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探讨在肝外胆结石临床诊断中应用核磁胰胆管成像的效果。方法搜集整理我院影像科于2016年10月至2019年2月接收的85例肝外胆结石患者,均予以核磁胰胆管成像与腹部CT诊断,观察比较两种诊断方法的诊断结果,并分析其诊断价值。结果 85例肝外胆结石患者,其中核磁胰胆管成像的结石≤9 cm确诊76例,结石9 cm 5例,误诊2例、漏诊2例,其确诊率为95.29%(81/85);腹部CT确诊结石≤9 cm确诊68例,结石9 cm 4例,误诊8例、漏诊5例,确诊率为84.71%(72/85),核磁胰胆管成像对结石大小的确诊率明显高于腹部CT,P0.05;核磁胰胆管成像的确诊率(95.29%)明显高于腹部ct(84.71%)(P0.05);核磁胰胆管成像的误诊率(2.35%)、漏诊率(2.35%)均明显低于腹部CT(9.41%)(5.88%)(P0.05)。结论在肝外胆结石临床诊断中应用核磁胰胆管成像技术,其确诊率较腹部ct更高,诊断效果确切,可加强推荐。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分析腹部CT与核磁胰胆管成像在肝外胆结石诊断中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选取我院收治的肝外胆管结石患者100例,对患者采取CT与核磁胰胆管成像检测,比较2次肝外胆结石的检查情况。结果:CT检查出53例,阳性率为52.83%,核磁胰胆管成像检查出91例,阳性率为82.42%,核磁胰胆管成像的检出率明显高于CT的检出率,差异具有显著性,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采取核磁胰胆管成像检查肝外胆结石的检出率更高,更为准确,比CT更具有优势。  相似文献   

3.
易佳 《当代医学》2021,27(17):117-118
目的 分析肝外胆结石诊断中应用腹部CT与核磁胰胆管成像(MRCP)的价值.方法 选取2019年2—12月本院收治的92例肝外胆结石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腹部CT组与核磁胰胆管成像组,每组46例.比较两种检测方法检测结果、<8 cm结石检出率、临床指标.结果 腹部CT组检出率(65.22%)低于核磁胰胆管成像组(97.8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腹部CT组<8 cm结石检出率(56.52%)低于核磁胰胆管成像组(86.96%),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核磁胰胆管成像组特异性(97.83%)、敏感性(95.62%)高于对腹部CT组(86.96%、65.22%),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核磁胰胆管成像组误诊率为0.00%,漏诊率为2.17%;腹部CT组误诊率为17.39%,漏诊率为19.57%,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MRCP可多维度切层观察病灶区域,图像清晰直观,便于医生精准诊断.与腹部CT诊断技术比较,肝外胆结石诊断中核磁胰胆管成像检出率高,结果精准,应用价值较高.  相似文献   

4.
目的对腹部CT以及核磁胰胆管成像在肝外胆结石中的诊断效果进行探讨。方法研究对象从我院2017年6月到2017年12月收治的肝外胆结石患者中抽取,且均通过研究纳入标准和排除标准,患者共129例,依次实施腹部CT检查以及核磁胰胆管成像。就两种检查方法的临床检出情况以及诊断情况展开分析和数据对比。结果核磁胰胆管成像组的结石检出率高于腹部CT组,数据统计显示P0.05,有统计学意义。核磁胰胆管成像组的直径≤8 mm结石检出率高于腹部CT组,数据统计显示P0.05,有统计学意义。结论采用核磁胰胆管成像对肝外胆结石患者实施诊断,相比腹部CT,准确性更高。  相似文献   

5.
目的研究对比在诊断肝外胆结石时应用核磁成像及腹部CT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2015年7月至2016年11月期间在本院接受诊治的60例肝外胆结石患者,随机将全部患者分成研究组与对照组,各30例;其中研究组患者对其实施核磁胰胆管成像检查诊断,对照组患者对其实施腹部CT检查诊断,观察分析组间的检查诊断结果。结果入选患者均通过检查后显示,研究组30例患者中,其确诊率为90.00%(27/30);对照组30例患者中,其确诊率为43.33%(13/30);分析比较,研究组较对照组明显提高(P0.05)。结论肝外胆结石患者的临床诊断中应用核磁胰胆管成像检查诊断,能够将诊断准确性明显提高,具有重要的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分析腹部CT与核磁胰胆管成像在肝外胆结石诊断中的临床应用。方法:选择该院收治的120例肝外胆管结石患者,将患者分为2组,分别采取核磁胰胆管成像检测和CT检测,并对2次检测结果进行比较。结果:CT监测出了52例,阳性率为51.92%,核磁胰胆管成像检测出了90例,阳性率为81.11%,从检出率来看核磁胰胆管成像明显高于CT,两者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采用核磁胰胆管成像进行肝外胆结石的检测具有更高的检出率和准确性,比CT具有更加明显的优势。  相似文献   

7.
目的研究分析核磁胰胆管成像对肝外胆结石的诊断价值。方法 2013年5月至2017年5月期间我院收治的28例肝外胆结石患者,分别接受核磁胰胆管成像检查和CT检查,分析核磁胰胆管成像的诊断价值。结果 (1)两种检查方法阳性检出率比较:和CT阳性检出率相比,MRI阳性检出率明显提高(P0.05);(2)典型病例:患者,71岁,突发右侧腹部疼痛,既往胆囊结石行胆囊切除病史,来我院查核磁共振胆管成像,发现胆总管下段结石,第二天患者出现皮肤黄疸,后经ERCP取出结石,患者症状解除,痊愈出院。结论在肝外胆结石影像学诊断中,核磁胰胆管成像诊断准确率高,比CT检查更具有优势,值得临床积极推广和应用。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究在肝外胆管结石诊断中,应用腹部CT、B超与核磁胰胆管成像的价值。方法将2014年1月至2018年4月作为本次研究时间段,将该时间段内25例肝外胆管结石患者作为本次研究对象,均对其实施腹部CT、B超与核磁胰胆管成像的检查,对比不同方法的价值。结果核磁胰胆管成像诊断准确率为92.0%,显著高于腹部CT和B超,组间差异显著(P0.05)。结论核磁胰胆管成像在肝外胆管结石诊断中应用价值最高,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9.
目的:对腹部CT及核磁胰胆管成像在肝外胆管结石诊断中的应用进行分析和探讨。方法:对我医院的100例肝外胆管结石患者经腹部CT及核磁胰胆管成像进行检查的相关资料进行回顾分析。结果:本次研究的100例肝外胆管结石患者通过腹部CT检查,诊断为肝外胆管结石的为53例,诊断率为53.00%;本次研究的100例肝外胆管结石患者通过核磁胰胆管成像检查,诊断为肝外胆管结石的为88例,诊断率为88.00%;经核磁胰胆管成像诊断的结果准确性明显高于经腹部CT检查的结果准确性。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经核磁胰胆管成像对肝外胆管结石的诊断正确率更高,更加具有优势,因此可以进行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0.
目的:比较腹部CT、B超与核磁检测在肝外胆管结石诊断中的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160例肝外胆管结石患者腹部CT、B超及核磁胰胆管成像检查的临床资料,比较三种检查方式对肝外胆管结石的诊断阳性率。结果:核磁胰胆管成像对肝外胆管结石的诊断阳性率明显高于B超和腹部CT,腹部CT诊断阳性率明显高于B超,组间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核磁胰胆管成像检查在肝外胆管结石诊断中的应用效果最好,其次为腹部CT,B超效果最差。  相似文献   

11.
目的对腹部CT与核磁胰胆管成像应用于肝外胆管结石诊断中的临床价值进行研究。方法将我院收治的138例肝外胆管结石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将患者分对照组69例和观察组69例。对照组对患者使用腹部CT进行诊断,观察组对患者使用核磁胰胆管成像进行诊断。比较对照组与观察组患者肝外胆管结石诊断的正确率以及对于直径≤8 mm结石的检出率。结果观察组在患者肝外胆管结石诊断的正确率以及对于直径≤8 mm结石的检出率上均优于对照组,观察组诊断的临床效果更好,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核磁胰胆管成像和腹部CT对肝外胆管结石患者都有较好的诊断效果,但是核磁胰胆管成像在本次研究中比腹部CT的诊断效果更好,有利于提高肝外胆管结石诊断的准确性。  相似文献   

12.
目的对肝外胆管结石患者应用腹部CT、B超与核磁胰胆管成像的诊断价值进行分析。方法选择我院于2015年3月至2018年3月收治的800例肝外胆管结石患者为研究对象,然后行腹部CT、B超及其核磁胰胆管成像检查,并对其诊断结果进行对比和分析。结果根据三种诊断方式检查结果对比,核磁胰胆管成像的阳性检出率为68.75%,相较于腹部CT、B超其阳性检出率更高,组间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肝外胆管结石患者在临床中给予核磁胰胆管成像诊断,其阳性检出率更高,但B超操作简单,性价比高,可用于辅助诊断,值得在临床中推广。  相似文献   

13.
目的:观察腹部超声联合腹部CT检查诊断肝外胆管结石的效能。方法:选取2018年8月至2020年12月该院收治的65例疑似肝外胆管结石患者的临床资料开展回顾性研究,65例疑似肝外胆管结石患者均进行腹部CT检查、腹部超声检查和内镜下逆行胰胆管造影(ERCP)检查。以ERCP检查结果为金标准,观察腹部超声、腹部CT单项检查与联合检查诊断肝外胆管结石的效能(灵敏度、特异度、误诊率、准确度、阴性预测值和阳性预测值)。结果:ERCP检查诊断结果显示,65例疑似肝外胆管结石患者中阳性50例,阴性15例。腹部超声联合腹部CT检查诊断肝外胆管结石的灵敏度、准确度和阴性预测值均明显高于两者单项检查,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腹部超声、腹部CT单项检查与联合检查诊断肝外胆管结石的特异度、误诊率和阳性预测值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腹部超声联合腹部CT检查诊断肝外胆管结石的灵敏度、准确度和阴性预测值明显高于腹部CT和腹部超声单项检查。  相似文献   

14.
杨树东 《河北医学》2014,(9):1522-1524
目的:探讨腹部CT、B超与核磁胰胆管成像诊断肝外胆管结石的检出率及其临床价值。方法:随机选取2010年5月至2012年5月期间我院收治的90例肝外胆管结石患者,接受腹部CT、B超与核磁胰胆管成像诊断检查,对他们展开临床数据回顾性分析,探讨腹部CT、B超与核磁胰胆管成像在肝外胆管结石诊断中的临床价值。结果:CT检查43例肝外胆管结石患者,结石诊断结果呈阳性的患者22例,占总检查例数51.13%;B超检查85例患者,呈阳性的患者31例,占总例数的36.47%;核磁胰胆管成像检查76例患者,呈阳性的患者63例,占总例数的82.89%。比较三种检查方法的检出率,核磁胰胆管成像技术要显著高于CT、B超,对比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 P>0.05)。结论:在肝外胆管结石临床诊断中,核磁胰胆管成像诊断检出率显著高于CT、B超检查, B超检查是简单廉价损害小的检查手段。  相似文献   

15.
李益华 《中国民康医学》2024,(7):149-151+159
目的:比较腹部CT、B超与磁共振胰胆管成像检查对肝外胆管结石的诊断效能。方法:选取2021年5月至2022年5月该院收治的100例疑似肝外胆管结石患者进行前瞻性研究,均行腹部CT、B超和磁共振胰胆管成像检查,以经内镜逆行胰胆管造影结果为金标准,统计3种检查方法诊断肝外胆管结石的结果,并比较其对肝外胆管结石的诊断效能、直径≤8 cm结石检出率和检查时间。结果:100例疑似肝外胆管结石患者中,经内镜逆行胰胆管造影检查结果显示,阳性91例,阴性9例;腹部CT检查结果显示,阳性88例,阴性12例;腹部B超检查结果显示,阳性83例,阴性17例;磁共振胰胆管成像检查结果显示,阳性90例,阴性10例;腹部CT、B超检查诊断肝外胆管结石的灵敏度、特异度和准确度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磁共振胰胆管成像检查诊断肝外胆管结石的灵敏度、特异度均高于腹部B超,准确度高于腹部CT、B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磁共振胰胆管成像检查对直径≤8 cm结石的检出率均高于腹部CT、B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磁共振胰胆管成像检查时间均长于腹部CT、B超,差异有统计...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究腹部CT、B超与核磁胰胆管成像在肝外胆管结石诊断中的临床价值。方法提取所选患者临床资料中腹部CT,B超及核磁胰胆管成像三种检查项目的检查结果,进行统计学处理,分析三种检查诊断准确率的区别。结果核磁胰胆管成像诊断准确率比腹部CT高,比B超高,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腹部CT与B超相比,其诊断准确率P0.05,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核磁胰胆管成像技术凭其临床检查诊断肝外胆管结石的较高准确性,值得临床上广泛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分析磁共振扩散加权成像诊断肝外胆管癌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使用磁共振扩散加权成像法(A组)以及胰胆管水成像序列法(B组)分别对确诊的54例肝外胆管癌进行检查。检测肝外胆管癌的ADC值,计算两种方法的敏感度、特异度、阳性预测值以及阴性预测值。结果 A组的敏感度为94.2%、特异度100%、阳性预测值100%、阴性预测值83.4%;B组的敏感度为81.3%、特异度75.2%、阳性预测值85.5%、阴性预测值70.8%,P值均<0.05。结论磁共振扩散加权成像能够更直观的显示病情,且其在检测肝外胆管癌的各项指标均高于MRCP,因此其在诊断肝外胆管癌的过程中有重要的临床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超声乳腺影像报告和数据系统(BI-RADS)结合超声弹性成像技术在筛选可行Mammotome手术的乳腺肿块患者的价值。方法:选择2016年6月-2017年12月于本院拟行Mammotome手术的乳腺肿块患者258例,乳腺肿块共573个。对所有肿块进行BI-RADS系统分类及超声弹性成像检查。采用病理结果作为金标准,分析BI-RADS系统分类、超声弹性成像及两者联合在筛选可行Mammotome手术的乳腺肿块患者的灵敏度、特异度、阳性预测值、阴性预测值及诊断符合率。结果:BI-RADS分类灵敏度为56.67%、特异性为95.95%、阳性预测值为43.60%、阴性预测值为97.57%及诊断符合率为93.89%。超声弹性成像技术灵敏度为60.00%、特异度为95.02%、阳性预测值为40.00%、阴性预测值为97.73%及诊断符合率为93.19%。联合检测的灵敏度为43.44%、特异度为99.45%、阳性预测值为81.25%、阴性预测值为96.95%及诊断符合率为96.51%。联合检测的特异度及诊断符合率均高于两者单独检测(P0.05)。结论:BI-RADS结合超声弹性成像可以提高诊断乳腺肿块病变危险程度的特异性及诊断符合率,对筛选可行Mammotome手术的乳腺肿块患者的临床价值较高,可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分析磁共振扩散加权成像诊断肝外胆管癌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使用磁共振扩散加权成像法(A组)以及胰胆管水成像序列法(B组)分别对确诊的54例肝外胆管癌进行检查。检测肝外胆管癌的ADC值,计算两种方法的敏感度、特异度、阳性预测值以及阴性预测值。结果 A组的敏感度为94.2%、特异度100%、阳性预测值100%、阴性预测值83.4%;B组的敏感度为81.3%、特异度75.2%、阳性预测值85.5%、阴性预测值70.8%,P值均〈0.05。结论磁共振扩散加权成像能够更直观的显示病情,且其在检测肝外胆管癌的各项指标均高于MRCP,因此其在诊断肝外胆管癌的过程中有重要的临床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20.
目的对比磁共振成像(MRI)与电子计算机断层扫描(CT)检查在诊断腹部囊性淋巴管瘤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选取南阳市中心医院2018年7月至2019年6月就诊的87高度疑似为腹部囊性淋巴管瘤患者,对所有患者均行CT、MRI、穿刺活检或手术病理诊断,将穿刺活检或手术病理诊断结果作为"金标准"。依据"金标准",分析CT、MRI对腹部囊性淋巴管瘤诊断灵敏度、特异度、准确度、阳性预测值及阴性预测值,并解析CT、MRI诊断影像学特点。结果入选87例高度疑似腹部囊性淋巴管瘤患者中,46例行穿刺活检诊断,41例行手术病理诊断。经穿刺活检或手术病例检验得知,87例入选患者,检出65例腹部囊性淋巴管瘤,占74.71%,22例为非腹部囊性淋巴管瘤,占25.59%。以穿刺活检或手术病理诊断结果为"金标准",CT诊断灵敏度95.38%、特异度86.36%、准确度93.10%、阳性预测值95.38%、阴性预测值86.36%与MRI诊断(98.46%、81.82%、94.25%、94.12%、94.74%)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CT、MRI诊断与穿刺活检或手术病理诊断均具有极好的一致性(Kappa=0.817, 0.900)。结论 MRI与CT检查在诊断腹部囊性淋巴管瘤中均具有较高的灵敏度、特异度及准确度,可为临床诊治提供有效参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