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目的:分析病毒性肝炎检测AST与ALT比值的临床意义.方法:收集我院收治的300例病毒性肝炎患者,将其设置为观察组.另收集300例健康志愿者,将其设置为对照组.分别对其实施AST(谷草转氨酶)和ALT(谷丙转氨酶)检测,并计算和比较其比值.结果:观察组AST/ALT值0.66±0.14明显低于对照组AST/ALT值1.13±0.31,差异经比较后显示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对病毒性肝炎患者实施临床诊断时,通过检测AST与ALT比值可取得较好的诊断效果,有较高临床意义.  相似文献   

2.
目的:分析病毒性肝炎检测AST与ALT比值的临床意义.方法:将该院收治的179名病毒性肝炎患者(急性肝炎、慢性肝炎、肝硬化)作为对照组,将来我院体检中心体检的66名健康人群作为观察组,对比分析两组患者肝功能指标AST与ALT比值.结果:急性肝炎患者AST与ALT比值呈现上升趋势,慢性肝炎患者AST与ALT比值为1-2,肝硬化患者AST与ALT比值能够达到2.0.结论:通过观察AST与ALT比值变化,可以鉴别诊断急性肝炎、慢性肝炎、肝硬化,便于临床医师诊疗,也有利于患者身体康复,值得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3.
本文检测183例病毒性肝炎AST、ALT两项指标,为肝细胞损伤最重要的指标。设肝炎组(急性肝炎、慢性肝炎、肝硬化)和正常健康组。检测结果表明,急性肝炎时AST/ALT比值有升高倾向,慢性肝炎时比值可升高到1.0以上,肝硬化时可达2.0。临床上测定AST、ALT并计算其比值,对诊断急、慢性肝炎和肝硬化有很大帮助,同时动态观察对评估疗效及判断预后,有重要的临床价值。  相似文献   

4.
病毒性肝炎,肝炎后肝硬化患者AST/ALT比值的临床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对142例急,慢性病毒性肝炎和肝炎后肝硬化患者所测定的AST,与ALT的比值进行分析,发现急性肝炎其比值较小,慢性肝炎明显大于急性肝炎。慢性活动性肝炎和肝炎后肝硬化其比值双大于慢性迁延型肝炎。同时住院治疗2个月后再复测其比值,则发现病情恶化或出现严重并发症的慢性活动型肝炎和肝炎后肝硬化与病情未恶性者相比,并者又明显大于后者。  相似文献   

5.
目的评价AST/ALT比值对各期肝硬化的诊断价值,以了解其与病情严重程度的关系及在判断预后中的作用。方法采用深圳迈瑞BS-200自动生化分析仪检测肝硬化患者及健康对照组的AST与ALT,计算其比值。结果与健康对照组比较,肝硬化患者AST/ALT比值明显增高(P〈0.01),且随着Child-Pugh分级的升高而递增,各级间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1)。相关分析显示,肝硬化患者血清AST/ALT比值与Child-Pugh积分呈正相关。结论采用AST/ALT比值作为肝硬化患者肝脏功能的指标,其特异性高成本低,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6.
血清AST/ALT比值对肝病诊断的临床意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天门冬氨酸氨基转移酶 (AST)和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T)都属于非特异性细胞内功能酶。正常时血清内含量较低 ,当肝细胞受损、肝细胞膜的通透性亢进时 ,其血清中两种酶的活性迅速增加 ,临床上常将AST与ALT同时检测 ,并记算其比值 ,两者比值的连续监测可了解肝脏功能的恢复状态及肝细胞的损伤情况。我们对我院 2 0 0 3年 87例各种肝病及 12 0例正常人血清进行AST、ALT测定 ,然后计算其比值 ,以探讨其临床意义。1 材料和方法1.1 实验对象1.1.1 正常对照组 采自HBsAg阴性 ,肝功能正常 ,排除心脏、肝胆、肾脏及骨骼肌组织等疾患的体检…  相似文献   

7.
人体肝细胞线粒体中AST的含量远远超过其它脏器,一旦肝细胞破坏,AST被释放出,此时检测血中AST可明显升高,平常笔者在诊断肝炎时,均以测定ALT含量作为诊断肝炎的标准,这是因为,肝细胞胞浆中富含ALT在肝炎的病理过程中,首先是肝细胞膜肿胀,而后是细胞坏死。因此在急性期ALT升高就有诊断价值。若不加做四絮等检测,很难作出肝细胞是渗透性或坏死性的鉴别。笔者于1994-07~1995-03进行了AST和ALT测定,在实践中发现对不同时期的肝脏疾病进行AST/ALT比值检测存在明显的差异,结果报道如下。1临床资料1.1一般资料。经临…  相似文献   

8.
张乾伟 《重庆医学》2002,31(2):108-108
血清谷草转氨酶 (AST)与谷丙转氨酶 (ALT)比值 (AST/ALT)近年来被推荐作为评估肝脏纤维化和肝硬化的非介入性方法。本文回顾分析 4 10例急慢性肝病患者ASR/ALT比值与临床肝病类型的关系 ,旨在探讨AST/ALT的临床应用价值。1 资料与方法1 1 病例来源  相似文献   

9.
肝硬化患者AST/ALT比值的改变及其临床意义的探讨   总被引:3,自引:2,他引:1  
梁淑慧  陈小红  肖木洲  何伟业 《广西医学》2003,25(12):2383-2384
目的 :探讨肝硬化患者 AST/AL T比值的变化 ,以了解其与病情严重程度的关系及在判断预后中的作用。方法 :应用奥林巴斯 AU6 0 0全自动生化分析仪检测肝硬化患者及健康对照组的 AST与 AL T,计算其比值。结果 :与健康对照组比较 ,肝硬化患者 AST/AL T比值明显增高 (P<0 .0 1 ) ,且随着 Child- Pugh分级的升高而递增 ,各级间比较差异有显著性 (P<0 .0 1 )。相关分析显示 ,肝硬化患者血清 AST/AL T比值与 Child- Pugh积分呈正相关 (rs=0 .387,P<0 .0 1 )。结论 :AST/AL T比值可以作为了解肝硬化患者肝脏储备功能的一个较易观测的指标 ,对临床观察病情 ,指导治疗及判断预后方面有一定的作用。  相似文献   

10.
金宇  胡宏章 《热带医学杂志》2011,11(10):1144-1146
目的通过观察健康对照组、慢性乙型肝炎(G0~3)、肝硬化患者的血清天门冬氨酸转氨酶(AST)和丙氨酸转氨酶(ALT)比值变化,探讨AST/ALT比值与肝硬化的关系。方法应用奥林巴斯AU640全自动生化分析仪检测健康对照组、慢性肝炎患者(G0~3)及肝硬化患者血清天门冬氨酸转氨酶(AST)和丙氨酸转氨酶(ALT),并计算其比值。结果与健康对照组比较,慢性肝炎患者(G0~3)AST/ALT比值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慢性肝炎患者(G0~3)各期AST/ALT比值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肝硬化患者AST/ALT比值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随着Child-Pugh分级的升高而递增,各级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相关分析显示,肝硬化患者AST/ALT比值与Child-Pugh积分呈正相关(r=0.656,P<0.01)。与慢性肝炎患者(G0~3)比较,肝硬化患者AST/ALT比值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与肝硬化存活患者比较,肝硬化死亡患者AST/ALT比值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并发上消化道出血患者比较,肝硬化未并发上消化道出血患者AST/ALT比值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AST/ALT比值可以作为了解肝硬化患者病情的一个较易观测的指标,对治疗及判断预后有一定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1.
应用循环酶法测定了1 336例病毒性肝炎患者和1 500例健康人的血清总胆汁酸(TBA)含量,并与天冬氨酸转氨酶(AST)、γ-谷胺酰转肽酶(γ-GT)、丙氨酸转氨酶(ALT)的测定结果进行对比分析.病毒性肝炎患者的TBA含量明显升高,与健康人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1).TBA敏感性高于AST、γ-GT、ALT.对慢性肝炎和肝硬化是较理想的肝功能检测指标.  相似文献   

12.
13.
目的了解血清线粒体型天门冬氨酸氨基酸转移酶同工酶(mAST)在病毒性肝炎患者中的临床意义。方法对50名正常人、156例病毒性肝炎患者,用免疫抑制法测定患者血清mAST值,并分别于入院时、治疗后每隔一周测定1次,观察其变化规律。结果50名正常对照组与病毒性肝炎各组均有显著性差异(P<0.01)。患者组急性肝衰竭、亚急性肝衰竭与慢加亚急性肝衰竭、急性肝炎有显著性差异(P<0.01);前四组与肝炎肝硬化、慢性肝炎有显著性差异(P<0.01)。结论动态测定mAST值有助于评估肝细胞及其线粒体损伤的性质和严重程度,尤其在肝衰竭、急性肝炎中意义较大。  相似文献   

14.
目的 探讨肝硬化PLT计数与AST/ALT比值的关系.方法 分析96例肝硬化患者PLT计数与AST/ALT比值的相关性,应用Fisher逐步判别分析比较单独及联合应用二者对患者预后预测的准确性.同时应用受试者工作特性曲线(receiver operating characteristic curve,ROC)对其在肝硬化中的应用价值进行评价.结果 PLT计数与AST/ALT比值呈显著负相关(r=-0.86,P〈0.01),ROC曲线下1/PLT与AST/ALT的面积分别为0.78、0.81,ROC曲线下面积差异无统计学意义(Z=5.23,P=0.47);PLT计数与AST/ALT比值对预后预测的敏感性、特异性、准确率分别为 61.1%、67.6%、71.9%;63.1%、69.8%、72.8%,联合应用二者后其特异性和准确率可分别提高至75.8%、79.8%.结论 PLT计数与AST/ALT比值存在密切相关,联合应用二者对于准确判断病情、估计预后有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15.
16.
迄今病毒性肝炎已明确的病原体包括甲型肝炎病毒(HAV)、乙型肝炎病毒(HBV)、丙型肝炎病毒(HCV)、丁型肝炎病毒(HDV)及戊型肝炎病毒(HEV)。关于庚型肝炎病毒(GBV-C/HGV)和输血传播病毒(TTV)等新型肝炎病毒的致肝病性目前尚无定论。随着免疫学及分子生物学技术的进步,对病毒性肝炎的检测及诊断方法不断增多并日益完善。现将几种病毒性肝炎的病原体特征及其免疫学和分子生物学检测的临床意义概括如下。  相似文献   

17.
分析15例心肌梗塞AST/ALT比值在心肌梗塞发病后6h,与正常组无显著差异,8~24h显著高于正常对照组(P<0.05~0.01),4d后无显著差异,表明心肌梗塞发病后8~24h内测定AST/ALT比值对心肌梗塞诊断有价值。  相似文献   

18.
重症病毒性肝炎(重肝)预后较差,病死率较高。我院传染科1991年1月至1996年4月,共收治重肝40例,我们就其血清谷草转氨酶与谷丙转氨酶的比值(AST/ALT)对重肝预后的估计进行了探讨,现报道如下。1临床资料11一般资料:40例重肝患者均系按全...  相似文献   

19.
目的对比分析丙型肝炎患者血清自身抗体、HCV RNA水平和AST/ALT比值,以进一步探讨丙型病毒性肝炎的发病机理。方法采用间接免疫荧光法测定抗核抗体(ANA)、抗平滑肌抗体(SMA)、抗线粒体抗体(AMA)和抗肝肾微粒体抗体(LKM),采用核酸扩增(PCR)荧光定量技术检测标本HCV RNA含量,并同时检测肝功能指标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T)、门冬氨酸氨基转移酶(AST)。结果HCV RNA阳性组和HCV RNA阴性组自身抗体检出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自身抗体阳性组和自身抗体阴性组中AST/ALT比值≥1检出率有显著性差异(P〈0.01) HCV RNA阳性组和HCVRNA阴性组AST/ALT比值≥1检出率有显著性差异(P〈0.01)。结论病毒的直接作用和自身免疫是HCV损伤机体的两个重要因素。  相似文献   

20.
张锁才  邵幼林  陈国春 《海南医学》2013,24(8):1159-1161
目的探讨恶性疟患者血清AST/ALT比值特征及其与溶血的关系。方法测定40例在我院住院治疗的恶性疟患者和40例正常对照者血清天冬氨酸氨基转移酶(AST)、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T)、乳酸脱氢酶(LDH)、腺苷脱氨酶(ADA)、总胆红素(TBIL)和血常规,分析AST/ALT比值变化,采用简单回归分析和多元回归分析恶性疟患者AST/ALT比值与溶血的关系。结果恶性疟患者的AST、ALT、ADA、LDH、TBIL、Hb、PLT与正常对照者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恶性疟患者AST/ALT为(1.59±0.89),正常对照者为(1.19±0.58),二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AST/ALT比值与Hb呈负相关,与LDH呈正相关,与ADA、TBIL、PLT、性别、年龄等无关。结论恶性疟患者血清AST/ALT比值可作为溶血标志,对恶性疟诊断有重要提示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