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儿童社区获得性肺炎是一种常见的儿童感染性疾病,主要是指正常儿童在医院以外的地方感染的肺炎,其常见病原体包括细菌、病毒等。目前社区获得性肺炎是儿童尤其是5岁以下儿童死亡的重要原因,严重威胁着儿童的生命和健康,是当前医护人员研究的热点问题之一。但是现阶段临床上对于儿童社区获得性肺炎并没有形成统一的认识,儿童社区获得性肺炎的流行病学等诸多问题仍然存在一定的分歧。因此,本文概述了儿童社区获得性肺炎的流行病学特点,并综述了血清降钙素原对儿童社区获得性肺炎临床应用的研究进展,旨在为该病的预防治疗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2.
目的以福建省厦门市创建中医示范市为契机,结合厦门市多年的卫生信息化实践成果,建设具有地方特色的区域中医门诊电子病历云。方法通过部署区域中医门诊电子病历云,开发中医智能辅助决策应用,将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和中医综合医院连接。利用中医综合医院的优势,提高基层中医疾病的诊疗水平。结果实现了电子病历书写、病历质量管理、中医诊疗信息上报、中医辅助诊疗应用及区域协同诊疗等功能。结论该系统可显著提升基层区域医疗机构的中医诊疗信息化水平。  相似文献   

3.
赵欣 《中国保健》2008,16(1):37-38
社区获得性肺炎是小儿常见的呼吸系统疾病,和其他发展中国家相似,其仍是威胁我国儿童健康的严重疾病,有些小儿患社区获得性肺炎后,临床咳喘症状及肺部啰音消失较慢,使病程迁延或反复.  相似文献   

4.
儿童社区获得性肺炎(CAP)是指无明显免疫抑制患儿在医院外或住院48小时内发生的感染性肺实质的炎症。其就诊主要在基层医疗单位或综合医院儿科门诊,其发病率和死亡率仍为儿科疾病首位,故一般根据临床经验进行诊断和治疗。  相似文献   

5.
儿童社区获得性肺炎是儿童的常见病,也是婴幼儿期死亡的重要原因。社区获得性肺炎主要为细菌、非典型病原体及病毒感染所致。临床实践表明,单用或联合应用抗生素疗效越来越不理想。我院儿科在应用头孢呋辛注射液的基础上,联合阿奇霉素治疗儿童社区获得性肺炎,疗效较好。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6.
老年社区获得性肺炎50例临床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张子书 《工企医刊》2009,22(5):18-19
目的:提高老年社区获得性肺炎的诊疗效果。方法:对50例老年人社区获得性肺炎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临床症状及体征、X线胸片不典型者较多,有基础疾病者多,易发生并发症,且病原菌多耐药,影响临床治疗。结论:对老年人社区获得性肺炎要掌握其规律,做到早期诊断,联合用药,对症治疗,以提高治愈率。  相似文献   

7.
刘瑛琪  任窈窕 《现代保健》2009,(24):137-138
目的探讨儿童社区获得性肺炎的临床特点和治疗。方法对于儿童社区获得性肺炎,针对不同病原体的感染给予不同的抗生素治疗,包括使用指征、选择药物和剂量、疗程以及药物联合治疗,努力做好儿童社区肺炎的处理。结果合理使用抗生素,可以使儿童社区获得性肺炎得到有效的治疗,预后一般都良好。结论针对不同的病原体感染的儿童社区获得性肺炎,合理用药,一般都能很快痊愈。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儿童社区获得性肺炎抗生素的应用. 方法目前儿童社区获得性肺炎最大问题是如何区别病毒性肺炎和细菌性肺炎,应该结合年龄、病史、症状体征、化验及X线胸片初步判断是病毒或细菌感染. 结果若考虑病毒感染,原则不应当用抗生素或选择较窄谱抗生素.根据不同的病原选择不同的药物.结论采用抗生素的序贯疗法治疗儿童社区获得性肺炎,有利于缩短病程.  相似文献   

9.
目的 探讨社区获得性肺炎在基层医院实施临床路径管理的效果;分析其在临床路径文本开发,实施过程中产生的问题,并寻求相应的对策.方法 结合医院实际情况,开发社区获得性肺炎临床路径文本并实施,对实施前后的各项指标进行对比、分析,并对实施过程存在问题进行记录、分析.结果 临床路径实施前后对比,诊疗过程更为规范,治愈率提高,患者满意度提高.结论 临床路径的实施为基层社区获得性肺炎的诊治提供了合适的工作模式.  相似文献   

10.
目的 探讨儿童社区获得性肺炎的危险因素及相关病原学特征。 方法 选择2017年1月—2019年12月海南省第三人民医院接诊的483例社区获得性肺炎患儿作为研究组,采集患儿鼻咽拭子标本进行病原学检测。同期选择114例健康儿童纳入对照组,根据自制问卷调查两组儿童相关资料,并采用单因素χ2检验与多因素logistic回归研究影响儿童社区获得性肺炎的危险因素。 结果 483例儿童社区获得性肺炎患者中主要是病毒感染占55.07%(266例),其次是细菌感染占33.95%(164例)。病毒感染中副流感病毒1型检出最高,为13.87%,细菌感染中副流感嗜血杆菌占比最高,为16.98%。经单因素χ2检验与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患儿年龄<5岁、入院前滥用抗菌药物、合并先天性心脏病、有反复感染既往史、伴免疫缺陷、营养不良、3个月内住院次数≥5次为儿童社区获得性肺炎发病的独立因素(P<0.05)。 结论 儿童社区获得性肺炎感染病原主要以副流感病毒1型和副流感嗜血杆菌为主,其感染风险和患儿年龄、入院前滥用抗菌药物、合并先天性心脏病、有反复感染既往史、伴免疫缺陷、营养不良、3个月内住院次数≥5次等因素密切相关,需合理制定儿童社区获得性肺炎防治措施。  相似文献   

11.
杨梅雨 《实用预防医学》2010,17(12):2482-2483
目的儿童社区获得性肺炎(CAP)所进行的实验室检查指标能否预测患儿的预后和病程,以及口服半合成青霉素药物和静脉注射头孢菌素类药物在儿童社区获得性肺炎疗效区别。方法选取2008-2009年99例儿童社区获得性肺炎患儿,采集症状、体征及WBC、ESR、PCT、CRP及病原学等实验室检查结果和获得好转的时间。结果仅有入院时呼吸频率和血沉与退热时间存在关联。没有任何一项实验室检查结果可以预测预后和病程。静脉注射头孢菌素类药物较口服半合成青霉素药物更为有效。结论围绕儿童社区获得性肺炎所进行的实验室检查指标不能预测预后和病程;静脉注射头孢菌素类药物较口服半合成青霉素药物对儿童社区获得性肺炎更为有效。  相似文献   

12.
[目的]了解上海市社区获得性肺炎的发病情况和危险因素。[方法]以2所医院诊断的134例社区获得性肺炎患者为病例组,病例同一社区的健康者作为对照组,开展1:1病例、对照调查,研究发病危险因素;随机选择上海市4家社区居委(村)并对所有居民开展入户调查,初步估计上海市社区获得性肺炎发病人数。[结果]上海市社区获得性肺炎患者以50岁以上离、退休人员居多;临床表现以发热(体温≥38℃)、咳嗽、咳痰为主;多因素条件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提示,吸烟(OR=2.051)、哮喘(OR=6.152)、慢性疾病史(OR=2.230)是社区获得性肺炎发病的主要危险因素;初步估计上海市每年发生社区获得性肺炎约26997人。[结论]上海市社区获得性肺炎发病水平较高;控烟和治疗哮喘与相关慢性疾病是预防社区获得性肺炎的关键措施,应进一步加强疾病监测和健康宣传普及。  相似文献   

13.
基于人工智能的"互联网+智慧医疗"在全国各地广泛开展,但尚未形成成熟有效的操作经验。从安徽省儿科智能辅诊转诊系统建设的构思和初步实践出发,阐述了以医联体质量为抓手的平台建设、以住院儿童疾病谱数据为支撑的系统开发和以危急重症疾病转诊为导向的设置,开发基于人工智能和专家经验相结合的智能辅诊转诊系统,进而构建基于人工智能的安徽省儿科智慧医联体分级诊疗平台的分级诊疗新模式。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索提供信息化技术手段支撑,进一步深化医联体建设,实现新医改背景下的医联体分级诊疗体系。方法基于全民健康信息平台,充分利用互联互通成果与区域卫生健康数据设计医联体分级诊疗系统。结果构建了基于全民健康信息平台的"三位一体"的医联体分级诊疗系统,为基层医疗卫生机构与医院提供了高效协同的通道与支撑,县域内就诊率达到95%以上;基层就诊率从2018年的51.44%提高到52.74%。结论基于全民健康信息平台构建医联体分级诊疗系统,有利于区域内医疗数据资源及知识的共享,对于提升基层医疗能力,推进医联体分级诊疗政策的落地起到了很好的辅助作用。  相似文献   

15.
李红 《中国保健》2010,(5):10-11
目的探讨老年人社区获得性肺炎(CAP)的诊疗效果。方法动态观察分析92例老年人社区获得性肺炎的临床资料。结果多在冬春季发病,临床症状不典型,并存在多件基础疾病。结论对老年人CAP患者早期发现,早期合适治疗,降低病死率。  相似文献   

16.
刘建华  李汉群 《中国妇幼保健》2013,28(24):3951-3952
目的:探讨血浆纤维蛋白原、红细胞沉降率、C反应蛋白对早期诊断儿童社区获得性肺炎的临床意义.方法:选择85例儿童社区获得性肺炎患儿作为观察组,70例健康体检儿童为对照组,测定两组的红细胞沉降率(ESR)、血浆纤维蛋白原(FIB)、C-反应蛋白(CRP)水平及血小板计数、血小板平均容积、血小板宽度,对检测结果进行比较.结果:观察组ESR、FIB、CRP、血小板计数、血小板平均容积、血小板宽度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血浆纤维蛋白原、红细胞沉降率、C-反应蛋白、血小板在儿童获得性肺炎患儿体内显著升高,有助于儿童社区获得性肺炎的早期诊断及病情评估.  相似文献   

17.
儿童社区获得性肺炎(CAP)是指健康儿童在医院外获得的感染性肺炎,也是导致5岁以下儿童死亡的重要原因之一,其在美国、欧洲、拉丁美洲及亚太地区均带来巨大的疾病负担。目前,CAP病原体构成出现了新的变化,但肺炎链球菌和流感嗜血杆菌仍是主要病原体,但不同国家和地区的CAP临床和流行特征均有所差异。本文对CAP的病原谱与耐药性、临床和流行病学特征、疾病负担、预防控制进行了综述,旨在为肺炎的防控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8.
目的 探讨广东省基层医生对人工智能(artificial intelligence,AI)辅助诊疗技术的应用意愿及其影响因素。方法 采用方便抽样方法选取广东省的基层医生为研究对象,对其人口学特征以及AI辅助诊疗技术应用意愿进行问卷调查。拟合结构方程模型分析基层医生对AI辅助诊疗技术应用意愿的影响因素。结果 纳入广东省基层医生3 490名,平均年龄(32.99±15.89)岁,男性1 815名(52.01%)。基层医生支持AI辅助诊疗技术服务患者、认为AI可促进医疗技术进步和高精尖医疗技术普及、愿意尝试使用或继续使用AI辅助诊疗技术为患者提供服务的同意率分别为82.15%、78.83%、78.45%。结构方程模型结果显示,感知有用性、感知满意度、感知服务质量、感知信息质量以及较高学历对基层医生应用AI辅助诊疗技术产生正向影响,标化路径系数分别为0.354、0.268、0.121、0.270、0.035(P<0.05或P<0.01);较高职称对基层医生应用AI辅助诊疗技术产生负向影响,标化路径系数为-0.045(P<0.01)。结论 广东省基层医生对AI辅助诊疗技术的应用...  相似文献   

19.
目的调查儿童社区获得性肺炎的流行特征、临床表现与病原菌检出情况。方法选择连云港市第一人民医院2017年2月-2019年2月诊断为儿童社区获得性肺炎的586例患儿,根据小儿年龄将其分为婴儿组200例,幼儿组203例,学龄前组131例,学龄期组30例。设计一般情况调查表,询问并记录患儿一般资料、其他检查情况、听诊结果等,记录病原菌鉴定结果。结果 586例儿童社区获得性肺炎患儿主要涉及年龄范围为1个月~14岁,主要集中于1个月~3岁。儿童社区获得性肺炎的危险因素调查显示:诱因不明确者占比高,为55.29%。586例儿童社区获得性肺炎患儿中有食物过敏/湿疹史者243例,占41.47%。患儿多伴咳嗽、气促症状,婴儿组发热症状相对少见,伴或不伴喘息、腹泻等症状,各年龄段患儿皮疹均少见。肺部听诊湿啰音是疾病主要体征,多伴喘鸣。心肌损害是常见合并症,轮状病毒肠炎主要发生于婴幼儿时期。586例患儿病原体阳性检出率为62.29%,共检出病原体479株,主要为病毒感染,后依次为细菌感染、非典型性病原体感染。婴儿组、幼儿组、学龄前组、学龄期组病原体检出率分别为70.00%、69.46%、38.93%、63.46%,其中学龄前组病原体检出率最低,均低于其他3组(P<0.05)。结论儿童社区获得性肺炎主要集中于≤3岁婴幼儿,发病诱因多不明确,过敏体质占比较高,咳嗽、发热、气促是其主要临床表现,肺部听诊湿罗音、喘鸣音是其主要体征;病原体以病毒感染为主,各年龄段病原体分布类型不同,临床应重视各年龄段病原体检测与合理抗生素的应用。  相似文献   

20.
<正>近年来,随着呼吸道感染病原体的变化和细菌耐药率的上升,儿童社区获得性肺炎的治疗方案也发生了变化。收集我院儿科社区获得性肺炎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