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65 毫秒
1.
养血温经汤是艾发元教授治疗雷诺氏病总结出的经验方,根据《内经》"血气者,喜温而恶寒,寒则气不能流,温则消而去之,是故气之所并为血虚,血之所并为气虚",自拟温通方-养血温经汤,并在临床中运用本方治疗阴寒型雷诺氏病,疗效显著.搜集艾发元教授经诊相关病例,并进行整理分析,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2.
《金匮要略》中所载的温经汤具有温经散寒、养血祛瘀的功效,可用于治疗冲任虚寒、瘀血阻滞之寒凝血瘀型痛经。此方是中医妇科常用的调经基础方,主要用于冲任虚寒而有瘀滞的月经不调、痛经、崩漏、不孕等。临床应用以月经不调,小腹冷痛,经血夹有瘀块,时有烦热,舌质暗红,脉细涩为辨证要点。本文结合温经汤的用药特点和寒凝血瘀型痛经的疾病特征,浅析温经汤治疗寒凝血瘀型痛经的临床应用,希望为痛经的中医临床治疗提供相应的参考。  相似文献   

3.
[目的]总结陈华教授从“阴虚瘀热”论治小儿反复呼吸道感染的经验。[方法]通过随师临证,总结整理病案资料,阐释陈师治疗小儿反复呼吸道感染的临床经验及方药特色,并通过临床验案加以佐证。[结果]陈师认为,小儿反复呼吸道感染病因为风、痰、瘀、虚,病机为肺脾两虚,痰瘀阻络,迁延不愈,瘀热互结,创新性地提出从“阴虚瘀热”辨治小儿反复呼吸道感染,总结出重视风邪,祛风解表;三因制宜,滋阴清瘀;详辨虚实,巧用和法;顾护中焦,健运脾胃的诊治经验。验案为反复呼吸道感染患儿,辨为阴虚感冒,兼痰瘀阻滞证,陈师分期论治,滋阴清瘀治法贯穿疾病治疗的中后期,迁延期养阴退热、化痰祛瘀,恢复期养阴退热、健脾益气,疗效显著。[结论]陈师继承浙派中医儿科特色,从“阴虚瘀热”辨治小儿反复呼吸道感染,疗效显著,对指导临床有较高实用价值。  相似文献   

4.
目的:总结以治血为主、疏风为辅治疗血虚风燥型皮肤病经验。方法:以医案形式阐述证属血虚风燥证之银屑病、荨麻疹、湿疹的病因病机、治法、方药。结果:养血和血为主,治疗血虚风燥型皮肤病,获得了理想效果。结论:以当归饮子为主方,治疗血虚风燥型皮肤病,疗效满意,可体现"治风先治血,血行风自灭"之法则。  相似文献   

5.
卵巢癌是发生于卵巢组织的恶性肿瘤,属中医"癥瘕"、"石瘕"等范畴。邓宏教授结合临床实践认为卵巢癌的病机主要为血虚寒凝、痰湿瘀结,与厥阴肝寒密切相关;阳气亏虚、正气不足是肿瘤产生的重要因素。临证时谨守病机,以寒凝血瘀为主要辨证要点,以养血散寒、温阳化瘀、散结抑瘤为基本治疗原则,组方以当归四逆加吴茱萸生姜汤加减;擅长运用毒药、相反药对治疗各种中晚期的恶性肿瘤,尤其对附子、半夏的配伍运用具有较深刻的体会。邓宏教授从血虚痰湿瘀结与厥阴肝寒论治卵巢癌,不失为中医药治疗卵巢癌的一种探索。  相似文献   

6.
除痹方治疗中晚期类风湿性关节炎的临床观察   总被引:20,自引:0,他引:20  
本文运用中医辨证施治的理论 ,在总结多年临床实践经验的基础上 ,针对中、晚期类风湿病的阳虚寒凝、痰瘀互结和阴虚热郁、痰瘀互结两个不同的基本证型 ,自拟除痹温经汤和除痹清络汤。临床治疗中、晚期类风湿病 74例 ,治疗组 44例 ,治愈 5例 ,显效 19例 ,有效 16例 ,无效 4例 ,愈显率为 5 4.5 4% ,总有效率为 90 .91% ;对照组 30例 ,治愈 2例 ,显效 7例 ,有效 13例 ,无效 8例 ,愈显率 30 .0 % ,总有效率 73.33%。治疗组与对照组相比较有非常显著性差异 (P<0 .0 1)  相似文献   

7.
[目的] 总结分析陈卫建教授中药配合火针治疗直肠癌术后泄泻的临床经验。 [方法] 通过跟师学习,整理医案,从病因病机、遣方用药规律和针刺原则等方面对陈师治疗直肠癌术后泄泻的经验进行归纳总结,分析其临证思路和治疗原理,并举验案一则佐证。[结果] 陈师认为,直肠癌术后泄泻总属虚中夹实,病机在于脾肾两虚,兼有湿热痰瘀郁毒等余毒未清,故治疗上多以经验方调补脾肾、清解余毒,再根据患者病情进一步辨证分析,化裁运用;配合火针针刺八髎穴以调畅气血、益肾温阳、除湿解毒,临床疗效显著。所附医案证属脾肾亏虚、瘀毒内阻,法当调补脾肾、散瘀解毒,通过经验方加减配合火针治疗,患者泄泻明显减轻。[结论] 陈师以中药联合火针治疗直肠癌术后泄泻,疗效甚佳,值得学习借鉴。  相似文献   

8.
本文总结了近五年来中医药治疗雷诺病概况,认为其病的基本病因为“寒”、“瘀”、“虚”;引起该病的机理主要为阳气亏损,血虚寒凝,痰瘀滞脉;治疗上以温阳益气,养血散寒,化痰祛瘀为根本大法。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经方治疗荨麻疹的用药规律.方法:通过辨证分型结合验案举例,探讨运用经方治疗荨麻疹的用药规律.结果:将荨麻诊辨证分为六证:风寒犯表用桂枝汤、阳虚感寒用麻黄附子细辛汤、表寒内热用大青龙汤、血虚寒凝用当归四逆汤、表寒内饮用小青龙汤、脾胃虚寒黄芪建中汤,随证加减治疗,均取得良好疗效.结论:经方治疗荨麻疹疗效显著.  相似文献   

10.
[目的] 总结陈洪宇教授基于“风、湿、瘀”理论治疗特发性膜性肾病(idiopathic membranous nephropathy,IMN)的经验。[方法] 通过门诊跟师,从医家认识、病因病机、治则治法、选方用药方面,总结归纳陈师治疗IMN的经验,并列举验案加以佐证。[结果] 陈师认为,IMN属于本虚标实之病,本虚是肺脾肾亏虚,标实是风寒湿邪、瘀血、湿浊、湿热等各种病理因素。陈师尤其重视风、湿、瘀这三个病理因素对IMN发病的影响,并基于IMN的基本病机,提出补脾益肾、祛风胜湿、利水通络、活血化瘀的基本治则,同时指出活血化瘀应贯穿治疗始终。所举验案属于脾肾亏虚、气虚血瘀型IMN,治宜滋补脾肾、祛风通络、益气利水,方选补阳还五汤,随证加减,疗效颇佳。[结论] 陈师临床基于“风、湿、瘀”理论治疗IMN,随证加减用药,疗效明显,其经验具有较高的临床指导意义,可供同道参考。  相似文献   

11.
[目的]总结王真教授运用威灵仙治疗咳嗽病的临床经验。[方法]通过跟师侍诊,分析归纳王真教授在治疗咳嗽时运用威灵仙的经验。总结威灵仙适应的常见证型,包括风咳证和痰瘀互结证,分析两种不同证型的病因病机及治法,并附典型案例以资验证。[结果]王真教授认为风咳以风邪为病因,当从风论治,威灵仙具有良好的祛风作用,可有效缓解支气管痉挛所致的咳嗽。痰瘀互结型咳嗽以痰、瘀为病因,治疗上当活血化瘀、顺气化痰,威灵仙性善走,通经达络,去心膈痰水,可缓解患者咳嗽咳痰、气急等症状,改善痰瘀互结型咳嗽。治疗上随症加减,取得了较好疗效。所举医案,具体展示了上述辨证思路和治疗经验。[结论]王真教授运用威灵仙治疗咳嗽,区分风咳证和痰瘀互结证,中病即止,疗效显著,其临床经验值得学习。  相似文献   

12.
[目的] 介绍陈华教授分期辨治小儿变应性鼻炎的经验。[方法] 通过跟师学习,收集和分析陈师治疗小儿变应性鼻炎的医案,根据陈华教授临证所谈以及本人的中医学术体会,探讨陈师分期辨治小儿变应性鼻炎的经验,并列举医案以验证。[结果] 陈师认为,风、虚、痰、瘀是小儿变应性鼻炎的主要病因,基本病机为风邪犯肺、痰瘀互结,将病程分为发作期和缓解期,于分期治疗中注重风邪,善用清宣祛风;重视脾胃,擅长健脾化痰;关注体质,运用温阳通窍;强调通络,常用活血化瘀。所列案例为小儿变应性鼻炎的典型医案,临证时在经验方小儿鼻炎通窍方基础上随证加减,于发作期疏风清热,缓解期补脾益肺,兼以通窍散结,疗效确切。[结论] 陈华教授继承浙派中医儿科学术特色,分期辨治小儿变应性鼻炎,可有效缓解患儿临床症状,增强患儿体质,疗效显著,值得进一步学习推广。  相似文献   

13.
心力衰竭是各种心血管疾病的严重或终末阶段,多种原因导致心脏结构和/或功能的异常改变,使心室收缩和/或舒张功能发生障碍,从而引起的一组复杂临床综合征。冠心病慢性心力衰竭是临床上常见的疾病,在临床有多种中医证型。项目组经临床中医证型研究,提出阳虚寒凝、血脉瘀阻证是该病常见证型之一。根据临床研究,结合中西医诊断标准、中医症状分级计分法等,建立冠心病慢性心力衰竭阳虚寒凝,血脉瘀阻证诊断标准和疗效评价标准,有助于冠心病慢性心力衰竭的标准化研究。  相似文献   

14.
从现代医学角度研究中医病证,对血虚寒凝证的造模方法作初步的探讨,并用血液流变学测定方法来探讨血虚寒凝证和血液流变学的关系。实验结果表明造模前后有明显差异,造模后家兔出现明显的高粘滞血症表现,表明采用血虚及寒凝的方法来制作高粘滞血症的模型的可行性。  相似文献   

15.
[目的]总结陈洪宇教授基于"乙癸同源,肝肾共治"理论治疗糖尿病肾病的临床经验。[方法]通过跟师临证,整理分析陈师治疗糖尿病肾病的用药经验,从理论依据、治则治法、临证用药特色等三个层面介绍其治疗糖尿病肾病的临床经验,并附一则验案加以佐证。[结果]陈师认为把握肝肾两者的关系是研究糖尿病肾病的关键,肝和肾生理上相互配合、病理上相互影响;糖尿病肾病可分为肝肾亏虚型、肝郁气滞型、气滞水停型、瘀血阻络型等。针对不同的病因病机,陈师以顾护肝肾阴液为根本大法,以活血化瘀法贯穿始终,立法清晰,辨证准确,用药精准,效果显著。所举验案为瘀血阻络型糖尿病肾病,治宜行气活血、化瘀通络,方选加味桃红四物汤为底,随证加减,疗效显著。[结论]陈师治疗糖尿病肾病谨守肝肾共治之法,辨证清晰,施药精准,疗效明显,其经验有较高的临床指导意义,值得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6.
1辨证治疗规律1.1寒热寒凝血瘀:临床主要是以温经汤和生化汤加减治疗。陈宽厚等[1]运用温经活血汤(当归6g,丹参、红花各3g,桂枝、干姜各6g,吴茱萸3g,茯苓6g,人参3g,黄芪6g)及肝素钠软膏治疗新生儿硬肿症,治疗组平均治疗时间短于对照组。陈平[2]用温经汤治疗宫寒血瘀型不孕90例,  相似文献   

17.
[目的]总结丛慧芳教授治疗寒凝血瘀型子宫内膜异位症(endometriosis,EMs)经验。[方法]通过随师抄方侍诊,总结丛师运用伏寒、络病理论治疗寒凝血瘀型EMs的临证思路及治法方药,并附验案一则加以佐证。[结果]丛师认为“伏寒伤肾,致瘀损络”是寒凝血瘀型EMs的核心病机,伏寒之源可归纳为先天之寒、胎传之寒、自感之寒,而瘀阻络脉为EMs病理结局及复发宿根,故确立温经通络、祛瘀止痛的治则,临证时攻补兼施,祛邪扶正除宿根;善用虫药,消癥散结缓剧痛;内服外治,增强疗效通瘀滞。所附验案中患者确诊为EMs,丛师辨为寒凝血瘀证,治以温经通络、祛瘀止痛,方以少腹逐瘀汤加减,疗效可观。[结论]丛师认为,伏寒潜藏、瘀阻冲任胞络与本病反复发作密切相关,治疗上应标本兼顾、温通并行,临床屡有效验。  相似文献   

18.
目的:总结安神剂治疗瘙痒性皮肤病经验。方法:以医案形式,融理、法、方、药为一体进行阐述。结果:天王补心丹化裁治疗阴亏内热、血虚风燥型瘙痒症;酸枣仁汤化裁治疗血虚风燥、肝血不足型神经性皮炎;珍珠母丸化裁治疗阳亢血虚、毒邪蕴肤型结节性痒疹,均取得满意疗效。结论:安神剂治疗瘙痒性皮肤病疗效肯定。  相似文献   

19.
中西医结合治疗血栓闭塞性脉管炎Ⅲ期24例临床体会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临床资料 24例患者:住院21例,门诊3例;Ⅲ期1级13例,Ⅲ期2级7例,Ⅲ期3级4例;中医辨证属:脉络寒凝证2例,脉络血瘀证3例,脉络瘀热证11例,脉络热毒证6例,气血虚证2例。 治疗方法 1.中医辨证治疗 以我院自制脉管炎片为基本方剂,各型都口服脉管炎片,每次6片,每日3次(组成:丹参、当归、赤芍、川芎、玄参、牛膝、忍冬藤、地龙、生芪、党参、生草),根据不同证型,辨证立法,选方用药(即脉管炎片与各证型用药同时运用)。 1.1.脉络寒凝证:证见患肢足部发凉、患肢  相似文献   

20.
目的 观察硬性痛经膏穴位敷贴治疗原发性痛经寒凝血瘀证的临床疗效。方法 将100例原发性痛经寒凝血瘀证患者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治疗组,各50例。对照组口服温经汤治疗,治疗组采用硬性痛经膏敷贴关元穴治疗,治疗3个月经周期后比较2组的临床疗效以及治疗前后视觉模拟评分法(VAS)评分、痛经症状评分。结果 治疗后2组VAS评分、痛经症状评分均明显降低,与同组治疗前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或P<0.01),且治疗3个月经周期后治疗组降低更明显,与同期对照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总有效率为80.0%(40/50),治疗组为90.0%(45/50),2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硬性痛经膏敷贴关元穴治疗原发性痛经寒凝血瘀证疗效显著,可明显改善患者的临床症状,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