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仲景"阳微阴弦"理论在对胸痹心痛的辨治中有着重要的理论和临床价值。"阳微阴弦"反映了胸痹心痛病病机与证病机的一致性,即是胸痹最基本和主要病机。胸痹心痛"阳微阴弦"病机观高度概括了冠心病心绞痛中医证型,并显示了冠心病心绞痛多种危险因素。笔者自2006-03~2007-01期间收集到169例冠心病心绞痛病人,探讨以"阳微阴弦"理论为指导的冠心病心绞痛辨证分型与冠心病部分危险因素的相关性,进一步阐释胸痹心痛的病机及发病,为临床立法、处方、诊治、预防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2.
目的总结刘超峰教授治疗胸痹的经验。方法分别从刘超峰教授对胸痹病因病机的认识、辩证与辩病等方面论述刘超峰教授治疗经验,并以案例佐证。结果刘超峰教授认为本病病机多为"痰瘀搏结、化热生毒",提倡治疗宜辨证辨病结合,标本兼顾。临证常以自拟DQ方为基本方加减治疗并取得比较好的临床效果。结论刘超峰教授采取"宣痹通阳,理气化痰,活血化瘀,清热解毒"的综合疗法,明显减轻了冠心病心绞痛的症状,延缓了本病发病的进展,冠心病患者的生活质量显著提高,疗效突出。  相似文献   

3.
《金匮要略.胸痹心痛短气病脉证并治》将胸痹病机高度概括为"阳微阴弦"并阐述了胸痹发病特点及证治方药,为后世医家辨治胸痹心痛奠定了基础。评析阳微阴弦在胸痹中的病机纲要,经方在胸痹治疗中的作用及现代药理研究。  相似文献   

4.
胸痹与冠心病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胸痹既是一个病名,又是病位和病机的概括。“痹”是痞塞不通的意思,《金匮要略.胸痹心痛短气病脉证治》关于胸痹病因病机的论述对后世的影响最大,认为胸痹的病机是“阳微阴弦”,即所谓“本虚标实”,说明本病的发生本在于心气或心阳不足,导致寒凝、气滞、痰阻于胸廓而发病。国家  相似文献   

5.
在中国传统医学中没有PCI术后心绞痛的说法,根据临床上患者PCI治疗后出现的胸闷、胸痛等临床症状和发病特点,我们可将其归类于传统医学中的"胸痹"、"心痛"。"胸痹"之名,最早见于《内经》,汉代张仲景于《金匮要略》提出胸痹心痛的概念和病机,为其辨证论治奠定了基础,《金匮要略》中归纳病机为"阳微阴弦"~([1])。《灵枢·本藏》曰:"肺大则多饮,善病胸痹、吼痹、逆气。"《灵枢·五邪》曰:"邪在心,则病心痛,喜悲,是眩仆。"《杂病广要·身体类·胸痹心痛》曰:"胸痹、心痛,其病如二而一,均是为膈间疼痛之称。胸痹轻者仅胸中气塞,心痛重者为真心痛。"均是对胸痹心痛的论述,二者常相兼出现,故往往合称"胸痹心痛"。其主要表现为胸闷、胸痛,甚至胸痛彻背,喘息、气短等。  相似文献   

6.
不稳定型心绞痛在祖国医学中属于"胸痹心痛"的范畴。临床症状不稳定,容易发展为急性心肌梗死。其发病机制为各种原因导致体内血小板聚集形成动脉斑块,斑块不稳定,极易破裂,以及血管痉挛等而形成不稳定型心绞痛。中医病机为各种病因导致心脉痹阻,不通则痛而形成胸痹心痛。其治疗通常采用西医对症治疗,包括扩血管、抗凝、抗血小板聚集、稳定斑块等。最近几年,临床上加大了对中医药治疗不稳定型心绞痛的研究,取得了显著地效果,该文将对近几年关于中医药治疗不稳定型心绞痛取得的效果进行总结、归纳。  相似文献   

7.
吴冬群 《河北医学》1998,4(6):77-78
生脉饮治疗胸痹心痛临床应用体会(266012)山东省青岛市市南区人民医院吴冬群冠心病心绞痛,其病机多与气血亏虚,流通不畅有密切关系。岳美中曾以《心病·胸痹的探讨》中论及本病的病机源于心阳不足,导致心脉痹阻,气滞血瘀。所谓不通则痛当冠心病之共性,多用活...  相似文献   

8.
不稳定型心绞痛(unstable angina pectoris,UAP)是介于稳定型心绞痛与急性心肌梗死之间的一组临床心绞痛综合征,现代医学通过规范的药物干预,已取得一定疗效,为进一步改善患者临床症状,提高患者生存质量,减少心肌梗死发生率,寻求其他辅助疗法已成当务之急。中医外治法具有"简、便、验、廉"的特点,越来越被广大患者所接受。该文系统阐述了冠心病不稳定型心绞痛的发病机制、病因病机及中医外治法的作用机制,以期为中医外治法治疗本病提供理论依据及临床应用技术参考。  相似文献   

9.
[目的]总结尤可教授治疗胸痹的学术观点和临床经验。[方法]分别从"大气下陷""痰饮""血瘀"学说的病因病机、临床表现、辨证施治方面论述尤可教授治疗胸痹的学术观点和临床经验。[结果]本病的发病多为气虚下陷、痰热阻络和血瘀阻络,分别以补中益气、清热化痰、活血化瘀为治则,取得满意疗效。[结论]尤可教授治疗胸痹的经验临床上行之有效,深得患者信任和好评,理应推广。  相似文献   

10.
张仲景在《伤寒杂病论》中虽未明言通阳之法,但后代医家多认为其已行通阳之实,在现行的相关教材中也多次提到其关于通阳法则的应用,我们以现行中医专业本科教材为蓝本,探讨中医通阳宣痹治法在《伤寒杂病论》中的应用.1 温通心阳而宣胸痹1.1 对胸痹病因病机的认识《金匮要略·胸痹心痛短气病脉证治第九》一条:"师曰:夫脉当取太过不及,阳微阴弦,即胸痹而痛,所以然者,责其极虚也.今阳虚知在上焦,所以胸痹、心痛者,以其阴弦故也."将胸痹病机概括为"阳微阴弦".一般观点认为,"阳微"即寸口脉沉而细,系指上焦阳气不足,胸阳不振;"阴弦"即尺脉弦紧,指阴邪内盛,水饮停聚,上泛胸中而致胸痹心痛.张仲景把病机归为"阳微阴弦",着重强调上焦阳气不足,下焦阴寒乘之,乃本虚标实之证.目前,多数医家认为胸痹病机为"痰瘀痹阻心脉"."痰瘀痹阻"理论虽然可以解释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却不能很好的解释冠状动脉功能性改变(痉挛)导致的心脏病.我们认为本病的根本病机是"阳气不通",一旦"阳气不通,心之推动无力"必然会导致"痰瘀痹阻心脉或经脉拘急,阳气不能濡养血脉,心失血养",正如《临证指南医案》所言:"阳气窒闭,浊阴凝痞."因此,"阳气不通"是对"胸痹"病机的高度概括.  相似文献   

11.
微血管性心绞痛(Microvascular angina,MVA)是一种发病率较高且诊断率较低的疾病。随着现代医学在诊疗技术方面的不断进步,误诊率的降低,MVA的患病率得到了真实的反映,因其较高的发病率,逐渐受到临床学者的重视。虽然目前对MVA的研究取得了可观的成绩,但临床收效不甚理想。现代医学对该病的认识仍在不断的探索阶段,在治疗该病时主要以血管活性药物、他汀类等药物为主,但疗效不稳定。MVA属中医"胸痹心痛病"的范畴,中医学辨证论治、个体化治疗等独特优势在治疗MVA时发挥着重要的作用。但同样没有形成规范合理的诊疗方案。为推动中西医对MVA的研究,该文通过文献检索等方式对中西医诊疗研究现状进行综述。  相似文献   

12.
冠心病是临床常见病、多发病,其发病率和死亡率都很高.该病属于中医胸痹范畴,由于气虚、痰浊、瘀血、气滞、寒凝等引起心脉痹阻不畅而发病.在实践探索中发现该病病因病机以"本虚标实"多见,临床观察胸痹汤治疗冠心病患者30例,发现该方在改善证候、心绞痛发作次数、硝酸甘油用量、心电图等方面有较好疗效.  相似文献   

13.
笔者现就近10 a来中医对本病病因病机的认识及中医药治疗的研究进展作一综述. 1中医对心绞痛病因病机的认识 中医认为本病的发生与寒邪内侵、饮食失调、情志失节、劳倦内伤、年迈体虚等因素有关,主要病机为心脉痹阻,病位以心为主,但其发病多与肝、脾、肾三脏功能失调有关,如肾虚、肝郁、脾失健运等.  相似文献   

14.
冠心病心绞痛属于中医学"胸痹"、"心痛"范畴,其病位在心,涉及脾、肝、肾三脏。病机为本虚标实,本虚为阴阳气血亏虚,标实为阴寒、痰浊、淤血互结为患,阻塞经络。更年期妇女  相似文献   

15.
目前冠心病(CHD)合并抑郁症的患者大量存在,研究二者共同的发病机制具有必要性。中医学的"脑心同治"学说认为,"胸痹心痛"与"郁病"二者之间共同的病机都是气滞血瘀。西医学认为,下丘脑-垂体-肾上腺皮质轴(HPA轴)可能是联系CHD与抑郁症的共同发病机制;海马及其受体脑源性神经营养因子BDNF表达与CHD及抑郁症均相关。基于此,本文提出从"脑心同治"途径,探索CHD与抑郁症共病的病理病机,以期为从整体治疗CHD合并抑郁症提供新的研究策略。  相似文献   

16.
李满静  周萍 《基层医学论坛》2006,10(20):896-897
冠心病(CHD)心绞痛属于祖国医学“胸痹心痛”范畴,是心血管疾病中的常见病,也是心内科的疑难病证。目前尚无令人满意的疗法。近年来,中医对本病的认识不断深入提高,在缓解症状,改善心脏循环和治疗其并发症方面都取得较好的疗效。1祖国医学对本病的病机认识根据患者的临床症状、舌苔脉象,大多数医家认为胸痹心痛可分为以下几种证型:心气虚损、心阳不振、心阴不足、痰浊痹阻、心血淤滞、寒凝气滞型等[1],或兼而有之。李济仁[2]认为本病病机多为本虚标实、虚实夹杂,本为心脾肾亏损,标为瘀血痰浊,分为心脾阳虚、气滞痰阻和心肾阴虚、血淤阻络…  相似文献   

17.
胸痹心痛的根本病机是心脉痹阻,但气虚,阳气不足,气滞亦贯穿胸痹心痛的始终,故可用气药治疗;气药治疗此病的主要机制即益气健脾,疏肝理气,温补肾之阳气,从而丰富了胸痹心痛的病因病机说,为中医药治疗胸痹心痛开阔了新思路和方法,有一定的实际意义。  相似文献   

18.
《金匮要略》论治胸痹的三个首创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金匮要略》为东汉张仲景所著,是我国现存最早的一部研究杂病的专书.其中,《金匮要略·胸痹心痛短气病脉证治第九》阐述了胸痹的病机纲要、发病特点及证治方药,提出了对后世医家关于治疗胸痹很有影响的三个首创.首次明确提出"阳微阴弦"是形成胸痹的主要病机;首次提出宣痹通阳法、化痰逐饮法、益气温阳法等具体治法方药;首次从情志因素论治,运用理气解郁之品.  相似文献   

19.
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简称冠心病)心绞痛属于"心痛""胸痹"范畴,病发于心,但与脏腑亏损,气血阴阳失调有关。沈舒文教授提出冠心病心绞痛病机为本虚标实,心气亏损,气血阴阳不足,从而导致气血津液运行输布障碍,气滞、痰浊、血瘀内生为患。治疗当补虚疗脏损与祛邪通心脉相兼顾,在标本虚实的动态变化中重建脏腑气血阴阳之平衡。  相似文献   

20.
胸痹证治文献研究   总被引:14,自引:1,他引:13  
就历代关于胸痹病名、病因病机、治则治法及方药等内容进行系统的文献整理研究 ,明确胸痹一名首见于《黄帝内经》 ,《内经》认为胸痹的关键病机应是寒凝、痰饮、瘀血痹阻心脉。《金匮要略》明确了阳虚阴盛、本虚标实为胸痹的关键病机 ,确立了辛温通阳、温化痰饮为本病的治疗大法。历代在此基础上不断完善。唐代增用辛香通散、清心化痰之品治疗本病 ,清代开始广泛使用活血化瘀疗法。认为对胸痹进行系统文献研究对现代临床治疗本病具有积极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