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总结11例心肺复苏成功患者的抢救措施及护理体会。方法早发现,早抢救,护士与医生密切配合,分秒必争,建立有效的人工气道,正确施行胸外心脏按压术,及早脑复苏是抢救成功的关键。结果42例心脏呼吸骤停患者中有11例复苏成功,抢救成功率达26%。结论提高全民急救意识,加强心肺复苏知识和技术的普及,使心脏骤停患者能在第一时间内得到急救,从而提高心肺复苏的成功率,提高心脏骤停患者的生存质量。  相似文献   

2.
彭春晖 《中外医疗》2014,(29):49-50
目的探讨心脏骤停患者实施静注大剂量肾上腺素抢救的临床治疗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2013年4月—2014年4月入该院利用静脉注射肾上腺素抢救的心脏骤停患者146例的临床资料,依据肾上腺素使用剂量分组,大剂量79例纳入实验组,常规剂量67例纳入对照组,对两组患者心肺复苏成功率进行比较分析。结果实验组心肺复苏成功率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对心脏骤停患者实施静注大剂量肾上腺素抢救具有较高的心肺复苏成功率,值得在临床使用推广。  相似文献   

3.
刘继凤 《中外医疗》2010,29(35):146-146
目的探讨心脏骤停患者心肺复苏急诊急救的护理对策。方法对心脏骤停患者立即行胸外心脏按压抢救法、加压给氧、根据医嘱给予升压药物以及对有室颤者立即进行电除颤等措施。结果本组心脏骤停患者36例,经过抢救与护理心肺复苏成功31例,成功率达86.11%。结论心脏骤停患者死亡率是很高的,提高抢救成功率,使死亡率降至最低,是急诊急救医护人员面临的艰巨任务,也是提高心脏骤停患者心肺复苏抢救成功率的关键。  相似文献   

4.
目的本文对心脏骤停患者的急救治疗方法及效果进行分析与探讨。方法选自我院2013年9月至2014年8月期间所收治的62例心脏骤停患者,对其病例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并对治疗效果及体会进行总结。结果经急救治疗后,62例患者中共有51例成功复苏,复苏成功率为82.26%(51/62);其中有12例患者为单纯心脏按压心肺复苏成功,15例患者为电复律后心肺复苏成功,24例患者为胸外按压及气管插管后心肺复苏成功。结论在心脏骤停患者的急救过程中,心肺复苏具有重要作用,依据其病情及时给予综合救治,可挽救患者生命,提高心脏骤停患者的急救成功率。  相似文献   

5.
心肺复苏护理的改进体会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探讨改进的心肺复苏护理对抢救成功率的影响。方法通过对21例病人进行高频率胸外心脏按压以及用药间隔缩短的方法(胸外心脏按压比例100~120次/分,人工呼吸单人、双人15:2,用药方法上注重药物的回心效果;用药间隔外周小静脉用药2~3分钟,中心静脉用药1.5~2.5分钟),观察抢救成功率。结果心跳复苏20例,心跳呼吸恢复7例,在抢救间监护下发生心跳骤停12例,全部复苏成功。结论通过对病人进行高频率胸外心脏按压以及用药间隔缩短的方法在现场心肺复苏中,对抢救成功率的提高有帮助。  相似文献   

6.
本文对236心脏骤停患者进行心肺复苏,发现医院内发生心脏呼吸骤停者,由于医护人员在场,70%以上均患者在5分钟内进行有效的心肺复苏,复苏有效率为72.4%,存活率为22.0%,中枢神经系统并发症发生率为15.4%。而院外发生心脏呼吸骤停的168例患者仅有5例在5分钟内进行了复苏,复苏有效率3.6%,存活率为0.6%、而且中枢神经系统并发症高。院内外心脏中吸骤停复苏的成功率有明显差异,说明现场复苏的重要性与紧迫性。在中国必须提高现场急救意识,建立急救网络,使更多人的掌握CPR操作技术,把院前抢救-安全运输-医院急救结合起来,提高心肺复苏的成功率,造福于民众。  相似文献   

7.
目的:观察心肺复苏机对心脏骤停患者胸外心脏按压效果及复苏成功率.方法:65例使用萨勃心肺复苏机的患者为观察组,70例采用人工胸外按压心肺复苏的患者为对照组,比较两组患者的平均动脉压、心跳恢复时间、心肺复苏成功率及患者骨折发生率.结果:萨勃心肺复苏机组临床效果优于人工按压组,复苏成功率较人工按压组高,而骨折发生率较人工按压组低,两组比较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萨勃心肺复苏机心肺复苏效果和成功率要优于传统人工心肺复苏.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索影响心肺复苏(CPR)效果的因素,以提高心肺复苏成功率。方法应用“萨勃”心肺复苏机代替手动式心肺复苏抢救心跳骤停患者140例,其中48例复苏成功,心肺复苏胸外按压时间、胸骨下限距离、压力方向、节奏和按压力量、床垫下陷、病人身材、人工气道等多方面因素对有效抢救心脏骤停患者起到关键作用。结果“萨勃”CPR明显优于手动式CPR。结论“萨勃”CPR克服了手动CPR中医护人员或病人影响复苏效果因素,使CPR更趋标准有效,显著提高心肺复苏成功率,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9.
目的观察机械胸外心脏按压救治心脏骤停患者的有效性及其对心脑功能损伤的影响。方法纳入2014年5月—2016年7月西部空军第452医院急诊科救治心脏骤停患者119例作为研究对象,接受人工胸外心脏按压的59例为对照组,接受机械胸外心脏按压的60例为观察组。评估2组患者的抢救效果;存活病例的外周血心肌酶谱指标水平、血清神经功能损伤指标变化。结果经不同方式抢救后,观察组的自主循环恢复时间短于对照组(t=9.23,P=0.00),复苏首阶段自主心率存续时间长于对照组(t=10.51,P=0.00),短时间复苏成功率、总复苏成功率高于对照组(χ~2=14.38、13.25,P均<0.01)。复苏1h后,观察组外周血心肌肌钙蛋白Ⅰ(cTnⅠ)、乳酸脱氢酶(LDH)、肌酸激酶(CK)水平低于对照组(t=7.82、9.27、12.34,P均<0.05),血清神经元特异性烯醇化酶(NSE)、S100B蛋白(S100B)含量低于对照组,脑源性神经营养因子(BDNF)含量高于对照组(t=12.38、6.82、9.27 P<0.05)。结论机械胸外心脏按压可优化心脏骤停患者的抢救效果,减少按压过程中的心肌损伤并提升神经功能。  相似文献   

10.
目的:分析心脏猝死与心脏骤停的急救措施和药物选择治疗效果。方法:选择2016年1月-2017年12月在我院接受治疗的心脏猝死及心脏骤停患者42例,立即给予其心肺复苏,同时统计临床资料,给予针对性药物治疗,分析治疗效果。结果:心脏猝死及心脏骤停发病第1-6min内开展抢救26例,成功24例(92.31%),≥7min开展抢救者16例,成功11例(68.75%)。结论:根据心脏猝死与心脏骤停临床资料给予相应的药物治疗,同时尽早开展心肺复苏,有助于提高抢救成功率。  相似文献   

11.
院前急救心肺复苏的流程及护理进展要点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心肺复苏(cardio--pulmonaryresuscitation,CPR)是指对呼吸及心跳骤停者实施人工呼吸及胸外心脏按压的急救技术。呼吸、心脏骤停是院前急救中常见的急症,心肺复苏是抢救呼吸、心脏骤停患者的有效复苏技术。包括:基本生命支持及高级生命支持,主要保护和恢复大脑功能,维持生存时间,正确实施CPR可提高抢救成功率。现对CPC的护理进展综述如下。  相似文献   

12.
引起心脏骤停的原因与判断心脏骤停的标准,已为大家所熟知,并在临床抢救中广泛应用。我们在腹部手术中应用“腹内—胸外按压”方法抢救3例术中心脏骤停病人并取并成功,而该方法与目前心脏骤停后的复苏方法如心前区叩击法,胸外心脏按压法,胸内心脏按压法有所不同。现介绍如下。一、方法: 1.确定心脏骤停已发生。 2.术者于患者一侧,术者一手置于患者左膈顶心脏下方,另一手置于左胸壁心前区,双手同时连续对压,80~100次/分,以较心外按压略重的力量,按压膈顶部之手可感到心脏向下冲击感,此手力量的以感到心脏冲击为宜。同时辅以气管插管,呼吸机辅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心肺复苏(CPR)的最佳方法,提高心肺复苏成功率。方法回顾分析2004年1月至2007年12月现场抢救心脏骤停(CA)患者52例,随机采取标准心肺复苏气管插管通气法、气囊-面罩通气法、口对口人工通气法三种复苏方法的自主循环恢复率(ROSC)。结果气囊-面罩通气组自主循环恢复率(ROSC)高于口对口人工通气组和气管插管组。结论在抢救心脏骤停时,气囊-面罩通气法可提供良好的肺通气换气作用,因气管插管而中止胸外心脏按压,对自主循环的恢复弊大利小,口对口人工通气法由于潮气量不同和需要暂停胸外心脏按压,效果不如气囊-面罩通气法。  相似文献   

14.
目的 通过规范心肺复苏抢救流程对住院患者的抢救,观察其临床效果.方法 选取2010年1月~2011年3月在我院急诊科进行救治的呼吸心跳骤停患者300例,随机分为对照组与实验组,各150例.分别采用常规心肺复苏抢救流程及规范心肺复苏抢救流程进行抢救,回顾性分析规范心肺复苏抢救流程开展前后心跳呼吸骤停患者的抢救效果,比较两组患者抢救成功率、实施心肺复苏、除颤、气管插管时间,并作统计性分析.结果 实验组患者的抢救成功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 〈 0.01),实施心肺复苏、除颤时间极显著短于对照组(P 〈 0.01),气管插管时间显著短于对照组(P 〈 0.05).结论 规范心肺复苏抢救流程能够改善医护人员的抢救工作的效果,提高挽救患者生命的几率,同时降低抢救患者所消耗的时间,减轻患者痛苦.  相似文献   

15.
心脏骤停是临床上最紧迫的急症,心肺脑复苏是使病人重新获得生命的急救措施,近年来心肺复苏的概念更新与复苏综合治疗措施的进展,使复苏效果明显提高,本文通过对我科2001年1-12月收治的22例的心肺骤停患者进行心肺复苏抢救分析,体会到及时、正确、有效地进行复苏对提高复苏成功率是十分重要的.  相似文献   

16.
陈双根 《中外医疗》2008,27(18):58-59
目的 探讨心脏骤停抢救的处理方法,提高抢救成功率.方法 回顾我科2006~2008年救治20例心脏骤停的抢救过程.结果 早期组11例中,6例(10例次)室颤除颤成功,心跳呼吸恢复,脑复苏成功.4例心肌电-机械分离心肺复苏失败.晚期组2例均为室颤(细颤),1例心肺复苏成功.结论 通过积极的抢救能够增加心肺复苏成功率.  相似文献   

17.
目的:对心脏骤停患者实施院外急救和院内急救的心肺复苏进行分析,为挽救患者的生命提供依据。方法:选择2011-06~2011-12于医院内和医院外接受急救的心脏骤停患者35例,其中24例在院外接受心肺复苏急救,11例在院内接受心肺复苏急救,对这两组患者的急救结果进行观察比较,并分析影响急救的相关因素。结果:院外急救患者中复苏成功率为4.17%,有效率为8.33%,院内急救患者复苏成功率为9.09%,有效率为18.18%,两组复苏有效患者急救时心脏骤停时间均不超过6min,6min内复苏有效率显著好于6min外复苏有效率(p<0.05)。结论:心肺复苏成功的关键因素是要短时间内对患者进行抢救,心脏骤停时间3min是救治的黄金期。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心脏骤停患者的心肺复苏成功的方法。方法:回顾分析在心脏骤停出现后,如何提高心肺复苏成功率。结果:及时正确有效的心肺复苏是成功的关键。结论:心脏骤停后及时正确的心肺复苏可提高抢救成功率。  相似文献   

19.
麻醉与手术期间心脏骤停抢救中几个问题的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麻醉与手术期间骤停抢救中的有关问题,以提高复苏成功率;方法.:回顾性分析了8例心脏骤停病人的抢救措施;结果:本组8例,复苏成功6例,复苏成功率为75%,痊愈率为50%;结论:心脏停跳后,分秒必争实施抢救,苦确诊室颤,电击除颤应先于其它复苏措施进行;当电击除颤无效时,应首选溴苄胺配合再次电击除颤,宜使用标准剂量的肾上腺素;胸外心脏按压无效后,宜及时实施人心脏按压,以提高心肺复苏特别是脑复苏  相似文献   

20.
目的:通过对60例心脏骤停患者抢救的临床资料的分析,分析心脏骤停的临床特点,总结心脏骤停的抢救及预防措施。方法:通过对2011年1月~2014年1月期间急诊接收61例心脏骤停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总结。结果:61例患者中男性:女性为2.1:1。其中25~60岁青中年患者26例,占43%,60岁以上老年患者34例57%。53例发生在院外,心肺复苏成功3例,成功率5.7%。7例发生在院内,心肺复苏成功4例,成功率57%。结论:院外心脏骤停的抢救成功率仍低,是老年心脏性猝死主要原因,也应警惕中青年发生心脏骤停,导致心脏性猝死。应加强健康教育,降低心脏骤停的发生率,加强心脏性猝死的防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