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71 毫秒
1.
目的 调查分析宁波市鄞州区儿童贫血状况及其影响因素,为营养干预措施的制定提供科学依据。 方法 2012年6月-2014年5月在宁波整群抽取鄞州区11个乡镇街道1 650名儿童进行贫血筛查和膳食调查,并对其家庭背景情况进行问卷调查。 结果 1 650名儿童贫血总发病率为7.6%(126/1 650),男性和女性儿童贫血发病率分别是7.9%(69/871)和7.3%(57/779),男女贫血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357);通过对贫血儿童家庭背景的调查,发现贫血与年龄、居住地、看护人的职业和文化程度、家庭的婚姻状况有关:1~6岁阶段儿童贫血发生率明显高于0~1岁和6~12岁两个年龄段儿童;居住在城市儿童贫血发生率明显低于农村和城乡结合部儿童;工作稳定、文化程度高的看护人照顾的儿童贫血发病率相对较低;单亲家庭儿童贫血发病率明显高于双亲家庭。而与性别、同胞个数和母乳喂养时间无关;126例儿童贫血的主要原因是缺铁性贫血和巨幼细胞性贫血;检测贫血儿童外周血血清铁蛋白(SF)、锌原卟啉(ZnPP)、血清叶酸(FA)和维生素B12(VitB12)的浓度,结果提示1~3岁组儿童SF明显低于其他2组;0~1岁组儿童ZnPP浓度正常,但是其他2组明显升高;虽然3组儿童的FA和VitB12浓度均正常,但是6~12岁组儿童FA浓度明显高于其他2组。 结论 本地区儿童的贫血率依然较高,以1~6岁组的儿童发病率最高,且缺铁性贫血和巨幼细胞性贫血是主要原因,有必要同时从多个方面进行干预。   相似文献   

2.
目的调查学龄前儿童缺铁性贫血状况,并分析其主要原因,为有效预防提供依据。方法采用整群抽样方法进行调查,共选择学龄前儿童1379例为调查对象。调查学龄前儿童缺铁性贫血情况以及主要的影响因素。结果血红蛋白平均值为(128.4±10.7)g/L,其中82名调查对象Hb<110 g/L,占5.95%。轻度缺铁性贫血78例,占95.1%,中度4例,占4.9%,无重度缺铁性贫血。儿童曾患贫血病史、儿童为少数民族、母亲孕期和哺乳期未接受相关健康教育、胃肠疾病>2次/月、儿童饮食中奶、豆及相关制品摄入频率低、家庭人均月收入<500元/月是学龄前儿童缺铁性贫血的高危因素(P<0.05或<0.01)。结论儿童曾患贫血病史、少数民族儿童、母亲孕期和哺乳期未接受相关健康教育、胃肠疾病、儿童饮食不均衡、家庭经济条件差是学龄前儿童缺铁性贫血的高危因素。  相似文献   

3.
目的本文通过对420户居民中的424名6岁以下儿童的营养监测调查分析,结果被调查儿童出生体重低于2500克有13名,占3.07%;按年龄、性别低体重患病率为0.2%;按年龄、性别体重过重占9.0%;按年龄、性别发育迟缓患病率1.90%;身高和体重与1992年按年龄、性别组进行比较,身高平均增长4.3cm,体重平均增长1.2kg;被调查儿童,血色素平均值为12.4g,离均差为0.92;血色素低于11g的占8.7%;3岁以下儿童贫血患病率为11.0%,3~6岁儿童贫血患病率为1.9%(经χ2检验,P<0.05,具有显著性差异).  相似文献   

4.
目的:调查琼中县黎族苗族儿童贫血状况并分析其原因。方法采取多阶段随机抽样法随机抽取我县8个乡镇的6岁以下黎族和苗族儿童共480例,通过测查其血红蛋白分析儿童的贫血状况,并调查其一般情况,分析影响儿童贫血的因素。结果本组480例儿童中达到贫血的诊断标准者86例,占17.91%,其中轻度贫血78例,中度贫血6例,重度贫血2例。单因素分析显示,性别、年龄、是否足月产、是否偏食、喂养方式、母亲对营养知识的了解情况是影响儿童贫血的因素(P<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女性、偏食、早产、婴儿期人工喂养是儿童贫血的危险因素。结论琼中县黎族苗族地区6岁以下儿童贫血状况不容乐观,应加强对儿童家长进行铁营养相关知识、喂养知识以及遗传知识宣教,降低贫血率发生。  相似文献   

5.
在阳朔县4500名7岁以下健康儿童中,随机抽取877例,静脉采血,用铁氰化钾法测定血红蛋白,以1982年全国营养调查营养状况评价指标来衡量,未足6岁≥11g,6~7≥12g为正常范围,在877例中有445例在正常范围,占50.7%,不足者432例,占49.3%,贫血率稍高于1982年广西营养调查儿童贫血率44%,又低于16省市儿童贫血率57.5%,与北京市郊散居儿童贫血率48.9%相似,按三个年龄组(0~、1~和6~)统计,贫血率分别为69%,43.4%和67.5%。血红蛋白不足程度按国内贫血分度,在432例不足者中有408例属轻度  相似文献   

6.
<正>缺铁性贫血是体内铁缺乏所致的一种贫血,营养因素所致的铁缺乏在小儿时期比较常见,营养性缺铁性贫血是小儿最常见的一种贫血,是严重危害小儿健康的一种常见的营养缺乏症。21世纪初,中国儿童铁缺乏症流行病学调查协作组对儿童缺铁性贫血发病率调查发现,7耀12个月儿童发病率为30.1%(农村)和16.8%(城市),13耀36个月儿童为15.5%(农  相似文献   

7.
托幼机构集体膳食结构与在园儿童血红蛋白相关性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朱敏 《当代医学》2010,16(6):29-30
目的探讨托幼机构集体膳食结构对在园儿童血红蛋白的影响,指导托幼机构制定科学合理的食谱,以促进在园儿童健康生长。方法对鹰潭市月湖区5所托幼机构(3所公立幼儿园和2所私立幼儿园)2009年的集体食谱进行膳食营养调查分析,同时对在园儿童进行血红蛋白检测,然后对两者结果进行统计分析。结果受检儿童的血红蛋白为(117.7±9.9)g/L,贫血发病率为19.4%,3岁组贫血发病率最高为23.9%,血色素低于120g/L儿童占受检儿童总数的61.1%;公立幼儿园儿童血红蛋白为(118.8±10.3)g/L,贫血发病率为17.7%,血红蛋白低于120g/L儿童占受检儿童总数的54.5%;私立幼儿园儿童血红蛋白为(112.7±25.0)g/L,贫血发病率为23.4%,血红蛋白低于120g/L儿童占受检儿童总数的77.0%,公立幼儿园和私立幼儿园检测结果存在明显的差异性。5所被调查托幼机构的集体膳食结构均存在一定的缺陷,其中私立幼儿园存在的问题明显多于公立幼儿园。结论托幼机构集体膳食结构对在园儿童血红蛋白水平有明显影响,托幼机构不合理的膳食结构是造成在园儿童的血红蛋白处于较低水平以及贫血发病率较高的重要原因。保健部门应加强托幼机构膳食管理,指导托幼机构制定适合儿童的科学合理的食谱,降低贫血发病率,提高儿童血红蛋白的总体水平,促进在园儿童健康生长。  相似文献   

8.
目的:了解会宁地区部分儿童智力与贫血状况,探讨贫血与智力关系。方法:整群抽取幼儿园儿童,检测其血红蛋白水平,评价贫血状况;采用学龄前儿童50项智力筛查量表进行智力测验,同时以体检通知单形式调查儿童及家庭基本信息。结果:两年儿童智力低下检出率为0.2%,智力超常儿童检出率为1.8%;2006及2008年贫血患病率分别为36.3%、24.3%,儿童贫血患病率存在明显年龄差异;不同智力等级儿童血红蛋白水平存在明显差异,贫血与非贫血儿童智力等级构成存在统计学差异。结论:调查对象贫血状况严重,智力发育良好,贫血与智力发育存在一定相关性;建议加强儿童营养及智力监测,采取针对性措施改善儿童贫血及智力发育状况。  相似文献   

9.
目的:掌握互助县(0~24)个月龄儿童的生长发育和营养状况,改善全县儿童喂养、降低幼儿贫血、补充儿童营养,促进儿童健康成长。方法:选脑山、浅山、川水三个地区采用随机抽样的方式,对每村15-30名儿童对监护人进行膳食喂养、纯母乳喂养、辅食添加进行调查,以试纸条统一进行血红蛋白的测定。结果:(0~24)个月龄儿童贫血患病率为38.62%,其中以脑山患病率为最高,贫血程度以轻度为主,占91.03%。结论:互助县(0~24)个月龄儿童贫血患病率较高,对儿童的喂养应予重视。  相似文献   

10.
目的 了解南山区外出劳务工流动5岁以下儿童贫血状况,采取相应干预措施,提高儿童的健康水平.方法 对南山区外出劳务工流动儿童所在私立幼儿园和社区的儿童进行营养健康调查体检所得血红蛋白(Hb)含量进行分析.结果 在对521名南山区外出劳务工流动5岁以下儿童的调查中发现贫血者89人,贫血患病率17.08%,且贫血患病有随年龄增长而显著增加的趋势;以学龄前儿童3-5岁年龄组贫血患病率最高,为29.53%.与我国大多数研究结果即儿童贫血患病率随年龄增长呈逐年下降趋势相反;男女童贫血患病率基本一致.结论 南山区外出劳务工流动学龄前儿童贫血高发患病率已成为南山区突出的公共卫生问题.应高度重视外出劳务工流动学龄前儿童的营养问题,加强对所在托幼机构及家庭的膳食指导工作.  相似文献   

11.
目的:通过对南通地区农村儿童贫血状况的调查,分析贫血原因,为防治儿童贫血提供科学依据。方法:采用随机整群抽样方法,对南通地区通州区、启东市、如皋市3个乡的984例0~12岁儿童血红蛋白值和血铁含量进行测定。结果:984例儿童中患有贫血285例,贫血患病率为29.0%,轻度贫血279例(97.9%),中度贫血6例(2.1%),无重度贫血;其中<3岁贫血患病率为36.1%,3~6岁为24.8%,>6岁为21.5%。儿童年龄、血中铁含量与儿童贫血患病率呈显著相关。结论:减少儿童缺铁和重视婴幼儿营养状况应该成为预防贫血关注的一个重点。利用健康宣传教育,普及科学喂养知识,培养儿童合理的饮食行为,提高膳食铁摄入,是改善儿童贫血的重要方法。  相似文献   

12.
目的:配合全国食物营养监测调查,了解5岁以下儿童及其母亲贫血状况。方法:采取儿童及其母亲左手无名指血液10ul,用氰化高铁法测定血红蛋白值。结果:114例儿童贫血率9.64%,其母亲贫血率3.5%,男孩贫血率10.8%,女孩贫血率8.2%,性别无差异。0-11月龄儿童贫血率最高(16.7%),各月龄无差异显著性,随年龄增大,贫血率有逐渐下降的趋势,农村高于城市。结论:儿童贫血率主要集中在3岁以下儿童,应加强这部分儿童的监测,合理膳食。加强农村孕妇、哺乳期妇女、婴幼儿的营养及铁的补充。  相似文献   

13.
目的 了解闵行区学龄前儿童贫血的发病情况、贫血患病率和家长对铁营养知识的知晓情况.方法 随机对闵行区两个幼儿园316名3-5岁学龄前儿童开展血红蛋白的生物学检测工作,其中男性176例,女性140例.并对儿童家长开展铁营养知识的问卷调查.结果 贫血发病率7.9%,均为轻度贫血;贫血患病率:3岁16.0%,4岁9.2%,5岁3.7%.家长对铁营养知识的知晓程度普遍较高,对贫血的危害以及在饮食中哪些食物富含铁的知识都比较了解,但如何做到对缺铁性贫血的预防相对欠缺一-135 点.结论 针对儿童贫血现象严重的情况,我们要对孕期加强铁的摄入以及婴儿出生后家长的喂养方式进行宣教,避免不良的饮食习惯,注意营养的合理搭配,改变传统的饮食观念和习惯,从而降低学龄前儿童贫血的发病率.  相似文献   

14.
朱伟莉 《中外医疗》2014,(26):11-12
目的了解该地区6月龄婴儿贫血患病情况,探讨不同喂养方式与6月龄婴儿贫血的关系,为预防贫血、合理喂养提供研究基础。方法对2011年1月—2013年10月在该院儿童保健门诊生长监测的6月龄婴儿做全面的体格检查,并对喂养方式进行调查,进行血常规检测。结果该次调查6月龄婴儿1491例:男婴778例占52.2%、女婴713例占47.8%:贫血患病率为19.9%;纯母乳喂养组贫血患病率为32.1%,高于混合喂养组(21.6%)和人工喂养组(11.6%),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加强妊娠期妇女健康管理,指导婴儿家长在婴儿4-6月时适时、适量添加含铁丰富的辅食以预防贫血。  相似文献   

15.
《黑龙江医学》2017,(7):688-689
目的分析佛山市三水地区儿童小细胞低色素性贫血现状及病因。方法选取2016年西南城区在园幼儿园大班3848名幼儿做为研究对象。分析上述儿童血液学指标及珠蛋白基因型等指标。结果本次入组研究的3848例儿童中,平均红细胞体积(MCV)明显偏低的孩子有330人,占8.5%。在48例完成全部检查项目的儿童小细胞低色素性贫血患儿中检出28例地中海贫血小细胞低色素症患儿,占58.33%。其中单纯α-地中海贫血患儿23例,占比为82.14%;单纯β-地中海贫血患儿4例,占比为14.29%;αβ-复合型地贫患儿1例,占比为3.57%。地中海贫血阳性儿童的MCV为54.92~62.72FL、MCH为17.92~20.32 pg、MCHC为295~341 g/L。结论本地区小细胞低色素性贫血的病因主要为地中海贫血所致,平均红细胞体积(MCV)明显偏低的儿童其患地中海贫血几率较高,儿童体检时血液指标的异常情况因当引起临床上的高度重视。  相似文献   

16.
朱秀平 《中外医疗》2010,29(18):104-104
目的探讨在我院儿保科参加系统管理的2岁以下儿童营养性贫血状况,并对其监测的结果进行分析,为制定合理、有效的膳食结构做一些前瞻性的研究。方法分别在儿童6月龄、1岁、2岁时进行健康体检,采集左手无名指未稍血液20ul,测定血红蛋白值。结果 568例2岁以下儿童中有29例患贫血,占总数的5.11%。其中,男童21例,占总数的3.69%,女童8例,占总数的1.40%;辅食添加过晚的男童24例,其中,男童19例,占总数的3.35%,女童为5例,占总数的0.88%。结论参加体检是诊断儿童营养性贫血的主要手段,及时调整患儿的饮食结构是纠正贫血的主要方法 。  相似文献   

17.
目的 调查本地区部分小儿缺铁性贫血的情况,探讨简便易行的防治方法.方法随机对本地区散居3个月~5岁的儿童220例进行了缺铁性贫血的调查分析及防治.结果H b在110g/L以下的共有80例,占调查总人数的36.36%.其中轻度贫血75例,占患儿总数的93.75%.经用葡萄糖酸亚铁糖浆防治后,治愈率达94.90%.结论认为对小儿进行定期健康检查和贫血干预,及时给药防治是可行的.  相似文献   

18.
通过地滑县城关和小甫乡805名<72个月儿童血红蛋白测定和对其中76名>3岁儿童的3d膳食调查,发现儿童缺铁性贫血(IDA)患病率为21.0%,患病率以1岁组为最高(35.9%~13.3%),随年龄增长呈下降趋势。膳食调查发现,儿童膳食以谷类为主,动物性食品摄入偏低,膳食营养素钙、核黄素、维生素C及蛋白质不足。缺铁性贫血致病因素为:辅食添加不及时,膳食构成不合理和营养知识缺乏。  相似文献   

19.
缺铁性贫血(Iron deficiency anemia,IDA)是小儿最常见的一种营养性疾病。据世界卫生组织报道成人的发病数为10%,妇女为20%,小儿50%以下,2岁以下婴儿达90%。我国患病率为37.9%,个别地区高达97%以上。由于IDA患病率高,对儿童的健康危害甚大,因此调查该病的现状是做好防治工作的前提。我们于1988年3~4月间在南宁市几所托幼机构中对学龄前儿童进行了贫血状况和膳食调查,研究儿童贫血与膳食营养素摄入情况之间的关系,以便为今后防治儿童缺铁性贫血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20.
目的 研究顺义区部分学龄前儿童的生长发育及营养健康状况,制定干预措施.方法 采用整群抽样法,随机抽取5所幼儿园999名1~7岁学龄前儿童,进行医学体检、实验室检测.采用WHO和卫生部标准评估学龄前儿童营养与健康状况.结果 999名学龄前儿童营养状况正常的占77.8%,营养不良和超重肥胖分别占总调查儿童的5.71%和16.51%.平均血红蛋白125.86 g/L,贫血16人,检出率为1.60%,铁不足者占19.52%.结论 要提高学龄前儿童的健康水平,教育和卫生行政部门要进一步加强个体幼儿园管理,加强对幼教人员的培训,提高其业务素质,监督幼儿园落实各项卫生保健制度.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