露,4例配血问题,7例输血传染病问题),研究组输血安全事件的发生率显著低于对照组,经χ2检验,χ2=13.4649,P0.05,组间差异存在显著统计学意义。结论对血型实验室输血检验中的患者进行质量控制,能够有效降低输血安全时间的发生概率,充分保证了临床输血的质量安全,此种方法值得在临床中推广与应用。  相似文献   

2.
陈振东 《甘肃医药》2021,40(8):727-728
目的:探讨临床输血质量控制应用于血型实验室检验中的效果.方法:选取2019年1月至2020年5月来我院行输血治疗的328例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164例.对照组在输血检验时分别采取常规程序,观察组采取质量控制流程.比较两组交叉配血不合格率、输血事故发生率、医疗纠纷发生率及治疗满意度.结果:观察组交叉配血不合格...  相似文献   

3.
目的:对血型实验室输血检验的质量控制与输血安全进行分析和探讨,为临床提供参考依据。方法:于2013年3月11日至2014年3月11日期间在该院血型实验室输血检验中实施常规的质量控制,以此作为对照组,于2014年3月11日至2015年3月11日期间在该院实验室输血检验中实施针对性质量控制,以此作为实验组,质量控制结束后,对比分析两组的输血安全事故发生率、医患纠纷发生率、院内感染率及质量控制评分。结果:实验组的质量控制评分为(93.45±10.08)分,对照组的质量控制评分为(79.34±10.58)分,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实验组的输血安全事故发生率、医患纠纷发生率、院内感染率均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在血型实验室输血检验中实施质量控制具有较高的安全性,可有效减少输血安全事故发生率、医患纠纷发生率、院内感染率,提高输血检验质量。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究血型实验室输血检验的质量控制与输血安全性。方法将2015年1月至2016年1月在我院血型实验室接受输血治疗且行常规输血检验质量管理的236例患者作为对照组,将2016年2月至2017年2月我院实施输血检验针对性质量控制后在血型实验室输血治疗的277例患者作为干预组,对两组质量控制评分及输血安全事故发生情况进行综合评价。结果干预组患者质量控制评分为(94.24±10.24)分,与对照组的(75.26±12.68)分存在显著统计学意义(P0.05);且干预组仅有3例发生输血安全事故,占1.08%,对照组中有31例出现输血安全事故,占13.14%,两组差异较大(P0.05),统计学有意义。结论输血检验的质量控制能够有效降低输血安全事件发生率,缓解医患矛盾,增强输血检验质量,值得临床广泛应用。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血型实验室输血检验质量控制的要点。方法 2014年1月开始我院对输血检验进行质量控制,选择2014年1月至12月输血患者200例为观察组,2013年1月至12月200例输血患者为对照组,分析两组患者的临床资料,观察输血安全情况。结果观察组输血安全事件发生2例,对照组27例,差异显著。结论为了确保临床输血的安全与质量,要严格做好血型实验室输血的检查,尤其是输血前的交叉配血试验,提高输血的安全性。  相似文献   

6.
目的 分析血型实验室中输血检验质量控制方法及输血安全策略.方法 选择2019年6月至2021年7月于郑州市第一人民医院进行输血治疗的500例患者,根据随机数表法分为两组,即对照组(接受常规输血检验)和观察组(在常规输血检验的基础上实施质量控制),各250例.检测患者的纤维蛋白原水平及凝血酶原时间,比较两组患者的输血传染...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究血型实验室输血检验的质量控制与输血安全的关系,保证输血的安全、及时、有效。方法:对2012年-2013年本院临床申请输血病人的血液标本资料400份进行回顾分析。结果:微柱凝胶法交叉配血检出12人不合,假阳性5人,DAT阳性6人,青霉素试验阳性1人。实施相应的质控措施期间(2012年至2013年)血型实验室从未出现一例输血安全事故。结论:严格的血型实验室输血检验质量控制是保证输血安全的必要前提,输血前应进行交叉配血试验,选择合理的输血方案,提高输血的质量和安全性。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究分析血型实验室输血检验的质量控制与输血安全。方法从我院2017年9月至2018年8月收治的需输血患者的血液标本中抽选136例,对其临床资料进行回顾分析,明确血型实验室输血质量与输血安全中存在的问题,然后采取针对性的措施。同时从我院2016年8月至2017年8月收治的需输血患者的血液标本中抽选136例进行对比,探究改进效果。结果实验组职业暴露概率、配血问题概率、输血传染病问题概率、输血前后消毒问题概率均明显高于对照组,组内对比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做好血型实验室的输血检验质量控制能够更好地保证输血安全,减少不良事件的发生概率,值得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9.
目的对血型实验室中输血检验行以质量控制所具备的效果进行分析。方法选取本院2014年6月至2016年4月收治的520例输血需求患者血液标本,根据患者入院时间随机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各260例,研究组输血检验行以质量控制,对照组行以常规方法,分析比较两组输血安全事故概率。结果研究组患者输血安全事故概率(3.46%)低于对照组(12.31%),经计算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即P0.05)。结论质量控制在临床中可以有效降低患者输血安全事故概率,提高输血安全性,临床应用意义显著。  相似文献   

10.
目的 探究血型实验室在输血检验中的相关质量控制,以此提高输血的安全性.方法 分别随机抽取实施输血检验质量控制前后的300份血液标本资料作为对照组和研究组,比较2组的血液标本不合格率、输血安全事故发生率,并分析导致交叉配血不符合的相关因素.结果 对照组的300份血液标本中,有54份不合格,不合格率为18.00%,研究组的300份血液标本进行分析发现,有9份不合格,占3.00%.研究组的血液标本不合格率显著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的输血安全事故发生率为0.00%,显著低于对照组的5.0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对血型实验室进行输血质量控制是保证输血安全的基础,输血前进行交叉配血从而选择合理输血方案,可以有效提高输血安全性和质量标准.  相似文献   

11.
12.
13.
14.
15.
目的探索输血检验流程质量控制的效果观察。方法从2012年1月起对我院50例需输血患者行使加强输血流程质量控制,分析实施加强输血流程质量控制后的效果。结果实施加强输血流程质量控制后的输血申请单不完善率为0.00%、血液入库核对漏登记率为2.00%、不合格标本(量不足)率为0.00%、成分输血率为49.00%,其显著优于实施前(P0.05)。结论加强输血流程质量控制对需输血患者而言,效果显著。  相似文献   

16.
目的:微柱凝胶法血型检测在临床输血检验中的应用。方法:回顾性分析2021年1月—2022年12月于湖南省胸科医院住院输血的912例患者的输血资料,所有研究对象采用微柱凝胶法、凝聚胺法进行交叉配血。统计两种检测方式交叉配血检验结果,比较两种检测方式诊断效能,分析血型鉴定结果。结果:912例患者中,阳性15例,阴性897例;微柱凝胶法共检出阳性11例,阴性902例;凝聚胺法共检出阳性7例,阴性905例。微柱凝胶法、凝聚胺法的特异度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微柱凝胶法的敏感度、准确率高于凝聚胺法,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微柱凝胶法、凝聚胺法正反定型不符合情况、正反定型符合情况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微柱凝胶法在临床输血前检验中具有较高的诊断效能,且正反定型准确率较高。  相似文献   

17.
18.
目的:分析输血检验流程的质量控制效果,为提高输血患者临床疗效及安全性提供可靠依据,保障其生活质量与生命安全。方法:选取2015年2月-2016年2月我院进行输血治疗的300例患者进行临床观察,对照组150例,输血患者按照常规输血检验流程进行输血治疗,观察组150例输血患者在进行常规输血检验流程基础上,对各流程内容进行必要的质量控制;观察并记录两组患者出现输血性传染病发生率及医患纠纷发生率,给予统计学分析,得出结论。结果:观察组输血患者输血性传染病与医患纠纷发生率分别为0.66%、1/150,3.33%、5/150;对照组患者输血性传染病与医患纠纷发生率4.67%、7/150,6.00%、9/150,且P0.05,两组患者对比结果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通过对输血患者实施输血检验流程质量控制,可有效提高患者输血治疗效果,提高输血治疗安全性。  相似文献   

19.
目的:分析研究输血检验流程的质量控制效果,为能够增强输血患者的治疗效果和输血安全提供有利的依据,确保患者的生活质量和生命安全。方法:选取2012年10月到2014年10月的80例实施输血治疗的患者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将80例患者随机分为两组,观察组和对照组各40例,对照组患者实施常规输血检验流程,观察组患者在常规输血检验流程的基础之上实施质量控制。记录观察组和对照组患者发生输血性传染病的几率和出现医患纠纷的几率,将结果进行统计。结果:观察组患者的输血性传染病发生几率为3.02%,出现医患纠纷的发生几率为6.14%,对照组患者的输血性传染病发生几率为11.49%,出现医患纠纷的发生几率为20.77%,两组比较存在显著差异(P <0.05),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针对输血患者开展输血检验流程质量控制,能够显著的增强患者的治疗效果,减少出现输血性传染病的几率和发生医患纠纷的几率,增强患者输血治疗的安全性,最终确保患者的生活质量以及生命安全,应该在临床中加以推广使用。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输血检验流程及质量控制对策。方法选择2017年6月至2018年6月输血的100例患者为对象。随机数字表将患者分为对照组(n=50)和观察组(n=50)。对照组的50例患者进行常规质量控制,观察组的50例患者进行全面性质量控制。10 d对患者效果进行评估,比较两组的溶血反应,交叉感染,服务满意度及医疗纠纷率。结果两组患者质量控制前后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观察组血液标本不合格、血液入库核对遗漏率及输血申请单不完善程度均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制定输血检验流程及质量控制对策可有效的减少输血过程中的血液标本不合格,血液入库核对遗漏率,输血申请单不完善的失误,减少医疗纠纷、交叉感染的发生,提高患者的生命安全,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